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Ⅵ)与二烷基二硫代膦酸配位化学研究
1
作者 隋俏蕊 夏田田 +3 位作者 邓琴 兰友世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8,共10页
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有优良的三价锕系离子选择性,研究其与锕系离子的配位能够加深对该类萃取剂配位特性的理解。本文通过配合物单晶培养及结构分析、斜率法、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纯化Cyanex_(3)0... 二烷基二硫代膦酸类萃取剂有优良的三价锕系离子选择性,研究其与锕系离子的配位能够加深对该类萃取剂配位特性的理解。本文通过配合物单晶培养及结构分析、斜率法、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纯化Cyanex_(3)01,HA)及二(2-甲基丙基)二硫代膦酸(HL)与U(Ⅵ)的配位化学。采用缓慢挥发法,成功获得了UO_(2)L_(2)·H_(2)O和UO_(2)L_(3)·(CH_(3))_(2)NH_(2)·H_(2)O两种新的配合物单晶,并测定了其结构及拉曼光谱。在以HA-二甲苯溶液为有机相、1.0 mol/L NaNO_(3)溶液为水相的萃取体系中,萃取U(Ⅵ)分配比与平衡有机相萃取剂浓度及水相酸度的关系表明,尽管萃取过程为阳离子交换,但可能生成两种不同比例的U(Ⅵ)与萃取剂萃合物;负载U(Ⅵ)有机相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在U(Ⅵ)浓度相对较低且自由萃取剂浓度较高的平衡有机相中,不含水萃合物占比较高,反之则容易生成水分子与U(Ⅵ)比例为1∶1的萃合物。关联负载U(Ⅵ)有机相、配合物晶体的拉曼光谱以及两种晶体的结构,推测两种萃合物分别为UO_(2)A_(2)·HA和UO_(2)A_(2)·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Ⅵ) 配位化学 二(2 4 4-三甲基戊基)二硫代膦酸 二(2-甲基丙基)二硫代膦酸 晶体结构
下载PDF
N,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与铀酰离子的配位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超 杨琪 +3 位作者 杨雅婷 柳倩 田国新 杨素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0-1338,共9页
N,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DMAPA,HL)是一种多齿吡啶羧酸类配体,可通过酰胺的羰基氧原子、吡啶环氮原子、羧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本工作通过水溶液体系的荧光光谱滴定、电位滴定、拉曼光谱滴定和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等方法研究... N,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DMAPA,HL)是一种多齿吡啶羧酸类配体,可通过酰胺的羰基氧原子、吡啶环氮原子、羧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本工作通过水溶液体系的荧光光谱滴定、电位滴定、拉曼光谱滴定和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等方法研究了DMAPA与UO2+2的配位化学。研究发现,在水溶液中,DMAPA除了以脱质子的形式(L^(-))与UO_(2)^(2+)形成UO_(2)^(L+)和UO_(2)^(L2)两种配合物外,也可以不脱质子的DMAPA中性分子形式(HL)与UO_(2)^(2+)形成UO_(2)(HL)^(2+)配合物。在此基础上,引入HEDTA为竞争配体,通过电位滴定法重新测定了UO_(2)^(L+)和UO_(2)L_(2)两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10^(5.45±0.06)和10^(7.67±0.10);并通过荧光光谱滴定测定了新确认的UO_(2)(HL)^(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10 ^(6.32±0.09)。通过比较晶体配合物UO_(2)L_(2)的拉曼光谱与水溶液体系中UO_(2)L^(+)和UO_(2)(HL)^(2+)的拉曼光谱,确定水溶液中两种配合物中L^(-)和HL的配位模式相同,二者均以三齿配体的形式与UO_(2)^(2+)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二甲基-6-酰胺-吡啶-2-羧酸 铀酰离子 稳定常数 荧光光谱 拉曼光谱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90Sr在柱撑蒙脱石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周瑞霞 施和平 +4 位作者 张艳茹 肖国平 刘丽君 石磊 李金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211,共5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Al-MMT和Ca-MMT对Sr^(2+)的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机制,探究了吸附时间、锶离子浓度、p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首先对P-Al-MMT和Ca-MMT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P-Al-MM...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Al-MMT和Ca-MMT对Sr^(2+)的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机制,探究了吸附时间、锶离子浓度、pH、温度对吸附的影响。首先对P-Al-MMT和Ca-MMT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过程进行等温吸附方程和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表明:P-Al-MMT和Ca-MMT的表面均匀,对Sr^(2+)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等温吸附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应用Elovich、双常数速率、抛物线扩散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了P-Al-MMT和Ca-MMT吸附Sr^(2+)的动力学曲线,发现其对Sr^(2+)的吸附过程都是非均相扩散过程,都符合Elovich模型。P-Al-MMT和Ca-MMT对Sr^(2+)的吸附过程随pH的增大而增大,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柱撑蒙脱石 动力学 拟合
原文传递
放射性废盐的真空蒸馏净化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迅 贾艳虹 +1 位作者 窦强 杨洋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02,共6页
为了降低钚熔盐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盐量,减轻后续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压力,采用NaCl-KCl-CeO_(2)混合熔盐作为非放模拟料,对真空蒸馏技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eO_(2)浓度、温度和压力对蒸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eO_... 为了降低钚熔盐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盐量,减轻后续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压力,采用NaCl-KCl-CeO_(2)混合熔盐作为非放模拟料,对真空蒸馏技术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eO_(2)浓度、温度和压力对蒸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CeO_(2)质量分数为5%~15%、温度为825~925℃、压力为0.1~66 Pa条件下,Ce的净化系数均可达到103以上,获得的馏分盐和残余物CeO_(2)的纯度与混熔前相当,熔盐和CeO_(2)的回收率均稳定在98%以上。蒸馏后NaCl-KCl熔盐组分配比不变,可以在熔盐电解中重复利用。真空蒸馏净化技术在模拟料实验中体现出的良好效果,为后续放射性废盐处理提供了备选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盐 熔盐电解 真空蒸馏
下载PDF
含磷类萃取剂萃取性能及辐射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郭琪琪 陈怡志 +4 位作者 蒋德祥 张鹏 何辉 叶国安 林铭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6,I0004,共18页
目前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溶剂萃取方面,即利用含萃取剂的有机稀释剂萃取分离水溶液中的放射性核素,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十多年来乏燃料后处理(溶剂萃取)中含磷类萃取剂特别是中性膦类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及辐射稳定性等进行了... 目前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溶剂萃取方面,即利用含萃取剂的有机稀释剂萃取分离水溶液中的放射性核素,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近十多年来乏燃料后处理(溶剂萃取)中含磷类萃取剂特别是中性膦类萃取剂的萃取性能及辐射稳定性等进行了综述与讨论。对于中性膦类萃取剂而言,萃取性能及辐射稳定性受自身结构、稀释剂类型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萃取剂中P—O键数目的减少会提升萃取性能,烷基链长度的增加或支链(如甲基、乙基及苯基)的引入均能提高辐射稳定性。此外,采用离子液体作为稀释剂可以减小有机相的辐解。因此,研究含磷类萃取剂结构与萃取性能及辐射稳定性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筛选出适用于乏燃料后处理过程的萃取剂,对于选择兼具优异萃取性能和辐射稳定性的结构从而指导新型含磷类萃取剂的合成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类萃取剂 溶剂萃取 辐射化学 辐射稳定性
下载PDF
干法后处理熔盐电解精炼过程数学模型研究
6
作者 王赛 林如山 +4 位作者 李康祎 钟振亚 钱宾杰 张磊 唐洪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熔盐电解精炼是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的核心工艺单元,通过数学模型探索高温熔盐电解精炼过程的化学与电化学变化,可为电解精炼工艺优化和设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电化学热力学及物质传递公式建立了乏燃料熔盐电解精炼过程的数学模型... 熔盐电解精炼是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的核心工艺单元,通过数学模型探索高温熔盐电解精炼过程的化学与电化学变化,可为电解精炼工艺优化和设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基于电化学热力学及物质传递公式建立了乏燃料熔盐电解精炼过程的数学模型,以铀钚锆三元合金燃料为研究对象,计算了燃料中关键元素的电极电势、分电流及物料分布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向后差分法对物料分布变化方程进行离散,通过文献实验数据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所得阴极沉积铀产品与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为2.80%,所建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同时采用所建模型模拟计算了电流强度对乏燃料电解精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速率与电流强度呈正比,不改变钚铀锆的溶解和沉积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 干法后处理 熔盐电解精炼 数学模型 物料分布变化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韩哲 高原 +3 位作者 王春晖 邱杰 何辉 矫彩山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I0004,共20页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是用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的溶液作为介质进行乏燃料的溶解及铀、钚等元素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碱性条件下,乏燃料中的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并不溶解或者在溶解过程中转变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沉淀。与... 乏燃料后处理碱性流程是用碳酸盐、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的溶液作为介质进行乏燃料的溶解及铀、钚等元素的分离与纯化的方法。碱性条件下,乏燃料中的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次锕系元素并不溶解或者在溶解过程中转变为碳酸盐、氢氧化物沉淀。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PUREX(plutonium uranium redox extraction)酸性流程相比,碱性流程具有腐蚀性更小、流程更简单等潜在的优点。鉴于碱性流程的优点及其在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潜在应用,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已经围绕该流程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国建议的碱性流程的技术路线;然后逐一介绍了与主要工艺环节相关的基础研究的进展,包括乏燃料的氧化溶解、核素分离、试剂的回收等;最后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碱性流程 乏燃料的溶解 锕系元素的分离
下载PDF
γ能谱法测量分析阀门中铀滞留量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晶 何丽霞 +1 位作者 邵婕文 李育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7,共9页
定量测量工艺设备中的滞留量是核设施核材料测量的技术难点之一,对辐射防护、核材料临界安全和核材料闭合衡算具有重要意义。在核材料工艺生产线上,阀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不利于取样,因此,非破坏性分析方法更适合用于开展阀门中滞留量的... 定量测量工艺设备中的滞留量是核设施核材料测量的技术难点之一,对辐射防护、核材料临界安全和核材料闭合衡算具有重要意义。在核材料工艺生产线上,阀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不利于取样,因此,非破坏性分析方法更适合用于开展阀门中滞留量的测量。本文采用无源效率刻度,针对球阀和蝶阀这两种最常见的阀门,建立了探测器全能峰绝对探测效率分析模型。运用坐标变换方法,实现了阀门分析模型的快速建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标准点源和铀样品进行了初步验证,铀样品中235 U含量的测量分析结果和标称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坐标变换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建立各种类型阀门的分析模型,为测量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量 阀门 蒙特卡罗模拟 Γ能谱法
下载PDF
有机还原剂与Np(Ⅵ)和Pu(Ⅳ)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安运 胡景炘 +1 位作者 张先业 王方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3-90,共8页
概要评述了近 2 0年来有机还原剂与Np(Ⅵ )和Pu(Ⅳ )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讨论分析了有关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物化参数 。
关键词 有机还原剂 氧化还原动力学 镎(Ⅵ) 钚(Ⅳ) PUREX流程 乏燃料后处理
下载PDF
工作条件对干法后处理高温熔盐离心泵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钱宾杰 王赛 +4 位作者 陈永利 张磊 林如山 叶国安 唐洪彬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3-28,10,共7页
本文针对乏燃料干法后处理高温熔盐离心泵输送LiCl-KCl熔盐过程,开展了不同操作条件和物性参数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压力和速度耦合采用Coupled算法,对比了熔盐泵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变化... 本文针对乏燃料干法后处理高温熔盐离心泵输送LiCl-KCl熔盐过程,开展了不同操作条件和物性参数下的数值模拟研究。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压力和速度耦合采用Coupled算法,对比了熔盐泵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工作条件下熔盐泵外特性曲线走向及内部流场压力、速度分布规律相一致。等流量工况下转速增大熔盐泵扬程、功率增大,最佳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推荐干法熔盐泵转速范围为2750~3150 rpm。泵的扬程、效率均随输送熔盐粘度的增大而减小。泵的扬程对输送LiCl-KCl熔盐密度的变化不敏感,随密度增大,泵的功率和效率均上升,相同条件下熔盐粘度对泵性能的影响大于密度。本文结果可为干法后处理高温熔盐泵设计和实验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干法后处理 熔盐泵 数值模拟 操作条件 物性参数
下载PDF
Np的环境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姜涛 姚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1-212,共12页
237 Np作为长寿命(T1/2=2.14×106 a)、高毒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乏燃料所包含的核素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类核素若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都将237 Np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 237 Np作为长寿命(T1/2=2.14×106 a)、高毒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在乏燃料所包含的核素中占有较大的份额。这类核素若释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有核国家都将237 Np作为高放废物进行深地质处置,因此研究Np的环境化学行为十分重要。Np的环境化学研究重点是Np在环境中尤其是在深地质处置环境中的浓度、形态以及迁移行为。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Np的溶解和迁移行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Np的溶解度、水解和络合反应的研究成果以及Np在矿物上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Np的环境化学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溶解行为 吸附行为 环境化学
下载PDF
钚吸附行为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烨 李想 王文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I0005,共10页
Pu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放射性元素,其分离纯化是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核心技术,同时,研究Pu的分离也对环境保护和放射性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纯化Pu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分离纯化Pu的重要方法之一。... Pu是一种非常关键的放射性元素,其分离纯化是乏燃料后处理中的核心技术,同时,研究Pu的分离也对环境保护和放射性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纯化Pu的主要方法有沉淀法、萃取法、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是分离纯化Pu的重要方法之一。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吸附速率快等优点,同时吸附材料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价格低廉等优点。本文根据吸附材料性质的不同,主要从天然矿物、聚合物树脂、无机氧化物、碳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Pu吸附行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吸附材料对Pu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相关吸附机理,对不同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就Pu吸附分离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对包括Pu在内的放射性元素吸附分离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吸附 吸附机理 吸附分离 吸附材料
下载PDF
光谱学方法在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柳倩 杨素亮 田国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97-1808,共12页
锕系/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对于控制其在后处理流程中的走向、开发新型萃取剂及反萃剂、预测长寿命锕系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降低其在生物体中的毒性均有重要意义。光谱学方法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用来测定配位反... 锕系/镧系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学对于控制其在后处理流程中的走向、开发新型萃取剂及反萃剂、预测长寿命锕系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降低其在生物体中的毒性均有重要意义。光谱学方法是配位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不仅可用来测定配位反应热力学数据,还能提供配位模式、配合物键长、键角等信息。本文在概述光谱学方法用于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在配合物热力学数据测定及结构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多光谱联合研究方法在锕系/镧系元素配位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 稳定常数 对称性 配位模式 能级匹配
下载PDF
氨基羟基脲与Pu(Ⅳ)的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肖松涛 叶国安 +3 位作者 刘协春 罗方祥 兰天 李峰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与Pu(Ⅳ)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方程式为:-dc(Pu(Ⅳ))/dt=kc(Pu(Ⅳ))c1.06(HSC)c-0.43(H+)c-0.58(NO3-),在22.1℃时反应速率常数k=(11.8±1.1)(mol/L)-0.046.s-1,活化能为(71.0±1.0)kJ/mol。研究了...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与Pu(Ⅳ)的还原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方程式为:-dc(Pu(Ⅳ))/dt=kc(Pu(Ⅳ))c1.06(HSC)c-0.43(H+)c-0.58(NO3-),在22.1℃时反应速率常数k=(11.8±1.1)(mol/L)-0.046.s-1,活化能为(71.0±1.0)kJ/mol。研究了氨基羟基脲浓度、H+浓度、硝酸根浓度、Fe3+浓度、UO22+浓度对氨基羟基脲与Pu(Ⅳ)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加氨基羟基脲浓度,降低H+浓度、硝酸根浓度,Pu(Ⅳ)还原速度增加;UO22+浓度和Fe3+浓度对Pu(Ⅳ)还原速度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Ⅳ) 氨基羟基脲 还原反应 反应速率
下载PDF
N,N-二乙基羟胺与Np(Ⅵ)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安运 胡景炘 +1 位作者 张先业 王方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3,共7页
研究了HNO3介质中N,N-二乙基羟胺(DEHAN)还原Np(Ⅵ)的动力学性能和行为。通过考察还原剂浓度和酸度等条件对Np(Ⅵ)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Np(Ⅵ))/dt=kc(Np(Ⅵ... 研究了HNO3介质中N,N-二乙基羟胺(DEHAN)还原Np(Ⅵ)的动力学性能和行为。通过考察还原剂浓度和酸度等条件对Np(Ⅵ)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速率方程为-dc(Np(Ⅵ))/dt=kc(Np(Ⅵ))·c(DEHAN)·c(H+)-1。在I=2.0mol·kg-1、25.3℃时,反应速率常数k=(23.0±1.8)min-1。研究了离子强度I、c(U(Ⅵ))和温度等因素对Np(Ⅵ)还原反应的影响,获得了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推测了可能的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羧胺 反应动力学 乏燃料后处理
下载PDF
放射性 Sr、Cs 及锕系元素在膨润土中扩散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锡光 任立宏 +2 位作者 龙会遵 朱振国 夏德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7-75,共9页
对采用我国西北红泉膨润土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的缓冲、回填材料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膨润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矿物组成,裂变产物Sr、Cs及锕系元素Am、Pu的扩散系数。“背向背”法测得混合型膨润土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Sr=2.... 对采用我国西北红泉膨润土作为高放废物处置的缓冲、回填材料进行了研究,测定了该膨润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矿物组成,裂变产物Sr、Cs及锕系元素Am、Pu的扩散系数。“背向背”法测得混合型膨润土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Sr=2.45×10-11m2·s-1、DCs=1.52×10-12m2·s-1、DAm=2.50×10-14m2·s-1和DPu=2.54×10-14m2·s-1。恒定源法测得混合型和镁型膨润土的经过滤膜校正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a(Sr)=1.59×10-12m2·s-1、Da(Cs)=1.42×10-11m2·s-1和Da(Sr)=1.13×10-12m2·s-1、Da(Cs)=1.54×10-11m2·s-1。结果表明:Sr、Cs、Am、Pu等核素在红泉膨润土中的扩散速度缓慢,该膨润土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缓冲、回填材料是有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扩散系数 缓冲 回填材料
下载PDF
全逆流混合澄清槽中萃取体系料液流场CFD模拟研究
17
作者 于婷 喻修成 +4 位作者 何辉 谢成龙 叶国安 李斌 卢宗慧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17,共10页
为了研究全逆流混合澄清槽内气-液(水相)-液(有机相)三相流体在微观层面的行为,本文采用CFD方法,以全逆流混合澄清槽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搅拌会在混合室内产生一个V型液位分布,桨叶后方出现负压区域,且上部会出现空化现象;正方... 为了研究全逆流混合澄清槽内气-液(水相)-液(有机相)三相流体在微观层面的行为,本文采用CFD方法,以全逆流混合澄清槽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搅拌会在混合室内产生一个V型液位分布,桨叶后方出现负压区域,且上部会出现空化现象;正方形混合室的四角方向会出现压力滞止死区;混合室内有机相会出现围绕搅拌轴的包覆层,水相主要从桨叶正下方吸入后与有机相在桨叶区域进行混合;混合室内存在多个局部速度旋涡场,桨叶下部是四周液体向桨叶正下方汇集,桨叶上部则是先向上后向旋转轴汇集;两相的混合与液滴的破碎与并聚主要发生在桨叶处及混合室附近壁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逆流混合澄清槽 计算流体力学 气-液-液三相 数值模拟 混合室
下载PDF
TBP-煤油从硝酸介质中萃取Tc(Ⅶ)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辉 贾永芬 +3 位作者 魏艳 李会蓉 丛海峰 潘永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恒界面萃取实验装置研究了TcO4-/HNO3/TBP-煤油、TcO4-/HNO3-Zr/TBP-煤油、TcO-4/HNO3-U/TBP-煤油以及TcO4-/HNO3-Zr-U/TBP-煤油等萃取体系中锝的萃取动力学行为,关联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出了表观速率常数;并根据... 用自行设计的小型恒界面萃取实验装置研究了TcO4-/HNO3/TBP-煤油、TcO4-/HNO3-Zr/TBP-煤油、TcO-4/HNO3-U/TBP-煤油以及TcO4-/HNO3-Zr-U/TBP-煤油等萃取体系中锝的萃取动力学行为,关联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计算出了表观速率常数;并根据实验结果对Tc(Ⅶ)萃取动力学相关规律进行了探讨。在所研究的体系中,Tc(Ⅶ)的萃取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出Tc(Ⅶ)萃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均呈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动力学 恒界面萃取法 PUREX流程
下载PDF
含^(60)Co和^(152)Eu放射性废液的水泥固化配方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卫岚 谢为红 +4 位作者 宋永杰 汪书卷 许嗣坤 苏跃美 李淑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51-455,共5页
针对含60 Co 3 8× 10 5Bq/L、152 Eu 6 67× 10 5Bq/L、总放射性活度为 2× 10 7Bq的放射性废液进行了水泥固化配方及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水泥浆流动度和初凝时间随水灰比增大而增大 ,而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则随其增大... 针对含60 Co 3 8× 10 5Bq/L、152 Eu 6 67× 10 5Bq/L、总放射性活度为 2× 10 7Bq的放射性废液进行了水泥固化配方及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水泥浆流动度和初凝时间随水灰比增大而增大 ,而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则随其增大而降低。优选配方的水泥固化体各种性能均满足中低放废液固化体性能要求 :水泥浆流动度≥ 130mm ;水泥固化体 2 8d抗压强度 >7MPa ;4 2d浸出率60 Co为1 84× 10 - 4cm/d、152 Eu为 2 76× 10 - 5cm/d(剂灰比 0 15 ) ,60 Co为 5 4 7× 10 - 4cm/d、152 Eu为1 5 5× 10 - 4cm/d(无添加剂 ) ;总 β的累积浸出分数 (4 2d)分别为 1 7× 10 - 2 cm(剂灰比 0 15 )和3 5× 10 - 2 cm(无添加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152Eu 水泥固化 放射性废液 固化处理 钴60 铕152 配方 工艺
下载PDF
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思思 何辉 +3 位作者 李斌 夏良树 彭安国 肖静水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6,共5页
在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在反应液初始铀酰浓度0.9 mol/L、初始肼浓度1.0 mol/L、初始硝酸浓度0.8 mol/L、铂黑用量(以反应液计)8×10-3g/mL的工艺条件下,根据体系中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出了单位体积物质的理... 在硝酸体系中,以铂黑为催化剂、肼为还原剂,在反应液初始铀酰浓度0.9 mol/L、初始肼浓度1.0 mol/L、初始硝酸浓度0.8 mol/L、铂黑用量(以反应液计)8×10-3g/mL的工艺条件下,根据体系中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导出了单位体积物质的理论反应热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了反应时间在0.5—4 h过程中的理论反应热,同时通过自行设计的测量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反应热装置测量相同工艺条件下,40,50℃时不同时刻的反应温差,计算得到了肼催化还原U(Ⅵ)制备U(Ⅳ)的实际反应热,最后与计算的理论反应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1 h内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催化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