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3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男 胡伟武 +1 位作者 冯传平 郝春博 《中国地质教育》 2015年第4期142-145,共4页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本文在分析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研究生实践教学特点,从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创新实践体系等四个... 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首要目的。本文在分析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研究生实践教学特点,从内容体系、考核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创新实践体系等四个方面探索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四个要素相互独立又互为整体,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为综合利用学校实验室资源和校外实践训练基地开展工程和创新活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研究生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探讨——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启民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目标,探讨了校园人文景观布局、校园绿化美化改造、校园建筑风格以及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目标,探讨了校园人文景观布局、校园绿化美化改造、校园建筑风格以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步骤等问题。建议将景观石文化、雕塑文化、假山文化与地质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代表学科特点的校园地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学科特点 物质文化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探讨——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殷昊 万力 +2 位作者 刘大锰 赵志丹 王晓佳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4,共5页
在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前提下,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比”分析的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过程。文章在分析科研创新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前提下,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比”分析的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过程。文章在分析科研创新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状况的评价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既能客观反映学校整体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纵向变化,可为高校科研规划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又能很好地反映政策调整产生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评价 科研活力 创新能力 科研人
原文传递
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系列图的编制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彦培 张发旺 +3 位作者 黄志兴 何静 董华 牛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8-41,共4页
从亚洲各国家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入手,运用遥感技术,利用GIS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动态信息共享平台,最终完成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填补了洲际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件亚洲地区的空... 从亚洲各国家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入手,运用遥感技术,利用GIS和网络技术建立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动态信息共享平台,最终完成了亚洲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编图。填补了洲际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系列图件亚洲地区的空白,有助于统一有效管理亚洲地下水资源,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地下水资源 环境地质 编图
原文传递
基于灰水足迹的天山北坡地区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性评价
5
作者 董俊巧 刘星才 李占玲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8,共10页
基于2006-2020年天山北坡的GDP、水资源总量、供水量、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NH3-N)排放量等基础数据,采用灰水足迹方法,对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山北坡各城市灰水足迹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于东西部的分布特... 基于2006-2020年天山北坡的GDP、水资源总量、供水量、化学需氧量(COD)与氨氮(NH3-N)排放量等基础数据,采用灰水足迹方法,对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天山北坡各城市灰水足迹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于东西部的分布特征。在时间上,灰水足迹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016年相比2006年整体上升了11.56%,而2020年又较2016年下降了23.30%。各城市间灰水足迹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城市以农业灰水足迹为主,而乌鲁木齐市生活灰水足迹也占有较大比重,石河子市的工业灰水足迹占比最大。天山北坡整体及部分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在2014-2016年出现明显好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指数稳步增长。然而,博州与塔城地区指数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表明该地区仍面临较大压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需进一步提升。评估结果可为当地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资源利用 可持续性 灰水足迹 天山北坡
下载PDF
无锡市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动态特征研究
6
作者 马青山 邓志辉 +4 位作者 葛伟亚 武健强 田福金 张佳 王宏渤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40-253,共14页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成为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从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系统互馈机理出发,采用空间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耦合模型,对不同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无锡市区水资源和水环境... 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已成为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从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系统互馈机理出发,采用空间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耦合模型,对不同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无锡市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动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不同情景下各行政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系数满足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新吴区>梁溪区的关系;②不同情景下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有所差异,节水型丰水年(C1)情景下梁溪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和新吴区水资源承载力系数和水环境承载力系数月平均值分别是发展型枯水年(B3)情景下的2.23倍和2.36倍、2.13倍和3.22倍、2.13倍和2.55倍、2.12倍和2.53倍、1.58倍和1.74倍。实践表明,空间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处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可为同类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系统动力学 水资源 水环境 承载力 无锡市区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大型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何辉 穆文平 +5 位作者 张晓 宋煜冰 吕远洋 武雄 叶宝莹 白中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57,共15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型露天煤矿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型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可为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提供参考。本文对锡林郭勒盟3个大型矿区进...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型露天煤矿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产生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矿区地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型露天煤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可为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修复提供参考。本文对锡林郭勒盟3个大型矿区进行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评价。首先通过现场调查,明确了研究区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地压占(排土场和工业场地)、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露天采坑)和含水层破坏等4类;其次利用遥感影像定量获取了2000—2020年之间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信息,并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基于GIS的影响指数模型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区划,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3个大型矿区植被覆盖度下降区域的面积、排土场压占土地面积和露天采坑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面积随时间不断增加;(2)大型矿区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划分为无影响区、轻微影响区、一般影响区、较强影响区和强烈影响区5个等级分区;(3)3个大型矿区地质环境时空演化规律基本相同,不同影响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区 地质环境 植被覆盖度 层次分析法 影响指数模型 时空演化评价
下载PDF
面向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适宜埋深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杜新强 方永军 +1 位作者 郭辉 陆向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87-4998,共12页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就是在保障地下水良性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用水需求,其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简称“适宜埋深”)约束.本文从区域尺度到微观视角,梳理并总结地下水埋深变化对地表生态环...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实质就是在保障地下水良性生态环境功能前提下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用水需求,其重点与难点在于确定地下水适宜的埋藏深度(简称“适宜埋深”)约束.本文从区域尺度到微观视角,梳理并总结地下水埋深变化对地表生态环境的影响,明确了地下水埋深对发挥地下水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作用.当前确定地下水适宜埋深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表植被生长、农作物生长与产量、土壤盐渍化、地面沉降与海水入侵等方面,野外实地调查、遥感反演以及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等是普遍采用的技术手段.对地下水生态环境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地区,而非干旱区的相关研究进展缓慢.本文提出了面向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适宜埋深确定方法,即以研究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基础,构建区域尺度上的适宜地下水埋深控制指标集合,结合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通过指标取舍与叠加计算综合确定地下水适宜埋深的区间及阈值.目前对地下水适宜埋深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多,但其时间分布规律研究较为薄弱,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地下水适宜埋深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生态水文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北京市昌平新城地热资源量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振洲 雷晓东 +2 位作者 武雄 徐能雄 姜兴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7-214,共8页
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北京市地热能可以为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对北京昌平新城区进行地热资源量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昌平新城区内的地质条件、地热地质条件后,创建了昌平... 地热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北京市地热能可以为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对北京昌平新城区进行地热资源量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在分析昌平新城区内的地质条件、地热地质条件后,创建了昌平新城三维地质模型,以此计算热储体积;运用热储法获得区内地热储量,并分析地热资源的分布。采用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实现了研究区地质结构的可视化和地热储量的准确计算。研究区的热储总体积为4.876×10^11 m^3,地热储量为5.42×10^16 k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6.04×10^6 m^3。研究区的地热资源潜力较大,可为当地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平 三维地质建模 地热资源 热储法
下载PDF
资源环境类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成效
10
作者 何伟 王黎栋 +2 位作者 陈思铭 陈男 胡远安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工程伦理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责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而课程思政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类研究生专业均属于资源环境大类,该领域涉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 工程伦理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责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而课程思政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工程类研究生专业均属于资源环境大类,该领域涉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和保护,伦理问题十分突出。自2019年增设“工程伦理”课程以来,我校尝试将思政理论和经典案例融于教学过程中,发挥MOOC+SPOC线上教学平台优势,综合使用案例引导式线下教学方法,探索出一条资源环境类研究生工程伦理教育之路。本课程改革成果表明,将思政内容融于资源环境类研究生工程伦理教学中,不仅完成了思政理论的学习,而且丰富了案例库,支撑了工程伦理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程伦理 案例引导式 线上线下
下载PDF
长江河口地区资源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 被引量:1
11
作者 解荣 李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海岸带经济圈的崛起与发展,使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同成为新课题。长江河口地区相对敏感和脆弱的地质环境系统,使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容易诱发或衍生环境地质问题。充分认识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有助于趋利避害、防患未然。... 海岸带经济圈的崛起与发展,使地质环境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协同成为新课题。长江河口地区相对敏感和脆弱的地质环境系统,使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容易诱发或衍生环境地质问题。充分认识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有助于趋利避害、防患未然。结合长江河口上海沿岸经济带的发展建设规划,通过区域内地质条件与土地、地下水等自然资源的供需分析,阐述潜在环境地质问题的受控制约因素及变化发展趋势,籍此探讨岸带地区规划建设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宏观准则与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岸带经济圈 地质环境 灾害防治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地质背景下的“环境生态工程原理”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杨珊珊 刘菲 +2 位作者 何宝南 何伟 胡远安 《科技风》 2024年第24期28-30,共3页
培养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战略的主要环节,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则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载体。在思政和专业教育全面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以“环境生态工程原理”课程为例,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培养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战略的主要环节,而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课程则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载体。在思政和专业教育全面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以“环境生态工程原理”课程为例,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载体途径、成效评价和反馈机制,以期提升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培育新时代具备“环境、生态、工程”等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创新实践能力强的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态工程 教学探索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新疆木吉地区钙华景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3
作者 安芮 孙淼 +3 位作者 张艺伟 李斌 李文鹏 刘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钙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岩溶沉积物。岩溶区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城镇饮用水。然而,岩溶区尤其是钙华景观的地下水中重金属赋存及风险效应的研究尚有欠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动态过程也尚不... 钙华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岩溶沉积物。岩溶区地下水是全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关键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城镇饮用水。然而,岩溶区尤其是钙华景观的地下水中重金属赋存及风险效应的研究尚有欠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动态过程也尚不明晰。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钙华景观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退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钙华区域环境现状的调查及安全评估。本研究以新疆木吉地区典型的钙华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下水化学特征和21种微量重金属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钙华景观地下水溶质以Ca、Mg离子为主导,总体上以HCO_(3)—Ca型水为主,主要超标金属为Fe、Mn和Sr。进一步研究表明,岩石风化和矿物溶融是主导形成该区域地下水化学特性的主要过程,这与包覆颗粒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57%的样品表现出重金属的重度污染,其中,Mn、Sr和Co可能造成人类的非致癌健康风险,As可能会造成人类的致癌健康风险。Mn、Co和As作为典型的地壳元素,其经岩石风化并通过矿物溶融作用进入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退化,因此应当注意钙华地区岩石风化过程中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及其导致的重金属风险效应。基于钙华景观保护和人类饮水安全的需求,本研究对于了解钙华所塑造的水化学环境特征、有效保护钙华景观及合理使用岩溶地区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华 地下水 水化学 金属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沉积盆地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评价之若干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训 姜长龙 +3 位作者 韩佳君 唐丽伟 曹琴 李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616,共7页
沉积盆地深层地下卤水(包括富钾卤水)处于深埋封闭和无补给状态;卤水具有很高的测压水头,天然条件下处于停滞状态,不同储卤构造之间无水力联系;具有多个平行叠置的储卤层,不同储卤层之间无水力联系;储卤层空隙性和渗透性差,卤水主要富... 沉积盆地深层地下卤水(包括富钾卤水)处于深埋封闭和无补给状态;卤水具有很高的测压水头,天然条件下处于停滞状态,不同储卤构造之间无水力联系;具有多个平行叠置的储卤层,不同储卤层之间无水力联系;储卤层空隙性和渗透性差,卤水主要富集于背斜、裂隙带和断层裂隙带;卤水水化学和物理特性在短期内比较稳定;卤水储存资源量较大,在开采条件下卤水资源逐渐减少趋于衰竭。本文在分析总结沉积盆地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评价的现状和卤水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和阐明深层地下卤水资源评价中的若干问题,包括深层卤水资源量的类型和评价方法的选取、储卤层计算范围和边界的概化处理、渗透性分区和卤水密度影响的处理、测压水头的换算、钻井预测水头降深的确定等,目的在于提高深层地下卤水资源量评价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沉积盆地 富集 水头 开采
下载PDF
北京市固体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修复对策 被引量:12
15
作者 武雄 韩兵 +4 位作者 管清花 张顺峰 高明显 韩永岐 陈鸿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4-329,共6页
目前,北京市固体矿山存在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北京市的发展定位与规划明显不相适应。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现场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等进行调研,分析了北京市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生态环... 目前,北京市固体矿山存在非常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北京市的发展定位与规划明显不相适应。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现场对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等进行调研,分析了北京市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北京地区的气候、水文、降雨、土壤、矿山地质条件等特点,制定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的总体原则和具体措施。这对减轻政府负担,实现矿山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北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我国其他地区的矿山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该研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良好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矿山生态环境 现状 修复对策
下载PDF
北京市城近郊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新娟 谢振华 +2 位作者 李世君 崔亚莉 邵景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5-210,共6页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演化规律。沿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取样15组(D、^18O、T、^14C及全分析),对所取水样进行D、^18O、T、^14C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运用地下水^14C和T含量在垂向和... 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演化规律。沿北京市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取样15组(D、^18O、T、^14C及全分析),对所取水样进行D、^18O、T、^14C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运用地下水^14C和T含量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变化的结果,验证了地下水的流向并计算了地下水的流速变化范围为5.02-62.63m/a,从山前至平原浅层地下水径流速度逐渐变小,反映了地下水水平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地下水交替逐渐变差;浅层孔隙水以垂向交替为主,深层孔隙水以水平径流为主。对地下水D、^18O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同位素方法 ^14C年龄 永定河
下载PDF
基于DPSIR和主成分分析的阜康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晓玮 邵景力 +3 位作者 崔亚莉 赵辉 郭秀红 孙倩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2,48,共7页
针对新疆自治区阜康市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根据DPSIR框架展开水资源承载力因子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因素基础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 针对新疆自治区阜康市水资源日益短缺及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现实情况,根据DPSIR框架展开水资源承载力因子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因素基础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指标,采用熵权法进行赋权;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研究表明:筛选出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2.016%,能充分代表多因素基础指标体系;阜康市九年间(2006年-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在0.498~0.531之间波动,下降速率缓慢且波动幅度减小,整体上处于开发饱和阶段。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带来的农业用水的增加是导致水资源承载力下降的主要指标,扩大地下水开采和推行的节水灌溉等压采措施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康 水资源承载力 DPSIR 主成分分析 熵权法
下载PDF
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设 被引量:17
18
作者 夏露 王旭升 郭华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绿水青山"和"生态经济"的提出,使得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各大相关专业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研我国10所高校... "绿水青山"和"生态经济"的提出,使得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各大相关专业院校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调研我国10所高校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色,分析了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方案设计、管理机制保障、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位论文质量把控和职业规划指导等多个角度,提出了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力求构建最适宜的培养模式,为推进我国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专业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 教学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海丹 邵景力 +1 位作者 谢新民 柴福鑫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46-49,共4页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对于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朝阳市区为例,综合考虑该市未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趋势,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计算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即使达到较高的节...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对于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朝阳市区为例,综合考虑该市未来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趋势,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计算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表明,即使达到较高的节水水平,现状供水模式也无法满足朝阳市区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外调水是朝阳市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水资源 承载能力
下载PDF
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福祥 陈宏峰 陈鸿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754-4757,共4页
目前,地下水资源的潜力评价主要建立在水资源评价基础之上,结合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约束条件,采用分级、分类、分区及其他方法。由于各地区影响地下水潜力的因素较复杂,地下水资源潜力的评价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和... 目前,地下水资源的潜力评价主要建立在水资源评价基础之上,结合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约束条件,采用分级、分类、分区及其他方法。由于各地区影响地下水潜力的因素较复杂,地下水资源潜力的评价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和阶段性。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和社会发展的差异,通常采用增开地下水资源、节水以及开发其他补充资源等措施来提高地下水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潜力 分级评价 分类评价 分区评价 开发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