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K细胞的制作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隋承光 孟凡东 +5 位作者 王晓华 王扬 蒋涛 戚新 王晓颖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瘤活性。结果:CIK细胞与LAK细胞相比增殖速度快、最终增殖倍数高。CIK细胞主要由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构成。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结论: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新利 李卿 +4 位作者 蒋涛 王扬 付立叶 高婷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乳腺癌细胞Bcap37、肾癌细胞769P及肺癌细胞A549表面MICA/B的表达,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不... 目的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杀瘤活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乳腺癌细胞Bcap37、肾癌细胞769P及肺癌细胞A549表面MICA/B的表达,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离人外周血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对几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K562、Bcap37、769P及A549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0.35±0.50)%、(90.72±0.64)%、(55.59±0.55)%、(3.84±0.10)%;RosetteSep誖改进法分选出的NK细胞纯度为(96.52±2.42)%,在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对K562、Bcap37及769P的杀伤活性较强,与A54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K562与Bcap37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效靶比为5∶1、10∶1、20∶1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与4种肿瘤细胞表面MICA/B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效靶比增加,相关性增强。结论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与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相关,肿瘤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水平影响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肿瘤细胞 MICA/B 细胞毒性实验
下载PDF
ATC-IC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诱导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
3
作者 孙海燕 刘晓辉 +3 位作者 杨明花 马楠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9-41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单克隆抗体(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致敏树突状细胞(DC)后,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 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单克隆抗体(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致敏树突状细胞(DC)后,DC对T淋巴细胞的激活、增殖作用及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的抑癌效应。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 mAb形成的复合物ATC-IC;分离健康供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淋巴细胞,联合应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细胞介素从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出DC,以制备的ATC-IC刺激DC为实验组,以凋亡的肾癌细胞刺激DC和未经任何因素刺激的DC为对照组,检测各组DC对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并用CCK-8测定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肾癌细胞株786-0和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结果 ATC-IC致敏的DC诱导T淋巴细胞强烈的增殖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增殖后的T淋巴细胞对786-0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对A549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经ATC-IC致敏的DC能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在体外可有效的诱导特异性抗肾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ATC-IC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孟凡东 隋承光 +4 位作者 王晓华 王扬 蒋涛 付立业 姜又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820,共3页
目的观察同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于体外同一培养体系共同培养时的相互影响,为临床联合应用DC和CIK细胞进行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DC和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制作,共同培养1w后,检测CIK... 目的观察同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于体外同一培养体系共同培养时的相互影响,为临床联合应用DC和CIK细胞进行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DC和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制作,共同培养1w后,检测CIK细胞免疫表型、杀瘤活性的变化以及DC分泌IL-12的变化。结果DC与CIK细胞的共培养会增加CIK细胞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和非特异性增强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同时增强DC分泌IL-12的能力。结论体外共培养DC与CIK细胞可相互增强抗肿瘤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肿瘤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刁尧 金雪瑛 +2 位作者 李亚明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标记物的放化纯度为 97.8% ,碘标记率为 78.4% ,比活度为 86.3 4TBq/mmol。用Iodogen法12 5 I标记rhG CSF ,方法简便、标记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ODOGEN法 ^125Ⅰ标记
下载PDF
奥沙利铂通过上调死亡受体表达增强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玲 刘静 +4 位作者 刘云鹏 曲秀娟 张晔 侯科佐 姜又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2085-2088,共4页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死亡受体5(DR5)在TRAIL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R5蛋白表达。结果:100ng/ml的TRAIL导致轻度的增殖...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死亡受体5(DR5)在TRAIL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R5蛋白表达。结果:100ng/ml的TRAIL导致轻度的增殖抑制,诱导不超过5%的细胞凋亡;TRAIL(100ng/ml)联合奥沙利铂(23.44μg/ml)引起明显的细胞增殖抑制和细胞凋亡(P<0.05),TRAIL没有明显改变死亡受体5(DR5)的表达,而23.44μg/ml奥沙利铂作用胃癌细胞24小时后,明显上调了DR5的表达。结论:奥沙利铂通过上调DR5的表达增强TRAIL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奥沙利铂 胃癌 凋亡 死亡受体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体外诱导特异性CTL抗肾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利 李卿 +4 位作者 高婷 付立叶 王扬 蒋涛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 目的提取树突状细胞外来体(DC)分泌的外来体(exosomes),检测其体外刺激同源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抗肾癌769-P的免疫效应。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表型;通过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制备DC分泌的exosomes,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s的形态,MTT法检测DC分泌的exosomes诱导T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CTL对769-P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超速离心法结合超滤法能从DC上清中分离exosomes,并且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促进T细胞的增殖及特异性CTL抗769-P效应,T细胞增殖倍数达(1.68±0.22)%,CTL杀瘤活性为(38.23±2.16)%。结论抗原致敏DC分泌的exosomes能有效诱导激活具有较强杀瘤活性的肿瘤特异性C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来体 细胞毒性T细胞 肾癌
下载PDF
基底样乳腺癌与ERK信号传导通路关系的研究
8
作者 李超 高婷 +3 位作者 陈广泉 姚凡 葛丹梅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EGFR,P-ERK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5/6,EGFR,P-ERK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EGFR,P-ERK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5/6,EGFR,P-ERK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48/70),57.1%(40/70),共筛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53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ERK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42/53),47.1%(8/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5/6与EGFR、P-ERK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表达中具有正相关性(r=0.471;0.389,P<0.05)。结论 CK5/6,EGFR是诊断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被异常激活有关;CK5/6与EGFR、P-ERK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表达中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免疫组化 CK5/6 EGFR P—ERK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中纯化的HSP70的免疫活性研究
9
作者 孟凡东 隋承光 +5 位作者 田昕 李妍 王晓华 马萍 姜又红 刘云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805-1808,共4页
目的用改良的方法提取纯化人肝癌细胞中的HSP70,通过观察其对DC瘤苗的体外活化,证实其免疫活性。方法利用两步超滤及离子交换层析提纯HSP70,体外致敏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检测DC表面成熟标志的变化。再将此DC与T细胞共培养,用CCK-8... 目的用改良的方法提取纯化人肝癌细胞中的HSP70,通过观察其对DC瘤苗的体外活化,证实其免疫活性。方法利用两步超滤及离子交换层析提纯HSP70,体外致敏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检测DC表面成熟标志的变化。再将此DC与T细胞共培养,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对HSP70同源及非同源肿瘤的杀瘤活性。结果用这种改良的简便快捷的HSP70生化提纯方法可获得与其他常被采用方法相似得率的目的蛋白,用其体外致敏DC可使其高表达CD80、CD83、CD86及HLA-DR等成熟标志。用此DC与T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具有较高的对HSP70同源肿瘤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论用此改良的提纯方法,可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HSP70,在体外具有很好的活化DC瘤苗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树突状细胞 肿瘤疫苗 人肝癌细胞
下载PDF
不同浓度不溶性镍化物与人肺癌A549细胞内Cap43、HIF-1α关系的研究
10
作者 高婷 吴敏 +5 位作者 李超 刘晓辉 孙海燕 王大庆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8-849,8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不溶性镍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内钙激活蛋白43(Cap4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二硫化三镍(Ni3S2)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24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染毒后细胞内Cap43与HIF-1α蛋白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不溶性镍化物对人肺癌A549细胞内钙激活蛋白43(Cap4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二硫化三镍(Ni3S2)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24h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染毒后细胞内Cap43与HIF-1α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发现,随着处理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内Cap43、HIF-1α蛋白含量均增加。结论不溶性镍化物可以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内Cap43、HIF-1α蛋白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S2 A549 细胞免疫荧光 CAP43 HIF-1Α
下载PDF
人肺癌A549细胞对水不溶性镍化合物摄取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高婷 李超 +5 位作者 葛丹梅 王大庆 付立业 蒋涛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68-669,共2页
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氧化镍(NiO)和二硫化三镍(Ni3S2)分别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0、6、24、48h)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人肺癌A549细胞对水不溶性镍化物的摄取状况。光镜与电镜均观察到人肺癌A549细胞摄取镍化物颗... 用不同浓度的水不溶性氧化镍(NiO)和二硫化三镍(Ni3S2)分别处理人肺癌A549细胞,并在不同时间点(0、6、24、48h)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人肺癌A549细胞对水不溶性镍化物的摄取状况。光镜与电镜均观察到人肺癌A549细胞摄取镍化物颗粒时形成的吞噬小泡。此试验证明细胞对水不溶性镍化物的摄取是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镍 二硫化三镍 A549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对人卵巢癌细胞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孟祥凯 陈盼 任常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5-1308,1313,共5页
目的探讨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后,对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以及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顺铂耐药的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CAOV3,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片... 目的探讨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体外转染卵巢癌细胞后,对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以及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顺铂耐药的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CAOV3,以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将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片断作用于CAOV3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转染后CAOV3细胞凋亡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转染后CAOV3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脂质体介导的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作用于CAOV3细胞后,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可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增强卵巢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论脂质体介导的bcl-2反义脱氧寡核苷酸作用于CAOV3细胞,可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并增强CAOV3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BCL-2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下载PDF
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红 王晓华 +3 位作者 隋承光 孟凡东 傅立业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CK),体外诱导CIK细胞,用细胞计数板法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用MTT法检测其对不...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及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方法:分离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细胞因子(CK),体外诱导CIK细胞,用细胞计数板法观察CIK细胞增殖能力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用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与正常人CIK细胞相比,肿瘤患者CIK细胞的增殖速度较慢,其最大增殖倍数低(P<0.01);CIK细胞的增殖速度与年龄有关,即低年龄段的CIK细胞增殖能力强;正常人的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肺巨细胞癌细胞株(BE-1)和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P<0.01);不同年龄段肿瘤患者的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年龄有关,正常人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肿瘤患者的CIK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体外增殖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肾癌HSP70-PC体外诱导DC成熟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凡东 隋承光 +6 位作者 王晓华 王扬 蒋涛 付立业 尹元琴 马萍 姜又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6期561-563,566,共4页
目的研究肾癌细胞株中纯化的HSP70-PC体外诱导DC成熟及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肾癌细胞HSP70-PC,体外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变化,用DC体外诱导CTL产生,MTT法比较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 目的研究肾癌细胞株中纯化的HSP70-PC体外诱导DC成熟及激活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及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肾癌细胞HSP70-PC,体外致敏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变化,用DC体外诱导CTL产生,MTT法比较其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HSP70-PC和TNF-α均能使DC高表达分化相关抗原CD1a、CD83、HLA-DR,肾癌细胞中纯化的HSP70-PC致敏的DC体外诱导的CTL对肾癌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结论肾癌细胞中纯化的HSP70-PC能有效地诱导DC成熟,并使其具有活化针对肾癌细胞的特异性CTL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肾癌
下载PDF
肾癌细胞和G250单克隆抗体复合物致敏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制备
15
作者 孙海燕 刘晓辉 +4 位作者 马楠 王扬 蒋涛 刘云鹏 姜又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以肾癌细胞和G250单克隆抗体(G250 monoclonal antibody,G250 mAb)复合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制备肾癌DC疫苗,并检测其活化水平,为临床应用DC肿瘤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mAb形成的复合物(G250 ... 目的:以肾癌细胞和G250单克隆抗体(G250 monoclonal antibody,G250 mAb)复合物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制备肾癌DC疫苗,并检测其活化水平,为临床应用DC肿瘤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凋亡的肾癌细胞与G250mAb形成的复合物(G250 mAb IgG-complexed apoptotic tumor cell,IC-ATC)。取健康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以GM-CSF和IL-4诱导PBMC成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DC),将iDC分别负载凋亡肿瘤细胞(apoptotic tumor cell,ATC)、IC-ATC、G250 mAb,并均以TNF-α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cells,mDC),将未负载的DC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DC的免疫表型、ELISA试剂盒检测IL-12分泌水平,CCK-8法检测m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IC-ATC致敏的DC疫苗。相对于负载ATC、G250mAb和未负载的DC,负载IC-ATC的DC疫苗显著上调CD86、CD80、CD83、HLA-DR的表达[(42.04±3.42)%vs(28.34±1.16)%、(33.77±1.61)%、(26.52±2.14)%,P<0.05;(38.17±2.55)%vs(23.79±2.41)%、(31.94±3.29)%、(24.32±3.23)%,P<0.05;(79.39±1.44)%vs(69.06±2.01)%、(74.49±1.35)%、(66.71±3.83)%,P<0.05;(35.52±2.72)%vs(26.90±2.82)%、(29.45±1.58)%、(27.42±2.11)%,P<0.05]和IL-12分泌水平(25.04 vs 5.27、13.32、7.53,P<0.05),且能更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4.02 vs 1.73、1.22、1.41,P<0.01)。结论:IC-ATC可有效促进DC成熟和活化,IC-ATC致敏的DC疫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G250单克隆抗体 肾癌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的老龄性改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赖红 马萍 +3 位作者 高杰 王铁民 包峰 吕永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2-103,109,共3页
目的 :观察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 ,探讨老龄动物海马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青年组 (3~ 5月龄 )和老龄组 (2 4~ 2 6月龄 )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老龄组海... 目的 :观察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 ,探讨老龄动物海马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青年组 (3~ 5月龄 )和老龄组 (2 4~ 2 6月龄 )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老龄组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主要变化 :突触连接缩短或间断、突触前后膜融合 ;突触小胞大量集聚、小胞大小不等 ;树突棘内棘器远离突触后膜 ,其扁平小囊增多并扩张。结论 :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突触发生了明显的变性改变 ,这可能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CA3区 突触 老龄大鼠 棘器 神经元
下载PDF
ERK PI3-K在乳腺癌及癌前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萍 李柏林 +2 位作者 张英 宋敏 宋继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805-807,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正常组织中ERK和PI3-K的mRNA、蛋白表达及激酶活性,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激酶活性检测其磷酸转移酶效率。结果:乳腺癌中... 目的:分析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正常组织中ERK和PI3-K的mRNA、蛋白表达及激酶活性,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蛋白表达;激酶活性检测其磷酸转移酶效率。结果:乳腺癌中ERK2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100%,37/37);激酶活性增加(75.68%,28/37)。有32例PI3-KmRNA表达增加(86.49%);35例蛋白表达增加(94.59%);25例激酶活性增加(67.57%)。ERK在乳腺癌和癌前病变中均处于活化状态,PI3-K只在乳腺癌中处于高表达。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癌中ERK2与PI3-K激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ERK和PI3-K途径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均存在异常且两者可能存在某种协调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3-K ERK2 乳腺癌 细胞信号转导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肺癌患者CAP43蛋白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萍 张志强 +4 位作者 戴晓淳 傅立业 隋承光 孟凡东 姜又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77-2480,2484,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C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癌不同组织学分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初步定性和定量检测91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中Cap43蛋白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3例肺癌术后病例的肿瘤...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中C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肺癌不同组织学分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初步定性和定量检测91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群血清中Cap43蛋白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83例肺癌术后病例的肿瘤组织切片中Cap43蛋白表达程度。结果初步建立的双抗ELISA血清学检测方法中确定的包被羊抗人NDRG1多克隆抗体,Ⅰ抗兔抗人Cap43多克隆抗体,辣根酶(HRP)标记的羊抗兔Ⅱ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750,1∶1200,1∶350,标准蛋白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53566+0.00046x,R2=0.9939,P<0.0001。应用该方法初步检测结果提示肺癌患者血清腺癌组Cap43含量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同时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也提示肺腺癌组的Cap43表达程度比鳞癌组高(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以及肿瘤组织Cap43的表达程度与其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AP43 双抗体夹心ELISA 免疫组化S-P法 定量 图像分析
下载PDF
人肾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纯化与鉴定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凡东 杨春明 +2 位作者 陈冬 隋承光 马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2-674,67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肾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纯化的有效方法,并进行鉴定分析。方法应用两次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目的蛋白,经电泳和Western-blot定性分析,应用改良的Bradford法定量分析。结果经过二次亲和层析和MonoQ柱的分离后,得到纯度... 目的探讨人肾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纯化的有效方法,并进行鉴定分析。方法应用两次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目的蛋白,经电泳和Western-blot定性分析,应用改良的Bradford法定量分析。结果经过二次亲和层析和MonoQ柱的分离后,得到纯度较高的分子量约为70kDa的蛋白质,经免疫印迹分析证实该蛋白质即为HSP70。与其他方法相比HSP70的纯度更高,获得率接近。结论该文所述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纯化肿瘤组织中HSP70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肾癌 蛋白纯化
下载PDF
硼替佐米抑制PI3K/Akt通路增强胃癌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静 徐玲 +5 位作者 刘云鹏 曲秀娟 张晔 侯科佐 胡雪君 姜又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854-1859,共6页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PI3K/Akt通路在TRAIL诱导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TRAIL和/或硼替佐米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 目的:研究硼替佐米对TRAIL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PI3K/Akt通路在TRAIL诱导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TRAIL和/或硼替佐米作用于人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裂解及p-Akt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50nmol/L硼替佐米预处理细胞2h,之后予100μg/LTRAIL继续作用24h,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TRAIL单独处理组(35.1%±2.7%vs71.0%±4.3%,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TRAIL单药组(31.3%±2.0%vs8.2%±0.8%,P<0.01).20nmol/L硼替佐米预处理未能增强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TRAIL可活化PI3K/Akt通路,硼替佐米预处理可阻止PI3K/Akt通路的活化,进而增强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结论:硼替佐米通过抑制TRAIL诱导的PI3K/Akt通路活化,增强胃癌MGC803细胞对TRAIL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硼替佐米 胃癌 PI3K/AKT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