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热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
1
作者 韩旭 高兴华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4期462-468,共7页
温热是通过外源性加温,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古老的物理治疗手段。温热疗法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肿瘤治疗。随着现代医学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温热疗法也焕发“新生”,不同的温热治疗设备被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领域。... 温热是通过外源性加温,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古老的物理治疗手段。温热疗法常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肿瘤治疗。随着现代医学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温热疗法也焕发“新生”,不同的温热治疗设备被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领域。在皮肤科,温热疗法具有无创微痛,疗效与传统治疗手段相当,可激活免疫实现“远位”治疗等优势,应用于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本文对温热疗法的作用机制,几种温热治疗手段在皮肤科疾病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更多可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治疗 皮肤疾病
原文传递
皮肤科急诊2419例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鑫 陈光 +1 位作者 陈洪铎 何春涤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急诊病例 统计分析 皮肤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变 重症皮肤病 内科系统 疾病种类
下载PDF
影像学在皮肤科的应用
3
作者 王珍 金光玉 +1 位作者 陈江 刘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年第5期38-39,共2页
皮肤科疾病除了皮肤表现外,常常其他脏器同时受累。我们在诊断皮肤病的时候,应作必要的内脏影像学(X线,CT扫描、B型超声、心电圈)检查。综合判断病情,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现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皮肤科疾病除了皮肤表现外,常常其他脏器同时受累。我们在诊断皮肤病的时候,应作必要的内脏影像学(X线,CT扫描、B型超声、心电圈)检查。综合判断病情,明确诊断以便及时正确的治疗。现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2004年度)394例皮肤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疾病 影像学资料 皮肤病患者 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 皮肤表现 CT扫描 B型超声 综合判断 人民医院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甘露 颜红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2期30-32,共3页
在当今世界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展开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是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进行引导的启发式教育。皮肤科临床护理的教学作为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拥有专业知识和... 在当今世界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的展开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是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进行引导的启发式教育。皮肤科临床护理的教学作为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索PBL教学法在皮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相关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教学应用 皮肤临床护理
下载PDF
互动型培训模式对皮肤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及考核成绩的影响
5
作者 左文秀 颜红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5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互动型培训模式对皮肤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及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工作的护士17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培训模式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与分析互动型培训模式对皮肤科护士伦理决策能力及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工作的护士17名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培训模式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9月进行互动型护理工作培训模式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护士伦理决策能力评分、考核成绩以及护士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伦理选择及伦理行动能力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理论成绩以及技能操作成绩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沟通方式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互动型护理工作培训模式应用于皮肤科护士中可获得更好的伦理决策能力,考试成绩也较高,护士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型培训模式 皮肤科 护士 伦理决策能力 考核成绩
下载PDF
生物电刺激对皮肤创伤修复的调控
6
作者 李婧依 王言 +2 位作者 王昊 刘倩 宋冰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4期430-437,共8页
正常的皮肤表面存在10~60 mV的跨上皮电势。当皮肤组织被破坏时,损伤部位的电势会降低,多种具有方向性的离子流动会形成指向伤口中心的内源性电场。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内源性电场可以刺激伤口周围细胞的定向迁移,增殖和分化,是驱动皮肤... 正常的皮肤表面存在10~60 mV的跨上皮电势。当皮肤组织被破坏时,损伤部位的电势会降低,多种具有方向性的离子流动会形成指向伤口中心的内源性电场。大量实验数据表明,内源性电场可以刺激伤口周围细胞的定向迁移,增殖和分化,是驱动皮肤创伤愈合的关键信号。在慢性伤口中,内源性电场的强度降低,皮肤的再生功能损伤,而具有特定强度和方向的外源性电刺激可以模拟内源性电场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伤口的愈合,是慢性和非愈合伤口治疗的独有的物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伤口愈合 趋电性 慢性伤口
原文传递
稳而思进,慢而有为
7
作者 陈宏翔 陈洪铎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慢性病,是指那些因长期积累而形成、又不构成传染性疾病形态的总称,常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无限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是对慢性病致病因素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之一,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 慢性病,是指那些因长期积累而形成、又不构成传染性疾病形态的总称,常给个体、家庭和社会带来无限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是对慢性病致病因素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之一,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慢病的防治,需要有规划地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慢性病 生命质量 预防和控制 多学科交叉 传染性疾病 发生与发展 慢病 经济负担
原文传递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85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刘梅 朱红 +1 位作者 尹新江 何春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99-1101,共3页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 目的总结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特点,为进一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自198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856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94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中,男260例,女234例;平均(60.88±21.32)岁,≥50岁者占83.00%;肿瘤个数为1个者420例(85.0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数为543个(91.57%)。362例皮肤鳞癌患者中,男217例,女145例;平均(62.96±27.86)岁,≥50岁者占87.85%;肿瘤个数为1个者340例(93.92%);发病部位位于光暴露部位的肿瘤个数为365个(94.07%)。结论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非黑素性皮肤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2凋亡及caspases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梅 曲乐 +4 位作者 尹新江 朱红 金光玉 陈洪铎 何春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2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caspases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CL-1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凋亡的诱导情况;吖啶橙染色证实凋亡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SCL-12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对caspases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SCL-1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凋亡的诱导情况;吖啶橙染色证实凋亡的发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分析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结果:黄芩素、阿维A酸单独及联合应用均能不同程度的诱导SCL-12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将细胞阻滞于G1期;活化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其中黄芩素联合阿维A酸作用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黄芩素、阿维A酸单独及联合应用均能诱导SCL-12细胞凋亡,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对SCL-12细胞具有协同效应,这一效应可能是通过外源性死亡受体途径和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共同介导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阿维A酸 鳞状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下载PDF
不同护理干预对鼻咽喉癌病人颈部皮肤损伤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婷 刘晓艳 +1 位作者 颜红炜 夏立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275-277,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美皮康和康复新液对接受放射治疗鼻咽喉癌病人颈部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鼻咽癌病人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康复新液组)和观察组(美... 目的:探讨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美皮康和康复新液对接受放射治疗鼻咽喉癌病人颈部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对病人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放射治疗鼻咽癌病人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康复新液组)和观察组(美皮康组),各27例,于放射治疗2 d前给予对照组康复新液、观察组美皮康护理干预,比较2组病人颈部皮肤损伤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创面比例和干预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结果:2组病人颈部皮肤损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部皮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愈合创面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2组病人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美皮康能明显减轻鼻咽喉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部皮肤损伤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可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鼻咽喉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软聚硅酮泡沫敷料 美皮康 康复新液
下载PDF
皮肤瘢痕癌45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梅 赵琰 +1 位作者 何春涤 陈洪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78年1月~200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45例瘢痕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为慢性瘢痕癌,其中溃疡型36例,增生型9例;年龄大于50岁的37例,占82.22%;烧伤瘢痕癌最多见,占40%...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78年1月~200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45例瘢痕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5例均为慢性瘢痕癌,其中溃疡型36例,增生型9例;年龄大于50岁的37例,占82.22%;烧伤瘢痕癌最多见,占40%;皮损好发于四肢(44.44%),其次为头面部(42.22%),躯干部最少(13.33%);皮损恶变的潜伏期为3~60年,平均(30.7±16.3)年;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原发病诊断时的年龄与潜伏期呈显著的负相关;2例(4.44%)烧伤瘢痕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检查所有病例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瘢痕癌主要见于50岁以上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定诊断瘢痕癌的重要依据,根治性切除术是瘢痕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瘢痕癌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癌 鳞状细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治疗眼周皮肤皱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祝霞 李远宏 +7 位作者 吴严 刘佳 贾丽丽 郑颖娜 姜黎黎 武海恩 高兴华 陈洪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目的:观察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对人眼周皮肤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眼周皮肤随机给予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导入治疗(治疗侧)及蒸馏水导入治疗(对照侧),每日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医生进行主观评价、仪器检测皮肤... 目的:观察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对人眼周皮肤皱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招募29名健康受试者,左右侧眼周皮肤随机给予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导入治疗(治疗侧)及蒸馏水导入治疗(对照侧),每日1次,共2周。于治疗前后,医生进行主观评价、仪器检测皮肤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I)及角质层含水量,于治疗后由受试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导入治疗2周后,医生评价明显改善者0例,中度改善者6例(20.69%),轻度改善者18例(62.07%);受试者满意率为89.66%。治疗侧与对照侧EI差值及角质层含水量差值无显著差异。仅17.2%受试者治疗侧有暂时性轻微刺痛感,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类人胶原蛋白原液可一定程度地改善眼周皮肤皱纹,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皱纹 离子导入
下载PDF
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评估滋养沐浴乳对冬季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国红 孙晓冬 +10 位作者 张丽 白英龙 齐瑞群 安倩 刘哲 吕娅妮 许雅琴 潘君位 马艳 秦秀美 高兴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评价具有滋养成分的沐浴乳对中国北方寒冷季节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方法,对36例受试者外用滋养沐浴乳,并观察26 d。结果:试验组瘙痒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试剂对皮肤干燥程度影响小于对照试... 目的:评价具有滋养成分的沐浴乳对中国北方寒冷季节小腿皮肤干燥症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方法,对36例受试者外用滋养沐浴乳,并观察26 d。结果:试验组瘙痒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试剂对皮肤干燥程度影响小于对照试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下降显著延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滋养沐浴乳对缓解皮肤干燥症的部分症状指标有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症 滋养 保湿 清洗剂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中国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云飞 吴严 高兴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639-642,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为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收录的有关中国地区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 目的通过Meta分析了解我国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为早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base)收录的有关中国地区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估算患病率,采用线性回归法(Egger's tests)评价发表偏倚,通过排除其中任意一篇文献对合并效应值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文献23篇,样本总量6 015例,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1 477例,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经分析合并效应量为29%[95%CI(22%,35%)],与亚洲国家相似,但低于西方国家。结论中国银屑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29%,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META分析
下载PDF
果酸预防点阵CO_2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徐天华 刘佳 +5 位作者 吴严 徐媛媛 罗瑶佳 高兴华 陈洪铎 李远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变化。方法: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并随机进行一侧面部果酸(20%)治疗。1周后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进行全面部的治疗,DeepFX能量10mJ,密度5%,光斑直径120μm,频率600Hz,不重复治疗。... 目的:观察果酸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术后色素沉着的变化。方法:招募15名健康受试者,并随机进行一侧面部果酸(20%)治疗。1周后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进行全面部的治疗,DeepFX能量10mJ,密度5%,光斑直径120μm,频率600Hz,不重复治疗。于使用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皮肤颜色及角质层含水量,并由医师及受试者各自进行疗效主观评分。结果:L值(皮肤亮度):果酸点阵激光联合治疗侧高于单一点阵激光治疗侧(眼外眦处、颧骨最高点处和口角与下颏连线中点处);*a(反应皮肤的红斑情况)果酸治疗后1周点阵激光治疗1周,果酸点阵激光联合治疗侧高于单一点阵激光治疗侧,点阵激光治疗2周后下降;含水量两侧值则无明显区别。医师主观评分均认定果酸治疗后肤色变白,激光术后色素沉着不明显。患者对果酸治疗后的效果非常满意,所有受试者均反映果酸治疗后即可见皮肤白皙、紧实,激光术后色素沉着轻微,恢复较快。结论:果酸治疗可安全而有效地改善皮肤色泽和减轻点阵激光治疗后的色素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美白 色素沉着 超脉冲CO2 点阵激光
下载PDF
皮肤的免疫功能 被引量:20
16
作者 郑松 高兴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3-8,共6页
皮肤和皮肤免疫细胞为机体遭受的损伤和感染提供免疫保护。角质形成细胞、皮肤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组成皮肤重要的免疫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和炎症复合体等预警系统感知危险因素侵扰,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 皮肤和皮肤免疫细胞为机体遭受的损伤和感染提供免疫保护。角质形成细胞、皮肤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组成皮肤重要的免疫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和炎症复合体等预警系统感知危险因素侵扰,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菌肽,帮助启动皮肤免疫应答,同时招募其它固有免疫细胞参与早期固有免疫反应。皮肤树突状细胞,如表皮内分布的朗格汉斯细胞和真皮树突状细胞,能捕获摄入抗原并游走至皮肤引流区淋巴结将抗原递呈给幼稚T细胞从而启动皮肤特异性免疫应答。近年来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对朗格汉斯细胞作为经典的树突状细胞在皮肤免疫反应作用的认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肤常驻T细胞比外周血中循环的T细胞在维持皮肤免疫稳态和皮肤病理状态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介绍皮肤免疫细胞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皮肤免疫细胞在皮肤稳态和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角质形成细胞 树突状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T细胞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丽丽 李远宏 +6 位作者 吴严 郑颖娜 姜黎黎 祝霞 武海恩 高兴华 陈洪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306-1308,共3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招募11名健康志愿者,在其背部选取6个非曝光部位。部位1~4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基质,半小时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的模拟日光照射,部位5仅给...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模拟日光照射所致皮肤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招募11名健康志愿者,在其背部选取6个非曝光部位。部位1~4分别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白藜芦醇、基质,半小时后予1.5倍最小红斑量的模拟日光照射,部位5仅给予照射而不涂抹检测物质(阳性对照),部位6既不照射亦不涂抹检测物质(阴性对照)。照射前后测量皮肤L值、a*、b*值。结果:在阴性对照部位无红斑,L值和a*值分别为63.76和7.10;在阳性对照和涂抹基质的照光部位均出现明显的红斑,L值显著降至56.10和56.38,a*值显著升至15.55和15.97;涂抹白藜芦醇+抗氧化剂部位红斑轻微,L值降低及a*值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其他照光部位,L值和a*值分别为59.32和12.96(P<0.05)。结论:白藜芦醇加抗氧化剂可有效防护模拟日光照射引起的急性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模拟日光照射 红斑
下载PDF
皮肤淋巴管瘤2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波 李久宏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2-383,共2页
关键词 皮肤淋巴管瘤 手术疗法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梅 赵琰 +4 位作者 肖汀 王雅坤 金光玉 陈洪铎 何春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1-1023,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瘢痕疙瘩、35例皮肤瘢痕癌及46例鳞癌患者皮损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示正常...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例瘢痕疙瘩、35例皮肤瘢痕癌及46例鳞癌患者皮损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示正常皮肤组织中未见生存素的表达;生存素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皮损中均呈阳性表达,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71%(13/41),54.29%(19/35)、60.87%(28/46);皮肤瘢痕癌与鳞癌的生存素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瘢痕疙瘩(P值均<0.05),而皮肤瘢痕癌与鳞癌之间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生存素蛋白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均无关;生存素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中的表达与原发病无关;生存素蛋白在皮肤瘢痕癌与鳞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无明显关系,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生存素的高表达可能在瘢痕疙瘩、皮肤瘢痕癌及鳞癌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瘢痕癌 鳞状细胞 瘢痕疙瘩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16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慧娟 耿龙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921,共3页
目的了解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治等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脓疱型银屑病发病男女接近,疱疹样脓疱病、连续性肢端... 目的了解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的临床特点,为该类疾病的预防、诊治等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脓疱型银屑病发病男女接近,疱疹样脓疱病、连续性肢端皮炎发病以女性为多,其诱因各不相同。三种疾病均伴有发热,而且疱疹样脓疱病与脓疱型银屑病相比高热及发热时间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三种疾病可致不同比例的甲或舌损害。各疾病可致不同程度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脓疱型银屑病经免疫抑制剂,阿维A单独或联合其他两种药物治疗,好转较快;连续性指端皮炎经激素单独或联合其他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好转较快。结论无菌性脓疱类皮肤病临床特征各不相同,需要兼顾患者的个体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疱型银屑病 疱疹样脓疱病 连续性肢端皮炎 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