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6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C-MS和UPLC-Q-TOF-MS的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药效物质组成研究
1
作者 姚利娟 徐云辉 +3 位作者 周靖 石辰风 王日晴 华茉莉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498-510,共13页
目的:研究中药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药效物质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健儿清解颗粒中挥发油组分和水提液组分的化学成分。GC-MS选用HP-5MS UI色谱柱(30... 目的:研究中药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药效物质组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健儿清解颗粒中挥发油组分和水提液组分的化学成分。GC-MS选用HP-5MS UI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采用程序升温法、电子轰击电离(EI)源、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500;UPLC-Q-TOF-MS选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50 mm×2.1 mm,1.8μm),采用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源(ESI)、质量扫描范围m/z 50~1 500。结果:健儿清解颗粒中挥发油组分中,共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涉及单萜、单萜醇和倍半萜类等;水提液部分共鉴定出98个化学成分,包括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萜类、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等。结论:确认了改良型新药健儿清解颗粒的主要药效物质组成,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儿清解颗粒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202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标准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2
作者 范一灵 朱冉 +13 位作者 杨燕 蒋波 宋明辉 王静 李琼琼 厉高慜 王淑娟 邵泓 马仕洪 曹晓云 胡昌勤 马双成 杨美成 张军 《中国药品标准》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系统分析202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内容及发展趋势,探讨药典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管理中的新要求。方法:全面梳理2025年版《中国药典》中微生物相关的26项标准,从标准的修订概况、微生物标准的国际协调、基... 目的:系统分析202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内容及发展趋势,探讨药典在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风险管理中的新要求。方法:全面梳理2025年版《中国药典》中微生物相关的26项标准,从标准的修订概况、微生物标准的国际协调、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与标准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等角度,总结标准制修订的方向和科学内涵。结果:2025年版《中国药典》在微生物标准方面呈现三大特点,即强化了国际协调与接轨,引入了以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主的新兴技术,构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微生物质量控制体系。结论:2025年版《中国药典》系统性构建了微生物标准体系,充分体现了国家药品标准的科学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我国药品微生物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药典 微生物 药品 全生命周期 过程控制
下载PDF
新常态 新趋势——我国医药工业转型升级之管见 被引量:1
3
作者 陆伟根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5年第5期26-27,共2页
一、2014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概况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在新常态下医药也是这样一种态势。
关键词 医药工业 转型升级 工业经济运行 增长速度 经济水平 发展质量
下载PDF
器官芯片技术在药动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4
作者 黎一志 申少磊 +2 位作者 王挥豪 王俊龙 刘莉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9-705,共7页
准确预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对于成功开发新型药物至关重要,传统的药动学研究主要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动物与人体在结构和生理学方面存在着种属差异,致使动物实验对人体药动学的参数预测能力达不到预期。近年来,器官芯片的发展... 准确预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对于成功开发新型药物至关重要,传统的药动学研究主要使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动物与人体在结构和生理学方面存在着种属差异,致使动物实验对人体药动学的参数预测能力达不到预期。近年来,器官芯片的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它通过利用人源细胞构建体外微生理系统,具有再现人体关键生理参数的潜力,为预测人体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提供体外方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单芯片模型与多芯片模型在药动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探讨了器官芯片模型向体内转化的可靠性,并对器官芯片存在的挑战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器官芯片 微生理系统 药动学 药效学
原文传递
宫颈癌体内外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高杰 刘珉宇 邓轶方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女性的生殖系统中,宫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呵护女性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宫颈会不断受到各种微生物的入侵,最终产生病变,发展为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宫颈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绝大多... 女性的生殖系统中,宫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呵护女性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宫颈会不断受到各种微生物的入侵,最终产生病变,发展为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危险因素,宫颈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宫颈癌都是由于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所致。科学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构建合适的体内外模型,研究HPV的感染、宫颈癌的发生以及发展等过程。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宫颈癌的疾病背景以及目前基于宫颈疾病研究的相关体内外模型,包括转基因小鼠模型、异种移植模型、基于细胞系的细胞培养模型和类器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转基因小鼠 异种移植 细胞系 原代细胞 类器官
原文传递
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强制推行研发准备金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
6
作者 左永华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25年第2期40-44,共5页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力度是党中央和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研发准备金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研发投入力度是党中央和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研发准备金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发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确保中央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增值保值 特定行业 国有企业 研发准备金制度 企业研发支出 实施路径 独立核算
下载PDF
中国创新药鼓励政策改革进展与成果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奇巍 叶亚婧 郭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97-1302,共6页
创新是医药行业的主旋律,创新药的研发进展与成果又是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2015年以来针对创新药发展的重要鼓励政策,发现国内的创新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药的定义从“中国新”转变成了“全球新”,... 创新是医药行业的主旋律,创新药的研发进展与成果又是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2015年以来针对创新药发展的重要鼓励政策,发现国内的创新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药的定义从“中国新”转变成了“全球新”,创新主体的活力也得到释放,创新药研发立项、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沟通机制、专利保护、医保准入、终端落地、资本助力等方面都较2015年前有了明显改善。在此利好背景下,国内的创新药研发成果可喜,获批通用名数量增多,国产创新药比例增大,各终端市场稳步增长,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的数量逐年增多。但未来创新药政策改革仍需关注多链条协同和细化落地,与此同时也应密切关注政策实施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做好及时调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药 鼓励政策 改革进展 改革成果
原文传递
产鲨烯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发酵研究
8
作者 厉元 韩姝 +2 位作者 张伟 胡又佳 谢丽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1-1731,共11页
鲨烯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大肠杆菌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合成鲨烯的底盘细胞。为提高大肠杆菌内鲨烯的合成水平,以三个诱导型启动子p3-lac、p6-lac、p10-lac强度为水平,以dxs、idi、ispA三个4-磷酸甲... 鲨烯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大肠杆菌被认为是非常有潜力的合成鲨烯的底盘细胞。为提高大肠杆菌内鲨烯的合成水平,以三个诱导型启动子p3-lac、p6-lac、p10-lac强度为水平,以dxs、idi、ispA三个4-磷酸甲基赤藓糖醇途径(methylerythritol 4-phosphate pathway,MEP)的限速酶基因作为因素,进行正交设计,同时引入鲨烯合酶基因,构建了9株重组菌株进行鲨烯发酵实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水平确定了p3-lac启动子强度相对最强,p10-lac相对最弱。通过分析正交发酵实验数据的极差,发现dxs是影响鲨烯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ispA,最后是idi,且三个因素最佳水平组合所对应的菌株为1063/DE3,产量达到了450 mg/L。最终获得了一株鲨烯产量相较于出发菌株提高了681倍的产鲨烯重组大肠杆菌菌株,并为提高大肠杆菌内鲨烯产量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鲨烯 MEP途径 限速酶 启动子强度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皮肤递药制剂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学研究及应用进展
9
作者 毛可阳 崇小萌 +1 位作者 罗华菲 宁保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4,共13页
体外渗透试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IVPT)作为最关键的体外研究项目之一,已被广泛用于皮肤递药制剂的研发及其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评价。IVPT通过模拟药品在生理条件下的透皮过程,反映药品的质量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但... 体外渗透试验(in vitro permeation test,IVPT)作为最关键的体外研究项目之一,已被广泛用于皮肤递药制剂的研发及其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y,BE)评价。IVPT通过模拟药品在生理条件下的透皮过程,反映药品的质量与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皮肤难以获得,皮肤受种属、年龄、状态、部位等多因素干扰的困难。为了完善规范IVPT,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已制定了不同的试验标准。因此,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IVPT法规,结合文献研究内容,对IVPT的关键设计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并补充了其作为评价手段的典型应用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渗透试验 皮肤递药制剂 生物等效性
原文传递
黄精枸杞胶囊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作用研究
10
作者 何园 李自强 +2 位作者 马淑梅 龙铟 刘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14,共6页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探讨黄精枸杞胶囊的抗衰老活性。方法将野生型N2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处理后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观察黄精枸杞胶囊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应激抵御能力、生殖能力、咽部泵送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对... 目的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探讨黄精枸杞胶囊的抗衰老活性。方法将野生型N2秀丽隐杆线虫同步化处理后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观察黄精枸杞胶囊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应激抵御能力、生殖能力、咽部泵送能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同时对抗氧化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进行检测,考察对突变体线虫TJ356 DAF-16基因核转位和对线虫AM141多聚谷氨酰胺(polyQ)聚集的影响。结果黄精枸杞胶囊能显著延长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增强其抗氧化应激和热应激、咽部泵送和运动能力,提高秀丽隐杆线虫体内SOD活性并降低其体内MDA水平,但对其生殖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促进TJ356线虫体内DAF-16的核转位,抑制polyQ在AM141线虫体壁细胞中聚集。结论黄精枸杞胶囊能延长线虫的健康寿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DAF-16/FOXO通路,增强应激抵御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抗衰老 核转位 多聚谷氨酰胺
下载PDF
Hub-and-Spoke模式作为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组建模式研究及启示
11
作者 杨树俊 俞颖慧 周斌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461,共7页
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成立多、发展快。我国的创新药起始于仿创,目前逐渐向真正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创新药进化,但新药公司组建模式单一,多为大型企业中高层发起成立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公司聚焦在1~2个细分方向。近5年欧洲、美... 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初创企业成立多、发展快。我国的创新药起始于仿创,目前逐渐向真正高风险高回报的原创新药进化,但新药公司组建模式单一,多为大型企业中高层发起成立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公司聚焦在1~2个细分方向。近5年欧洲、美国部分风险投资基金基于降低新药研发风险等因素开始将Hub-and-Spoke模式应用于生物医药初创企业,这种模式只有一个核心管理团队,但会覆盖多个治疗领域和技术平台。本文介绍了该模式的定义、发展现状和优劣势,并通过具体欧美案例阐释该模式在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的应用,希望给中国生物医药初创企业组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药初创企业 组建模式 HUB-AND-SPOKE 风险投资
原文传递
循环miR⁃124作为铅神经毒性标志物的灵敏性、稳定性和组织特异性研究
12
作者 周慧 王雁 +3 位作者 李华 汪溪洁 陈华英 马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1,共8页
目的:验证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24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及其检测铅神经毒性的灵敏性,为循环miR⁃124用于铅神经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装后立即检测... 目的:验证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24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及其检测铅神经毒性的灵敏性,为循环miR⁃124用于铅神经毒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集血液样本离心、分装后立即检测或在室温、2~8℃和-70~-90℃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iR⁃124的表达;分别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250 mg/kg)、异丙肾上腺素(2.5 mg/kg)和庆大霉素(80 mg/kg)建立大鼠肝毒性、心脏毒性和肾毒性模型,采集血液样本检测并比较造模前后循环miR⁃124的变化;使用醋酸铅(300、600 mg/kg)建立大鼠神经毒性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比较检测到细胞因子和循环miR⁃124含量变化的时间评估其灵敏性。结果:以新鲜血液样本作为对照,血液样本室温保存6 h,2~8℃保存24 h,-70~-90℃保存36 d以及3次冻融后循环miR⁃124仍保持稳定,稳定性可以支持实验室需求;循环miR⁃124在大鼠肝毒性、心脏毒性和肾毒性模型中均无明显改变,具有良好的组织特异性;与细胞因子相比,循环miR⁃124可以更灵敏地检测铅暴露引起的神经炎症。结论:循环miR⁃124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组织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作为评价铅神经毒性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miR⁃124 生物标志物验证 灵敏性 稳定性 组织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临床病理学新指标在药物非临床胃肠功能损伤评价中的研究
13
作者 陈涛 张艳 李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149-2152,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全面、无创、快速、准确评估动物胃肠功能损伤的血清学方法。方法:构建SD大鼠胃肠损伤模型后,采集血液检测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分为2个亚型:PGⅠ和PGⅡ)、胃泌素(gastrin 17,G-17)、瓜氨酸(citrulline,Cit)、肠型脂... 目的:建立一种全面、无创、快速、准确评估动物胃肠功能损伤的血清学方法。方法:构建SD大鼠胃肠损伤模型后,采集血液检测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分为2个亚型:PGⅠ和PGⅡ)、胃泌素(gastrin 17,G-17)、瓜氨酸(citrulline,Cit)、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等血清学指标,同时进行胃、肠等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病理结果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学结果提示:血清PGⅠ水平下降、PGⅡ水平升高(P<0.05),PGⅠ/PGⅡ比值降低(P<0.05),血清G-17水平升高(P<0.01),血清Cit水平下降(P<0.05),血清I-FABP水平下降(P<0.05)。结论:PGⅠ,PGⅡ,G-17,Cit,I-FABP等指标可试用于药物非临床评价中胃肠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临床评价 胃肠功能损伤 临床病理学
原文传递
基于ICP⁃MS研究矮壮素对板蓝根中无机元素分布的影响
14
作者 胡青 李丽敏 +3 位作者 周如洁 丁贝贝 李康 季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09-2815,共7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板蓝根中35种元素含量,并研究矮壮素干预的板蓝根中的元素分布。方法以硝酸-盐酸(4∶1)为消解试剂,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ICP-MS选择正常、氦气碰撞2种模式和在线内标加入法测定;通过规范田间试验...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检测板蓝根中35种元素含量,并研究矮壮素干预的板蓝根中的元素分布。方法以硝酸-盐酸(4∶1)为消解试剂,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ICP-MS选择正常、氦气碰撞2种模式和在线内标加入法测定;通过规范田间试验获得空白和施用矮壮素低、中、高剂量组样本。结果35种元素重复性RSD均小于20%,加样回收率70%~120%,最低检测限0.0003~0.609 mg/kg;板蓝根中主量元素钾含量约1.5%;次量元素钙、镁、钠、铁、铝等含量0.6%~0.04%;主要微量元素为锌、锰、钡、铬、钼、铜、镍,含量12.8~1.2 mg/kg;板蓝根中元素分布随生长时间具有一定变化规律,田间试验施用矮壮素干预后的样本中元素间发生更多的相互协同和拮抗作用,元素分布特征与空白组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结论该方法专属、准确,揭示了板蓝根中无机元素分布规律和矮壮素干预后无机元素变化规律,丰富了板蓝根物质基础研究,可为其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板蓝根 无机元素 矮壮素
下载PDF
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何伟伟 周长慧 +5 位作者 郑明岚 李嫚琪 崔文腾 方雅励 王晓炜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 随着基因治疗产品逐渐进入市场,迫切需要建立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目前应用广泛的病毒载体主要有2种:慢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能够稳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而腺相关病毒载体基因组在宿主细胞核中主要以附加体形式存在,仍能以低频率随机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其整合方式包括随机整合和靶向整合。本文对已有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脱靶修饰的全基因组分析、整合位点分析、核型分析和评估细胞转化潜力试验等进行综述,并对建立准确快速的病毒载体介导的遗传毒性的评价体系予以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研发新的病毒载体遗传毒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病毒载体 整合 遗传毒性
下载PDF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6
作者 阎永贞 那可 +3 位作者 魏晓东 金媛媛 赵波 赵文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9-624,共6页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 机体中偶然出现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并作为异物而加以清除,但肿瘤在机体的免疫监视下仍能产生、发展和转移,表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的能力。本文综述了肿瘤免疫过程中肿瘤抗原表达、识别、加工、递呈、T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以及免疫效应的产生等一系列环节中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树突状细胞 免疫抑制因子 免疫逃逸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7
作者 王生 黄晓星 +4 位作者 余鹏飞 徐小涛 王一飞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5-1049,共5页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 肠道菌群是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常状况下肠道菌群保持稳态,在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如年龄、饮食习惯、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抗生素等药物均会造成菌群失调。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同时,有研究资料表明,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抑制结肠癌的生长恶化,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无清晰的认识。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失调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研究的有关热点问题及治疗进行概述,为肠道菌群研究和结肠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肥胖 菌群失调 细菌移位 细菌代谢 结肠癌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介导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臧月 王生 +2 位作者 刘楠 刘莉 梅其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5,共5页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肠道菌群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当机体长期摄入酒精后,酒精及其代谢物通过引起肠道菌群数量改变、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位移等方式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诱导肝脏产生促炎症因子,促进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而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可以有效的改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指征,提示调节肠道菌群失调将会成为临床治疗酒精性肝病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酒精摄入、肠道菌群失调、酒精性肝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节菌群紊乱治疗酒精性肝病的进展进行概述,为菌群失调与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酒精性肝病 细菌位移 促炎症因子 免疫应答 益生菌
下载PDF
牛黄中胆汁酸的药理作用及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9
作者 张宇静 夏晶 +3 位作者 仇佳思 曹帅 毛秀红 季申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4,共7页
天然牛黄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来源于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干燥后的胆结石。为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相继研制出了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等品种。牛黄中主要含有胆红素类、胆汁酸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类等成分,胆汁酸类是牛黄类药... 天然牛黄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来源于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干燥后的胆结石。为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相继研制出了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等品种。牛黄中主要含有胆红素类、胆汁酸类、氨基酸类、无机元素类等成分,胆汁酸类是牛黄类药材中除胆红素外的第二大类活性成分,与牛黄的解热镇痛、抗炎、利胆保肝、降压和镇咳等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本文就牛黄类药材及其制剂中胆汁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总结,旨在为牛黄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黄 胆汁酸 药理作用 定量分析方法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20
作者 彭小林 范亚新 +2 位作者 张亮 陈代杰 张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一种抗菌药物,为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的杀菌作用强、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明显。由于氨基糖苷类肾、耳毒性明显,毒性低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的研发及广泛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肾毒性 方法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