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6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学概论”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顾延生 郑敏 +3 位作者 程丹丹 杨晓菁 葛继稳 蒋永光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4期66-70,共5页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中长期建设战略规划需要,率先在全校本科生推行“生态学概论”通识必修课,...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学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是我国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合学校中长期建设战略规划需要,率先在全校本科生推行“生态学概论”通识必修课,旨在培养未来社会优秀的决策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致力于宜居地球管理和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这一里程碑式的行动必将掀起当代中国大学生生态素质教育的新浪潮。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设“生态学概论”通识教育课程的时代背景、课程体系构建及面临的问题与思考等。“生态学概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形式,立足我校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优势,体现生态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主要讲述美丽中国与宜居地球视野下的生态学基础知识及关注热点。总之,开展生态学通识教育教学活动不仅是当前生态环境形势的迫切需求,而且高度契合我校学科战略规划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概论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3
2
作者 覃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26期81-83,共3页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对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色的《地理与气象学》本科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对《地理与气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认识和思路,以期为搞好后续...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对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特色的《地理与气象学》本科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对《地理与气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认识和思路,以期为搞好后续的《气候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与气象学 气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学研结合
下载PDF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加强大气科学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及思路
3
作者 覃军 方虹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3-86,共4页
由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加快了大气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之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前沿研究学科。中国气象事业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由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加快了大气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使之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前沿研究学科。中国气象事业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地学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及大气科学向地球科学其他领域的交叉渗透,使她具备了发展大气科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大气科学专业适逢其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气科学专业发展的重点是,以气候学、应用气象、气候资源专业方向建设为重点并保持原有的地球科学专业特色和优势;大气科学专业建设必须与气象部门加强联合,取长补短,参与到中国气象事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才能富有生机并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专业建设 气象事业
下载PDF
水质现状调查分析及改善对策——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4
作者 孟晋晋 蔡芳艳 刘永良 《职业圈》 2007年第12期46-47,共2页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文章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区水体为例,在实验条件下调查其水质状况。并提出改善水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水质 调查 对策 实例
下载PDF
碱熔-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锡的含量
5
作者 黄海波 何袖辉 +5 位作者 李民敬 周权平 陆迁树 袁静 张华 申汝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0-1046,共7页
取0.2500 g地质样品,加入约1.5 g过氧化钠,于700℃熔融20 min,冷却后加入微沸水30 mL浸取熔块,再滴加5滴无水乙醇,用水定容至50 mL。分取10.00 mL上清液,滴加3~4滴1 g·L^(-1)酚酞指示剂,用10%(体积分数,下同)盐酸溶液中和至无色后... 取0.2500 g地质样品,加入约1.5 g过氧化钠,于700℃熔融20 min,冷却后加入微沸水30 mL浸取熔块,再滴加5滴无水乙醇,用水定容至50 mL。分取10.00 mL上清液,滴加3~4滴1 g·L^(-1)酚酞指示剂,用10%(体积分数,下同)盐酸溶液中和至无色后再加入10%盐酸溶液10 mL以及硫脲和抗坏血酸质量浓度均为50 g·L^(-1)的混合液5 mL,用水稀释至50 mL,在灯电流80 mA、原子化器高度8 mm、光电倍增管负高压300 V、载气流量400 mL·min^(-1)、屏蔽气流量1000 mL·min^(-1)、硼氢化钾质量浓度30.00 g·L^(-1)下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溶液中Sn的含量。结果表明:Sn的质量浓度在150.00μg·L^(-1)以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3s/k)为0.42μg·g^(-1);方法用于地质标准物质分析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为3.7%,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小于10%,且测定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差(△lg C)的绝对值小于0.10。方法用于土壤、水系沉积物和岩石样品的分析,测定值与电弧发射光谱法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荧光光谱法 地质样品 SN 碱熔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场地土壤环境容量评价
6
作者 王霞 仓龙 王玉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93-2904,共12页
从土壤功能和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场地土壤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类,以人体健康、地下水安全、土壤生物为敏感受体,研究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基于不同敏感受体的综合土壤环境阈值计算方法,构建场地土壤环境容量... 从土壤功能和环境风险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对场地土壤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类,以人体健康、地下水安全、土壤生物为敏感受体,研究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基于不同敏感受体的综合土壤环境阈值计算方法,构建场地土壤环境容量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金属Cd为模式污染物,计算了我国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环境容量,对场地土壤环境容量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公园用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土壤Cd环境容量分别为11.68kg/hm^(2)、28.89kg/hm^(2)、40.84kg/hm^(2)和40.84kg/hm^(2).本研究为基于不同敏感受体的场地土壤的环境阈值和环境容量评估提供了参考方法和案例,为场地土壤环境容量的评价奠定科学基础,对提升我国场地土壤的环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环境阈值 土壤环境容量
下载PDF
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机理以及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7
作者 董海良 曾强 +12 位作者 刘邓 盛益之 刘晓磊 刘源 胡景龙 李扬 夏庆银 李润洁 胡大福 张冬磊 张文慧 郭东毅 张晓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7-485,共19页
黏土矿物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共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与元素循环。黏土矿物能够给微生物提供物理或化学保护,提高微生物对外界胁迫和干扰的抵抗能力。黏土矿物同时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其新陈代... 黏土矿物与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共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环境中的能量流动与元素循环。黏土矿物能够给微生物提供物理或化学保护,提高微生物对外界胁迫和干扰的抵抗能力。黏土矿物同时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促进其新陈代谢过程。黏土矿物中的结构铁是微生物铁氧化还原循环的重要电子供/受体。在氧化还原的环境中,多种铁还原/铁氧化细菌可以通过还原氧化黏土矿物中的结构Fe(Ⅲ)/Fe(Ⅱ),进而获得能量进行生长。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也可以通过溶解、转化、沉淀等作用改变黏土矿物的晶格结构及物相,或是产生新的次生矿物。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碳、氮、硅、磷等重要生命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黏土矿物可以通过吸附有机碳,降低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减缓其矿化速率。在氧化还原波动的环境中,黏土矿物还可以通过活化分子氧,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氧化降解有机质,提高其生物可利用性。黏土矿物还会吸附生物胞外酶,影响胞外酶降解有机质的效率。微生物通过耦合黏土矿物中铁氧化与硝酸盐还原,铁还原与氨氧化等过程影响氮循环。黏土矿物对磷的吸附以及风化过程中硅的释放影响着微生物的代谢活性。黏土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在重金属固化稳定、有机污染物降解、杀死病原菌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微生物 相互作用 元素循环 能量 电子传递 氧化还原 环境治理
下载PDF
铀同位素反演古海洋环境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劬侃 曹建华 +5 位作者 钟亮 白冰 王奇岗 廖红为 宗克清 覃汉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7-968,共12页
铀同位素因可定量反演全球尺度古海洋缺氧洋底分布面积占比(%)而被广泛应用在埃迪卡拉纪末期以来的重要大洋缺氧或生物事件中。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利用铀同位素开展定量反演的原理、方法与成果,初步构建了铀同位... 铀同位素因可定量反演全球尺度古海洋缺氧洋底分布面积占比(%)而被广泛应用在埃迪卡拉纪末期以来的重要大洋缺氧或生物事件中。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利用铀同位素开展定量反演的原理、方法与成果,初步构建了铀同位素定量反演的还原性海洋洋底面积占比(%)与大气氧气浓度、大洋缺氧或生物事件的耦合关系,发现:(1)铀同位素反演结果与各缺氧或生物事件吻合度较高,表明铀同位素确实为有效的全球尺度深时尺度定量反演指标;(2)还原性海洋洋底扩张与大气氧气浓度变化之间普遍存在滞后性,推测与海平面、海洋生产力、海洋内部环流变化及底层水氧化还原反应的滞后性相关。指出铀同位素反演受样品后期成岩、风化蚀变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解译误差;铀同位素单指标解译结果存在精准度偏低的缺点,需采用多指标综合反演的方法提升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同位素 定量反演 铀同位素模型 大洋缺氧 生物事件
下载PDF
500 a来自然与人为因素对洞庭湖区水环境演变的影响
9
作者 冯晨 梁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5-248,共14页
为扭转洞庭湖区人-水之争严重制约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局面,需要厘清洞庭湖区水环境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规律。通过梳理500 a来洞庭湖区人-水关系演变历程,研究了围垦建垸与长江水利工程对湖区水环境的影响,结合洞庭湖区构造沉降... 为扭转洞庭湖区人-水之争严重制约湖区可持续发展的局面,需要厘清洞庭湖区水环境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规律。通过梳理500 a来洞庭湖区人-水关系演变历程,研究了围垦建垸与长江水利工程对湖区水环境的影响,结合洞庭湖区构造沉降和来水来沙特征,探讨了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对湖区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了洞庭湖区与长江水沙蓄泄关系变化,以及洞庭湖区未来演化的趋势。结果表明:(1)持续围垦建垸,侵占了蓄滞洪水的水域,大幅削减了洞庭湖蓄洪能力。(2)荆江大堤的修建,抬高了荆江洪水位并对洞庭湖形成了顶托作用,加剧了丰水期洪涝灾害。(3)荆江裁弯取直,造成城陵矶-武汉段淤积,以及荆江三口分流河道衰退萎缩,致使洞庭湖入口萎缩、出口堵塞。(4)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来水泥沙淤积量大幅减少,城陵矶以下荆江河段泥沙淤积量大幅增加。人类工程造成洞庭湖调蓄洪水容量大幅减少,洪水难泄,洪灾加剧;洞庭湖出现淤积滩涂,枯水期加长,长江水难以流入,旱灾加剧。(5)江汉-洞庭湖平原目前仍处于构造沉降速度较快时期,由于洞庭湖泥沙淤积速率超过构造沉降量,造成洞庭湖容量逐年减小,洞庭湖部分地区有沼泽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围垦建垸 水利工程 构造沉降 泥沙淤积 洞庭湖区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下载PDF
阴生和阳生环境下慈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10
作者 王钧琦 陈君卓 +1 位作者 王倩 郑敏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3期32-34,共3页
为探究慈竹叶片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取相同长势的阴生叶和阳生叶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两者F_(0)、S_(M)、Fv/Fm、DI_(0)/RC、TR_(0)/RC、DF_(abs)、DF_(total)、PI_(tota)l的数值差异。结果表明,两者最大的光化学效率Fv/Fm相近;阳生... 为探究慈竹叶片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取相同长势的阴生叶和阳生叶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两者F_(0)、S_(M)、Fv/Fm、DI_(0)/RC、TR_(0)/RC、DF_(abs)、DF_(total)、PI_(tota)l的数值差异。结果表明,两者最大的光化学效率Fv/Fm相近;阳生叶光合系统的驱动力(DF_(total))和活性(PI_(total))显著高于阴生叶(P<0.05),反映出阳生叶的光合性能高于阴生叶,叶绿体光系统比较发达;阴生叶捕获总能量(TR_0/RC)和耗散总能量(DI_(0)/RC)显著高于阳生叶(P<0.05)。本研究对了解慈竹叶片对光环境适应机制和慈竹栽培的光环境需求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阴生叶 阳生叶 叶绿素 荧光参数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咸水层CO_(2)地质封存储盖优选及潜力评估
11
作者 熊鹏飞 方小宇 +5 位作者 乐文喜 陆江 王思洋 杨浦 王凯 郭俊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05-2413,共9页
CO_(2)地质封存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兜底技术,近海沉积盆地远离人类活动区,在实施CO_(2)地质封存方面相比于陆上沉积盆地更具优势。为查明广东省近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咸水层CO_(2)封存潜力,基于盖层埋深、单层泥岩最大厚度、... CO_(2)地质封存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兜底技术,近海沉积盆地远离人类活动区,在实施CO_(2)地质封存方面相比于陆上沉积盆地更具优势。为查明广东省近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咸水层CO_(2)封存潜力,基于盖层埋深、单层泥岩最大厚度、泥地比、断层密度和储层孔隙度、地层厚度、砂地比、渗透率等8个指标,构建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储盖评价体系,结合各地层岩心物性资料和三维地质模型,对涠西南凹陷储盖进行优选,并以US-DOE法对有效封存潜力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在海底以下800~3000 m内,有2套适宜CO_(2)封存的储盖组合。储盖组合1:新近系角尾组一段浅海相泥岩盖层−角尾组二段、下洋组滨浅海相砂岩储层,有效封存容量为7.49亿t;储盖组合2:古近系涠洲组二段中深湖泥岩盖层−涠洲组三段砂岩储层,有效封存容量为3.74亿t。在涠西南凹陷中优选出2套适宜咸水层封存CO_(2)的储盖组合,有效封存容量为11.23亿t,按照广东省粤西地区CO_(2)年排放量为7000万t进行评估,能够满足该地区超16 a的CO_(2)减排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封存 CO_(2)地质封存潜力 储盖组合优选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53
12
作者 靖娟利 陈植华 +1 位作者 胡成 王中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5-99,共5页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地壳表层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判断的主要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关键因子对该地区生态环...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地壳表层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判断的主要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关键因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程度的大小,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的半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严重脆弱区、中等脆弱区、轻度脆弱区、潜在脆弱区,并针对各脆弱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西南地区 生态环境 环境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变权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晶晶 马传明 +2 位作者 匡恒 周爱国 夏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8-125,共8页
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用地紧缺、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引进了"惩恶扬善"的变权思想,建立了基于变权理论的地下空... 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用地紧缺、地面交通拥堵等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则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针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引进了"惩恶扬善"的变权思想,建立了基于变权理论的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即敏感因子-综合指数-变权评价模型。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建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对比分析常权评价与变权评价的评价结果发现:变权评价模型能有效克服指标内部差异性带来的不良影响,使评价分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且变权评价的评价值离散性更好,有利于进行等级划分。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占总面积的42.42%,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 适宜性 变权理论 郑州市
下载PDF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 被引量:111
14
作者 蔡鹤生 周爱国 唐朝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往往要选择多个环境因子一起参与评价,确定它们的权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分析权值及定权模型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定权法合理、可行.
关键词 地质环境 质量评价 定仅法 专家-层次分析
下载PDF
浅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郑国明 梁合诚 +1 位作者 龙翔 赖晶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42-44,61,共4页
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定义、评价工作的流程,即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单元的划分、数学模型的选取等,对评价工作中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和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并指出了当前评价过... 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定义、评价工作的流程,即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单元的划分、数学模型的选取等,对评价工作中常用的指标权重确定和数学模型建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重点论述,并指出了当前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权重
下载PDF
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及其构建方法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瑞敏 鞠建华 +6 位作者 王轶 王祎萍 曹峰 覃小群 申建梅 孙自永 王红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38-1743,共6页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 面对复杂、多变、脆弱的地质环境和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急需建立面向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针对中国地质环境工作现状,借鉴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最新的成果和经验,对地质指标的定义、内涵进行了修订和拓展,创建了包括调查指标体系(影响指标、状态指标、后果指标)和监测指标体系(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响应指标)的地质指标体系框架,并建立了从面向单一地质环境问题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实际范例,到面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为地质指标的创建、完善和应用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指标 地质指标体系 框架及构建方法 地质环境问题
下载PDF
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彦广 柴波 +1 位作者 郑晓明 李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3,共4页
通过收集资料和野外勘察,分析了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建立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了评价单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利用Arcgis10软... 通过收集资料和野外勘察,分析了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建立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了评价单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利用Arcgis10软件,把各单元的评价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绘制出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分区图。该研究成果可为合山市闭坑煤矿山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山 地质环境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合山市
下载PDF
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加剧及其环境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人权 梁杏 +4 位作者 杨巍然 曹伯勋 李振华 朱海之 邱家骧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1-6,51,共7页
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沉降、构造隆升、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得出第四纪初至今构造活动强度一直在加速度增强,总体上增强了1~3个数量级,构造活动强度时间谱呈“多序级节律性指数”增长曲线。构造活动的加强,将对环境... 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陆第四纪以来构造沉降、构造隆升、火山活动及地震活动,得出第四纪初至今构造活动强度一直在加速度增强,总体上增强了1~3个数量级,构造活动强度时间谱呈“多序级节律性指数”增长曲线。构造活动的加强,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人类将面临更为严酷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构造活动 环境影响 大陆 中国
下载PDF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敏感因子模型 被引量:21
19
作者 蔡鹤生 唐朝晖 周爱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敏感因子的作用。并应用于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城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所得结论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敏感因子模型
下载PDF
九江市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莽庭 刘红樱 +4 位作者 梁合诚 李东红 苏晶文 周建伟 龙浔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90-94,共5页
通过对九江市地质环境的调查与客观实际情况分析,选取地质灾害、已有资源和河流侵蚀作用等作为敏感因子;选取地形坡度、斜坡高度、基岩埋深等作为重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敏感因子-模糊聚类综合评判... 通过对九江市地质环境的调查与客观实际情况分析,选取地质灾害、已有资源和河流侵蚀作用等作为敏感因子;选取地形坡度、斜坡高度、基岩埋深等作为重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敏感因子-模糊聚类综合评判法对九江市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共划分出1277个单元,评价结果显示:建设用地环境质量优越的单元占总评价面积的65.86%,较好、简单改善后可建设的单元占15.35%,中等、一般需要一定工程措施的建设用地占1.57%,其它较差的和不适于建设用地的单元仅占17.22%。这个结果对九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相应的地质环境信息,最大限度实现城市建设与地质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达到城市建设安全、合理、经济的目的。从而也证明了多目标决策的敏感因子-模糊聚类综合评判法对解决城市建设用地质量评价不失为一种好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评价方法 九江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