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组织协作网络结构动态演化研究
1
作者 贺梦扬 代姗姗 +1 位作者 郭海湘 蔡云宇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在旅游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应急组织间协作网络在灾害发生前、中、后各阶段的有效转型机制是减缓灾害影响的关键,亟待深入探索。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进行2025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和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在旅游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中,应急组织间协作网络在灾害发生前、中、后各阶段的有效转型机制是减缓灾害影响的关键,亟待深入探索。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CAS)理论,进行2025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和2024年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雪灾的应急网络演化双案例对比。结果表明:在“准备—响应—救援”3个阶段中,定日地震和瓜州雪灾的整体救援网络均经历了从整体均衡型向中心型演化的过程;分析了组织结构洞和核心-边缘结构,核心部门呈现出本地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本地人民政府的特征;网络链接由纵向合作主导向纵横交互组成的混合网络转变。研究揭示了旅游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组织间协作的复杂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自然灾害突发事件 应急网络 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 应急救援
下载PDF
灾害态势感知: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2
作者 侯俊东 唐范 郭海湘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灾害态势感知是灾害高效应对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灾害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关键环节。该文遵循“理论-方法-应用”逻辑框架,系统梳理灾害态势感知的概念内涵和模型结构,总结灾害态势要素提取与融合、态势评估与预测方法的进展,并解... 灾害态势感知是灾害高效应对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灾害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关键环节。该文遵循“理论-方法-应用”逻辑框架,系统梳理灾害态势感知的概念内涵和模型结构,总结灾害态势要素提取与融合、态势评估与预测方法的进展,并解读灾害态势感知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研究发现,该领域还存在研究场景多集中单一灾害或特定情景、理论研究偏重个体认知层面、方法研究侧重数据提取与融合、应用研究过多关注特定问题的解决等不足。未来研究应着重发展灾害态势感知的人机物协同理论体系、全息技术方法体系和面向应急决策的应用体系,以进一步提升和丰富灾害态势感知研究理论创新和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态势感知 态势要素 理论-方法-应用
下载PDF
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基于改进PS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喇瑞萍 郭海湘 +3 位作者 张文凯 李良栋 贺战武 陈洪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灾害系统中的一类承灾体,也会面临环境突变带来的破坏风险。在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首先以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减灾措施为依据,以经典PSR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驱动力、投入和产出3个维...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灾害系统中的一类承灾体,也会面临环境突变带来的破坏风险。在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灾害风险特征及内涵的基础上,首先以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减灾措施为依据,以经典PSR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驱动力、投入和产出3个维度,探索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相对权重进行确定;然后运用基于风险标准的多层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进行评估;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桂林靖江王府历史文化遗产的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从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灾害风险评估 改进的PSR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以郑州市“7·20”暴雨事件为例
4
作者 王德运 张露丹 吴祈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2,46,共13页
近年来强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事件趋多,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而客观、准确地开展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对于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至关重要。但是,城市灾害点部分基础数据资料的缺失和滞后限制了城市暴雨洪涝灾害... 近年来强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事件趋多,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而客观、准确地开展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对于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至关重要。但是,城市灾害点部分基础数据资料的缺失和滞后限制了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民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相关灾害信息逐渐汇集成一种具有海量、时效性强和主题明确等特征的社交媒体数据资源,将其引入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对于准确刻画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全貌无疑具有显著意义。以2021年郑州市“7·20”暴雨事件为例,首先从气象因素、基础地理信息、社会经济因素三方面选取了13个影响因子,然后基于爬虫技术获取微博数据中的内涝点信息,最后基于GBDT、XGB、RF和AdaB 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郑州市“7·20”暴雨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基于上述模型得到的4组指标权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一致性,在各影响因子中,道路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半小时最大降雨量和日最大降雨量在4组指标重要性排序中均位列前5,表明上述影响因子是本次暴雨洪涝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②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发现上述4种模型评估结果间的相关程度较高,所得出的极高风险区均集中在郑州市五大主城区的中心部分、中牟市东北部、新密市米村镇及城关镇、巩义市巩义站周边;③上述4种模型的AUC和ACC值均超过0.7,证实了机器学习模型在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相较于GBDT、XGB和RF模型,AdaB模型的评估结果精度最高,且得到的高风险与极高风险区的Rei值之和最大,表明其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通过将社交媒体数据引入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地提升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可为郑州市及其他城市在类似强降水事件下的洪涝灾害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机器学习模型 社交媒体数据 郑州市“7·20”暴雨事件
下载PDF
基于卡车-无人机协同的山区自然灾害应急物资调度优化决策研究
5
作者 章可怡 石咏 +1 位作者 郭海湘 孙永征 《中国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应急物资调度是灾后应急响应的关键环节,其调度效率直接影响救援效果。突发自然灾害经常伴随着道路损毁,严重制约着应急物资的运输。在应急物资调度中,卡车载重量大、行驶距离长;无人机运输不依赖于地面路况但受到电池和载重约束,二者... 应急物资调度是灾后应急响应的关键环节,其调度效率直接影响救援效果。突发自然灾害经常伴随着道路损毁,严重制约着应急物资的运输。在应急物资调度中,卡车载重量大、行驶距离长;无人机运输不依赖于地面路况但受到电池和载重约束,二者协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为提升应急物资的调度效率,本文研究了卡车-无人机协同的灾后应急物资调度策略。以卡车和无人机完成所有物资运输并回到配送中心的时间最短为目标,考虑卡车和无人机的载重和里程约束、道路损毁和道路拥堵限制,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所提出的模型属于NP难问题,融合遗传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的优点,提出了新的混合算法(hybrid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dynamic programming, HGADP)。本文针对提出的管理问题场景,设计了小、中、大三种不同规模的算例,通过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Gurobi求解器和前人提出的算法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通过算例结果分析,发现相比于传统车辆运输模型,本文提出的卡车-无人机协同运输模型可大幅地节省物资运输时间。最后,本文对无人机载重和续航里程进行灵敏性分析,分析了参数变化对应急物资调度效率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应急物资调度策略,为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资调度 遗传算法 动态规划 卡车和无人机
原文传递
基于平急双态-二维云模型的高原高寒地区地震应急协同能力评价
6
作者 何欣宇 郭海湘 +3 位作者 刘雅凝 石咏 王墩 窦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8,共13页
在高原高寒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破坏性强,提升区域内地震应急协同能力是增强灾害响应与应急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有效、准确、科学地评价各时段各状态下各行业、各部门的应急协同能力。首先,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从应急组织、... 在高原高寒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破坏性强,提升区域内地震应急协同能力是增强灾害响应与应急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有效、准确、科学地评价各时段各状态下各行业、各部门的应急协同能力。首先,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从应急组织、指挥决策、生命救援、事故处置和应急保障5个维度构建了高原高寒地区地震应急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构建了基于平急双态-二维云模型的高原高寒地区地震应急协同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2025年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运用二维云判定平时和急时各指标云和标准云的贴近度及综合评价等级,揭示现有地震应急协同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思路和政策建议,为提升高原高寒地区平时和急时地震应急协同能力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西藏定日县地震应急协同能力平时状态等级为“良”,急时状态等级为“优”,平急双态等级为“优”;在此次地震应急响应中,指挥决策的高效协同表现最好,但在协同联动机制、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应急预案协同、高原病紧急救治、专业救援队伍协同等方面的协同能力仍存在明显不足,亟待提升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地区 地震 应急协同能力 平急双态 二维云模型
下载PDF
城市强降雨致涝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运 吴祈 +2 位作者 张露丹 郭海湘 柯小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相关淹没点数据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及承灾体三方面出发选取12个洪涝灾害风险影响因素;基于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XGBoost和逻辑斯蒂回归四种模型拟合淹没点与影响因素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从遥感影像中提取相关淹没点数据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及承灾体三方面出发选取12个洪涝灾害风险影响因素;基于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XGBoost和逻辑斯蒂回归四种模型拟合淹没点与影响因素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得到不同影响因素对风险水平的作用程度,并据此计算各指标权重,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对武汉市洪涝灾害风险区进行识别。其结果为:①相比于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决策树和逻辑斯蒂回归,XGBoost模型在拟合影响因素与淹没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方面具有更优的性能;②武汉市洪涝灾害风险水平主要受高程、人口密度和年平均降雨量的影响,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主城区和东南部梁子湖附近;③承灾体暴露性急剧增加是武汉市洪涝灾害高风险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与区划 影响因素 机器学习 武汉市
下载PDF
城市洪涝风险的多方法组合评估与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德运 冀承泽 +2 位作者 张露丹 吴祈 郭海湘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共8页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不同评估方法中指标赋权不同,评价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给风险评估...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城市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由此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城市公共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不同评估方法中指标赋权不同,评价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给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通过融合不同方法的权重构建一套复合权重,进而解决不同评估方法中结论非一致性的问题,这对于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该文以湖北省为例,旨从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恢复性四个层面构建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体系。首先,分别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之后,通过Kendall检验判断两套权重序列的一致性并给出相应的复合权重计算结果;最后以湖北省下辖8个城市的历史洪涝事件为例,对上述风险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与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比,基于复合权重的组合评价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风险 组合评估 复合权重 加权聚类
下载PDF
基于1DCNN-BiLSTM-CBAM的煤巷顶板岩层地质特征随钻智能识别方法
9
作者 雷志勇 王家文 +2 位作者 凡东 鲁飞飞 陈卫明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199,共8页
【目的】煤巷顶板事故多发生于原生裂隙发育带和岩层破碎带等潜在垮落区,准确、及时掌握顶板岩层地质特征并优化其支护方案及参数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巷道顶板岩层地质特征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存在识别速度慢、效率低、... 【目的】煤巷顶板事故多发生于原生裂隙发育带和岩层破碎带等潜在垮落区,准确、及时掌握顶板岩层地质特征并优化其支护方案及参数是预防顶板事故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巷道顶板岩层地质特征识别方法的相关研究存在识别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煤矿安全、高效和智能化开采的需求。【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1DCNN(一维卷积神经网络)、Bi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CBAM(卷积块注意力模块)相结合的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随钻振动加速度信号与顶板岩层地质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钻进试验,采集完整岩石、破碎岩石和含裂隙岩石样本的随钻振动加速度信号数据,并将此信号作为训练样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岩石样本与其随钻振动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并采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4项分类指标评估各模型的性能。【结果和结论】研究表明:(1)建立的1DCNN-BiLSTM-CBAM模型实现了端到端的岩层地质特征智能识别,简化识别流程,提高识别效率。(2) SVM(支持向量机)、1DCNN、BiLSTM以及1DCNN-BiLSTM-CBAM模型训练结果表明,1DCNN-BiLSTM-CBAM模型的平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达到99.22%、99.26%、99.21%和99.23%,均优于其他对比模型。(3)实验验证该模型在煤巷顶板岩层地质特征的分类识别中是有效的,且具有良好的分类识别性能,能够满足巷道顶板岩层地质特征实时智能的识别要求。研究为识别煤巷潜在垮落区以及制定顶板支护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提供了一种煤矿巷道顶板随钻探测的高效识别方法,对提升煤矿巷道安全保障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事故 深度学习 随钻振动信号 时间序列分类 地质特征识别 煤巷顶板 智能识别
下载PDF
关于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灾区灾后农村自建房重建的建议
10
作者 柯小玲 郭聖煜 +3 位作者 郭海湘 窦杰 王墩 王力哲 《湖北应急管理》 2025年第4期3-6,共4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月8日10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倒塌房屋3609户,给当地带来沉重打击。震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平均海拔约4471米,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月8日10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倒塌房屋3609户,给当地带来沉重打击。震区位于高原高寒地区,平均海拔约4471米,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民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因灾倒塌房屋绝大多数为农村自建房,其灾后重建关乎受灾群众能否重拾生活信心、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本文通过分析定日县地震灾后农村自建房重建的重要性、面临的现状与挑战,对震后灾区农村自建房重建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日县地震 灾后重建 农村自建房
下载PDF
防灾减灾视角下社区韧性评估与治理
11
作者 孙莹 李小水 +2 位作者 王德运 吕新彪 郭海湘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社区是城市防灾减灾的最基本单元,建立社区复原力,提升社区韧性是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举措。文中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对社区韧性展开评估。首先,将社区韧性与防灾减灾能力相结合,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组织4个维度出发,选取能够... 社区是城市防灾减灾的最基本单元,建立社区复原力,提升社区韧性是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关键举措。文中以武汉市江岸区为例,对社区韧性展开评估。首先,将社区韧性与防灾减灾能力相结合,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组织4个维度出发,选取能够反映社区财政投入、物资储备、公众避险、自救互救、医疗保障、转移安置、隐患排查和风险管理8项减灾能力的25个指标构建评估体系。其次,考虑到指标权重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AHP-TOPSIS、熵权-TOPSIS以及组合赋权-TOPSIS这3种评估模型对辖区内147个社区的韧性进行评估,并从评估趋势、等级划分和排名情况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模型的差异。然后,选取区分度更大、可解释性更强的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对不同韧性维度进行细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整体韧性较强,基础设施和组织韧性相对较弱;在空间分布上,社区密集区域韧性等级高于社区分散区域,城市中心区域韧性等级高于边缘区域。最后,基于不同维度的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社区韧性治理建议,包括推动社区多元共治、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共融共享以及构建数字化、智慧化社区等,为基层应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韧性 减灾能力 组合赋权 差异分析 韧性治理
原文传递
基于公众-媒体-政府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
12
作者 郭海湘 邹宇哲 +4 位作者 汪枫 毛建军 赵甜甜 窦杰 王墩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64,共15页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鲜有学者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主体视角展开网络舆情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多发频发,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舆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鲜有学者从公众、媒体和政府主体视角展开网络舆情分析。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为例,收集了2025年1月7日至1月21日内的多主体网络舆情数据,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舆情热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使用SnowNLP情感分析算法和BERTopic主题模型对公众-媒体-政府视角下舆情文本的情感倾向和主题演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定日地震网络舆情文本具有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整体情感呈现正向发展态势,并在不同主体视角下存在与生命阶段相对应的舆情文本主题内容与分布差异。该研究通过引入公众-媒体-政府视角,揭示了三者在舆情演化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凸显了由不同主体组成的舆情协同影响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此提出了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网络舆情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主题演化 情感倾向
下载PDF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煤矿井下分区域应急疏散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海湘 卢仪帆 +2 位作者 李旭泽 侯建军 彭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32,165,共13页
煤矿事故频发,如何确保矿工在井下各个工作区域安全避灾是应急疏散行为问题研究的重要环节。以河南某煤矿作为仿真场景,针对矿工井下避灾疏散路径模型存在疏散时间较长以及拥堵的问题,利用AnyLogic软件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引入紧张因子与... 煤矿事故频发,如何确保矿工在井下各个工作区域安全避灾是应急疏散行为问题研究的重要环节。以河南某煤矿作为仿真场景,针对矿工井下避灾疏散路径模型存在疏散时间较长以及拥堵的问题,利用AnyLogic软件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引入紧张因子与体力消耗系数改进原始社会力模型中行人的期望速度,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下矿工疏散速度,并针对拥堵区域提出分区域矿工井下引导避灾疏散路径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适度的紧张情绪能够提升矿工疏散速度;对矿工井下避灾疏散拥堵区域疏散路径进行分区域引流规划可有效缓解巷道拥堵现象,缩短矿工井下整体疏散时间,可为日后全井下分区域应急疏散方案制定与演练提供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井下分区域 应急疏散 社会力模型 模拟仿真
下载PDF
矿山救援钻孔中井涌井漏事故预警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卫明 王家文 +3 位作者 凡东 郝世俊 赵江鹏 邱雨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2,共9页
为解决矿山应急救援钻孔作业过程中井涌井漏事故预警预测困难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钻进过程井涌井漏事故预警预测模型。首先对井涌井漏事故发生初期时的钻进参数进行事故表征参数分析;其次对事故表征参数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在此... 为解决矿山应急救援钻孔作业过程中井涌井漏事故预警预测困难等问题,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钻进过程井涌井漏事故预警预测模型。首先对井涌井漏事故发生初期时的钻进参数进行事故表征参数分析;其次对事故表征参数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XGBoost事故诊断预警模型对井涌井漏事故进行早期诊断识别;随后建立PSO-LSTM事故发展预测模型,对事故发生后的孔底压力参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前掌握钻进事故发展状态;最后通过实际钻进数据对预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XGBoost事故诊断预警模型能根据总池体积、立管压力、出入口流量差和动力头负荷这4种钻进参数的异常变化,快速准确诊断钻进过程中的井涌井漏事故;PSO-LSTM事故发展状态预测模型能充分学习孔底压力参数发展规律,综合EMAP、EMA、ERMS、R2这4项误差评价指标,PSO-LSTM模型相较于BP、RNN、SVM模型的预测性能最佳,能准确预测事故发生之后的孔底压力发展趋势,提前掌握井涌井漏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研究结果丰富了钻进过程井涌井漏事故预警预测方法,提高了矿山事故地面救援的可靠性,对矿山应急救援钻孔作业过程中事故控制有着借鉴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救援 钻进过程 预警预测 XGBoost PSO-LSTM 机器学习 井涌井漏
下载PDF
极端天气冲击下的新型电力系统风险识别及应急策略研究
15
作者 黎金玲 郑毅 +2 位作者 吴祈 张良 郭海湘 《灾害学》 2025年第2期170-177,共8页
该文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揭示了极端天气冲击下新型电力系统“源-网-储-荷”各端的风险因素。并结合FAIR灾害分析框架、Apriori关联算法和贝叶斯网络模型,模拟极端天气情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灾害演化路径,推断关键风险因素和应急管理措施... 该文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揭示了极端天气冲击下新型电力系统“源-网-储-荷”各端的风险因素。并结合FAIR灾害分析框架、Apriori关联算法和贝叶斯网络模型,模拟极端天气情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灾害演化路径,推断关键风险因素和应急管理措施。研究发现:①极端天气下,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风险要素多、承灾体类型多样,且各风险要素间交互作用和传导路径复杂;②从“源-网-储-荷”全架构看,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风险节点为电网端的电力设备;③及时采取应急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关键设备故障风险,人为干预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上述发现为捕捉极端天气情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灾害演化特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新型电力系统 风险识别 文本挖掘 贝叶斯网络
下载PDF
态势感知赋能灾害应急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俊东 郭海湘 唐范 《中国应急管理》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灾害态势感知是以应急管理的“确定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的重要依托,是满足灾害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现实需要。当前,灾害态势感知建设和应用还存在着协同机制不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理论技术待突破以及应用体系不健全等... 灾害态势感知是以应急管理的“确定性”,应对灾害的“不确定性”的重要依托,是满足灾害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现实需要。当前,灾害态势感知建设和应用还存在着协同机制不完善、数据标准不统一、理论技术待突破以及应用体系不健全等现实瓶颈,仍需在顶层设计、制度规范、信息共享、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应用体系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断夯实基础,推动灾害态势感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打造超前化、智能化、智慧化应急决策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夯实应急管理体系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感知 灾害应急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考虑移动式处理的医疗废物回收网络优化
17
作者 郭海湘 薛琛 于子彤 《物流技术》 2024年第6期31-45,共15页
现有的医疗废物回收网络中未能结合移动式处理技术,存在过度依赖场外集中处置、源头处医疗废物产量大、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回收不及时等问题。为提高医疗废物的现场处置能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和回收成本,提出“集中处置+移动式... 现有的医疗废物回收网络中未能结合移动式处理技术,存在过度依赖场外集中处置、源头处医疗废物产量大、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回收不及时等问题。为提高医疗废物的现场处置能力,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和回收成本,提出“集中处置+移动式处理”的协同回收模式,构建了多车型两级车辆路径问题模型,通过改进的大邻域搜索算法(ALNS)得到最优回收方案。以武汉市的回收网络为例,设计并求解了大量算例,证明了算法的求解性能优于Gurobi。相较于现行的回收模式,协同回收最高能减少28.79%的感染风险,有利于回收网络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物流 医疗废物 回收网络 移动式处理 ALNS算法
下载PDF
煤矿预警信息发布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欣宇 代姗姗 +2 位作者 肖萌 李旭泽 卢仪帆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6,共15页
矿山安全生产态势日益严峻,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效果是增强煤矿企业应急信息软实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煤矿预警信息发布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重要度分析。首先,提出改进的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通过对实地调研访谈结果进行扎根分析... 矿山安全生产态势日益严峻,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效果是增强煤矿企业应急信息软实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煤矿预警信息发布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重要度分析。首先,提出改进的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通过对实地调研访谈结果进行扎根分析,挖掘煤矿预警信息发布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转化为故障树的事件,以此构建煤矿预警信息发布失效故障树;然后,基于专家打分和模糊故障树,对煤矿预警信息发布失效因素进行重要度分析和排序;最后,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提出提升煤矿预警信息发布有效性的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煤矿预警信息有效发布的影响因素是信息制作、发布方式、传播主体、响应联动和效果评估,重要度最高的基本事件是响应联动维度的井上井下沟通不畅。该评价过程有机结合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可为煤矿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效果提供改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预警信息发布 影响因素 扎根分析 模糊故障树 重要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德运 张露丹 +3 位作者 吴祈 郭海湘 柯小玲 吕新彪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10-1723,共14页
近年来,城市洪涝事件频发,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估对于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水平至关重要,以宜昌市2020年6月末遭受的洪涝灾害为例进行城市洪涝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估。首先,基于RS遥感技术... 近年来,城市洪涝事件频发,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客观、准确的风险评估对于提升城市洪涝灾害防控水平至关重要,以宜昌市2020年6月末遭受的洪涝灾害为例进行城市洪涝灾害影响因子分析及风险评估。首先,基于RS遥感技术利用哨兵二号雷达影像提取和对比灾前、灾后水体形成淹没区范围并通过随机采样获取淹没点数据;然后,从致涝、孕涝、承涝和恢复能力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计算各指标贡献率并依据排序结果优化指标体系;最后,使用XGBoost模型对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赋权并对宜昌市的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在宜昌市洪涝灾害影响因素中,地形地貌及河流分布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气象因素;(2)高风险地区的范围与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渔洋河等主要河系的分布关系十分密切,对于以上主要河系的水位线监测应保持高度敏感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3)低风险、较低风险和中风险地区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1.8%,但只包含8%的淹没点;而高风险地区仅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32%,但却包含81.33%的淹没点,表明高风险区域内洪涝灾害事件集中;(4)使用小尺度历史灾害事件对评估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72%的验证点落在高风险及较高风险区,高达92%的验证点落在中高风险区。上述验证结果显示了该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其评估结果与宜昌市实际情况相符,研究解决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难以精细化、定量化评估的部分问题并为城市洪涝风险管理、防灾减灾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机器学习 宜昌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