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1
作者 熊盛青 毛景文 +8 位作者 刘敏 周锡华 徐学义 秦绪文 葛良全 王林飞 陈斌 李桐林 骆遥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6,共13页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重要的快速找矿勘查方法,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现有技术与装备仍难以满足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深海探测等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新需求。本文聚焦我国航空地...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是重要的快速找矿勘查方法,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现有技术与装备仍难以满足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深地、深海探测等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的新需求。本文聚焦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高质量发展布局,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现状,评估了当前国内外技术竞争和发展态势,分析研判了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科技发展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瞄准超导传感器、航空重力全张量梯度、航磁全张量梯度、多场源全深度航空电磁、航空地震等前沿关键技术,以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急需的实用化技术,制定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发展路线图。针对前沿技术攻关能力不够强、技术适应性较差和创新基础较薄弱等问题,提出了组建国家级航空地球物理技术创新中心、开展第四代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发和构建一体化的航空地球物理技术装备发展体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地球物理 资源勘查 航空重力全张量梯度勘查 航磁全张量梯度勘查 多场源全深度航空电磁勘查 航空地震勘查
下载PDF
江陵富钾卤水析钾过程中铷流失机理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瑞琴 陈侠 +1 位作者 刘成林 马黎春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0,26,共4页
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江汉盆地西南部,赋存有高温高压深层富钾卤水,该地下卤水矿化度约为336.98 g/L,富含氯化钠、氯化钾及丰富的锂、铷、铯等微量元素资源,其中Rb+质量浓度为80 mg/L,达到工业开采价值。钾、铷为伴生元素,在蒸发浓缩的提... 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江汉盆地西南部,赋存有高温高压深层富钾卤水,该地下卤水矿化度约为336.98 g/L,富含氯化钠、氯化钾及丰富的锂、铷、铯等微量元素资源,其中Rb+质量浓度为80 mg/L,达到工业开采价值。钾、铷为伴生元素,在蒸发浓缩的提钠及冷却结晶析钾过程中,铷会在液相中富集。实验研究发现,冷却析钾时铷与其他微量元素富集不同步,铷富集程度偏低,流失较严重,其流失率达12.28%。针对江陵富钾卤水冷却结晶析钾过程中铷流失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铷流失主要是由铷和钾的类质同象造成的,该部分铷失率达9.66%,其次为包裹体和母液夹带,铷流失率分别为1.71%和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钾卤水 类质同象 包裹体 冷却结晶析钾
下载PDF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白云母氩-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冠 李厚民 +3 位作者 王成辉 王登红 李立兴 张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河南老湾金矿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代表性金矿之一,其容矿围岩是元古宙变质岩,矿体受到NWW向老湾剪切带的控制,同时附近又有燕山期花岗岩。结合前人工作,本次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其韧性剪切带的演化(138Ma)早在... 河南老湾金矿是秦岭—大别造山带中代表性金矿之一,其容矿围岩是元古宙变质岩,矿体受到NWW向老湾剪切带的控制,同时附近又有燕山期花岗岩。结合前人工作,本次研究表明,老湾金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其韧性剪切带的演化(138Ma)早在花岗岩(108~102Ma)之前就开始了。韧性剪切带既是导岩构造也是导矿构造,含金石英脉的定位最晚(91Ma)。这一漫长过程与秦岭—大别造山带在燕山期的演化过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湾金矿 同位素年代学 AR-AR法 剪切带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聚集和形成及南海地质条件分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春爽 汪集旸 卢振权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9-94,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研究热点 ,而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 ,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 ,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分布特征、聚集和形成机制、产状及其形成机理、甲烷羽的形成过程。天然气水合物在沉... 天然气水合物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研究热点 ,而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起步则相对较晚 ,通过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 ,总结了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分布特征、聚集和形成机制、产状及其形成机理、甲烷羽的形成过程。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聚集位置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较浅的沉积物 (海底以下几米 )中 ,受控于泥底辟、泥火山、断层等 ;二是较深的沉积物 (海底以下几十米 ,甚至更深 )中 ,受控于流体。当断层延伸至海底时 ,通常在水合物聚集处的上部发现甲烷羽。天然气以溶解气、游离气或分子扩散的形式运移 ,在温、压适宜的沉积物中 ,即水合物稳定带内聚集并形成水合物。水合物的形成过程是 :最初形成晶体 ,呈分散状分布于沉积物中 ,之后逐渐聚集 ,生长成结核状、层状 ,最后形成块状。在细粒的浅层沉积物中 ,通常以较慢的速度生长 ,形成分散状的水合物 ;而在粗粒沉积物中 ,水合物通常呈填隙状 ,并且这种产状可能位于较深层位中。我国南海在温度、压力、构造条件、天然气来源等方面都能满足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 ,并且在南海也发现了一些水合物存在的标志 ,如似海底反射层 ( BSR)以及孔隙水中氯离子浓度的降低。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聚集 形成 南海 地质条件
下载PDF
矿床(体)地质定位型式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裕生 梅燕雄 董建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63-764,共2页
无论是矿床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理论,还是板块成矿学理论(其它成矿学理论亦然)都认为矿床是在地质作用演化过程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段(地质年代)内形成的,赋存矿床地质体的四维空间显示矿床的各类特征。在四维空间中典型矿床的特征至关重... 无论是矿床成矿系列、成矿系统理论,还是板块成矿学理论(其它成矿学理论亦然)都认为矿床是在地质作用演化过程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时段(地质年代)内形成的,赋存矿床地质体的四维空间显示矿床的各类特征。在四维空间中典型矿床的特征至关重要,赋存有矿床(体)地质体(简称"赋矿地质体")除具备矿床(体)自身特征外,还展示了矿床(体)四周空间与矿床(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体 四维空间 空间定位 矿床地质 型式 成矿学理论 区域成矿学 深部勘探
下载PDF
粘土混浊水电导率对牡蛎礁水平夹层成因的解释——以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方晶 范昌福 +2 位作者 王海峰 白铁磊 商志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6-748,共3页
粘土混浊水(指110℃下烘干研磨后的10g粘土样品与120ml蒸馏水的混合溶液)电导率测定,在海岸带古环境恢复和海陆相地层的划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开始得到应用。
关键词 水电导率 混浊水 牡蛎礁 粘土 渤海湾 西北 成因 夹层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埋藏牡蛎礁礁顶上下沉积物中硅藻对“礁泥转换”古沉积环境的重建 被引量:4
7
作者 方晶 王宏 +5 位作者 王福 商志文 胡克 杨永强 范昌福 王海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79-890,共12页
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是近年来研究程度最高的礁体,天津空港物流中心牡蛎礁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礁体。该两处礁体上部的牡蛎个体内部充填的泥、个体之间的泥以及礁体上覆沉积泥层中的硅藻研究表明,礁顶上下(即礁体的上部—顶部和上... 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是近年来研究程度最高的礁体,天津空港物流中心牡蛎礁则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礁体。该两处礁体上部的牡蛎个体内部充填的泥、个体之间的泥以及礁体上覆沉积泥层中的硅藻研究表明,礁顶上下(即礁体的上部—顶部和上覆沉积泥层的下部)均富含潮间带环境指示种的Auliscus caelatus,表明礁体发育后期和上覆沉积泥层的初期,均为潮间带环境。尽管如此,从礁顶向上覆沉积泥层转换方式在两处礁体却不相同:(1)大吴庄:Auliscus caelatus种向上逐渐减少,暗示着大吴庄剖面由礁体上部的潮间带中上部、直至上覆沉积泥层下部的潮间带上部、进一步向上覆沉积泥层上部的潮上带转化的趋势。(2)空港:牡蛎礁上覆沉积泥层出现了比例达6%~23%的河口咸水—半咸水种Achnanches brevipes,而下伏礁体内则未见该种,暗示此处泥层受河口作用显著影响。此种不同揭示了礁体停止发育的原因有所不同:在5 520cal BP时,大吴庄礁顶进入潮间带中上部,礁体经常脱离海水而发育停止;在约4 000 cal BP时,空港礁体所在位置因河流作用突然增强,在时间上看很可能是黄河改道在天津入海,古黄河携带大量泥砂入海,掩盖了潮间带的牡蛎礁而导致牡蛎礁发育停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西北岸 大吴庄牡蛎礁 空港物流中心牡蛎礁 硅藻分析 潮间带
下载PDF
硅藻Auliscus caelatus对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埋藏牡蛎礁形成环境的复原 被引量:3
8
作者 方晶 杨永强 +3 位作者 商志文 范昌福 王福 王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43-351,共9页
通过对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18个层位牡蛎壳内泥质填充物样品的硅藻分析,首次发现在渤海湾埋藏牡蛎礁中富含代表潮间带环境的Auliscus caelatus种硅藻化石,体积分数高达15%~40%,显示整个牡蛎礁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潮间带标志种A... 通过对渤海湾西北岸大吴庄牡蛎礁18个层位牡蛎壳内泥质填充物样品的硅藻分析,首次发现在渤海湾埋藏牡蛎礁中富含代表潮间带环境的Auliscus caelatus种硅藻化石,体积分数高达15%~40%,显示整个牡蛎礁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潮间带标志种Auliscus caelatus,结合生活在海湾内侧河口处环境的Cyclotella stylorum和沿岸分布的内湾指标群种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3种硅藻比例在垂向上的变化,将牡蛎礁分为潮间带下部(Ⅰ带)、潮间带中上部(Ⅱ带)、潮间带中下部(Ⅲ带)和潮间带中上部(Ⅳ带)4个硅藻带。牡蛎礁上半部(Ⅱ带和Ⅲ带)中的4条水平夹层中的硅藻,与其下伏相邻正常建礁层的硅藻对比,均显示出Auliscus caelatus体积分数显著偏低、咸水种硅藻的比例偏高以及硅藻种属类型偏多等特征,推测出各水平层的海相性和开放性均有强于下伏相邻正常层的倾向。水平夹层的形成原因:一是牡蛎礁发育后期,礁体所处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从距河口相对较远的潮间带下部(不含水平层的Ⅰ带)环境转为距河口相对较近的潮间带中上部(Ⅱ带—Ⅳ带)环境,较浅的海水环境使得牡蛎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二是来自海洋方向的风暴潮或较强的波浪,将牡蛎礁向海一侧的潮间带泥沙冲到礁顶,导致牡蛎倒伏死亡后被泥沙掩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 大吴庄牡蛎礁 硅藻分析 潮间带 环境地质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滨海湖埋藏牡蛎礁硅藻及其记录的古环境 被引量:3
9
作者 方晶 胡克 +6 位作者 范昌福 商志文 杨永强 齐乌云 王福 裴艳东 王宏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8,共8页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 对位于渤海湾西北岸平原的滨海湖埋藏牡蛎礁中各层牡蛎壳的泥质充填物做硅藻分析,整个牡蛎礁中海水砂质潮间带指标种标志种的Auliscus caelatus含量较高,为19%~42%,表明滨海湖礁体形成于潮间带环境。根据主要硅藻含量的变化,结合14 C测年,自下而上将礁体发育期间的古环境分为3个带:I带为2 445~2 327cal.aBP,礁体在向上建礁的过程中,海水作用逐渐减弱,潮间带特征愈加明显,为受河流影响较强且较为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II带咸水种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的比例急剧增加;外洋指标种的Coscinodiscus spp.和Actinocyclus spp.急剧下降,表明在约2 327cal.aBP,海岸带砂嘴闭合,形成较为封闭的潟湖内侧潮间带环境,且河流作用减弱导致潟湖的咸度明显增加;III带为2 327~2 287cal.aBP,由封闭的潟湖环境又转向较开放的潟湖潮间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牡蛎礁 硅藻分析 潟湖 潮间带 渤海湾
下载PDF
羌塘盆地侏罗系展布重力反演预测及蒸发岩沉积洼陷优选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百红 李萌 +1 位作者 刘喜方 杨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3-1961,共9页
利用露头和岩心物性的统计资料和对羌塘盆地统一改算后的1∶50万重力资料的波谱结构分析,应用匹配滤波法分离出羌塘盆地6个构造层。通过带地形的重力反演法计算了侏罗系构造层顶底界面深度及构造层厚度,预测了羌北坳陷中5个沉积洼陷和... 利用露头和岩心物性的统计资料和对羌塘盆地统一改算后的1∶50万重力资料的波谱结构分析,应用匹配滤波法分离出羌塘盆地6个构造层。通过带地形的重力反演法计算了侏罗系构造层顶底界面深度及构造层厚度,预测了羌北坳陷中5个沉积洼陷和羌南坳陷中4个沉积洼陷。这9个侏罗纪洼陷分布在中央隆起带的南北两侧,羌北坳陷侏罗纪沉积岩以海陆过渡相蒸发盐岩为主,沉积体量比羌南坳陷略小。结合地面岩矿地层分析、湖水和泉水化学测试分析和卫星遥感图像解译资料综合评价认为,羌北坳陷比羌南坳陷具有更有利的蒸发岩沉积条件,初步预测羌北坳陷QB2和QB3洼陷为一级有利的含钾沉积洼陷,羌南坳陷QN1和QN2洼陷为二级有利的含钾沉积洼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功率谱 构造反演 侏罗纪洼陷 蒸发岩沉积
下载PDF
秦岭东段老湾花岗岩体与老湾金矿的成因联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冠 王登红 李法岭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4,共5页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赋存于龟山岩组地层中,通过对围岩、蚀变、矿石与老湾岩体的金含量、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对比,推测老湾花岗岩是引起老湾金矿形成的主导因素;通过对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流体的研究成果,说明老湾金矿床的成...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赋存于龟山岩组地层中,通过对围岩、蚀变、矿石与老湾岩体的金含量、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对比,推测老湾花岗岩是引起老湾金矿形成的主导因素;通过对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流体的研究成果,说明老湾金矿床的成矿物质部分源自于老湾花岗岩;通过对老湾矿床矿石、围岩与老湾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资料的分析,得知矿床的形成稍晚于花岗岩体,具有同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金矿 老湾 河南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冰沟南辉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书跃 孙非非 +11 位作者 李云平 李东生 于淼 钱烨 刘永乐 白国龙 赵梦琪 张鹏 张爱奎 马生龙 刘国燕 刘智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2-592,共11页
冰沟南辉长岩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昆北断裂以北,是该成矿带内出露的为数不多的基性侵入岩体。其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由斜长石(55%~60%)、单斜辉石(25%~30%)和角闪石(5%~10%)等。锆石LA-ICP-MS测年表明,辉长岩形成年龄为427.4±7.3 Ma。... 冰沟南辉长岩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昆北断裂以北,是该成矿带内出露的为数不多的基性侵入岩体。其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由斜长石(55%~60%)、单斜辉石(25%~30%)和角闪石(5%~10%)等。锆石LA-ICP-MS测年表明,辉长岩形成年龄为427.4±7.3 Ma。岩石化学成分显示,辉长岩主量元素总体显示出高铝(15.48%~21.22%)、低钛(TiO_2为1.22%~2.83%)、偏碱性(Na_2O+K_2O为3.45%~5.92%)的特征,为位于碱性岩和亚碱性岩分界线附近的玄武质和碱性玄武质系列岩石。辉长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其(La/Yb)N值为1.88~3.75,具有较弱的正Eu异常。其微量元素具有LILE(Ba、U、K、Sr)富集和HFSE(Nb、Zr、Hf、Th)亏损的特点。其Nb/U、Ta/U、Ce/Pb、Ba/Nb、La/Nb、HfN/SmN和TaN/LaN值等特征反映辉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板片脱水流体交代的亏损地幔楔,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遭受地壳的轻微混染。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资料,认为冰沟南辉长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漫塔格 冰沟南 辉长岩 岩石地球化学 年代学
下载PDF
桩间距对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雪波 柳群义 王吉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88,92,共4页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模型,分析不同桩间距下桩侧摩阻力分布、桩体轴力分布、中性点位置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的位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桩间距情况下,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相类似,沿桩身呈非线性分布;在桩端附...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桩土相互作用的群桩模型,分析不同桩间距下桩侧摩阻力分布、桩体轴力分布、中性点位置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的位移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桩间距情况下,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相类似,沿桩身呈非线性分布;在桩端附近表现出桩侧摩阻力的增强效应。随着桩间距的增大,中心桩和角桩的正负摩阻力均逐渐增大,中心桩的负摩阻力小于角桩的负摩阻力。②桩体轴力沿桩身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桩身轴力最大值的位置对应负摩阻力为零的位置。中心桩的轴力小于角桩的轴力;随着桩间距的增大,中心桩和角桩所承受的轴力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摩阻力 轴力 中性点 桩间距
下载PDF
再议隐(盲)矿床的分类和深部预测找矿
14
作者 胡如权 朱裕生 +1 位作者 梅燕雄 董建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07-708,共2页
20世纪末我们将隐(盲)矿床分为五类,2008在安徽全国深部找矿工作会议上又将隐(盲)矿床分为四大类十一亚类。经近几年的勘查实践,在深部找矿预测和深部勘探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显示某些方面的不实之处。根据当前勘查新资料和... 20世纪末我们将隐(盲)矿床分为五类,2008在安徽全国深部找矿工作会议上又将隐(盲)矿床分为四大类十一亚类。经近几年的勘查实践,在深部找矿预测和深部勘探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也显示某些方面的不实之处。根据当前勘查新资料和成矿新理论对它做补充、修改,再进行实践,有可能形成与我国矿床产出实际较为接近而实用的分类方案,指导我国深部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和深部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矿床 矿产资源潜力预测 预测找矿 勘探工作 深部勘探 找矿预测 矿产勘查 分类方案 新理论 深部找矿
下载PDF
沉积岩中伊利石的烷基胺阳离子处理和K-Ar定年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忠芳 车忱 +1 位作者 季峻峰 周凤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261-1264,共4页
利用烷基胺阳离子处理和伊利石K-Ar年龄分析法,对采自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的两类泥岩样品进行了研究.一类泥岩样品以成岩伊利石为主要黏土矿物,另一类以成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为主.结果表明,粒级细的部分K-Ar年龄小,而粒级粗的部分... 利用烷基胺阳离子处理和伊利石K-Ar年龄分析法,对采自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的两类泥岩样品进行了研究.一类泥岩样品以成岩伊利石为主要黏土矿物,另一类以成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为主.结果表明,粒级细的部分K-Ar年龄小,而粒级粗的部分K-Ar年龄大;不同粒级的K-Ar年龄和K2O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利用外推法可以对成岩年龄范围进行估算.经C8和C18烷基胺阳离子处理,两类样品的反应结果不一样.以伊利石为主的样品经烷基胺阳离子处理后K2O含量减少,而年龄增加1~25Ma,表明年轻的自生黏土而非通常认为的碎屑黏土被烷基胺阳离子优先置换,由此可以直接计算出成岩伊利石的年龄数据.以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为主的样品经C8烷基胺阳离子处理后,碎屑伊利石类矿物被优先打开,可进行碎屑年龄计算,但难以直接获得成岩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 伊利石 烷基胺阳离子处理 K-Ar定年分析 泥岩 黏土矿物 成岩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