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金从军
邵玉军
+2 位作者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6例.有高血压症状患者78例(81.2%),隐匿型患者18例(18.8%).治疗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409.5± 127.2) nmol,24 h尿多巴胺(99.3±41.1) nmol,24 h尿肾上腺素(1 409.9±336.0)nmol.治疗前后予口服卢戈液封闭甲状腺.本组患者131I-MIBG治疗首剂量为5.55或7.40 GBq,首剂治疗后每隔3~6个月静脉滴注131I-MIBG 5.55或7.40 GBq.症状消失、24 h尿儿茶酚胺降至正常或影像学检查为部分缓解者,改为每年治疗1次,应用131I-MIBG每次3.70或5.55 GBq作为维持剂量.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生化(24 h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结果变化情况,评价131I-MIBG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本组96例,每例分别接受131I-MIBG治疗1~11次,共266次,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6.49 GBq.22例(22.9%)获得影像学检查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11例(11.5%)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1例(42.7%)获得部分缓解,23例(24.0%)症状稳定.131I-MIBG治疗后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64.3±71.6) nmol、多巴胺(49.7± 24.7) 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肾上腺素(1 354.7±433.4)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行4、5次131I-MIBG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余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多次小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安全、有效,可延缓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恶性副神经节瘤
131I-间位碘代苄胍
治疗
原文传递
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
被引量:
1
2
作者
代从新
蔡锋
+14 位作者
黄国柱
周永茂
张紫竹
刘小海
马四海
杨亚坤
姚勇
冯铭
包新杰
李桂林
魏俊吉
焦永辉
位振清
马文斌
王任直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手术很难全部切除,且术后经常复发.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能控制肿瘤生长.虽然放疗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新型的二元靶向放射疗法,能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
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手术很难全部切除,且术后经常复发.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能控制肿瘤生长.虽然放疗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新型的二元靶向放射疗法,能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硼携带剂,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被表达叶酸受体的细胞选择性摄取.本实验中,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能选择性地被表达叶酸受体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摄取,而无叶酸受体表达的其他类型垂体腺瘤细胞不能摄取这些碳纳米颗粒.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后,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同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单独的碳纳米颗粒孵育,或单独的热中子照射,并不能抑制肿瘤细胞活力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能导致肿瘤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下降和Bax的表达显著增强.综上所述,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为无功能垂体腺瘤的BNCT治疗提供了比较理想的硼携带剂.本研究也为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拓展了BNCT的应用,尤其是在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垂体腺瘤
叶酸受体
碳纳米颗粒
硼中子俘获疗法
原文传递
题名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
16
1
作者
金从军
邵玉军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机构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北京
四○一医院核素诊疗中心
中国
医学
科学
院
北京
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中国
医学
科学
院
北京
协和医院泌尿外科
出处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28,共5页
文摘
目的 探讨131I-间位碘代苄胍(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至2014年4月96例行131I-MIBG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60例,恶性副神经节瘤36例.有高血压症状患者78例(81.2%),隐匿型患者18例(18.8%).治疗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409.5± 127.2) nmol,24 h尿多巴胺(99.3±41.1) nmol,24 h尿肾上腺素(1 409.9±336.0)nmol.治疗前后予口服卢戈液封闭甲状腺.本组患者131I-MIBG治疗首剂量为5.55或7.40 GBq,首剂治疗后每隔3~6个月静脉滴注131I-MIBG 5.55或7.40 GBq.症状消失、24 h尿儿茶酚胺降至正常或影像学检查为部分缓解者,改为每年治疗1次,应用131I-MIBG每次3.70或5.55 GBq作为维持剂量.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心悸、大汗及高血压)、生化(24 h尿儿茶酚胺)及影像学检查(CT或MRI)结果变化情况,评价131I-MIBG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本组96例,每例分别接受131I-MIBG治疗1~11次,共266次,平均每次治疗剂量为6.49 GBq.22例(22.9%)获得影像学检查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11例(11.5%)获得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1例(42.7%)获得部分缓解,23例(24.0%)症状稳定.131I-MIBG治疗后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164.3±71.6) nmol、多巴胺(49.7± 24.7) 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肾上腺素(1 354.7±433.4)nmo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分别行4、5次131I-MIBG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余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多次小剂量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恶性副神经节瘤安全、有效,可延缓此类患者的病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小.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恶性副神经节瘤
131I-间位碘代苄胍
治疗
Keywords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Malignant paraganglioma
131I-metaiodobenzylguanidine
Therapy
分类号
R736.6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
被引量:
1
2
作者
代从新
蔡锋
黄国柱
周永茂
张紫竹
刘小海
马四海
杨亚坤
姚勇
冯铭
包新杰
李桂林
魏俊吉
焦永辉
位振清
马文斌
王任直
机构
中国
医学
科学
院&
北京
协和医学院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化学系
中国
核工业
集团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北京
出处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072084)资助项目
文摘
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手术很难全部切除,且术后经常复发.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药物能控制肿瘤生长.虽然放疗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硼中子俘获疗法是一种新型的二元靶向放射疗法,能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硼携带剂,能通过叶酸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被表达叶酸受体的细胞选择性摄取.本实验中,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能选择性地被表达叶酸受体的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摄取,而无叶酸受体表达的其他类型垂体腺瘤细胞不能摄取这些碳纳米颗粒.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后,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同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而单独的碳纳米颗粒孵育,或单独的热中子照射,并不能抑制肿瘤细胞活力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治疗能导致肿瘤细胞中Bcl-2的表达显著下降和Bax的表达显著增强.综上所述,叶酸受体靶向的含硼碳纳米颗粒为无功能垂体腺瘤的BNCT治疗提供了比较理想的硼携带剂.本研究也为侵袭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拓展了BNCT的应用,尤其是在良性肿瘤中的应用.
关键词
无功能垂体腺瘤
叶酸受体
碳纳米颗粒
硼中子俘获疗法
分类号
R736.4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31I-间位碘代苄胍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金从军
邵玉军
曾正陪
蔡燚
张玉石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6
原文传递
2
叶酸受体介导的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无功能垂体腺瘤细胞
代从新
蔡锋
黄国柱
周永茂
张紫竹
刘小海
马四海
杨亚坤
姚勇
冯铭
包新杰
李桂林
魏俊吉
焦永辉
位振清
马文斌
王任直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