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爬地松 地震调查急先锋——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李海兵研究员
1
作者 张蕾 《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 他,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构造地质科学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大型断裂带的活动和变形机制,精准支撑和服务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足迹踏遍整个青藏高原;他,总是在大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灾区,通过一次次精准的地震灾区考察,解决地震破裂与断裂变形过程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学研究 地质研究所 地震调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震破裂 地震灾区 变形机制 川藏铁路
原文传递
世界一流的有孔虫标本模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装架展示
2
作者 林景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2,139,共2页
世界一流的有孔虫标本模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区域地质与编图研究室完成装架并长期展示。这架有孔虫标本模型(图1,见第139页)系由郑守仪院士亲自雕制并监督制作,一共有120个属种,每个种都是标准的环境指相种。标准有孔虫是地层时代... 世界一流的有孔虫标本模型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区域地质与编图研究室完成装架并长期展示。这架有孔虫标本模型(图1,见第139页)系由郑守仪院士亲自雕制并监督制作,一共有120个属种,每个种都是标准的环境指相种。标准有孔虫是地层时代的定年器(世界性浮游有孔虫化石带)、古海洋的温度计、盐度计和深度计(浮游与底栖有孔虫),对它的鉴定必须准确无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所 底栖有孔虫 浮游有孔虫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层时代 盐度计 区域地质 标本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许志琴院士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3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发展中国家 地质研究所 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科学事业 副院长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识别出新类型金矿床
4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40-40,共1页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土资源部行业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志明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常兆山副教授等人在内蒙古识别出一种新的金矿床类型——岩浆型金矿,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土资源部行业科研专项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志明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常兆山副教授等人在内蒙古识别出一种新的金矿床类型——岩浆型金矿,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模式。该成果刊登在2015年9月22日出版的国际矿床学权威杂志《经济地质》(Economic Geology)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矿床类型 金矿床 识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土资源部 专项基金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十一五”期间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资助情况分析及今后努力方向
5
作者 任玉峰 王涛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9-302,共4页
1引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 1引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地质所)成立于1956年,是国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隶属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专业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十一五”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研究所 “十一五” 自然科学基金 基础地质研究 中国地质调查局 申报 资助
原文传递
首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的诞生和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平 金小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5-1084,共10页
2022年10月25至28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Zumaia召开的“庆祝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承担的国际地学计划(IGCP)731项目的成果之一: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 2022年10月25至28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在西班牙Zumaia召开的“庆祝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正式向全球公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球遗产委员会承担的国际地学计划(IGCP)731项目的成果之一: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并发布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Zumaia宣言”,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和关注地质遗产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引起国际地学界和公众极大的关注。基于全程参与该项工作,本文系统介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名录的由来、发展、遴选程序和过程、地质遗产地的定义和标准,指出建立地质遗产地名录对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对今后地质遗产地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地质遗产地
下载PDF
地质研究所的创立者和先行者
7
作者 耿元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1-312,共22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4月。当时名为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1957年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由于隶属部门职责和名称的变更,研究所的名称几经变更,200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4月。当时名为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1957年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由于隶属部门职责和名称的变更,研究所的名称几经变更,2000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后即上报了地质矿产研究所领导班子组成的建议,1956年5月23日国务院第29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命宋应为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部 部门职责 地质矿产研究所 先行者 变更 领导班子
下载PDF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莉 蒋忠诚 张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5-346,共2页
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20年经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是岩溶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台站(图1)。该站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 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2020年经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野外站择优建设名单(国科办函基〔2020〕470号),是岩溶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核心台站(图1)。该站的主要功能是开展西南岩溶石漠化野外科学观测与研究,并提供社会化共享服务。喀斯特(Karst)即岩溶,分布广泛。全球岩溶总面积2200万km^2,仅“一带一路”沿线就有50多个国家涉及岩溶地质问题。中国是岩溶大国,岩溶面积344万km^2,岩溶景观奇特,岩溶资源环境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岩溶领域观测研究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岩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全球最为脆弱的环境系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岩溶地质 岩溶石漠化 岩溶景观 岩溶资源 生态环境监测 岩溶区 野外科学
下载PDF
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的新方法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王金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5-217,i007,i008,共5页
创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应用于地学研究中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分析测试的新方法。解决了多数古生物化石及岩石矿物标本无自发荧光而无法进行分析测试、无法制作三维立体图像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在地... 创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应用于地学研究中古生物化石和岩石、矿物标本分析测试的新方法。解决了多数古生物化石及岩石矿物标本无自发荧光而无法进行分析测试、无法制作三维立体图像的难题,从而提高了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在地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地层古生物学、岩石矿物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微观的创新研究以及解决疑难问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有力推动地学研究从宏观的定性研究向微观的定量研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扫描系统 透射光 三维重组 地质科学研究 构造地质学 岩石矿物学
下载PDF
WDC中国地质科学数据网的核心元数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爱德 李德兴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核心元数据,这是提供科学数据服务必不可少的数据资源。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简要介绍了WDC中国地质科学数据网的核心元数据内容及主要元数据元素,旨在对正在建设的各类科学数据共享有所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元数据 科学数据 共享 WDC 中国地质科学数据网
下载PDF
黄汲清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
11
作者 任纪舜 牛宝贵 +4 位作者 赵磊 徐芹芹 刘建辉 朱俊宾 刘仁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地构造学已从研究地球表层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进入用地球系统观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汲清 大地构造 地球系统 多圈层构造 多旋回
下载PDF
贵州省碧云湖岩溶渗漏水文地质条件与渗漏管道位置识别
12
作者 曾洁 潘晓东 +3 位作者 任坤 刘伟 彭聪 郑智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08,共8页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 查找岩溶区湖泊水库渗漏通道是岩溶区湖库建设和渗漏灾害治理的“卡脖子”问题。文章以碧云湖为例,分析湖区周边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示踪试验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确定了碧云湖渗漏水文地质条件和渗漏主管道位置,并通过钻探验证。结果表明,碧云湖渗漏主要为岩溶管道型,渗漏点和地下河管道主要发育在靠近八步复式向斜轴的部位,位于物探测线测点540 m处,管道深约40 m,渗漏段相对较窄,灌浆堵漏可行。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地形地貌条件和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建议在水库下游方向的物探测线开展帷幕灌浆,以测点540 m为中心向两边灌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云湖 岩溶渗漏 水文地质 渗漏管道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下载PDF
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13
作者 卢丽 樊连杰 +4 位作者 裴丽欣 邹胜章 林永生 邓日欣 王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10,共12页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 【研究目的】海南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支点,揭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可以为海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分析地下水流场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水质情况,探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研究结果】海南岛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32.05×10^(8)m^(3)/a,在行政区中,海口市的地下水资源量最大,多年均值为11.33×10^(8)m^(3)/a,昌江县的最小,多年均值为0.07×10^(8)m^(3)/a。海南岛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水质较差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区和山前地带,超标因子主要为pH、Al、Mn。岛内存在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琼北盆地的区域性水位下降问题、三亚市海棠湾和榆林湾、东方市板桥镇等地区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问题、东方市、昌江县和乐东县等地区的土地沙漠化问题、矿山开采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结论】海南岛地下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分布差异大,地下水水质较差,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应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加快构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格局,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位 生态 环境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海南岛 海南省
下载PDF
序言: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学、沉积学与地质事件记录
14
作者 旷红伟 柳永清 +1 位作者 刘鹏举 耿元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1-I0004,共4页
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 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 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 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些重大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事件 中—新元古代地层 沉积学 克拉通 环境演化 中年期 塔里木
下载PDF
乌蒙山区“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昭觉县为例
15
作者 周长松 李军 +5 位作者 邹胜章 林永生 卢丽 樊连杰 王佳 吴树诚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6期120-130,共11页
深入系统总结昭觉县地质调查工作,科学揭示昭觉县“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与内涵,已经成为昭觉县当前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昭觉县区域背景条件及资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貌类型为筛选原则,选取... 深入系统总结昭觉县地质调查工作,科学揭示昭觉县“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与内涵,已经成为昭觉县当前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昭觉县区域背景条件及资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以地层岩性、地貌类型为筛选原则,选取了昭觉县5个典型区进行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形成了“碎屑岩区山间盆地”“玄武岩区山间盆地”“碎屑岩区侵蚀低中山河谷”“碳酸盐岩区侵蚀溶蚀中低山峡谷”及“多岩性组合区侵蚀中山河谷”5种典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发展实践等要素,建立了昭觉县“地质调查+”经济发展模式,并给出了模式构建路径(basic-orientoction-main content-purpose,简称BOMP路径):以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基础,以市、县政府及其下辖乡镇府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查清资源环境禀赋(以综合条件定产)、科学调配水资源(以水促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以资源兴产)、用活用好政策(以市场促发展)为主要内容,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研究结果可为中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调查+” 经济发展模式 昭觉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16
作者 姜月华 周权平 +47 位作者 倪化勇 陈立德 程和琴 雷明堂 葛伟亚 马腾 施斌 程知言 段学军 苏晶文 朱锦旗 修连存 向芳 朱志敏 冯乃琦 谢忠胜 谭建民 彭轲 郭盛乔 伏永朋 任海彦 孙建平 杨强 朱继良 王东辉 李明辉 刘广宁 范晨子 王新峰 史玉金 王寒梅 董贤哲 陈焕元 郝社峰 邓娅敏 李云 肖则佑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陈刚 陈孜 贾正阳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39-261,共23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②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③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④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⑤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⑥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⑦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⑧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⑨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脱贫攻坚和国家地下战略储油储气库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21支稳定的环境地质调查专业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下载PDF
燕山地区团山子组层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7
作者 马驭舟 苏文博 +3 位作者 祝禧艳 刘书琪 李惠民 宋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3-1363,共21页
燕辽地区长城群年代学工作一直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界限年龄不明确,且此前的年龄都是来自于其中的火山熔岩锆石的年龄,亟待新的测年工作加以验证和完善。本文作者在北京市密云区、平... 燕辽地区长城群年代学工作一直是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团山子组与下伏串岭沟组界限年龄不明确,且此前的年龄都是来自于其中的火山熔岩锆石的年龄,亟待新的测年工作加以验证和完善。本文作者在北京市密云区、平谷区的团山子组下部发现了层凝灰岩,并对其开展了系统的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两个高精度年龄1634±9Ma和1637±8Ma,进一步精确限定了该组的形成年代。结合前人研究,燕辽地区团山子组的底界、也即下伏串岭沟组顶界年龄,可进一步限定为1638Ma。由此可对燕辽地区长城群地层格架进行更准确的年代学厘定,并进一步确认其整体处于持续拉张的裂谷-被动陆缘背景下的快速沉积特征、以及长城群团山子组-大红峪组与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洛峪口组等相关沉积更为精确的对比关系。结合其他资料还可推断,在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及洛峪口组等形成时,华北克拉通南北两侧都开始被碳酸盐岩浅海覆盖,且最终还可能在其中部出现了南北联通的碳酸盐岩浅海通道。这显示出华北克拉通与早先所拼合克拉通之间已产生明显的拉张性疏离及新生海洋,应标志着华北克拉通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层凝灰岩 团山子组 长城群 华北克拉通 哥伦比亚(努纳)超大陆
下载PDF
地质科研事业单位差旅费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8
作者 唐萍萍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第17期12-14,共3页
差旅费是地质科研事业单位费用科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金额大、业务复杂、经常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等。差旅费的报销与单位所有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同... 差旅费是地质科研事业单位费用科目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金额大、业务复杂、经常性的特点,主要包括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市内交通费等。差旅费的报销与单位所有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何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实施财务监督管理责任,杜绝不合理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国家财政资金安全,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切实防控差旅费报销中的各类风险,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并结合地质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差旅费在使用、报销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科研事业单位 差旅费 野外地质工作 财会监督
下载PDF
北祁连清水沟红帘石变硅质岩矿物学、原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19
作者 郭晶 张建新 +5 位作者 李云帅 武亚威 李国倩 周开 郭祺 毛小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俯冲带以发育早古生代的蛇绿(混杂)岩带及高压低温变质带为特征。在清水沟高压低温混杂岩片中出露蛇纹岩以及榴辉岩、蓝片岩、红帘石硅质岩和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等典型高压低温变质岩石。本文对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洋俯冲带以发育早古生代的蛇绿(混杂)岩带及高压低温变质带为特征。在清水沟高压低温混杂岩片中出露蛇纹岩以及榴辉岩、蓝片岩、红帘石硅质岩和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等典型高压低温变质岩石。本文对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的变硅质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及地球化学分析,发现该岩石主要由石英、多硅白云母、红帘石、石榴子石、蓝闪石、单斜辉石以及砷硅锰矿、赤铁矿等矿物组成,结合矿物化学及围岩变质条件,推测该岩石可能也经历了高压低温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北祁连清水沟含红帘石变硅质岩的原岩为远洋环境沉积的含泥硅质岩,由于热液活动的参与,使得Fe、Mn富集沉积,进而与大陆活动边缘或大陆岛弧物质被卷入到俯冲带中,共同经历了高压低温变质作用。变硅质岩中红帘石、砷硅锰矿以及石榴子石中大量的赤铁矿包裹体表明该岩石形成于高氧逸度条件,而石榴子石中的Fe3+从核部到边部的降低趋势,也表明俯冲变质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这一过程释放的氧所形成的流体对于探究岩石圈地幔氧逸度变化、岛弧岩浆生成以及俯冲带氧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帘石 富锰变硅质岩 高氧逸度 榴辉岩相变质 北祁连
下载PDF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锦轶 曲军峰 +20 位作者 张进 刘建峰 许文良 张拴宏 郭瑞清 朱志新 李亚萍 李永飞 王涛 徐学义 李智佩 柳永清 孙立新 简平 张昱 王励嘉 彭树华 冯乾文 王煜 王洪波 赵西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识,介绍了与该区地壳构造格局和成矿地质背景有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造山区 显生宙 地壳构造格局 造山过程 成矿地质背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