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成果卓著
1
作者 马玉波 张永生 +6 位作者 陈伟 陈懋弘 王成辉 李以科 王春连 陈其慎 侯献华(供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立足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定位,紧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铜、钾盐、三稀、铁等战略性矿产,以推动建设大型矿产资源基地为目标,产学研融通创新,不断创新成矿理论,完善...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立足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定位,紧密围绕国家需求,聚焦铜、钾盐、三稀、铁等战略性矿产,以推动建设大型矿产资源基地为目标,产学研融通创新,不断创新成矿理论,完善勘查技术方法,组织了柴达木盆地钾盐保供、青藏高原铜矿会战、三稀矿产勘查和南疆铁矿勘查等系列工作,部署实施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验证和开发利用实验,获得了柴达木盆地钾盐、青藏高原铜、阿尔金三稀、南疆铁多金属等重要找矿突破,引领和带动了商业性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 战略性工作 地球物理勘探 成矿理论 产学研 野外地质调查 部署实施
下载PDF
青藏高原爬地松 地震调查急先锋——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2
作者 张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 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察,解决地震破裂与断裂变形过程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研究所 地震调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震破裂 地震灾区 变形机制 川藏铁路
原文传递
《地球学报》高被引频次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兼论中国地质科学院作为期刊主办方的学术影响力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改侠 魏乐军 +1 位作者 孙晓红 闫立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6-782,共7页
本文依据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14年的数据平台,分析了《地球学报》1994—2013年全部论文的相关引证统计信息,如高被引论文作者群的分布等。结果显示,中国地质科学院作为《地球学报》的主办方,对《地球学报》的学术影响巨大。... 本文依据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14年的数据平台,分析了《地球学报》1994—2013年全部论文的相关引证统计信息,如高被引论文作者群的分布等。结果显示,中国地质科学院作为《地球学报》的主办方,对《地球学报》的学术影响巨大。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其主办刊物《地球学报》的主要作者群,稿源比例约占总数的51.0%。该特征在高被引论文中更加明显,被引前100的论文中,主办方稿源占74.0%。中国地质科学院不但是《地球学报》数量最大的主要作者群,也是对期刊起到巨大推动性作用的高被引论文的核心作者群。2008年《地球学报》进行版面、版式调整,设立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年度十大科技进展"专栏,"中国地质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专栏论文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优秀科技成果代表,更加凸显了主办方的学术影响力和重要作用。据对2008—2013年该专栏论文的统计,平均被引频次16.1,远高于普通散稿的平均被引频次5.99,从而也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主办方对期刊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在为刊物提供丰富的稿源的同时,主办方的领先学科优势,也表现在其期刊的特色和学术价值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学报》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主办方 影响力 高被引论文 统计与分析
下载PDF
地质力学、深部地质、科学钻探三项工程揭开了中国地学史上研究的新篇章——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立50周年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文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5-392,共8页
提出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长历程中的三件大事:发展了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推进了中国青藏高原多学科的深部地质调查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口科学深钻井,开拓了我国的科学钻探事业。这是我国地质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①地质力... 提出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长历程中的三件大事:发展了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推进了中国青藏高原多学科的深部地质调查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口科学深钻井,开拓了我国的科学钻探事业。这是我国地质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①地质力学。李四光开创的新学科,将力学原理(运动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和研究方法用到地壳变形构造及地壳运动的起因和演化研究中,创立和发展了地质力学这一门新的学科,并正式出版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李四光,1945)。李四光说:“地质力学之意义,在从地表岩体所经过各种变形或破坏之方式,根据力学原则,探求各地域地壳内发生运动之原因(作者注:即动力学的机制问题)。”他肯定了地壳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存在,并提出这些运动的起因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设想;提出要探究运动的起因和力的作用问题,为此提出要研究各种物质中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刚性及其随时间和在不同温度压力应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等;提出构造变形构成体系,并深入研究了构造体系问题。这是它与传统地质学派根本意义上的不同。1956年地质矿产部专门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所,大大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强大生命力,他的学术思想完全是现代化和超前的;②开展了高水平的深部地质调查。地表地质构造和地下深部地质构造不同,而矿产资源与地震都发生在深部。为深化对我国区域地质的认识,原地质矿产部从1980年中法合作进行喜马拉雅地壳与上地幔研究开始,于1985年开展了喜马拉雅山亚东—青海格尔木—内蒙鄂济纳旗南北横穿青藏高原的地学大断面研究,1992年又开展了中、美、德、加四国合作的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INDEPTH),以及中法第二次、第三次地学合作研究,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特别是INDEPTH项目是以深反射地震、广角地震及天然地震阵列综合地震方法为主,加上深、浅两种大地电磁法及重力、磁测、构造地质与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多学科合作,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地质成果。创造了一种工作样板,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嘱目;③实现了中国科学第一钻。除对构造复杂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进行校核外,还对深部地质构造和生物赋存情况有了许多重要的新发现,对大别山榴辉岩层折返机制提出了新的证明。以此为契机,中国又开始了第二个、第三个科学钻探工作,深化了对我国矿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带动了我国钻探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 深部地质 科学钻探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
5
作者 张晓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风雨兼程一甲子,继往开来续辉煌.2016年11月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国土资源部党组... 风雨兼程一甲子,继往开来续辉煌.2016年11月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术研讨会 中国地质调查局 国土资源部 地质矿产部 中国科学院 副部长 秘书长
下载PDF
世界一流的有孔虫标本模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装架展示
6
作者 林景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2,139,共2页
世界一流的有孔虫标本模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区域地质与编图研究室完成装架并长期展示。这架有孔虫标本模型(图1,见第139页)系由郑守仪院士亲自雕制并监督制作,一共有120个属种,每个种都是标准的环境指相种。标准有孔虫是地层时代... 世界一流的有孔虫标本模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区域地质与编图研究室完成装架并长期展示。这架有孔虫标本模型(图1,见第139页)系由郑守仪院士亲自雕制并监督制作,一共有120个属种,每个种都是标准的环境指相种。标准有孔虫是地层时代的定年器(世界性浮游有孔虫化石带)、古海洋的温度计、盐度计和深度计(浮游与底栖有孔虫),对它的鉴定必须准确无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所 底栖有孔虫 浮游有孔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层时代 盐度计 区域地质 标本模型
下载PDF
勇攀高峰,科技报国——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
7
作者 王小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I0021-I0024,共4页
甲子沧桑,日月光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60年。这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地质科技快速进步的60年,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展服务的60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长卷上,深深镌刻着历代地质人... 甲子沧桑,日月光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60年。这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地质科技快速进步的60年,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展服务的60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长卷上,深深镌刻着历代地质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足迹,闪耀着勇攀高峰、奋斗不息的思想精神,铭记着崇学尚理、科技报国的坚定信念,谱写着山高水长、继往开来的绚丽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科技 新中国
下载PDF
勇攀高峰,科技报国--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
8
作者 王小烈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86,共2页
甲子沧桑,日月光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60年。这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地质科技快速进步的60年,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展服务的60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长卷上,深深镌刻着历代地质人... 甲子沧桑,日月光华,中国地质科学院已经风雨兼程地走过了60年。这是新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地质科技快速进步的60年,也是中国地质科学院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发展服务的60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历史长卷上,深深镌刻着历代地质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坚定足迹,闪耀着勇攀高峰、奋斗不息的思想精神,铭记着崇学尚理、科技报国的卓越成就,谱写着山高水长、继往开来的绚丽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科技 新中国
下载PDF
聚焦新时代地质工作的新需求,主动调整结构,推动发展--纪念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成立40周年
9
作者 胡时友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8年第8期1-2,共2页
为了适应当时地质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全国地质系统探矿力量薄弱、地质技术装备落后的现状,国家地质总局报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后经国家科委转呈国务院批准,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原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室(第七... 为了适应当时地质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全国地质系统探矿力量薄弱、地质技术装备落后的现状,国家地质总局报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后经国家科委转呈国务院批准,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原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勘探技术研究室(第七研究室)的基础上,于1978年8月8日成立了探矿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工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所 地质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 调整结构 工艺 探矿 地质矿产研究所 聚焦
下载PDF
上下求索 传道授业--记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登红
10
作者 黄凡(文/图) 孙艳(文/图) +1 位作者 代鸿章(文/图) 刘佳(文/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2年第1期42-47,共6页
人物简介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产地质志》总主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主持项目达40余项,提出并创新锂矿、稀土矿等“三稀”矿产成矿理论,研发系... 人物简介王登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二级研究员,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矿产地质志》总主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主持项目达40余项,提出并创新锂矿、稀土矿等“三稀”矿产成矿理论,研发系列创新技术,在四川甲基卡、广东大宝山、江西九龙脑等地取得十几处找矿新突破;主编《中国矿产地质志》十余卷志书,填补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大型专业志书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学会十大科技进展2项,以及侯德封奖等多个奖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35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0余名。其所带领的团队获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地质科学院 人物简介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国地质学会 矿产资源研究 博士研究生 科技创新团队
原文传递
中国地质科学院对5.12汶川地震的快速反应与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树文 许志琴 吴珍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面对5.12汶川8级地震突发灾害,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科学分析发震动力学背景,第一时间奔赴震中地区开展地表破裂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随后系统开展地震科学钻探选址、活动断裂与地震变形观测、地应力测量、地质灾害地面调查、堰... 面对5.12汶川8级地震突发灾害,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科学分析发震动力学背景,第一时间奔赴震中地区开展地表破裂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调查,随后系统开展地震科学钻探选址、活动断裂与地震变形观测、地应力测量、地质灾害地面调查、堰塞湖与水工环综合评价。6位专家参加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编辑出版《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图集》,组织召开汶川地震动力学分析研讨会,2位专家参加国土资源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工作。在第33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组织汶川地震大型展览,应邀作汶川地震、地震科学钻、地表破裂等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组织申报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2008年11月第一口地震科学钻开工;组织落实国家专项、973课题、地质调查项目等科研任务,有效地调整了面向地质灾害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快速反应 调查研究 地震科学钻探
下载PDF
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 被引量:75
12
作者 陈安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5-561,共27页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学 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地质景观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被引量:19
13
作者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院机关在对其2013年度承担的总计1022个科技项目进行所级选拔择优的基础上,于2014年1月9—1... 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地质研究所、矿产资源研究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及院机关在对其2013年度承担的总计1022个科技项目进行所级选拔择优的基础上,于2014年1月9—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对推荐出的21项优秀科技成果进行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的42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评选出了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逐一进行了点评。获奖成果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和技术方法,代表了中国地质科学院的最新、最高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十大科技进展 2013年度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发布 被引量:7
14
作者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316,共4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联合发布了2016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本次评选的“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集中代表了2016年度全国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的重要进展,充分体现了地质调查工作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与转化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科技 地质调查工作 科技创新 成果应用 评选 地学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新鲜出炉 被引量:7
15
作者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15年1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了2014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进展评选会。对择优推荐的45个项目进行了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15年1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了2014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进展评选会。对择优推荐的45个项目进行了汇报交流。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部门的34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经过认真、严谨的评审和投票,评选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并逐一进行了点评。本次评选的"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集中代表了2014年度全国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重要进展,充分体现了地质调查工作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与转化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科技 十大进展 2014年度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晓波 王秀华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第4期129-131,共3页
在对国内外地质专业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地质专业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和目标,概括了野外实习基地选取的原则,叙述了所选基地的教学资源及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认为天津蓟县和辽宁新城实习基地是良好的综... 在对国内外地质专业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地质专业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的紧迫性和目标,概括了野外实习基地选取的原则,叙述了所选基地的教学资源及野外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认为天津蓟县和辽宁新城实习基地是良好的综合型野外实习基地,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专业 研究生 野外实习 基地建设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十五”物探化探方法技术成果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桂琴 张振海 胡平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304-308,2,共6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十五"期间,物探、化探方法技术研究、应用及推广等方面的主要科技进展及成果。
关键词 勘查地球物理 勘查地球化学 方法技术 进展及成果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新鲜出炉 被引量:3
18
作者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于2015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评选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实施。经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38...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评选于2015年12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评选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实施。经来自国土资源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38位院士、专家和用户代表投票,"神狐及其邻近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等十项成果脱颖而出,入选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本次评选的"地质科技十大进展"集中代表了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的重要进展,这些地质科技成果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推动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发挥出科技支撑引领找矿突破、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对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地质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对提高地质行业的社会认知度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科技 十大进展 2015年度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卢耀如院士荣获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被引量:1
19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河北省 卢耀如 水文地质环境 地质研究所 产学研合作 研究员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绵平院士再次当选国际盐湖研究会副主席
20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4-394,共1页
据悉,在国际盐湖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alt Lakes Research,ISSLR)召开的在线理事会及2009年年会上,我国著名盐湖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当选该研究会第10届副主席。郑绵平院士曾任国际盐湖研究会... 据悉,在国际盐湖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alt Lakes Research,ISSLR)召开的在线理事会及2009年年会上,我国著名盐湖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郑绵平院士当选该研究会第10届副主席。郑绵平院士曾任国际盐湖研究会第6、第7届副主席,第8、第9届执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副主席 盐湖 国际 院士 矿产资源 理事会 研究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