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任立群 吕宁 +2 位作者 林冬梅 郑闪 刘秀云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32-334,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平...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临床随访信息评价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中10例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24.7岁(8~50岁).肿瘤囊实性,镜下1例可见侵犯包膜及神经,1例侵及十二指肠,5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形态较单一,呈实性巢片状和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11例SPTP中11例vimentin、ACT(+),10例CD10(+)、NSE(+),9例Syn(+)、AAT(+),8例AE1/AE3、CD56(+),8例S-100、EMA(+),4例ChrA(+),6例PR(+),ER均为(-).结论SPTP为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肿瘤.组织学具有特征性的实性、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对其组织源性具有提示意义,并可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β-连接素和膜联蛋白-1与肿瘤
2
作者 薛丽燕 吕宁 徐宁志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2年第6期551-553,共3页
β-连接素在结肠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 ;膜联蛋白 1在不同的肿瘤中表达水平不同 ,二者有希望成为新的检测和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肿瘤标志物。
关键词 Β-连接素 膜联蛋白-1 肿瘤
原文传递
醋酸涂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令英 李楠 +7 位作者 章文华 李凌 潘秦镜 乔友林 戎寿德 赵方辉 Robert G.Pretorius Jerome L.Belinson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096-1098,共3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仍较高。原因之一是在这些地区难以开展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癌的普查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醋酸涂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宫颈... 背景与目的:目前,宫颈癌发病率在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仍较高。原因之一是在这些地区难以开展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宫颈癌的普查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醋酸涂抹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及宫颈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评价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山西省襄垣县年龄为35~45岁的1997名妇女进行宫颈癌普查,首先应用5%醋酸涂抹法,同时对每名妇女均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DNA的检查、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在阴道镜下对病变区或每个正常象限的宫颈鳞柱上皮交界处的2、4、8、10点取活检,并行宫颈管刮出物病检,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结果:病理检查证实CINⅡ级43例,CINⅢ级31例,宫颈浸润癌12例。2例妇女仅颈管刮出物阳性,其中1例为CINⅡ级,另1例为CINⅢ级。醋酸涂抹法诊断结果为:正常1445例(72.4%),低度病变525例(26.3%),高度病变21例(1.0%),宫颈癌6例(0.3%)。醋酸涂抹法诊断为低度病变或其以上病变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CINⅡ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检出敏感性为70.9%(61/86),特异性为74.3%(1420/1911),对小病灶的敏感性为64.9%(37/57),而大的病灶达88.9%(24/27)。阴道镜对高度病变的检出率为81.4%(70/86),特异性为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涂抹法 宫颈癌 筛查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假阴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涛 张保宁 +2 位作者 刘琳 杨红鹰 陈盛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示踪剂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探索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方法 :从 1 999年 5月~ 2 0 0 3年 7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 75例 ,术前注射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 ( 99mTC DX... 目的 :探讨应用放射性示踪剂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活检时出现假阴性的原因 ,探索降低假阴性率的方法。方法 :从 1 999年 5月~ 2 0 0 3年 7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 75例 ,术前注射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 ( 99mTC DX) ,术中应用γ探测仪进行SLN探测 ,术后将SLN单独送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SLN活检的成功率为 96 % ,灵敏度为 92 % ,特异度为 1 0 0 % ,假阴性率为 8% ,假阳性率为 0 ,准确性为 97.2 % ,阳性结果预测值为 1 0 0 % ,阴性结果预测值为 95.9% ,尤登指数 (正确指数 )为 0 .92。假阴性与适应证的选择、解剖变异、术前活检和放疗、内乳SLN的出现、多灶性病变、病理学检查不彻底、探测技术不熟练有关。结论 :严格掌握SLN适应证 ,严格按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探测 ,术中仔细认真 ,术后对SLN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和DNA图像定量分析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香菊 潘秦镜 +2 位作者 沈桂华 刘秀云 孙耘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1-583,共3页
分析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与DNA图像定量分析(DNAimagecytometry,DNA-ICM)结合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9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做石蜡包埋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 分析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与DNA图像定量分析(DNAimagecytometry,DNA-ICM)结合在良恶性浆膜腔积液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9例浆膜腔积液标本做石蜡包埋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ThinPrep薄片DNA-ICM分析。结果:109例浆膜腔积液中,最终诊断为79例癌性积液和25例良性积液,104例最终诊断病例中,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及DNA-ICM的敏感性分别为88.6%和82.3%,两者结合敏感性高达96.2%。结论:B72.3、Ber-EP4和Calretinin抗体组与DNA-ICM结合能有效提高对癌细胞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膜腔积液 癌细抱 免疫细胞化学 DNA图像定量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涛 张保宁 +3 位作者 刘琳 杨红鹰 孙耘田 陈盛祖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是否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99m碍标记的右旋糖酐(99mTc-DX)于1999年5月-2004.年2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116例,术中用γ探测仪进行定位,SLN活检后行改良根治...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是否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99m碍标记的右旋糖酐(99mTc-DX)于1999年5月-2004.年2月进行乳腺癌SLN活检116例,术中用γ探测仪进行定位,SLN活检后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对SLN单独送检并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成功进行SLN活检111例,成功率为96%,每例检出SLN1-4个不等,平均2.4个,所有SLN均位于腋窝第一水平,SLN活检的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100%,假阴性率为8%,假阳性率为0,准确性为96.6%,阳性结果预测值为100%,阴性结果预测值为94.3%,尤登指数为0.92。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26例SLN中,共发现2例微小转移,但2例中非SLN未见微小转移。结论SLN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可以指导临床决定是否需行腋窝解剖,同位素示踪法进行SLN活检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标志淋巴结 活检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涛 张保宁 +2 位作者 刘琳 杨红鹰 陈盛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SL N)是否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 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 (99m Tc- DX)进行乳腺癌 SL N活检 75例 ,术中用 γ探测仪进行定位 ,SL N活检后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 (sentinel lymph node,SL N)是否反映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 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 (99m Tc- DX)进行乳腺癌 SL N活检 75例 ,术中用 γ探测仪进行定位 ,SL N活检后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 ,对 SL N单独送检并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SL N活检 72例 ,成功率为96 .0 % ,每例检出 SL N1~ 4个不等 ,平均 2 .3个 ,所有 SL N均位于腋窝第一水平 ,SL N活检的灵敏度为 92 .0 % ,特异度为 10 0 .0 % ,假阴性率为 8.0 % ,假阳性率为 0 ,准确性为 97.2 % ,阳性结果预测值为 10 0 .0 % ,阴性结果预测值为 95 .9% ,尤登指数为 0 .9。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 2 6例 SL N中 ,发现微小转移 2例 ,但 2例中非 SL N未见微小转移。结论  SL N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并可指导临床决定是否需行腋窝解剖 ,同位素示踪法进行SL N活检具有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腺肿瘤/放射性核素成像 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男性假两性畸形合并精原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曹智 吴玉鹏 +1 位作者 王明荣 张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男性假两性畸形 精原细胞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预测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涛 张保宁 +3 位作者 杨红鹰 孙耘田 刘琳 陈盛祖3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寻找与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转移相关的指标,预测非SLN是否有转移,避免对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进行腋窝清扫。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5月到2004年2月完成的116例乳腺癌SLN活检病例,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1... 目的寻找与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转移相关的指标,预测非SLN是否有转移,避免对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进行腋窝清扫。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9年5月到2004年2月完成的116例乳腺癌SLN活检病例,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10种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哪些因素与非SLN转移相关。结果原发肿瘤大于2cm,脉管浸润,cerbB2(+)这3个因素与非SLN转移相关,具有其中一个因素时,非SLN转移机率为91%~95%,具有其中两个因素时为94%~100%,三个因素均具有时为100%。结论非SLN转移的预测和SLN活检相结合,可以使转移仅局限于SLN的患者免除腋窝清扫,使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非前哨淋巴结 转移 预测
下载PDF
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关系
10
作者 陈汶 郑闪 +6 位作者 肖泽均 刘秀云 邸雪冰 徐宁志 方健 程书钧 高燕宁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7-449,共3页
背景与目的: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并按照患者临床病理级别... 背景与目的:分析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并按照患者临床病理级别分层,使用Mantel-Haenszel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复发的相对危险度及显著性水平。结果:膀胱癌组织Survivin蛋白在胞浆、胞核检出率和P53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6.0%、30.7%和53.33%;Survivin(胞浆)与P53并联使用阳性检出率为84.0%。以Survivin蛋白的胞浆、胞核的表达和P53蛋白表达、以及二者并联使用预测膀胱癌复发的灵敏度分别为87.50%、37.50%、71.88%和96.88%;特异度分别为32.56%,74.42%,61.90%和25.58%。使用四格表检验,Survivin蛋白胞浆检出:OR=3.38,95%CI(0.99~11.52),P=0.044;P53:OR=3.91,P=0.005;Survivin和P53并联:OR=10.66,P=0.0087。按照病理分级分层,P53:OR=3.41,P=0.016;P53和Survivin蛋白联合应用:OR=8.86,P=0.022。结论:肿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过度表达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风险较高,但是仍需要和其他生物学指标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P53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复发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晓波 吕宁 +5 位作者 张维 全兰萍 林冬梅 王全红 李亚玲 徐宁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77-88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β-连环蛋白(beta-catenin)在多种人类肿瘤中有异常表达。为确定β-连环蛋白是否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本实验检测β-连环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及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研究其表达、定位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 背景与目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β-连环蛋白(beta-catenin)在多种人类肿瘤中有异常表达。为确定β-连环蛋白是否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本实验检测β-连环蛋白在正常食管上皮及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研究其表达、定位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食管癌及22例正常食管组织切片中β-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2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β-连环蛋白表达均显著位于细胞膜,而胞浆表达很少见;52例食管癌组织中,β-连环蛋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胞浆表达,同时伴随细胞膜表达量减少甚至缺失,其中14例在细胞核内还可检出β-连环蛋白。另外,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例中,β-连环蛋白胞浆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例(P<0.05)。结论:β-连环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异常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蛋白从细胞膜到细胞浆、到细胞核的转位,而且胞浆累积明显;这种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连环蛋白 食管癌 转位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再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会芹 潘秦镜 +6 位作者 李香菊 曹箭 张洵 章文华 吴令英 陈凤 乔友林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33-735,共3页
目的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DNA,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ASC)再分类中的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2年于山西省阳城县和襄垣县进行的“中国山西宫颈癌... 目的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基因(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DNA,HRHPVDNA)检测在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ASC)再分类中的意义,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2年于山西省阳城县和襄垣县进行的“中国山西宫颈癌普查方法研究”项目中,9034名妇女均进行了液基细胞学检查、HRHPVDNA检测和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我们对其中细胞学诊断为ASC,伴有HRHPVDNA检测阳性或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异常的病例进行了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比较HRHPVDNA阳性ASC组和HRHPVDNA阴性5%醋酸染色肉眼观察阳性ASC组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发生率,从而评价HRHPVDNA检测作为ASC再分类方法的可行性。结果在进行阴道镜检查的548例ASC中,HRHPVDNA阳性者有333例(60.8%),HRHPVDNA阴性肉眼观察阳性者215例(39.2%)。这两组ASC中CIN的发生率分别为22.5%和5.1%(P<0.05);CIN2/3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0.9%(P<0.05)。结论HRHPVDNA检测是ASC再分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不典型鳞状细胞 杂交捕获Ⅱ代技术
下载PDF
微卫星异常与肺癌的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景露 李凌 高燕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肺癌 诊断 微卫星DNA 微卫星异常
下载PDF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9p21.3-9p23杂合性缺失作图
14
作者 张睿 张建军 +3 位作者 张自强 何祖根 程书钧 高燕宁 《实用癌症杂志》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并确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 9p2 1.3 -9p2 3区域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和最小缺失区域 ,为寻找与克隆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 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 (其中 6个位于 9p2 1.3 -9p2 3 ,另 1个位于 9q3 4... 目的 研究并确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 9p2 1.3 -9p2 3区域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和最小缺失区域 ,为寻找与克隆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 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 (其中 6个位于 9p2 1.3 -9p2 3 ,另 1个位于 9q3 4作为对照 ) ,对 2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分析 9p2 1.3 -9p2 3区各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 结果  2 4例膀胱癌中的 2 0例 (83 .3 % )存在至少 1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在 9p2 1.3 -9p2 3区域的 6个位点中 ,杂合性缺失率最高的为 9p2 3的D9S2 85 ,达66.7%(8/12 ) ;其次为 9p2 1的D9S1846,达 5 4.5 % (6/11)。位于 9q3 4.12的D9S182 1的杂合性缺失率为 5 4.5 % (6/11) ,而且在发生杂合性缺失的 6个病例中 ,有 5个被证明为部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结论 在 9p2 1.3 -9p2 3区域 ,可能至少存在 2个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 ,分别位于D 9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移行细胞癌 杂合性缺失 抑癌基因
下载PDF
肾癌亚型MRI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连世东 王立侠 +5 位作者 王爽 蒋力明 马建辉 张宏图 周纯武 欧阳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亚型的MRI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234例(244灶)。男167例,女67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3.5岁。肿瘤最大径0.8~20.0cm,平均6.2cm。TNM分期T1 135例(57.7%)、T2 41例(17.5%)、T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亚型的MRI特点。方法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234例(244灶)。男167例,女67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3.5岁。肿瘤最大径0.8~20.0cm,平均6.2cm。TNM分期T1 135例(57.7%)、T2 41例(17.5%)、T3 31例(13.2%)、T4 27例(11.5%)。结合病理改变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透明细胞癌199例(209灶),MRI表现为平扫不均匀信号(90.0%)及不均匀中、重度强化(88.4%),病理表现主要为出血(27.8%)、坏死(46.4%)及囊性改变(23.9%)。乳头状肾细胞癌10例(灶),平扫信号不均匀(90.0%),增强扫描轻度(60.0%)强化,90.0%强化不均匀;内部可见囊变(50.0%)、出血(70.0%)。嫌色细胞癌13例(灶),平扫信号较均匀(69.2%),增强扫描多为均匀信号(66.7%)及轻度强化(91.7%),出血、坏死及囊性改变少见。未分类型12例(灶),呈不均匀信号及强化(83.3%)。结论肾癌各亚型MRI表现及病理改变有一定差异,嫌色细胞癌多为较均匀信号及轻度强化,乳头状癌多表现为不均匀信号及轻度强化,易囊变及出血,透明细胞癌与未分类型多为不均匀信号及中重度强化。肾癌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对肾癌亚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喉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正江 唐平章 +3 位作者 张志超 赵清正 林冬梅 徐震纲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113,W00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其阳性率为 77.0 %。肿瘤侵犯范围越广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侵犯范围越小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肿瘤分化越差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分化越好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VEGF的表达越强 ,MVC越多 ,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 1) ,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MVC明显高于切缘组织中的平均MVC(P <0 .0 1)。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明显相关 ,与MV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喉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混合细胞性肝癌14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立斌 赵东兵 +3 位作者 邵永孚 张宏图 王海鹏 王阳龙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 (MHC)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 30年来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14例MH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男性 9例 ,女性 5例。发病年龄 33~ 6 2岁 (平均 5 0岁 )。 10例 (71% )伴有... 目的 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 (MHC)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 30年来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14例MHC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本组男性 9例 ,女性 5例。发病年龄 33~ 6 2岁 (平均 5 0岁 )。 10例 (71% )伴有乙型肝炎病史。 9例 (6 4% )合并肝硬化。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 9例 ,阳性率 6 4%。全组病例手术切除率为 86 % (12 14) ,总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1% (10 14)、43 % (6 14)、2 9% (4 14) ,其中切除癌灶病例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10 12 )、5 0 % (6 12 )、33 % (4 12 )。结论 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最终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MHC的有效治疗手段。癌灶内胆管细胞癌成分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细胞性肝癌 诊断 外科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泽均 郑闪 +3 位作者 陈汶 张海峰 李长岭 高燕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977-1979,共3页
目的 分析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75例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 7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75例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 目的 分析Survivin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75例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 7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75例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 ,有 5 8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77 3% ;而在 7份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均未表达。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 <0 0 5 )而与临床分期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T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 ,提示Survivin基因在膀胱T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膀胱TCC的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能成为膀胱TCC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蛋白 移行细胞癌组织 表达 膀胱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气管血管球瘤一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任立群 吕宁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气管 肿物 血管球瘤 气短 端端吻合术 腔内 入院 间断性 行气
原文传递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八例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立斌 邵永孚 +1 位作者 张宏图 王海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1-532,共2页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89~ 2 0 0 0年间我院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8例肝AM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男 3例 ,女 5例。发病年龄 2 5~ 5 9岁 (平均 39 6岁 )。肝左叶 ... 目的 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1989~ 2 0 0 0年间我院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 8例肝AML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男 3例 ,女 5例。发病年龄 2 5~ 5 9岁 (平均 39 6岁 )。肝左叶 3例 ,右叶 5例。 8例均行超声和CT检查。 2例行MRI检查。 2例行肝动脉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 4 5阳性。 8例均手术切除。除 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衰竭 ,其余 7例随访 9个月至 12年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肿瘤特征的显示和术前正确诊断。肿瘤平滑肌样细胞表达HMB4 5阳性 ,是诊断肝AML的可靠依据。手术切除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