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T-proBNP、GDF-15、PICP和PIIICP对心绞痛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云枝 戴新华 李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ⅢCP)水平对心绞痛并发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ⅢCP)水平对心绞痛并发急性左心衰竭(ALV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收治的316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同期招募在医院行健康体检的2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GDF-15、PⅠCP、PⅢCP水平。观察住院期间研究组患者ALVF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绞痛患者并发ALVF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上述血清指标对心绞痛患者并发ALVF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NT-proBNP、GDF-15、PⅠCP、PⅢC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Ⅲ级及血清NT-proBNP、GDF-15、PⅠCP、PⅢCP水平均是心绞痛患者并发ALVF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85~3.428,P<0.05或<0.01);ROC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GDF-15、PⅠCP、PⅢCP联合检测预测心绞痛并发ALVF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AUC=0.826、0.727、0.759、0.733,P<0.05或<0.01)。结论:血清NT-proBNP、GDF-15、PⅠCP、PⅢCP水平在心绞痛患者中显著升高,均是心绞痛并发ALVF的独立危险因素,四项联合检测对此类患者并发ALVF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力衰竭 利钠肽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心脏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孙雪平 魏从兵 +2 位作者 刘小娣 何家振 夏贤龙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36-541,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AMI行PCI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研究组(...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AMI行PCI术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个体化的心脏康复治疗),每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3个月后的心肺运动指标、血脂指标、炎症因子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无氧阈[(15.46±3.07)ml·min^(-1)·kg^(-1)比(19.37±3.27)ml·min^(-1)·kg^(-1)]、最大摄氧量[(21.26±4.05)ml·min^(-1)·kg^(-1)比(25.31±4.10)ml·min^(-1)·kg^(-1)]、左室射血分数(LVEF)[(52.20±5.75)%比(57.91±5.17)%]、6min步行距离(6MWD)[(430.58±43.87)m比(481.52±44.57)m]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0±0.32)mmol/L比(1.49±0.35)mmol/L]、白细胞介素(IL)-10[(5.45±0.55)pg/ml比(6.19±0.59)pg/m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甘油三酯(TG)[(1.88±0.65)mmol/L比(1.54±0.63)mmol/L]、总胆固醇(TC)[(3.49±0.54)mmol/L比(3.13±0.4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12±0.59)mmol/L比(1.57±0.52)mmol/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28.34±14.5)pg/ml比(99.28±8.51)pg/ml]、瘦素(LEP)[(623.49±61.27)pg/ml比(483.57±47.61)pg/ml]、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396.59±18.12)pg/ml比(302.96±17.56)pg/m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心脏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AMI患者PCI术后血脂水平,提升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康复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针灸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屈肌痉挛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魏从兵 王丹 魏仁贤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9期515-517,549,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单瘫恢复期伴有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ESW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另予针...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单瘫恢复期伴有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组、ESW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灸组另予针灸治疗,ESWT组另予ESWT,联合组另予针灸联合ESWT治疗,连续治疗4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上肢部分(U-FMA)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上肢屈肌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各组MAS、U-FMA、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各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U-FMA、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U-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ESWT组、针灸组(P<0.05)。结论:ESWT联合针灸对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治疗 针灸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对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魏从兵 王丹 魏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予保守治疗,B组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C组予静脉溶栓,D组予动脉...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内微出血灶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4组,每组20例,其中A组予保守治疗,B组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C组予静脉溶栓,D组予动脉拉栓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拉栓。统计各组治疗3 d、7 d、14 d后死亡率;生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治疗14 d后,A组死亡10例,B组死亡7例,C组死亡5例,D组死亡2例,A组死亡率高于另外3组(P<0.05)。治疗14 d时,4组较治疗前比较NIHSS评分均下降(均P<0.05),且D组的NIHSS评分低于A、B、C组,C组的NIHSS评分低于A、B组,B组的NIHSS评分低于A组(均P<0.05)。治疗14 d后,D组的BI评分高于A、B、C组,C组的BI评分高于A、B组,B组的BI评分高于A组(均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微出血灶应尽早启用抗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脑内微出血灶 抗栓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动脉取栓治疗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云枝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对患者肾功能、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收治的高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均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 目的:分析高龄高血压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后,对患者肾功能、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医院收治的高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均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压情况。结果: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血尿β_(2)-微球蛋白及尿β_(2)-微球蛋白指标指低于治疗前,部分患者达到了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降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结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龄高血压患者,可控制血压,降低肾脏高灌注、高滤过所带来的损伤,有助于保护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高龄患者 高血压 肾功能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治疗ADHF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黄黎明 黄文增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治疗ADHF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AD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治疗ADHF患者的疗效分析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AD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酚丁胺联合左西孟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基础监测指标、心脏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SaO2、24h尿量、sCr及eGFR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DNN、SDANNindex、rMSSD、PNN50、LF、HF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NT-proBNP、ET-1、NE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低血压、低血钠、头痛、胃肠道反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多巴酚丁胺与左西孟旦注射液联合治疗ADHF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左西孟旦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