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矿地质事件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李惠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35-342,共8页
成矿事件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成矿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对于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于找矿勘探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讨论了各种常用测年方法(如R... 成矿事件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成矿事件时间维的确定,对于矿床成因、成矿作用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于找矿勘探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讨论了各种常用测年方法(如RbSr、SmNd等时线法和UPb法等)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介绍了测年方法(尤其是与成矿事件年代学研究有关的测年方法)的新进展。结合国内外典型研究事例分析,比较了成矿事件的直接测年和间接测年方法,强调应在扎实的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元同位素体系对成矿事件进行年代学研究。最后讨论了成矿事件与其它异常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并指出应加强成矿事件与大陆聚散旋回的时间耦合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质事件 同位素年代学 矿床成矿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中国中部年轻造山带内的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及年代框架 被引量:4
2
作者 陆松年 李怀坤 +3 位作者 于海峰 梅华林 赵风清 杨春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3-224,共2页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一批学者致力于台区的新元古界研究,将震旦纪冰川活动和古生物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发表过大量论著。90年代以来由于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研究的深入,在年轻造山带内发现众多的新元古时期热构造事件... 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一批学者致力于台区的新元古界研究,将震旦纪冰川活动和古生物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并发表过大量论著。90年代以来由于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带研究的深入,在年轻造山带内发现众多的新元古时期热构造事件的年代学信息,从而引起新的思考,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新元古代 地质事件 地质年代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被引量:6
3
作者 陆松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5-196,共2页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前寒武纪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坪仙 刘新秒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9年第1期47-54,共8页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成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一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 自1990年新元古Rodinia超大陆提出后,现已发展成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在全球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的汇聚与裂解机制影响下,中国古大陆也随之变化。中元古代末一新元古代初的汇聚和新元古代晚期的裂解是最重要的两次地质事件。塔里木、华北、华南古陆都有它的地质记录。晋宁事件应是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北秦岭地块与中秦岭地块俯冲一碰撞造山作用和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形成的主要地质事件;华南的武陵运动,使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发生碰撞形成统一的“华南古陆”。在塔里木古陆与哈萨克斯坦一伊犁古陆之间的那拉提南缘碰撞带,甘肃北山南带柳园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的榴辉岩一花岗岩带的发现都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大陆 中-新元古代 地质记录 裂解
下载PDF
前寒武纪地质学在当代地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松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1-316,共6页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前寒武纪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资源。前寒武纪还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成因、演化过程及其模式是地球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在前寒武纪岩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有用资源。前寒武纪还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大陆地壳的形成、成因、演化过程及其模式是地球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现在出露地表的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已成为研究深部地壳的窗口,为岩石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信息。而生命起源及其早期演化则必须依赖前寒武纪地层中的生命化石记录进行研究。纵观地球科学的发展历史,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其它分支学科无法替代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地质学 地球科学 地位 作用
下载PDF
关于中国元古宙地质年代划分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松年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简略回顾了我国元古宙划分的进展和问题。在我国地质文献中,元古宙通常以2.5Ga、1.8Ga、1.0Ga.和0.57Ga为年代界线划分为早、中和晚元古代。本文建议以古、中和新元古代代替早、中和晚元古代的命名。古元古代介于2.5Ga至1.8G... 本文简略回顾了我国元古宙划分的进展和问题。在我国地质文献中,元古宙通常以2.5Ga、1.8Ga、1.0Ga.和0.57Ga为年代界线划分为早、中和晚元古代。本文建议以古、中和新元古代代替早、中和晚元古代的命名。古元古代介于2.5Ga至1.8Ga之间,可包含三个纪,内部年代界线置于2.3Ga和2.05Ga。文中未对三个纪的名称和代表性地层单元提出明确的建议。中元古代通常包含长城纪和蓟县纪,纪的界线置于1.4Ga,而该代的顶部时限置于1.0Ga。然而,中元古代内位于1.6Ga、1.4Ga和1.ZGa均有明确的地层界线,所以有可能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纪。新元古代包含青白口纪和震旦纪,以0.8Ga作为它们的分界,但对于震旦纪的时限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其底界年龄有置于0.9Ga、0.85Ga和O.8Ga等不同意见。有些地质学家建议震旦纪可再分为二个纪,亦有以冰碛层的底或顶为界的不同划分方法,因而内部界线分别置于0.7Ga或0.65Ga。本文作者倾向以国际上建议的0.545Ga代替我国现行使用的0.57Ga,作为震旦纪与寒武纪的年代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元古宙 地质年代划分 地层界线
下载PDF
矿床地质研究的一些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上森 于华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概述了矿床地质研究中的下列进展:①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②超大型矿床研究进展;③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④在已知矿区(带)及其附近和深部找矿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突破;⑤流体与成矿研究异军突起;⑥矿... 本文概述了矿床地质研究中的下列进展:①全球构造与成矿作用已成为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②超大型矿床研究进展;③研究成矿作用的新思想;④在已知矿区(带)及其附近和深部找矿不断有新的发现和突破;⑤流体与成矿研究异军突起;⑥矿床地质研究中高新技术的应用。文中指出了矿床地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研究进展 问题 超大型矿床 板块构造 流体
下载PDF
MAP/GIS的简介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安蜀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2期61-63,共3页
本文概要介绍了MAP/GIS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并着重分析了MAP/GIS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和地图编辑功能在地质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以便拓宽地质研究视野,为地质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综合研究、综合循环开发... 本文概要介绍了MAP/GIS系统的构成、功能特点及适用范围,并着重分析了MAP/GIS系统中的空间分析和地图编辑功能在地质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以便拓宽地质研究视野,为地质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综合研究、综合循环开发手段和工具,提高科研效率并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地图编辑 地质研究 MAP
下载PDF
五台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9
作者 袁桂邦 郭进京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态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变形带。...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态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变形带。围岩至少经历了三期区域变形和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研究认为:五台运动末期,阜平古陆与恒山古陆发生的碰撞,造成了深部走滑作用和活动带中地层(五台群)褶皱,为岩浆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构造环境,并为其定位提供了空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花岗绿岩带中花岗岩定位的新机制──深部地壳块体间走滑作用控制花岗岩体定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成岩体 构造地质学 花岗质岩体
原文传递
构造地质学研究态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进京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1995年第3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板块构造 地质学
下载PDF
承德北部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2
11
作者 毛德宝 钟长汀 +3 位作者 陈志宏 林源贤 李惠民 胡小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4-531,共8页
最近在承德市北部地区发现了许多呈透镜状包体产于花岗片麻岩中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运用全岩Sm -Nd、Rb-Sr、单颗粒锆石U-Pb 等多种同位素方法对这些高压麻粒岩进行了年代测定,得出了7个可供研究的年龄数据,即全岩Sm... 最近在承德市北部地区发现了许多呈透镜状包体产于花岗片麻岩中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运用全岩Sm -Nd、Rb-Sr、单颗粒锆石U-Pb 等多种同位素方法对这些高压麻粒岩进行了年代测定,得出了7个可供研究的年龄数据,即全岩Sm -Nd 等时线年龄2550±21Ma和3060±2.3Ma,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1550±33Ma 和1568Ma,和单颗粒锆石U-Pb 同位素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3432±556Ma 和1817±17Ma, 颗粒锆石的谐和年龄1831±4 Ma。在详细分析这些年代学数据可能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原岩最早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至中太古代,并经受了太古宙末期花岗质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改造。但其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很可能是古元古代末一次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最终进入上地壳可能在中元古代早期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高压基性麻粒岩 地质演化 麻粒岩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年代格架 被引量:45
12
作者 李怀坤 陆松年 +3 位作者 赵风清 李惠民 于海峰 郑健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24-225,共2页
近年来柴达木北缘地质研究逐渐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赖绍聪等1993年提出在柴达木北缘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并认为柴达木北缘是加里东晚期古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型造山带。我们将之进一步确定为新元古代... 近年来柴达木北缘地质研究逐渐得到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经取得许多重要进展。赖绍聪等1993年提出在柴达木北缘发现大型韧性剪切带,并认为柴达木北缘是加里东晚期古洋盆闭合后的陆陆碰撞型造山带。我们将之进一步确定为新元古代早期造山的产物(陆松年等,1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年代 陆-陆碰撞 造山带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吕梁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框架 被引量:100
13
作者 耿元生 万渝生 +2 位作者 沈其韩 李惠民 张如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6-223,共8页
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的吕梁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是:界河口群形成在2600~2400Ma期间。吕梁群近周峪组火山岩形成在2360~2350Ma期间,2124Ma时野鸡山群白龙山组火山岩喷发。赤坚岭杂岩约在2150Ma时侵位... 通过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的吕梁山地区早前寒武纪主要地质事件的年代格架是:界河口群形成在2600~2400Ma期间。吕梁群近周峪组火山岩形成在2360~2350Ma期间,2124Ma时野鸡山群白龙山组火山岩喷发。赤坚岭杂岩约在2150Ma时侵位,随后发生了钾质花岗岩的侵入(2031 Ma左右),界河口群和吕梁山群都受到这次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芦芽山紫苏花岗岩在1800Ma左右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前寒武纪 同位素年代学 地质事件 吕梁地区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2
14
作者 郭进京 赵凤清 李怀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15,共6页
对中祁连地块东段西宁西部近S-N向展布的元古宙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侵位于元古宙基底中浅变质岩系湟源群中,具有同碰撞S型花岗岩的性质;(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其侵位的时... 对中祁连地块东段西宁西部近S-N向展布的元古宙花岗岩带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侵位于元古宙基底中浅变质岩系湟源群中,具有同碰撞S型花岗岩的性质;(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记录了其侵位的时代为新元古宙晋宁期,这一新元古宙晋宁期碰撞型花岗岩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新元古宙 碰撞型 花岗岩 地质意义
下载PDF
冀北铅锌银矿床成矿地质要素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毛德宝 钟长汀 +1 位作者 陈志宏 胡小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4-467,共4页
通过对已知矿床不同级序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客观属性的分析,研究了冀北地区铅锌银矿床成矿的地质要素.认为成矿地质属性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一定匹配和耦合规律,前寒武纪和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在空间上的耦合,与不同尺度的接触... 通过对已知矿床不同级序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客观属性的分析,研究了冀北地区铅锌银矿床成矿的地质要素.认为成矿地质属性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一定匹配和耦合规律,前寒武纪和中新生代地质作用在空间上的耦合,与不同尺度的接触带构造在时间上的匹配,构成了四维时空格架:从矿床~矿带~成矿区,成矿地质要素分别是接触带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异常 成矿地质要素 银矿床 铅锌矿床
下载PDF
中祁连东段湟源群的年代学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16
作者 郭进京 赵凤清 +2 位作者 李怀坤 李惠民 左义成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2000年第1期26-31,共6页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910±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而是中晚元古代,上限在900Ma左右;(2)响河... 根据新近获得的中祁连地块东段湟源群中变质火山岩(910±6.7)Ma和侵位于湟源群中的响河尔花岗岩(917±1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1)湟源群时代不是古元古代,而是中晚元古代,上限在900Ma左右;(2)响河尔花岗岩是晋宁期花岗岩而非中条期花岗岩;(3)湟源群及侵位于其中的晋宁期花岗岩代表了中祁连晋宁旋回结晶基底,并非中条旋回结晶基底。湟源群时代的重新厘定使得已经建立的中祁连地块东段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和中祁连地块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祁连地块 东段 湟源群 年代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辽宁清原变质镁铁质火山岩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俊建 沈保丰 +1 位作者 毛德宝 林源贤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在辽宁清原浑南群变质镁铁质火山岩中首次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3018±110Ma,证实了本区中太古代表壳岩的存在。浑南群为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的原岩相当于TH1型拉斑玄武岩,稀土配分为... 在辽宁清原浑南群变质镁铁质火山岩中首次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为3018±110Ma,证实了本区中太古代表壳岩的存在。浑南群为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镁铁质火山岩的原岩相当于TH1型拉斑玄武岩,稀土配分为轻稀土亏损型模式。岩石的εNd(t)值为+0.19±0.17,物源来自亏损相对较小的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火山岩 火山岩 同位素年龄 钐-钕等时线
下载PDF
中国前寒武纪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士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6-206,共1页
从当前的资料来看,生命自从在太古宙早期(约3500~3800Ma)完成从非细胞到细胞形式的突破而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以来,以后的许多早期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如真核生物(单细胞型)的出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有性生殖、多细... 从当前的资料来看,生命自从在太古宙早期(约3500~3800Ma)完成从非细胞到细胞形式的突破而出现最早的原核生物以来,以后的许多早期重大生命演化事件,如真核生物(单细胞型)的出现,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有性生殖、多细胞体型和动植物分化等三大发展,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生物地层学 前寒武纪 中国
下载PDF
晋冀蒙高级区两期高压麻粒岩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19
作者 钟长汀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9年第2期53-58,共6页
晋冀蒙高级区存在两期高压麻粒岩,其分布、产状、时代、成因都不同。早期高压麻粒岩,沿宣化西葛峪、大东沟、怀安蔓菁沟南部、恒山白蟒石一带分布,呈透镜状产于钾长花岗岩中,形成时代约2400Ma,属岩浆包体。晚期高压麻粒岩,沿孔兹... 晋冀蒙高级区存在两期高压麻粒岩,其分布、产状、时代、成因都不同。早期高压麻粒岩,沿宣化西葛峪、大东沟、怀安蔓菁沟南部、恒山白蟒石一带分布,呈透镜状产于钾长花岗岩中,形成时代约2400Ma,属岩浆包体。晚期高压麻粒岩,沿孔兹岩系和麻粒岩杂岩的接触带分布,呈透镜状、岩脉状产出,并和孔兹岩岩片、高温韧性剪切带、超基性岩一同构成具有“混杂岩”性质的构造-岩浆杂岩带,其时代为180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地区 高压麻粒岩 深源包体 麻粒岩
下载PDF
东北巴西博尔博雷玛省地质构造发育背景
20
作者 高坪仙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年第4期56-62,共7页
东北巴西大部分属于博尔博雷玛省(Borborema)。全省可划分三个构造域,在克拉通化期间经历了三个主要构造热事件:2600Ma(太古宙)、2000Ma(古元古或外亚马孙)和700Ma到550Ma的巴西利亚事件。主老的太古宙片麻岩构造窗分布较广泛... 东北巴西大部分属于博尔博雷玛省(Borborema)。全省可划分三个构造域,在克拉通化期间经历了三个主要构造热事件:2600Ma(太古宙)、2000Ma(古元古或外亚马孙)和700Ma到550Ma的巴西利亚事件。主老的太古宙片麻岩构造窗分布较广泛,它主要是由高级再造的灰色片麻岩组成,受剪切带所限,多形成穹窿或半穹窿状。元古宙地层大多出露在太古宙基底之间的片岩带区。晚元古巴西利亚运动期间,博尔博雷玛地区发育了一个复杂的大陆尺度韧性走滑剪切网络。它们是泛非-巴西利亚造山运动期间发育的地壳规模超大陆网络的一部分,其形成可能与周围主要克拉通的相对位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剪切带 造山运动 博尔博雷玛省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