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彬 韩晓旭 +5 位作者 代娣 董西华 张旻 张子宁 施万英 尚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3,4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吉林、辽宁、新疆、云南五省收集35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样,其中289例典型进展者和67例长期不进展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HLA-B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分析了他们的等位基因纯合子情况及Bw4/Bw6血清型,比较二组差异。结果:发现4个HLA-B等位基因位点在中国HIV-1感染人群中的表达频率较高,分别是HLA-B^*13(TP:11.8%;LTNP:15.7%)、HLA-B^*15(TP:17.3%;LTNP:8.2%)、HLA-B^*40(TP:12.5%;LTNP:17.9%)、HIA-B^*51(TP:9%;LTNP:10.4%)。其中长期不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4.5%,典型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2,OR=0.26,95%CI=0.08-0.89)。典型进展组的B^*15的等位基因频率(17.3%)显著高于长期不进展组(8.2%)(P=0.009,OR=2.34,95%CI=1.18~4.76)。结论:HLA-B^*67等位基因可能与延缓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HLA-B^*15等位基因可能与加速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LA-B等位基因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
下载PDF
术前营养状态对不同浆膜类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胃癌分期的预判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博 李凯 +1 位作者 邵伊宁 欧凤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手术前患者营养状态的特点,探讨术前高危营养状态(体质量指数<24 kg/m^2、贫血、低蛋白血症)对不同浆膜类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预判胃癌分期的辅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641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手术前患者营养状态的特点,探讨术前高危营养状态(体质量指数<24 kg/m^2、贫血、低蛋白血症)对不同浆膜类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对预判胃癌分期的辅助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641例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按照浆膜类型分为正常和反应型、结节型、健状型、多彩弥漫型4组,比较4组患者的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术前存在任意2个及2个以上危险营养因素的正常和反应型高危营养状态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存在1个及1个以下危险营养因素的正常和反应型低危营养状态患者(分别为89.3%和76.0%,P<0.05)。正常和反应型高危营养状态患者与结节型患者相比,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节型、腱状型和多彩弥漫型3组中,高危营养状态与低危营养状态患者相比,5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胃癌浆膜类型为正常和反应型的患者中,低危营养状态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高危营养状态患者,在预判胃癌分期时可重新将低危营养状态独立划分,将正常和反应型中的高危营养状态患者与结节型患者合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浆膜类型 营养状态 分期 预后
下载PDF
2010-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载文作者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邓妍 赵阳阳 +1 位作者 刘扬 欧凤荣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7-1048,共2页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于1984年9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卫生统计专业学术性刊物,是国内卫生统计专业的唯一学术性期刊和中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科... 《中国卫生统计》杂志于1984年9月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卫生统计专业学术性刊物,是国内卫生统计专业的唯一学术性期刊和中国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科大学 卫生统计 作者分析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术性期刊 载文
下载PDF
肠内及肠外营养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月 龙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探究术后胃瘫治疗中的适当营养方式.方法:52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按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EN组(n=...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探究术后胃瘫治疗中的适当营养方式.方法:52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按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EN组(n=36)和PN组(n=16),分别给予EN或PN治疗.比较两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和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的差异.结果:EN组平均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低于PN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5.3d vs28.2d,P>0.05).治愈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与P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E N组患者营养支持费用明显低于PN组(398.74元/d±47.68元/d vs512.77元/d±54.31元/d,P<0.05).与治疗前比较,EN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25g/L±15.68g/Lvs117.25g/L±13.28g/L;70.34g/L±12.85g/Lvs65.13g/L±10.76g/L;40.65g/L±8.15g/Lvs36.20g/L±9.16g/L,均P<0.05);PN组治疗后血红蛋白(125.14g/L±13.39g/Lvs120.32g/L±14.67g/L)和总蛋白变化较大(67.52g/L±13.09g/Lvs64.23g/L±12.47g/L,P<0.05),而白蛋白仅略升高(P>0.05).治疗前后EN组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PN组各项指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对术后胃瘫的全身支持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治疗作用,是术后胃瘫的营养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胃瘫 营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对特重烧伤病人的治疗作用
5
作者 王秀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4-275,共2页
通过对20例特重烧伤病人给予的营养支持分析总结,认为营养支持对特重烧伤病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份。
关键词 营养支持 烧伤 营养治疗 高蛋白饮食 营养液
下载PDF
中美两国6种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汤艳清 欧凤荣 +1 位作者 吴枫 孔令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2-424,427,共4页
目的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 目的对中美两国健康成年人对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厌恶和中性6种情绪面部表情的识别率进行跨文化研究。方法对82名中国健康志愿者和61名美国健康志愿者进行情绪面孔识别测试。结果中国人对厌恶、恐惧和愉快表情的识别率明显低于美国人,美国人对于男性愤怒和女性悲伤面孔的识别率显著高于中国人。结论了解情绪面孔识别的文化差异和相容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揭示人类共同的情绪产生的物质基础,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背景下人类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识别 跨文化研究 中国人 美国人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六例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华倩 李蕾 +1 位作者 金枫 欧阳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总结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T_2WI不明原因亮点的特点、分布和年龄相关性,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对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3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散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 目的总结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T_2WI不明原因亮点的特点、分布和年龄相关性,以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对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3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中3例患者和3例散发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的咖啡牛奶斑为其首发症状;T_2WI存在不明原因亮点(2例)的患者年龄<18岁(14和16岁),病灶呈多发性,以丘脑受累为主,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癫癎发作、头痛。结论 T_2WI不明原因亮点是年龄<18岁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对青少年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丘脑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老年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晓楠 欧风荣 王春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LA患者(LA组)147例和非LA患者(对照组)42例,利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方程评价其... 目的探讨老年脑白质疏松(LA)患者认知功能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LA患者(LA组)147例和非LA患者(对照组)42例,利用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方程评价其心血管危险因素,计算FRS积分值,估测未来10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根据估测结果将老年LA患者分为低危组(风险〈10%)、中危组(风险10%~20%)和高危组(风险〉20%);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中文版(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认知功能,比较不同危险分组间的认知功能水平、结果对照组的FRS积分值、MMSE评分、MoCA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16.32±4.10)、(27.24±1.21)、(25.32±1.31)、(20.26±1.02)分;与对照组比较,LA组的FRS积分值(20.64±2.67)分及ADL评分[(22.43±1.16)分]显著升高(P均〈0.05),MMSE评分[(25.13±1.46)分及MoCA评分(2026±1.54)分]显著降低(P均〈0.05)在LA患者中,低危组FRS积分值、MMSE评分及MoCA评分分别为(17.21±1.81)、(26.59±1.02)、(22.14±1.01)分;与低危组比较,中危组FRS积分值[(19.27±2.17)分]显著升高,MMSE评分[(25.32±1.53)分]及Mc)CA评分[(20.84±1.36)分]显著降低(P均〈0.05),高危组FRS积分值[(22.36±2.01)分]显著升高,MMSE评分[(23.62±1.03)分]及MoCA评分[(18.36±1.25)分]显著降低(P均〈0.05);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FRS积分值显著升高,MMSE评分及MoCA评分显著降低(P均〈0.05):FRS积分值与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MoCA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3(P〈0+05)及-0.156(P〈O.05)结论老年IA患者心血管危险增高,且心血管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存在负相关,危险因素的项目越多,程度越重,FRS积分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心血管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急诊患者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分析
9
作者 欧凤荣 金海丽 吴限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了解人血白蛋白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规律,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10年1-6月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并参考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 目的了解人血白蛋白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规律,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010年1-6月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并参考美国大学医院联合会(UHC)制定的《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和台湾全民健康保险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及相关文献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30例急诊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涉及26类疾病,其中大多数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用药后白蛋白(Alb)与总蛋白(Tp)及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将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与美国UHC《人血白蛋白、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和台湾全民健康保险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比较,符合适应证的概率分别为40.5%、37%。结论该院急诊科对人血白蛋白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误区,应加强人血白蛋白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白蛋白 合理用药
下载PDF
HIV/AIDS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麻丹丹 施万英 +1 位作者 张永刚 徐甲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37,141,共3页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探讨氧化应激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以期为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辽宁省丹东市36例HIV/AIDS患者体内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探讨氧化应激与HIV疾病进展的关系,以期为外源性抗氧化剂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分析辽宁省丹东市36例HIV/AIDS患者体内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并分析它们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 HIV/AIDS患者血浆MDA水平为(6.33±2.35)nmol/mL,与正常对照[(4.41±0.82)nmol/mL]比较显著升高(P<0.01);血浆GSH水平为(5.09±2.84)mg/L,与正常对照[(6.89±2.56)mg/L]比较显著减少(P<0.05);血浆GSH-Px活性为(171.16±41.40)μmol/L,与正常对照[(195.78±28.35)μmol/L]比较显著减少(P<0.05);并且GSH水平、GSH-Px活性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9、0.432;P均<0.05),MDA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14,P<0.05)。结论随着病程进展,HIV/AIDS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持续下降,机体处于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喝酸奶助消化?这些说法是否靠谱
11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8年第5期54-55,共2页
超市里各种品牌的“酸奶”“乳酸菌饮料”“乳饮料”琳琅满目,有冷藏的也有室温放置的。各厂家都说自己的“酸奶”可以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含有肠道益生菌,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许多中老年朋友对此深信不疑。由于酸奶无需加热,... 超市里各种品牌的“酸奶”“乳酸菌饮料”“乳饮料”琳琅满目,有冷藏的也有室温放置的。各厂家都说自己的“酸奶”可以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含有肠道益生菌,促进肠蠕动,改善便秘,许多中老年朋友对此深信不疑。由于酸奶无需加热,喝起来方便,每天喝点酸奶已经成了很多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消化 中老年人 乳酸菌饮料 饮食习惯 乳饮料 免疫力 益生菌
下载PDF
吃喝"三低一高"避免患上痛风
12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9年第4期54-54,共1页
许多老年人认为水果吃多了,果汁喝多了,容易引起血尿酸增高,有患痛风的危险,真的是这样吗?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或特发性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具有家族易感性,少数为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大多数与肥胖、... 许多老年人认为水果吃多了,果汁喝多了,容易引起血尿酸增高,有患痛风的危险,真的是这样吗?痛风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或特发性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具有家族易感性,少数为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大多数与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和唐脂代谢紊乱相关。继发性痛风由慢性肾脏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和食物、药物所引起。我国近年痛风患病率明显升高,这可能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动脉硬化 饮食结构 生活方式 继发性 原发性 先天性 代谢酶
下载PDF
剩菜剩饭怎样吃才健康美味
13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8年第2期57-57,共1页
又是一年春节到,年夜饭家家都有剩。我们大家都知道,剩菜剩饭一旦到了下一顿,其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处理不好甚至会在细菌的参与作用下腐败变质,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对于剩菜剩饭,怎样处理会... 又是一年春节到,年夜饭家家都有剩。我们大家都知道,剩菜剩饭一旦到了下一顿,其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处理不好甚至会在细菌的参与作用下腐败变质,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危害我们的健康。那么,对于剩菜剩饭,怎样处理会相对安全些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美味 营养价值 参与作用 亚硝酸盐 年夜饭 致癌物 香味
下载PDF
老人一日三餐怎么吃才健康
14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7年第10期49-49,共1页
老年人机体基础代谢减慢,消化系统功能衰退,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致使每次进食量减少。但对叶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D、铁、钙、磷、镁等营养素的需求却是增加的。因此,每日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合理的时间分配、... 老年人机体基础代谢减慢,消化系统功能衰退,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致使每次进食量减少。但对叶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D、铁、钙、磷、镁等营养素的需求却是增加的。因此,每日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合理的时间分配、科学的食物搭配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还应通过每日膳食注意预防和改善各种慢性病,如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健康 老人 维生素D 蛋白质合成 消化系统 激素水平 饮食习惯 时间分配
下载PDF
防慢病 老年人把住饮食关
15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8年第1期27-27,共1页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周身器官功能逐渐出现衰退的现象,如牙齿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听觉及味觉等感官敏感性下降,肌肉萎缩出现老年肌肉减少等,这些改变使得老年人营养缺乏和慢性病发生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周身器官功能逐渐出现衰退的现象,如牙齿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心脑功能衰退,视觉、听觉及味觉等感官敏感性下降,肌肉萎缩出现老年肌肉减少等,这些改变使得老年人营养缺乏和慢性病发生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饮食 肌肉萎缩 吸收能力 营养缺乏 脑功能 敏感性 慢性病
下载PDF
向您推荐一张“冬季护心食物”清单
16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8年第12期53-53,共1页
作为人体“发动机”、负责全身血液输送的心脏,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特别是在寒冷冬季,它的健康更会备受威胁。有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原本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中医讲,“... 作为人体“发动机”、负责全身血液输送的心脏,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特别是在寒冷冬季,它的健康更会备受威胁。有研究显示,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原本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中医讲,“心”主神志,主血脉,而红为火,为阳,红色食物滋阴补阳,养心护心。红色食物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补血益气、抗氧化的功效,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是老年人冬季餐桌必不可少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冬季 人体免疫力 清单 动脉粥样硬化 血液循环 心脏病 高血压
下载PDF
不同人群怎么吃油 您知道吗
17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8年第9期54-54,共1页
我们都知道,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源于日常生活中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加重了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低脂的清淡饮食。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脂类食物就是食用油,因此,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和适当控制每日的... 我们都知道,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源于日常生活中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加重了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低脂的清淡饮食。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脂类食物就是食用油,因此,选择合适的食用油和适当控制每日的用油量对于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老年人该怎样选择食用油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 日常生活 身体健康 食用油 生活方式 慢性疾病 老年人
下载PDF
膳食纤维有分类保健功效各不同
18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8年第10期55-55,共1页
膳食纤维是一类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它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在膳食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很多人不知道,膳食纤维也有分类,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一类特殊的碳水化合物,它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但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因此,膳食纤维在膳食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很多人不知道,膳食纤维也有分类,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吃对了才能为人体健康带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分类 功效 保健 人体健康 碳水化合物 营养素
下载PDF
春季饮食应“投肝所好”
19
作者 张焱 《乐活老年》 2019年第2期56-56,共1页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随着气温一天天转暖,人体的筋骨也开始舒展,血液循环加快。中医认为,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季里,随着人体血液循环的加快,细胞代谢渐活跃,肝脏作为三大营... 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随着气温一天天转暖,人体的筋骨也开始舒展,血液循环加快。中医认为,四季之中,春天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中:肝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季里,随着人体血液循环的加快,细胞代谢渐活跃,肝脏作为三大营养素代谢的总枢纽,新陈代谢也日渐旺盛。春季是最宜养肝的季节,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更好地养护肝脏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饮食 新陈代谢 血液循环 人体 营养素 季节
下载PDF
膳食因素与慢性肾脏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蒋晶晶 黄东辉 欧凤荣 《医学综述》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项全球性疾病,影响范围广、预后差,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控制CKD意义重大。饮食在肾脏病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肾脏病的疗效与预后。由于自身营养成分的差异,单独食物项对CKD的影响...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项全球性疾病,影响范围广、预后差,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有效预防控制CKD意义重大。饮食在肾脏病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肾脏病的疗效与预后。由于自身营养成分的差异,单独食物项对CKD的影响也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膳食模式从整体出发,集合多种食物,综合各类食物的交互作用,代表人类自然的进食状态,且涉及地区、文化、人种问题,更能代表人群饮食状况,与CKD的关系更为复杂,也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膳食因素 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