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7-200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毒及中毒咨询电话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赵敏 刘淑英 王玉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并对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的咨询电话做以总结报告.方法:对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6年间所有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和同时期我们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所接收的咨询电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研究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并对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的咨询电话做以总结报告.方法:对1997年9月1日至2003年8月31日6年间所有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和同时期我们中毒控制与咨询中心所接收的咨询电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来急诊科的中毒病人共有3 836人,男女比1:1.5.咨询电话病例1423人,男女比1:1.急诊科中毒病人20~29岁占35.5%,30~39岁占26.2%.咨询电话中二者为24.9%和19.4%.在急诊科毒物种类镇静催眠药占30.3%,其次是一氧化碳占14.6%、杀虫剂占14.3%;咨询电话中,前3位是杀虫剂占39.9%,镇静催眠药占9.7%、一氧化碳中毒占6.0%.6年来,在急诊科,镇静催眠药中毒逐年下降,杀鼠剂中毒则明显增加,自杀是常见的中毒原因(62.4%),79.6%是口服中毒.结论:本报告提供了附属第一医院急性中毒的最新的流行病学模式,它对今后国家制定政策和采取中毒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状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淑英 赵敏 王玉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6-317,共2页
通过调查急性农药中毒接触史,填写农药接触调查表,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农药接触情况、急诊处理、中毒程度分级、转归及结局等,对综合性医院急性农药中毒病人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急性农药中毒的认识。
关键词 综合性医院 急性农药中毒 调查与分析 认识
下载PDF
急诊室濒死病人临床诊治决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纲 赵敏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6期65-66,共2页
正确、合理的临床决策为病人提供理想的诊疗方案。在急诊室濒死病人的诊治过程中,急诊医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进行紧急处理。其中,病人疾病的性质与预后、疾病严重程度、医生技术水平、医院护理水平、医... 正确、合理的临床决策为病人提供理想的诊疗方案。在急诊室濒死病人的诊治过程中,急诊医生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抓住重点进行紧急处理。其中,病人疾病的性质与预后、疾病严重程度、医生技术水平、医院护理水平、医院的医疗设备与管理水平、诊治费用、医患关系、家属对待诊治的态度、医德医风、政策法规等对医生的临床诊治决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 影响因素 濒死病人
下载PDF
急诊室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探讨
4
作者 张晓纲 臧彬 何凤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8,共2页
探讨急诊就诊的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并分析其治疗对策,提高对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能力。对42例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易迅速进展,同时易合并肾功能衰竭、休克肺、酸中毒、脑水... 探讨急诊就诊的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病因,并分析其治疗对策,提高对老年人心源性休克的诊断能力。对42例老年心源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老年患者在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易迅速进展,同时易合并肾功能衰竭、休克肺、酸中毒、脑水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休克的治疗强调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合理用药、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病因 治疗 老年
下载PDF
葛根素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赵敏 杜艳秋 李长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610-2612,2615,共4页
目的研究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对肝脏的影响及葛根素对酒精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 目的研究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对肝脏的影响及葛根素对酒精中毒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中毒组、葛根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血中β-EP、P-selectin、血清及肝脏MDA、GST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中毒组大鼠β-EP、GST、MDA、P-selectin水平显著升高,出现肝组织病理损伤,葛根素组大鼠β-EP、GST、MDA、P-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使β-EP释放增加、MDA、P-selectin升高、大鼠急性肝损伤,葛根素可通过抑制β-EP、自由基的释放,抑制血小板积聚,对急性酒精中毒及急性肝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葛根素 Β-内啡肽 急性肝损伤 β-选择素
下载PDF
氯沙坦钾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尿蛋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赵宏宇 郑强 +1 位作者 刘洋 李铁刚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科素亚)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尿蛋白的疗效。方法46例入选病例起始给予氯沙坦钾每天50mg清晨口服,随访共8周。于第4周将血压未降至正常者增加到100mg口服。用药前及治疗后第4、8周分别测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科素亚)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和尿蛋白的疗效。方法46例入选病例起始给予氯沙坦钾每天50mg清晨口服,随访共8周。于第4周将血压未降至正常者增加到100mg口服。用药前及治疗后第4、8周分别测血压、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后第4、8周血压和24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用药前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肌酐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氯沙坦钾能明显降低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对血压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钾 高血压 肾实质性 尿蛋白 肾小管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β-内啡肽、丙二醛、P-选择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杜艳秋 赵敏 李长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9-27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葛根素注射液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组、葛根素组、纳络酮组、葛根素+纳络酮组;观察大鼠睡眠潜伏时间,测定各组血浆β-EP、血... 目的研究急性酒精中毒时大鼠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P-选择素(P-selectin)的变化及葛根素注射液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酒精中毒组、葛根素组、纳络酮组、葛根素+纳络酮组;观察大鼠睡眠潜伏时间,测定各组血浆β-EP、血清MDA、P-selec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酒精中毒组大鼠β-EP、MDA、P-selectin水平显著升高(P<0.01);葛根素组较酒精中毒组大鼠睡眠的潜伏时间延长(P<0.05),β-EP、MDA、P-selectin水平显著降低;葛根素与纳洛酮降低β-EP、MDA作用无显著差异,纳洛酮对P-selectin无影响。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可使β-EP释放增加,MDA、P-selectin升高。葛根素注射液通过抑制β-EP、自由基的释放、血小板积聚,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 Β-内啡肽 丙二醛 P-选择素 葛根素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13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 被引量:5
8
作者 肖莉 敖然 +2 位作者 李振华 侯显明 于润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3T3细胞的作用,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3T3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rIL-13(80μg/L)及DMEM培养液,作用24h、48h,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用Hoechst试剂盒观察细胞DNA... 目的:观察重组白细胞介素13(rIL-13)对3T3细胞的作用,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3T3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rIL-13(80μg/L)及DMEM培养液,作用24h、48h,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用Hoechst试剂盒观察细胞DNA形态;用MTT法测细胞增殖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以及用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IL-8水平。结果:实验组细胞DNA合成增加,细胞核增大,细胞质中可见较多核糖体及线粒体;rIL-13呈剂量依赖方式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当rIL-13浓度在40-160μg/L时,细胞增殖率几乎呈直线式增长。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可检测到Ⅰ型胶原(CoⅠ),对照组分泌胶原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培养上清中,实验组IL-6、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IL-13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炎性介质和Ⅰ型胶原,可能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3T3细胞 胶原Ⅰ型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快速心房纤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强 韩峰 +1 位作者 韩新飞 臧彬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美托洛尔组(34例):美托洛尔5 mg缓慢静脉注射,观察5 min,如无效重复一次,连续用药3次,总量15 mg;西地兰组(32例)为对照组:西地...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快速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美托洛尔组(34例):美托洛尔5 mg缓慢静脉注射,观察5 min,如无效重复一次,连续用药3次,总量15 mg;西地兰组(32例)为对照组:西地兰0.2-0.4 mg稀释后静脉注射,观察10 min,如无效追加0.2-0.4 mg,连续用药3次,总量0.6-1.0 mg。记录用药前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并比较在各观察时间点上的有效率。结果美托洛尔与西地兰相比,起效更快[(8.7±3.2)min vs(38.4±10.1)min],心室率下降幅度明显(35.44% vs 27.04%),治疗有效率更高(91.2% vs 71.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美托洛尔注射液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美托洛尔 静脉注射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3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_1途径致肺纤维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莉 王煜 +2 位作者 李振华 侯显明 于润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78-1781,1785,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阐明IL-13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途径致肺纤维化。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经气管一次性灌注博来霉素(BLM)建立急性肺损伤/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在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阐明IL-13可能通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途径致肺纤维化。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er大鼠,经气管一次性灌注博来霉素(BLM)建立急性肺损伤/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灌注无菌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第1、3、7、14、28天处死动物。右肺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BALF细胞总数,并用HE染色方法计数细胞分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显微镜下计数BALF中IL-13和TGFβ1免疫阳性细胞百分数。右肺组织匀浆后测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肺组织HE染色显示BLM第7天肺泡腔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28天时肺泡结构破坏,出现斑片状纤维组织灶。BLM第14天时HYP含量较盐水组显著增加,第28天时达最高值。IL-13、TGFβ1在BALF中的巨噬细胞(AM)、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上均有表达,在博莱霉素组表达增强。其中BLM第7天时IL-13、TGFβ1表达阳性的AM百分数最高,而且两者阳性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IL-13与肺纤维化关系密切,IL-13在急性肺损伤期主要来源于AM。IL-13可能通过TGFβ1途径发挥致肺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3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敏 孟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于术后6h处死,取肺、肝、肠组织,采用SABC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HSP70检测,并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注射LPS后2h,LPS组血浆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Gln可显著抑制其升高(P<0·01)。而注射LPS后4、6h,两组血浆TNF-α浓度没有明显差异。LPS组肺、肝、肠组织的HSP70灰度值分别为(107·94±10·96)、(120·04±5·73)和(123·31±14·81)。Gln组的HSP70灰度值显著降低,分别为(89·71±9·64)、(89·38±12·03)和(107·61±14·02)(均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Gln组肺、肝、肠组织损伤程度比LPS组轻。结论:谷氨酰胺可提高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脂多糖血症大鼠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脂多糖类 热休克蛋白质70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硫酸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长喻 赵敏 +1 位作者 杜艳秋 杨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氧化乐果染毒组(B组);硫酸镁预处理后再染毒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心肌组织ATP酶活性变化及硫酸镁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氧化乐果染毒组(B组);硫酸镁预处理后再染毒组(C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大鼠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B组与A组相比,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C组与B组相比,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Na+,K+ATP酶、Mg2+ATP酶活性恢复(P<0.01)较Ca2+ATP酶活性恢复(P<0.05)明显。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心肌组织Na+,K+ATP酶、Mg2+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均明显受抑制。硫酸镁预处理能减轻ATP酶活性的抑制程度,尤其是Na+,K+ATP酶和Mg2+ATP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硫酸镁 ATP酶
下载PDF
苦碟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春波 韩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2期96-96,共1页
目的观察苦碟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0例,苦碟子20 mL静滴,1次/d; 对照组50例,硝苯地平10 mg、消心痛10 mg口服,3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的观察苦碟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0例,苦碟子20 mL静滴,1次/d; 对照组50例,硝苯地平10 mg、消心痛10 mg口服,3次/d。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5.7%,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碟子能显著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副作用小且轻微,临床疗效优于硝苯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碟子 心绞痛 冠心病
下载PDF
肺栓塞相关因素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煜 李振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48-950,共3页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PE)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的认识。方法对149例PE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P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吸困难(83.2%)为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胸痛(49.7%),咳嗽(26.2%),咯血(20.1%),晕厥(14.8%),心悸(14.1%),低血压(13.4%),PE最常见...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PE)危险因素与预后关系的认识。方法对149例PE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PE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吸困难(83.2%)为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胸痛(49.7%),咳嗽(26.2%),咯血(20.1%),晕厥(14.8%),心悸(14.1%),低血压(13.4%),PE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栓性静脉炎(33.6%)、心脏病(19.5%)、外伤(14.1%)、手术(8.1%)、恶性肿瘤(7.4%),且随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的数量也增多。149例PE患者,溶栓治疗48例,总有效率为77.1%,与抗凝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识PE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早给予预防和治疗是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MMP-2和K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钢 吴斌 何凤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3-584,共2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 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MMP-2和K iss-1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M...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 iss-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膀胱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MMP-2和K iss-1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膀胱癌MMP-2阳性率57.5%,表达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P<0.05)。K iss-1阳性率为42.5%,表达随肿瘤分期、分级升高呈下降趋势。MMP-2与K iss-1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K iss-1的表达水平对于评价膀胱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ss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膀胱癌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血浆白介素6、P选择素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敏 何军 李长喻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浆白介素6(IL6)和P选择素(GMP140)的浓度,然后观察氟伐他汀对其影响,以探讨CRP水平与ACS的关系、氟伐他汀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浆白介素6(IL6)和P选择素(GMP140)的浓度,然后观察氟伐他汀对其影响,以探讨CRP水平与ACS的关系、氟伐他汀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0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105例,氟伐他汀80mg,连服3d)和普通治疗组(101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血浆IL6、GMP140的浓度和血脂浓度。结果ACS时,血清的CRP水平、IL6和GMP140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且AMI患者的CRP、IL6、GMP140较UAP组增高明显(P<005)。在治疗前,氟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间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但氟伐他汀治疗后,CRP、IL6、GMP140明显下降(分别为189比053mg·dl-1,019比005ng·ml-1,4952比1673mmol·L-1,均P<005)。普通治疗组则无改变。ACS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时,血清CRP、血浆IL6和GMP140浓度升高,氟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这些炎性介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P选择素
下载PDF
敌鼠钠盐中毒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素玲 李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77-177,共1页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敌鼠钠盐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敌鼠钠盐中毒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对散发病例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诊。治疗上以维生素K1早期、足量应用为主,护理关键是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出血先兆,抢救中...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敌鼠钠盐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采取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敌鼠钠盐中毒以出血症状为主要表现,对散发病例应注意鉴别,以免误诊。治疗上以维生素K1早期、足量应用为主,护理关键是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出血先兆,抢救中毒患者,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鼠钠盐 中毒 护理
下载PDF
血气分析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莉 宋玉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0,共2页
通过分析危重患者动脉血气及电解质测定结果,认为对危重病人及时监测动脉血气各值,尽早地控制酸碱紊乱的发生,尤其是混和型酸碱紊乱,对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血气分析 危重病 酸碱紊乱
下载PDF
急性秋水仙碱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素玲 李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2期122-122,共1页
本文总结急性秋水仙碱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急性秋水仙碱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分 3期:胃肠道症状期、多系统脏器衰竭期、恢复期。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预防感染,保持脏器功能和营养支持。
关键词 秋水仙碱 中毒 急性 多脏器衰竭 护理
下载PDF
布氏杆菌病误诊二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长喻 杨柳 赵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3期1090-1090,共1页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误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