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信息化理念的研究生管理流程改革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1
作者 金胜 罗万静 +1 位作者 纪云龙 燕凌羽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信息化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流程为研究对象,梳理以往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盲区、漏洞和主要问题,改变传统的以信息化手段模拟管理流程的方法,提出以信息化理念和手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 信息化是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培养流程为研究对象,梳理以往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盲区、漏洞和主要问题,改变传统的以信息化手段模拟管理流程的方法,提出以信息化理念和手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改变以培养计划为核心的单线管理流程,建立了培养计划、排课选课、成绩查询三线并行的新式管理流程。近几年的实践表明,优化后的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方便了广大师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每年减少70%以上的工作量,适应了学校研究生全过程-全方位开放式育人模式的新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理念 研究生管理 三线管理流程 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红色基因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2
作者 艾春娟 韦国华 张俊芳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一所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学校,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我们重温学校的红色基因并对其来源及对学校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挖掘、归纳和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红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自1952年成立以来,一直是一所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学校,具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和优良的革命传统。我们重温学校的红色基因并对其来源及对学校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挖掘、归纳和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和发扬红色文化,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积极投身“中国梦”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基因 革命传统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EMI课程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学习效果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学岩石学地质学进展”课程为例
3
作者 邵玲 张之俊 +1 位作者 王凯文 王宇阳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5期170-173,共4页
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学岩石学地质学进展”课程为例,基于莫提默和斯科特提出的理论框架,从多个方面分析师生互动环节存在的问题,包括高低端问题并存、权威型交流方式为主、“I-R-E”和“I-R-F”双交流模式兼具,同时通过课堂... 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矿床学岩石学地质学进展”课程为例,基于莫提默和斯科特提出的理论框架,从多个方面分析师生互动环节存在的问题,包括高低端问题并存、权威型交流方式为主、“I-R-E”和“I-R-F”双交流模式兼具,同时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分析得出EMI课程师生互动环节对学生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均存在正向影响,最后针对师生互动环节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I课程 师生互动环节 学习效果
下载PDF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下的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4
作者 赵志丹 颜丹平 +2 位作者 李亚林 高志前 刘大锰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高等学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培育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深入领会国家新时代人... 高等学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培育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深入领会国家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高校本科生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初步论述了地质学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模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
下载PDF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秦渊 刘斌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25-30,共6页
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交叉学科也正在成为新时代科学创新的源动力之一。“双一流”建设实践背景下,加强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是行业特色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交叉学科也正在成为新时代科学创新的源动力之一。“双一流”建设实践背景下,加强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是行业特色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时代赋予行业特色高校的机遇与使命。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分析了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交叉融合和交叉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以期与行业特色高校交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 学科交叉融合 双一流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高校低碳路径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慧萍 秦渊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3060双碳目标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的责任担当,提升了我国气候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了发展中国家低碳减排的样板。双碳目标的设定对高校的碳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密集型用能单位,有责任在校园建设中,靠前发力、深入... 3060双碳目标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的责任担当,提升了我国气候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树立了发展中国家低碳减排的样板。双碳目标的设定对高校的碳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密集型用能单位,有责任在校园建设中,靠前发力、深入思考,努力探索高校绿色校园创建的新范式、新路径。文章采用生态因子法、校园碳足迹和问卷调查分析,从切入点、基础点、架构点、创新点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系统谋划,力求创建与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同频共振的高等院校“绿色样板”。这既是对国家战略和教育部行动计划的积极响应,又可以引领、示范和指导社会经济系统转型,为社会发展赋能、为人类文明赋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高校 碳减排 绿色样板
下载PDF
高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7
作者 韩慧萍 刘斌 王北大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第8期136-140,共5页
绿色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高校作为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不仅肩负着节能理念高级人才的培养重任,还承担着在新能源新技术使用和推广方面引领各行各业绿色转型的职责。在中国乃至全球对节能减排的极大... 绿色节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高校作为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不仅肩负着节能理念高级人才的培养重任,还承担着在新能源新技术使用和推广方面引领各行各业绿色转型的职责。在中国乃至全球对节能减排的极大需求中,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管理模式顺势而生。高校与合同能源管理的结合可以解决高校节能资金不足、节能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高校节能目标实现的角度,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能源管理现状,探究合同能源管理对高校的适用度,并对合理的会计核算方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节能 高校 合同能源管理 会计核算方式
下载PDF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文献综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8
作者 李亚洲 王瑜 +2 位作者 徐良 李冰 张国彪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0期7-11,共5页
为培养硕士的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撰写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于2022年首次开设硕士文献综述课程。课前调查表明,新入学的硕士在英文的检索和阅读能力、文献管理能力及文献分析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教学... 为培养硕士的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撰写能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专业于2022年首次开设硕士文献综述课程。课前调查表明,新入学的硕士在英文的检索和阅读能力、文献管理能力及文献分析能力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该文梳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学生学习欲望不强、专业性教材缺乏、实践训练偏少、课程思政内容不足、文献分析内容缺失、教学方法单一和考评方式不完善等。结合该专业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三个方面对该课程开展教学改革,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 硕士文献综述 文献检索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运行与管理——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为例
9
作者 蒋芸 肖万 +3 位作者 赵长春 张建增 王亚芳 董爱国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5-9,共5页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双一流”背景下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开展项目的具体...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政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介绍了“双一流”背景下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开展项目的具体情况。基于专业和兴趣的选题方式、组会制的运行模式、分阶段的项目评级、与评级相联系的经费使用制度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丰富并改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评级
下载PDF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背景下海洋科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10
作者 柳长峰 王睿 姜正龙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室平台作为支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肩负培养高质量海洋科学创新人才的重任。这就对相配套的实验中心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回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室平台作为支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肩负培养高质量海洋科学创新人才的重任。这就对相配套的实验中心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回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科学专业发展历史和实验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出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海洋科学专业实验中心建设思路,以期进一步推进我校海洋科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促进海洋科学高质量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建设 一流本科专业 实验教学 海洋科学
下载PDF
“舍风”文化建设的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11
作者 韩慧萍 黄方 高世葵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舍风”文化在大学生的人生关键阶段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并对大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方式,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 “舍风”文化在大学生的人生关键阶段发挥着独特的社会作用,并对大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作为主要研究方式,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了“舍风”文化建设体系,同时指出高校“舍风”文化建设新思路:以“舍风”数字管理平台和物质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舍风”文化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为重点,以开展“舍风”文化系列活动和配置“舍风”文化建设人员为抓手,大力推进高校“舍风”文化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风”文化 建设思路 大学生
下载PDF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体育课程为例
12
作者 刘明星 张帅 +1 位作者 崔建 杨文革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有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过分追求掌握运动技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分析了...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有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学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过分追求掌握运动技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分析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地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地质体育技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和身体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为了促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付诸实践,应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加强教师教学培训,优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
下载PDF
强化“五个聚焦”推进高校政治监督向教学科研单位延伸——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13
作者 董朝霞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8-10,共3页
加强政治监督是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高校推动政治监督向教学科研单位延伸、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为例,紧紧... 加强政治监督是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高校推动政治监督向教学科研单位延伸、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高校为例,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把握监督重点、完善责任体系、健全整改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监督 教学科研单位 治理效能
下载PDF
校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逻辑、意义与路径——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14
作者 康利平 彭文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96-99,共4页
校史既是高校随时代发展、师生随时代进步的历史,也是党创办发展高等教育和开展国家文教建设的历史。校史“育人、留史、资政”功能与思政课创新实践、表达模式、“五史”学习教育要求相得益彰,在新时代加强学生“五史”教育、推进党史... 校史既是高校随时代发展、师生随时代进步的历史,也是党创办发展高等教育和开展国家文教建设的历史。校史“育人、留史、资政”功能与思政课创新实践、表达模式、“五史”学习教育要求相得益彰,在新时代加强学生“五史”教育、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背景下,校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显著优势不断显现。将校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践中,精准施策设置教学内容,守正创新制订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以校史融入有效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学校师生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思政课 校史
下载PDF
新时代“00后”大学生就业力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调查研究
15
作者 张爱平 刘凯 吕菲菲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114-119,共6页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00后”大学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下一...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在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00后”大学生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作为高等教育人才,不可避免地成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就业力结构的研究和新时代人才需求,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研究载体,面向用人单位、校友、“00后”大学生三个群体开展访谈、问卷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的就业力现状,提出新时代“00后”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就业力
下载PDF
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探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16
作者 朱悦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为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学术英语课程以学生需求为本,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结合学术英语共性知识和地学专业研究,分别设置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 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为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学术英语课程以学生需求为本,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结合学术英语共性知识和地学专业研究,分别设置听说课程和读写课程。每门课程分为基础储备-学术提升-成效评估三个阶段,教师在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项目,使学生在目标明确、阶段节奏合理的环境下有效提高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英语 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项目驱动教学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实践教学理念凝练与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7
17
作者 颜丹平 赵志丹 +3 位作者 王根厚 王杰 余晓 邱亮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4期31-34,共4页
实践教学是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然而,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理念凝练孤立开来,二者的关系很难清晰展现和表达,是地质学实践教学深入改革的思想屏障。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对60余年... 实践教学是地质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然而,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教学理念凝练孤立开来,二者的关系很难清晰展现和表达,是地质学实践教学深入改革的思想屏障。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对60余年来地质学实践教学4个阶段的发展演变,以及各阶段实践教学理念及其演变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建的九模块—三平台—三层次地质学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基础厚实、协作创新、国际视野、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理念相辅相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凝练不但体现了地质学实践教学深厚的学术底蕴、浓厚的地学文化特色,而且指导教师和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与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地质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实践教学理念 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下载PDF
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为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男 胡伟武 +1 位作者 冯传平 郝春博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本文在分析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研究生实践教学特点,从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创新实践体系等四个...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本文在分析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研究生实践教学特点,从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创新实践体系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四个要素相互独立又互为整体,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为综合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和校外实践训练基地开展工程和创新活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研究生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茜 周雪 +3 位作者 李元荣 杨娜 周双卉 刘健菁 《中国地质教育》 2011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公共选修课作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却并不理想。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对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 公共选修课作为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却并不理想。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对大学生选修校内公选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有效促进高校选修课充分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公选课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新办地质学(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的规划——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绪教 武法东 +4 位作者 程捷 孙洪艳 王璐琳 昝立宏 田明中 《中国地质教育》 2019年第4期59-62,共4页
地廣学专业的综合实习,是我校2016年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首次增加、衔接大二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与大三生产实习、以提高学生野外科研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实习。根据旅游地学专业既涉及地学又涉及人文及管理学科、与地质公园关系密切等特点,... 地廣学专业的综合实习,是我校2016年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中首次增加、衔接大二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与大三生产实习、以提高学生野外科研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实习。根据旅游地学专业既涉及地学又涉及人文及管理学科、与地质公园关系密切等特点,确定了综合实习的地点、制定了教学大纲、明确了实习的具体内容及要求。选择地质遗迹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的河北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及北戴河旅游区作为实习地点,在此进行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地质公园解说与导游能力培养的综合实习。旅游地学专业大三综合实习的设计与规划,对办好旅游地学本科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为其他拟办此专业的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学 地质公园 学科建设 综合实习 秦皇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