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于迪 杜华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31,436,共4页
目的分析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方法使用医院的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住院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标准,所有疾病按照ICD-10进... 目的分析沈阳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构成。方法使用医院的病例管理系统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患者住院病历首页的主要诊断作为疾病分类标准,所有疾病按照ICD-10进行分类。比较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住院患者病种构成情况,患者转归情况。结果2018-2020年某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计31451例,从年龄分布上看,70~79岁所占比例最高,为22.92%,其次为60~69岁年龄段,占21.32%。从总体上看,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住院病种构成比最高的疾病,占32.90%,其次为头晕、眩晕,占20.5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占14.82%。在住院患者最多的5种疾病中,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90%、93.28%、93.63%、96.57%、91.96%,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和脑梗死的病死率分别为0.53%、0.69%、1.28%。2018-2020年神经内科前5位罕见病分别为全身型重型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自身免疫性脑炎,住院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结论沈阳市某三甲医院2018-2020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量在逐年增长,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头晕和眩晕是占比最高的3种疾病,罕见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因此医院神经内科应该加强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水平,增强对罕见病的认知,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构成比 脑梗死 眩晕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郭辉 卜秀梅 +1 位作者 陶东霞 曹丽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以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家庭支持,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患者家属采用症状...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差异,并与相关国内常模比较,以利于患者获得最佳的家庭支持,早日康复。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除人际关系、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差异明显(P<0.01);患者子女躯体化、抑郁、焦虑3因子得分明显高于患者配偶得分(P<0.05),女性家属的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男性(P<0.01);高中以下文化者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大专以上文化者(P<0.01);来自农村者其躯体化、抑郁因子得分低于来自城市者(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问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患者配偶,女性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性,文化水平低的和来自农村的患者家属低于文化水平高的和城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心理健康 家属
下载PDF
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3
作者 赵斯文 邓淑敏 何志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76-278,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1]是指外周血两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1]是指外周血两次检查(间隔时间>1个月)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和(或)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20%和(或)病理证实组织嗜酸粒细胞广泛浸润和(或)发现嗜酸粒细胞颗粒蛋白显著沉积(在有或没有较明显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下)。分为遗传性(家族性)HE、继发性(反应性)HE、原发性(克隆性)HE和意义未定(特发性)HE的四大类。在除外遗传性、过敏性疾病、药物、感染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脉管炎、风湿病、呼吸道疾病、肿瘤等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的原发或继发原因下诊断为特发性HE。HE可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及显著的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1)纤维化(肺、心脏、消化道、皮肤和其他脏器组织);(2)血栓形成伴或不伴栓塞;(3)皮肤(包括黏膜)红斑、水肿/血管性水肿、溃疡、瘙痒和湿疹;(4)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伴或不伴慢性或反复神经功能障碍[2]。我们诊治1例以多发性单神经病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HE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多发性单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金娟 李妍 +3 位作者 朱皓月 赵珊珊 曲慧玲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5-718,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神经电生理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未进行治疗,最终确诊为SCD的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神经损害... 目的回顾性研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临床神经损害相关因素及神经电生理相关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未进行治疗,最终确诊为SCD的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血清VB12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总结分析其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结果患者病程(8.11±11.65)个月,与SCD神经损害程度显著相关(P=0.001);血清VB12(62.69±44.84)pmol/L,与神经损害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电生理资料显示,共检测神经256条,运动神经异常率(15.20%)低于感觉神经(4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肢神经异常率(27.10%)低于下肢神经(30.87%),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578);运动神经中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损害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0),感觉神经中各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损害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755);在肌电图记录的各个参数分析中,运动神经中各神经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AMP)参数上损害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感觉神经中各神经在CAMP、未引出参数上损害异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SCD神经损害程度与病程长短存在显著相关性;感觉神经较运动神经更易受累;运动神经中腓总神经在CAMP上较其他神经更易受累;感觉神经中胫神经在CAMP上较其他神经更易受累,且胫神经整体受累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神经损害 电生理学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蔺勇 赵珩 +1 位作者 张扬 张朝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红景天苷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红景天苷组给予50mg/kg灌胃治疗。用药12w后,监测...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红景天苷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模型。红景天苷组给予50mg/kg灌胃治疗。用药12w后,监测大鼠血糖和体质量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匀浆检测SOD、GSH-Px和CAT活性及MDA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红景天苷组大鼠血糖浓度降低,体质量增加,学习记忆障碍得以改善,海马组织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神经元损伤明显好转。结论红景天苷对糖尿病脑病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景天苷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修复及Rho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翟志永 聂莹雪 +1 位作者 赵传胜 李嘉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及大脑皮质缺血区Rho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组(CIMT组)25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25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25只,对前两组大...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及大脑皮质缺血区Rho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组(CIMT组)25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25只和假手术组(Sham组)25只,对前两组大鼠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3组大鼠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后7,14,21,28和35d时处死组。各组动物在处死前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ederson评分),水迷宫试验和平衡木试验,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ho激酶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在脑缺血再灌注术后14d和21d,CIMT组的肢体运动平衡能力及记忆功能明显恢复;在缺血侧大脑皮质中Rho激酶的表达,CIMT组在14d和21d时的表达明显低于I/R组。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其在分子水平上发挥作用可能和下调Rho激酶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缺血再灌注 RHO激酶 大鼠
下载PDF
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cDN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彬 何志义 +1 位作者 吴晓黎 刘晓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2359-2361,2365,共4页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人Bcl-2基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cl-xl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7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质粒PLXSN对照组和PLXSN-Bcl-2治...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人Bcl-2基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cl-xl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72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空质粒PLXSN对照组和PLXSN-Bcl-2治疗组。再灌注3h后分别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cl-xl、Bax蛋白表达。结果MCAO后24、48和72h,脑梗死体积和凋亡神经细胞率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和P<0.05),而Bax蛋白表达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Bcl-2基因对脑缺血有脑保护作用。促进bcl-2、bcl-xl表达升高,下调bax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BCL-2基因 脑缺血 凋亡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神经营养机制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闫荣 罗晓光 +2 位作者 张尧 李宇凤 冯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14-721,共8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观察其共育条件培养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神经营养素家族蛋白[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是否参与了此过程。方法 PC12细胞分别经10μg/mL Aβ1-40诱导不同时间点(0 h、4 h、6 h、12 h、24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收集各组条件培养液;各组条件培养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ELASA法检测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中的BDNF、NGF、NT-3蛋白含量;将另一部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BMSCs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BMSC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和计数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结果在Aβ1-40作用6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Aβ1-40诱导6 h后的PC12细胞共育2 d后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即C3组)的BDNF蛋白总量明显增高(A=1.87±0.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诱导的BMSCs NSE(A=38.63±2.72)、nestin(A=43.53±5.63)表达和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比例(A=44.62±3.22)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Aβ1-40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条件培养液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分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被引量:14
9
作者 田力 张毅 滕伟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59例ICH患者于发病后24h、第3、7、14天测定NSE的含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头CT检查,观察NSE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水肿的关系。结果NSE在...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59例ICH患者于发病后24h、第3、7、14天测定NSE的含量,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头CT检查,观察NSE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水肿的关系。结果NSE在ICH后24h、第3、7、14天均增高,第3、7、14天时NSE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P<0.01),而ICH24h内NSE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脑出血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CH患者血浆NSE含量的变化反映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NSE可以作为判断ICH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检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脑水肿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透过AD大鼠血脑屏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莹 张朝东 +2 位作者 赵久晗 杨军 徐晓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制备神经生长因子聚氰基丙烯酸丁酯(nerve growth factor-polybutylcyanoacrylate,NGF-PBCA)纳米粒并评价质量,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大鼠体内透过血脑屏障的情况。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NGF纳米粒并评... 目的:制备神经生长因子聚氰基丙烯酸丁酯(nerve growth factor-polybutylcyanoacrylate,NGF-PBCA)纳米粒并评价质量,探讨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大鼠体内透过血脑屏障的情况。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NGF纳米粒并评价质量;Wistar大鼠30只,D-半乳糖和Aβ1-40先后注射实验组大鼠脑室后经Morris水迷宫法鉴定,制备有效AD大鼠模型;实验组静注NGF纳米粒后,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ELISA法检测动物脑内NGF含量改变。结果:NGF-PBCA-纳米粒呈圆球形,包封率为83.56%,载药量为22.8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找到平台时间明显下降,脑组织内NGF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乳化聚合法制备的NGF纳米粒,可使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伤程度减轻,可增加外源性NGF通过AD大鼠血脑屏障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生长因子 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 血脑屏障
下载PDF
神经白塞氏病2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丽颖 何志义 +1 位作者 李培麒 李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7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白塞氏病 BD 神经系统 脑皮质 脑脊液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神经干细胞突触表达的神经营养家族基因表达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闫荣 罗晓光 +2 位作者 张尧 李宇凤 冯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9-995,共7页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 43)表达的影响,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素家族基因表达变化,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 3)。方法实... 目的探讨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突触素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 43)表达的影响,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营养素家族基因表达变化,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 3)。方法实验分为两步骤,第一步骤:PC12细胞分别经MPP+诱导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72 h、96 h)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另一部分与星形胶质细胞共育2 d,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和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应用RT PCR检测各组细胞BDNF mRNA、NGF mRNA和NT 3 mRNA表达变化;将各组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干细胞(NSC)进行诱导分化,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SYN)和GAP 43表达。结果在MPP+作用48 h时间点,PC12细胞凋亡率达高峰(P<0.05);与各组比较,与MPP+诱导48 h后的PC12细胞共育48 h后的星形胶质细胞(C3组)BDNF mRNA表达(A=93.96±4.89)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3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SYN)(A=34.09±2.69)、GAP 43(A=49.36±5.98)表达明显升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 mRNA与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 3 mRNA在各组中均未见到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MPP+诱导凋亡的PC12细胞共育后,星形胶质细胞BDNF基因表达明显增高,星形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NSC)突触素(SYN)和GAP 43表达,BDNF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突触素 生长相关蛋白-4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营养素-3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六例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华倩 李蕾 +1 位作者 金枫 欧阳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总结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T_2WI不明原因亮点的特点、分布和年龄相关性,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对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3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散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 目的总结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T_2WI不明原因亮点的特点、分布和年龄相关性,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对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3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散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的咖啡牛奶斑为其首发症状;T_2WI存在不明原因亮点(2例)的患者年龄<18岁(14和16岁),病灶呈多发性,以丘脑受累为主,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癫癎发作、头痛。结论 T_2WI不明原因亮点是年龄<18岁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对青少年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丘脑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对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影响及炎性因子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丽娟 任艳 +2 位作者 罗晓光 姜新 陈晓虹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7-894,共8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形态学变化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健康2月龄、12月龄斯普雷格-道利(Sprague-Dawley,SD)大鼠经腹腔注射LPS(1 mg/kg)后,分别于6 h,12 h,24 h,48 h,1周处死,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进行抗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抗钙离子结合蛋白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阳性存活率及黑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分别检测相应时间点血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LPS(1 mg/kg)后,老龄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呈明显激活改变,且早于青年组小胶质细胞的高峰;各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早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老年组脑脊液中各种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青年组。结论老化因素与外周炎性介质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脊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兰希发 张朝东 +2 位作者 王雪 曲华 曹士蔚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对模型鼠采用rhG-CSF50μg/(kg.d)皮下注射;分别于注射后7d、14d和21d采用神经...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对模型鼠采用rhG-CSF50μg/(kg.d)皮下注射;分别于注射后7d、14d和21d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SS)量表进行评分;对脑组织切片予以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G-CSF组各时间点NSS明显降低(均P<0.01);脑缺血周边区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1);VEGF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P<0.01)。结论rhG-CSF通过增加糖尿病脑组织缺血后VEGF蛋白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神经细胞凋亡 糖尿病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1例报告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维爽 滕伟禹 吕云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表面铁沉积症 中枢神经系统 双下肢无力 双手震颤 感音性耳聋 精细动作 视物模糊 视物成双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EAE小鼠视神经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荣伟 周志可 +2 位作者 禹红梅 张惠敏 陈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研究β-榄香烯(β-elemen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视神经炎的治疗作用;明确β-榄香烯如何通过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调节及其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转录调节实现其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β-榄香烯(β-elemene)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视神经炎的治疗作用;明确β-榄香烯如何通过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调节及其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转录调节实现其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行为学、组织形态学技术观察β-榄香烯对EAE小鼠脱髓鞘性视神经炎的治疗作用,进一步通过ELISA及定量PCR技术观察β-榄香烯对辅助性T细胞亚群特异性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β-榄香烯能改善EAE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β-榄香烯能减轻EAE小鼠视神经轴索及髓鞘损伤;免疫后11天,β-榄香烯可减少EAE小鼠视神经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录因子孤儿核受体(RORγt)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时增加叉头蛋白3(Foxp3)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免疫后19天,β-榄香烯可减少EAE小鼠视神经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转录因子T-bet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并维持Foxp3mRNA的较高水平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β-榄香烯可减轻EAE小鼠视神经的炎症损伤;β-榄香烯可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视神经炎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干扰素Γ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皓月 李妍 +3 位作者 金娟 赵珊珊 曲慧玲 赵传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 目的回顾性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及其与机械通气、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38例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数据及临床资料,根据病程中是否接受机械通气分为上机组和未上机组;根据Hadden等的分型标准分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AIDP)、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和未分类组,分别比较组间神经电生理及临床特点。结果上机组腓总神经近端/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p/d CMAP,48.7±15.3)比值明显低于非上机组(80.8±24.0,P=0.005),AIDP中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46%)明显高于AMAN(0%)及未分类组(9%,P=0.027),AMAN的远期预后评分(4.3±1.3)明显低于AIDP(2.5±0.9,P=0.02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机械通气及远期预后有预示作用,腓总神经p/d CMAP比值下降可以预测机械通气;AIDP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与AMAN患者相比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电生理 机械通气 远期预后
下载PDF
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过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减少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爱华 孙永新 商秀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tau蛋白过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正常对照组;冈田酸(OA)组:浓度为40 nmol/L的OA处理24 h;BDNF组:OA处理24 h后加入浓... 目的观察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tau蛋白过磷酸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分为正常对照组;冈田酸(OA)组:浓度为40 nmol/L的OA处理24 h;BDNF组:OA处理24 h后加入浓度为50 ng/mL的BDNF处理15 min;LY294002组:OA处理24 h后加入BDNF(50 ng/mL)及LY294002(40 nmol/L)共同处理15 min;K252a组:OA处理24 h后加入BDNF(50 ng/mL)及K252a(40 nmol/L)共同处理15 min。通过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Ser199/202、pSer199/202及bcl-2表达。结果 MTT实验显示OA组、LY294002组及K252a组细胞存活率较正常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减低(P<0.01);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OA组、LY294002组及K252a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增加(P<0.01);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OA组、LY294002组及K252a组pSer199/20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增多(P<0.01),Ser199/202及bcl-2表达较对照组及BDNF组明显减少(P<0.01),BDNF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BDNF可通过抑制tau蛋白磷酸化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au蛋白过磷酸化 凋亡
下载PDF
Aβ_(1-40)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改变的ERK信号转导机制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荣 罗小光 张朝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神经突触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β1-40组,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突触数目,透射... 目的探讨ERK信号转导通路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神经突触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星形胶质细胞诱导PC12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Aβ1-40组,分别作用不同时间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突触数目,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突触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突触素、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蛋白表达。结果Aβ1-40作用PC12细胞4h时,突触囊泡数目明显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突触数目明显减少,突触素和GAP-43表达也明显减少,磷酸化ERK(p-ERK)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β1-40可以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而且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受到抑制,因而推测Aβ1-40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触毒性损伤机制与ER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受到抑制有关,这可能是AD早期神经突触损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 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突触素(synaptophsin) 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 ERK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