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盖区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技术研究新进展
1
作者 孙跃 张振宇 +2 位作者 冯斌 杨少平 王之峰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7-1399,共13页
随着国内覆盖区找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年来,中国地球化学勘查界在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覆盖区元素迁移机理、赋存状态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研究... 随着国内覆盖区找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近十年来,中国地球化学勘查界在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覆盖区元素迁移机理、赋存状态以及异常形成机理研究;二是地电化学、元素活动态、地气、土壤微细粒分离、土壤热磁组分、综合气体测量等方法技术进步及大量试验示范。这些成果实现了覆盖区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的持续进步,为实现覆盖区找矿突破提供新的地球化学方法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矿产勘查 地球化学 基础理论 新方法新技术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永清县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绿色食品产地的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庆海 王学求 +9 位作者 韩志轩 成晓梦 吴慧 田密 刘福田 孙彬彬 陈卫明 杜雪苗 刘彬 崔邢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789,共12页
为保障京津冀地区食品安全,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作为研究区,采集全县域412件表层土壤和410件深层土壤样品,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 为保障京津冀地区食品安全,以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作为研究区,采集全县域412件表层土壤和410件深层土壤样品,测定As、Cd、Cr、Cu、Hg、Ni、Pb和Zn共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永清地区表层(深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As 9.44 mg/kg(8.93 mg/kg)、Cd 0.16 mg/kg(0.10 mg/kg)、Cr 64.4 mg/kg(62.3 mg/kg)、Cu 24.6 mg/kg(20.7 mg/kg)、Hg 0.41 mg/kg(0.20 mg/kg)、Ni 27.7 mg/kg(27.7 mg/kg)、Pb 20.7 mg/kg(18.2 mg/kg)和Zn 72.8 mg/kg(57.5 mg/kg),重金属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富集因子(EF)评价结果显示8种重金属大体分为三类:(1)Hg(2.18),受到较强的人为活动影响;(2)Pb(1.14)、Cu(1.22)、Zn(1.29)和Cd(1.63),由自然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控制;(3)Ni(1.01)、Cr(1.05)和As(1.09),主要受控于自然地质背景。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以可安全利用为主,风险区面积仅为1.1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0.14%。永清地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的土壤总面积为756.62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99.43%,水浇地、旱地、果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占各自土地类别总面积的98.94%、99.29%和99.59%。生态风险方面,研究区旱地、水浇地、果园农业用地土壤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以低等风险为主,分别占比95.63%、77.37%和98.35%,仅旱地(0.13 km^(2))和水浇地(0.03 km^(2))存在少许高等生态风险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并开展生态效应评价。综合以上结果,虽然永清地区部分区域重金属元素受到人为活动影响,但大部分地区生态风险较低,本文推荐既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又属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等区域,作为最适宜大规模发展的绿色食品种植区域的总面积为669.12 km^(2),占调查总面积的87.93%。研究成果为永清县域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和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绿色食品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动能歧视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15种稀土元素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进力 邢夏 +2 位作者 唐瑞玲 白金峰 张勤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9期573-581,共9页
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准确测定难度较大。采用HNO3+HF+H2SO4消解样品,王水复溶的方式提取残留物,一方面确保样品消解完全,另一方面使Ba沉淀,降低Ba的氧化物对轻稀土元素的干扰。同时研究... 勘查地球化学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较低,基体效应和多原子离子干扰严重,准确测定难度较大。采用HNO3+HF+H2SO4消解样品,王水复溶的方式提取残留物,一方面确保样品消解完全,另一方面使Ba沉淀,降低Ba的氧化物对轻稀土元素的干扰。同时研究发现在动能歧视模式(KED)下仪器的氧化物干扰可以降至最小,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优于标准模式(STD)测定结果,而且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在KED模式下优选出干扰较小的同位素作为测定同位素,以Rh作为内标元素,将样品溶液稀释至1 000倍,基体效应和仪器的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方法经过6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验证,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精密度(RSD,n=12)均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D模式 地球化学样品 稀土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原文传递
西藏山南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创脱 崔邢涛 《西部资源》 2019年第1期134-135,共2页
水系沉积物测量技术在西藏山南地区应用较少,其方法简便,适用于西藏高原地区的地球化学景观条件,本文通过水系沉积物取样分析,了解汇水域矿化情况及地球化学特征,划分成矿远景区,圈定矿致异常,以期为今后地球化学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西藏 水系沉积物 远景区 地球化学勘查
下载PDF
河北省永清县农耕区土壤肥力主要指标现状评价
5
作者 胡庆海 李俊华 +3 位作者 王学求 羿明璇 吴慧 田密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1-1619,共9页
永清县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保障该区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对永清县土壤肥力状况系统而全面的评价工作,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系统采集了全县范围内耕作层(0~20 cm)土壤样品共338... 永清县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保障该区域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缺乏对永清县土壤肥力状况系统而全面的评价工作,制约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系统采集了全县范围内耕作层(0~20 cm)土壤样品共338件,其中旱地155件、菜地84件、园地99件,分析测定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共4种土壤养分要素。结果表明,永清县耕作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依次为5.29×10^(-3)、0.78×10^(-3)、41.8×10^(-6)、197×10^(-6);土壤肥力方面总体表现为有机质、全氮缺乏,有效磷、速效钾较为丰富;依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21),对该县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菜地、园地的土壤,其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大多处于Ⅲ级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以Ⅰ级水平为主;养分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西南区域的龙虎庄乡、刘街乡、养马庄乡等乡镇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高于东北区域的曹家务乡、韩村镇、里澜城镇等乡镇。为了更好地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永清县应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和实际种植情况,并考虑土壤质地、自然地理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肥,如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缺乏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土壤增施磷肥、钾肥,对富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土壤,则应该控制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县 绿色食品 土壤肥力 土地利用类型 评价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韩志轩 王学求 +4 位作者 迟清华 张必敏 刘东盛 吴慧 田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455-3463,共9页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2个点位上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珠...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22个点位上采集的44件冲积平原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铅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Hg在表层土壤中显著富集,As、Cd、Cu、Pb、Zn在表层土壤的含量略高于深层土壤中含量,Cr、Ni在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含量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Cu、Cr、Ni主要受地质背景控制,Zn、Cd的高含量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类活动影响,As、Pb、Hg的异常则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富集因子法得出8个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Hg>As>Cd>Cu>Pb>Zn>Cr>Ni,当深层土壤某元素有外源输入时,会导致其富集因子偏低.铅同位素示踪结果显示,表层土壤铅含量与^(206)Pb/^(207)Pb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根据二元混合模型推测表层土壤中有超过30%的外源铅输入.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区冲积平原土壤Hg、Cd、As、Pb受到较为严重的人为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土壤 重金属 富集因子 因子分析 铅同位素示踪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滇黔桂岩溶区河漫滩土壤重金属含量、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38
7
作者 赵东杰 王学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9-1619,共11页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滇黔桂岩溶区35个点位采集的70件河漫滩表、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和Z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探究了重金属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部分均高于... 利用全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在滇黔桂岩溶区35个点位采集的70件河漫滩表、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了As、Cd、Cr、Cu、Hg、Ni、Pb和Zn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探究了重金属来源、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大部分均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在滇东南地区含量最高,桂西北地区最低.表层土壤Cd、Hg明显富集,As、Cr、Cu、Ni与深层土壤含量相当;As、Cd、Hg、Pb、Zn在农田、菜地中明显高于深层土壤,Cr、Cu和Ni在各类土地中与深层土壤相当.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土壤中Cd、Cr、Cu、Ni受地质背景控制,As、Pb、Zn既与地质背景有关,也受人为活动影响,Hg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严重;深层土壤中Cd、Cr、Cu、Ni、Cr、Zn继承了区域母岩特征,As、Hg和Pb受地质背景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因子法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漫滩表层土壤中Cd、Hg污染较重,As、Cr、Cu、Ni、Pb、Zn大部分为轻度污染或无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低顺序依次为Hg>Cd>As>Cu>Ni>Pb>Cr>Zn,Cd和Hg的生态风险指数之和占综合指数的82.43%,生态风险最高;滇东南地区重金属潜在风险综合指数最高,具重度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河漫滩土壤 来源 生态风险 滇黔桂岩溶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