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瘤病毒临床试验设计考量要点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1
作者 刘福囝 王振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85-102,共18页
溶瘤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自2005年我国首款溶瘤病毒产品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获批上市以来,全球已有4款溶瘤病毒产品相继上市,全球注册和开展的溶瘤病毒类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超过200项。然而,目前溶瘤病毒产品获批的适应证... 溶瘤病毒能够选择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自2005年我国首款溶瘤病毒产品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获批上市以来,全球已有4款溶瘤病毒产品相继上市,全球注册和开展的溶瘤病毒类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超过200项。然而,目前溶瘤病毒产品获批的适应证较少,临床获益人群及疗效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为优化我国溶瘤病毒产品的临床试验设计,《溶瘤病毒临床试验设计考量要点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专家组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溶瘤病毒类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试行)》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从溶瘤病毒作用机制、开发适应证、临床应用方式、临床试验生物学及药效学检测等角度出发,围绕目前溶瘤病毒临床试验设计的考量要点及相关内容,开展多学科专家会议讨论及问卷调查。经过三轮意见征集、梳理总结,形成《溶瘤病毒临床试验设计考量要点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旨在为我国溶瘤病毒产品临床试验的申办者及研究者提供参考,助力相关产品快速上市,实现肿瘤治疗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临床试验设计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内镜黏膜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比较
2
作者 贺金华 魏佳楠 王丽婷 《天津医药》 2025年第4期407-411,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胃癌早期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每组43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对胃癌早期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SD组和EMR组,每组43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凋亡相关因子:抗凋亡因子Livin、表皮生长因子(EGF);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与EMR组比较,ESD组手术时长、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和术前相比,术后2组IL-6、IL-8、MTL、GAS、Livin、EGF均下降(P<0.05);术后1个月时,与EMR组相比,ESD组IL-6、IL-8、Livin和EGF降低,而MTL、GAS升高(P<0.05);2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的QLQ-C30分值均较术前升高,术后6个月时量表分值更高,且ESD组的量表分值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均高于EMR组(P<0.05);ESD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EMR组(4.65%vs.20.93%)(P<0.05)。结论相较EMR,ESD能够更有效改善早期胃癌患者的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及凋亡相关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窥镜黏膜切除术 生活质量 LIVIN 胃肠功能
下载PDF
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被引量:36
3
作者 孙叶飞 徐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56-758,共3页
选取于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 选取于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观察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预警性护理干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性护理干预 胃肠外科 并发症
下载PDF
消化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工具选择与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建平 董明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701-705,I0003,共6页
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肿瘤死亡率占老年人全因死亡率的28.6%,≥65岁的外科住院患者已达25%~33%。老年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入院率、医疗费用等均显著增加。因此,针对外科老年患者选择合适的营养工具进行术... 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肿瘤死亡率占老年人全因死亡率的28.6%,≥65岁的外科住院患者已达25%~33%。老年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再入院率、医疗费用等均显著增加。因此,针对外科老年患者选择合适的营养工具进行术前营养筛查与评价,预判手术风险和结局,加强预康复,对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加速康复,进而显著节约医疗资源和提高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应用消化外科老年患者营养工具预测围手术期风险和结局。多项单中心研究提示,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NRI)在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或肝癌等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和结局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评价术前营养状况、预测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风险、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或无进展生存时间等方面。在目前检索到的5篇荟萃分析显示,总体结论支持以上单中心研究结果。但也强调了入组荟萃分析的原始文献多为回顾性文章,病例样本数有限,其整合数据异质性较高。因此,为客观评价GNRI工具,仍需要外科同仁努力开展多中心、前瞻性、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外科 老年人 围手术期 营养工具
下载PDF
TTM对胃肠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癌因疲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曲立莉 王文雅 +1 位作者 王岩 姚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8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对胃肠外科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对胃肠外科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TTM干预,评价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癌因性疲乏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及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面对得分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及癌因性疲乏总分较干预前降低,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TTM干预可有效帮助胃肠外科肿瘤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效能感,改善应对方式,并减轻癌因性疲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自我管理效能感 应对方式 癌因性疲乏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曲立莉 王文雅 +1 位作者 王岩 姚鑫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6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30)...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6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30)和对照组(n=1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CGA,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第3版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并观察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的ADL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30.74±0.68)分 vs (11.63±0.73)分,t=218.40,P<0.001],总健康状况及功能领域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要症状领域和单项测量项目(除经济困难外)干预后的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5% vs 16.15%,χ~2=6.559,P=0.010)。结论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采取CGA可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 胃肿瘤 肠肿瘤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
下载PDF
黄芩汤联合足三里穴化脓灸对结肠癌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姚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6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芩汤联合足三里穴化脓灸对结肠癌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8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化疗的同时给予黄芩汤治疗,... 目的探讨黄芩汤联合足三里穴化脓灸对结肠癌化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82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化疗的同时给予黄芩汤治疗,共3个周期;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穴化脓灸治疗,共2个疗程。比较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免疫功能指标、卡氏(KP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化疗后Ⅰ~Ⅱ度和Ⅲ~Ⅳ度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较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KPS评分及QOL评分较高(P<0.05)。结论黄芩汤联合足三里穴化脓灸能明显减轻结肠癌化疗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存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汤 足三里 化脓灸 结肠癌 肠岩 化疗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人参汤联合针刺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嘉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6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究人参汤联合针刺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科收治的68例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试验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究人参汤联合针刺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科收治的68例接受胃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试验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人参汤联合针刺,针刺采取宣肺利气法。2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及治疗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短,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优良率较高(P<0.05)。结论人参汤联合针刺应用于胃癌手术治疗患者可有效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适宜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人参汤 针刺疗法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围手术期及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和挑战 被引量:4
9
作者 薛驰 高鹏 +1 位作者 朱志 王振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方案的疗效已达到平台期,传统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中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新辅助治疗 转化治疗
下载PDF
延胡索通过靶向CXCL17激活AMPK信号通路下调PD-L1抑制EB病毒感染诱导的胃癌免疫逃逸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超 胡晓云 +1 位作者 刘畅 于洋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420,共7页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 目的探讨延胡索对EB病毒(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作用及其靶向CXCL17影响EBV阳性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GEO2R在线分析软件筛选EBV阳性胃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EBV阴性胃癌AGS细胞和EBV阳性胃癌SUN-719细胞进行实验。实时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V阴性和EBV阳性胃癌细胞中CXCL17表达。将CXCL17 siRNA转染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延胡索提取物(2、4、8μg/mL)处理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将CXCL17过表达质粒转染延胡索提取物(8μg/mL)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PD-L1和p-AMPK表达;将EBV阳性胃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沉默CXCL17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延胡索处理降低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和PD-L1表达,抑制与T细胞共培养的EBV阳性胃癌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CXCL17逆转了延胡索处理对EBV阳性胃癌细胞PD-L1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P<0.05);过表达CXCL17还降低了延胡索处理的EBV阳性胃癌细胞p-AMPK表达(P<0.05)。结论CXCL17在EBV阳性胃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延胡索通过下调EBV阳性胃癌细胞CXCL17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胃癌 EB病毒 免疫逃逸 CXCL17 AM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11
作者 王红月 周建平 +1 位作者 宋禾 李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03,共7页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检查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腹部CT检查,分析CT特异性表现,包括肿瘤部...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检查对异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83例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腹部CT检查,分析CT特异性表现,包括肿瘤部位、肿瘤数量、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瘤体内有无囊变、是否浸润周围组织、肿瘤轴平面最大直径等。评估肿瘤大小与瘤体内囊变的关系,以及肿瘤CT特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腹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典型CT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实质区强化,多有中心低密度坏死区不强化,多位于腹部大血管旁。瘤体内囊变的发生与肿瘤大小相关(P=0.001)。腹部不适、高血压病史等临床表现与肿瘤部位、是否囊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中剧烈的血压波动与肿瘤部位相关(P=0.020)。瘤体较大的患者更易出现腹部不适症状(P=0.032),且更多合并高血压病史(P=0.043)。结论CT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特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嗜铬细胞瘤 CT特征 诊断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小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袁维烨 肖先皓 宋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 目的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探讨影响小肠腺癌(SBA)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SBA生存风险模型并评价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EER数据库纳入的2639例SBA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以总生存期(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作为预后预测指标。将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组患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由验证组进行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绘制临床决策曲线。结果SBA患者年龄(P<0.01)、肿瘤部位(P=0.018)、大小(P=0.04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P<0.01)、肿瘤大小(P=0.022)、T分期(P<0.01)、阳性淋巴结检出率(P<0.01)、肿瘤单发灶(P<0.01)、继发肝脏转移(P<0.01)是影响DSS的独立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后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校准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肿瘤大小、T分期、阳性淋巴结检出率、肿瘤单发灶、继发肝脏转移是影响SBA患者OS和DSS的独立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肿瘤部位也是影响SBA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良好预测价值,能有效评估SBA患者预后,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腺癌 总生存期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预后预测模型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OIP5-AS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13
作者 孙健 俞建康 +1 位作者 段妍西 周建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对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HT-29、Caco-2)中OIP5-AS1的表达,选择高表达细胞系进行表达沉默。结直肠癌细胞系随机转染对照序列(NC组...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OIP5-AS1对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HCT116、HT-29、Caco-2)中OIP5-AS1的表达,选择高表达细胞系进行表达沉默。结直肠癌细胞系随机转染对照序列(NC组)、干扰序列1(OIP5-AS1 siRNA1组)或干扰序列2(OIP5-AS1 siRNA2组)。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OIP5-AS1对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分析OIP5-AS1对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和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与低侵袭性HT-29和Caco-2细胞相比,高侵袭性SW480和HCT116细胞中OIP5-AS1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OIP5-AS1表达沉默后,SW480和HCT116细胞迁移能力减弱。与对照组相比,沉默OIP5-AS1后SW480和HCT116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OIP5-AS1可能通过诱导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迁移,促进结直肠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OIP5-AS1 上皮-间质转化 转移
下载PDF
谷氨酰胺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IL-6 TNF-α和i-FABP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孙诗琦 朴倩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82-687,共6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IL-6、TNFα、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采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IL-6、TNFα、i-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采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确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产患儿100例,根据患儿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谷氨酰胺治疗。记录并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炎症反应、i-FABP、免疫球蛋白水平,肠道菌群变化,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i-FABP、IgA、IgM、IgG水平以及粪便标本内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7d后血清IL-6、TNF-α及i-FABP水平均下降,IgA、IgM、IgG水平、粪便标本中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TNF-α、i-FABP、IgA、IgM、IgG水平、粪便标本中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个月,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谷氨酰胺基础上联合促红细胞生长素可有效提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及i-FABP水平,促进早产儿肠道菌群稳定,增强患儿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谷氨酰胺 促红细胞生成素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胃癌患者miR-618、GPD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魏佳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68(miR-618)、甘油-3-磷酸脱氢酶2(GDP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96例为胃癌组,根据预后状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6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微小RNA-168(miR-618)、甘油-3-磷酸脱氢酶2(GDP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96例为胃癌组,根据预后状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64),另选取同期该院的9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iR-618、GDP2水平并分析血清miR-618、GDP2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618水平与GDP2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618、GDP2对胃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血清miR-618水平降低,GDP2水平升高(P<0.05);血清miR-618、GDP2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及浸润深度胃癌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miR-618水平降低,GDP2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618水平与GDP2呈负相关(r=-0.46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618、GDP2联合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灵敏度为96.9%,特异度为82.8%;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miR-618、GDP2均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miR-618水平降低,GDP2水平升高,且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二者的测定对胃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618 甘油-3-磷酸脱氢酶2 预后
下载PDF
手辅助腹腔镜、腹腔镜辅助和开腹结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62
16
作者 王国森 周建平 +1 位作者 盛伟伟 董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0,135,共6页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和腹腔镜辅助手术(LAS)以及开腹手术(OS)在结直肠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科由同一组医师采用3种术式完成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近期...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LS)和腹腔镜辅助手术(LAS)以及开腹手术(OS)在结直肠癌中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科由同一组医师采用3种术式完成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包括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肿瘤根治性和住院费用。结果最终纳入HALS组24例患者,LAS组和OS组各25例患者,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肿瘤基线具有可比性。对比结果显示,OS组、HALS组和LAS组的手术时间依次增加,切口长度依次缩短(P<0.05);HALS组的戳卡数少于LAS组(P<0.05),2组的中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根治性方面,3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住院费用方面,HALS组和LAS组的总费用和手术费高于OS组(P<0.05),而HALS组和LA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材料费,OS组、HALS组和LAS组依次增加(P<0.05);其他费用明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种术式各具优势,既相互独立又能互相补充,临床医师可根据个人掌握程度和患者情况选择合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辅助腹腔手术 腹腔镜辅助手术 开腹手术 结直肠癌
下载PDF
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断价值:26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李阔 盛伟伟 +3 位作者 周建平 李昱骥 孔凡民 董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分析手术治疗的2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CT特征,并与病理对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通过影像学分析结合病史,可以做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 诊断
下载PDF
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6
18
作者 孙叶飞 詹娇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7-379,共3页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死 治疗依从性 癫痫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石刚 董明 +2 位作者 宋纯 周建平 任宇鹏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为术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采用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助腹腔镜组,n=167)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全腹...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与全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为术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采用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助腹腔镜组,n=167)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全腹腔镜组,n=149)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级别、术后引流量、切口美容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比率等。结果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手助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全腹腔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助腹腔镜组高于全腹腔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比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疼痛级别手助腹腔镜组高于全腹腔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切口美容评分全腹腔镜组高于手助腹腔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具有优势,切口美容评分、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优于手助腹腔镜术式,对于操作熟练的术者,可优先选用全腹腔镜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手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70
20
作者 孙叶飞 张敬浩 周禹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851,共4页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好,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围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