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2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同位素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贾艳琨 王经兰 王东升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307-308,共2页
氢和氧的稳定同位素作为水起源的标记业已成为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重要工具,被用来定量评价自然界的许多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过程。但是,难点是标记的确定,^14C作为时钟可用于测定地下水年龄。然而,放射性碳是一个难于掌握... 氢和氧的稳定同位素作为水起源的标记业已成为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的重要工具,被用来定量评价自然界的许多水文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过程。但是,难点是标记的确定,^14C作为时钟可用于测定地下水年龄。然而,放射性碳是一个难于掌握的工具。困难是确定补给水到达潜水面时^14C的初始放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标记 时钟 水文地质学 环境同位素 地质研究 环境地质学 应用 ^14C 放射性碳
下载PDF
中国地质科学院卢耀如院士荣获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被引量:1
2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 河北省 卢耀如 水文地质环境 地质研究所 产学研合作 研究员
下载PDF
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的孕灾地质基因与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3
作者 张永双 王冬兵 +5 位作者 李雪 吴瑞安 唐渊 任三绍 李金秋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1005,共14页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 孕灾地质基因是指一定区域所具有的促进地质灾害孕生的内在关键因素。板块构造混杂岩带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决定了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和特殊的地质基因。本文在梳理青藏高原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其孕灾地质基因,包括活跃的地质构造、复杂的水热条件、混杂的岩性组合、特殊的蚀变软岩和构造岩溶导水通道等,是引发重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安全风险的根源。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了构造混杂岩带大型滑坡的成因类型主要有三大类:构造控制型、泥质软岩控制型和蚀变蛇绿岩带控制型,其中蚀变蛇绿岩带是构造混杂岩带最具特色的易滑地质结构,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与特殊岩性联合控制特征。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工程变形破坏主要有塌方、水平收敛、环向收敛、底鼓和错断等五种模式,黏土化蚀变软岩的不良工程特性是制约构造混杂岩带隧道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的工程地质理论和灾害风险防控技术难以适应构造混杂岩带大规模工程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防灾减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结合带 地质基因 蚀变蛇绿岩带 斜坡地质灾害 隧道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海绵体”原位试验的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及应用--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帅伟 孙伟超 +3 位作者 刘松波 王秀艳 刘长礼 孙琳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3期345-351,共7页
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出的生态理念,其本质是通过渗、蓄、净、排等手段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综合治理.本研究从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考虑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体的海绵属性,开展研究区原位双环渗水试验和工程钻孔,针... 海绵城市是针对城市建设中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出的生态理念,其本质是通过渗、蓄、净、排等手段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综合治理.本研究从环境地质条件出发,考虑海绵城市建设中地质体的海绵属性,开展研究区原位双环渗水试验和工程钻孔,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降雨入渗最大深度和地表土体渗水速度进行分析,提出海绵渗水、海绵蓄水两个指标.该指标可有效表示及概括海绵城市建设中环境地质适宜性,易得易懂,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易于推广.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新乡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海绵渗水 海绵蓄水 原位试验 环境地质 适宜性评价 河南省
下载PDF
矿区水文地质研究进展及中长期发展方向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发旺 陈立 +5 位作者 王滨 么红超 许柏青 李敏巍 胡博文 钱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64-2475,共12页
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矿山防治水这两个互相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问题给传统的矿山水文地质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矿区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与保护以及采煤安全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矿区水资源保护和矿山防治水这两个互相矛盾又紧密联系的问题给传统的矿山水文地质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矿区未来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与保护以及采煤安全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选择长治盆地为重点研究区,从采动引起的覆岩移动入手,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似材料模拟、综合物探、野外监测、现场注(压)水试验的方法,运用水文地质学原理研究了采煤引起含水层结构变异厚度及其渗透性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以长治盆地集中开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野外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流场三维动态模拟试验台,为研究含水层结构变异后的地下水循环机理和水资源重新分布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同时指出了我国矿山水文地质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矿山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相关分支学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采煤驱动 水文地质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瑞航 张永波 +1 位作者 刘天霸 王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6期98-101,共4页
从空间数据模型、模型的构建方法、复杂地质体建模及应用三维水文地质模型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难点和不足;对未来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提... 从空间数据模型、模型的构建方法、复杂地质体建模及应用三维水文地质模型进行地下水数值模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难点和不足;对未来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得出虽然目前一些难点和不足限制着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由于水文地质行业对可视化及定量化的迫切需求及建模理论和建模技术的提高,其在水文地质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后,指出了针对不同应用的指导性质的概化原则、方法及标准体系的研究是未来专业水文地质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水文地质 应用现状
下载PDF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昀 程彦培 +3 位作者 倪增石 刘方珍 白雄飞 蒋凤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5-77,共3页
水文地质学在资源、环境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对近年来水文地质论文的统计与研究,介绍了国外水文地质的研究动态,论述了水文地质研究趋势。水文地质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现重点综述了水文地质学在地质学中地位和重要性,其中... 水文地质学在资源、环境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对近年来水文地质论文的统计与研究,介绍了国外水文地质的研究动态,论述了水文地质研究趋势。水文地质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现重点综述了水文地质学在地质学中地位和重要性,其中的新生长点有环境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学等。并总结了以地下水资源评价和保护为目的的新技术和方法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趋势 新学科生长点
下载PDF
GIS环境下的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 被引量:3
8
作者 梁国玲 张永波 +3 位作者 张礼中 陈京生 周小元 张春英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将我国水工环领域长期积累的丰富的、有使用价值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图资料由传统的纸介质产品转换成既有空间关系又含属性特征的数字化产品,并按GIS方式建成具有系统管理、综合分析和评价功能的成果图空间数据库,基于IN... 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将我国水工环领域长期积累的丰富的、有使用价值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图资料由传统的纸介质产品转换成既有空间关系又含属性特征的数字化产品,并按GIS方式建成具有系统管理、综合分析和评价功能的成果图空间数据库,基于INTERNET环境面向社会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做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为更大范围地实现数据共享奠定基础。阐述了中国环境地质图系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组织形式、工作流程、图层与属性设计、质量控制、在线服务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 数据库 图层 属性数据
下载PDF
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在水文地质参数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荣 石建省 刘继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4-921,共8页
传统方法在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不均匀系数C难以确定、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依赖等困难。通过分析和概括内分泌系统独特的信息处理功能,构建了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在详细介绍模型算法和计算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 传统方法在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不均匀系数C难以确定、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依赖等困难。通过分析和概括内分泌系统独特的信息处理功能,构建了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在详细介绍模型算法和计算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华北平原滹沱河冲洪积扇前缘,根据孔隙度及粒度分布特征对含水层渗透系数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经验公式Beyer法和Slichter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Beyer法的预测精度最低,其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78~1.342;Slichter法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但对于渗透系数极端值的预测仍存在较大误差,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46~0.643;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06~0.420。与传统经验公式相比,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且能够直接计算出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无需后期的数据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 渗透系数 孔隙度 水文地质 含水层
下载PDF
国内水文地质三维可视化现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琰 张礼中 周小元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6期25-28,共4页
水文地质学本身是三维科学,以往受技术的限制,对水文地质现象和规律的刻画只能通过二维图件,对空间信息采取隐含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使得水文地质分析工作变得十分抽象。三维可视化可直观再现水文地质现象和规律的空间特征,同时可辅助水... 水文地质学本身是三维科学,以往受技术的限制,对水文地质现象和规律的刻画只能通过二维图件,对空间信息采取隐含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使得水文地质分析工作变得十分抽象。三维可视化可直观再现水文地质现象和规律的空间特征,同时可辅助水文地质专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笔者对水文地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阐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三维可视化 现状研究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三维水文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天霸 张永波 +1 位作者 费宇红 程丹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7年第2期44-46,共3页
通过对华北平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供三维建模的信息进行分析后,提出一种基于剖面数据的多源信息建模方法,以此来建立华北平原三维水文地质模型。该方法不但为水文地质行业的三维建模提供了参考,也为区域性、地质状况复杂、钻孔资... 通过对华北平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供三维建模的信息进行分析后,提出一种基于剖面数据的多源信息建模方法,以此来建立华北平原三维水文地质模型。该方法不但为水文地质行业的三维建模提供了参考,也为区域性、地质状况复杂、钻孔资料欠缺地区的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借鉴。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三维水文地质建模 可视化 剖面 多源信息建模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文冬光 刘长礼 《城市地质》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力,对城市地质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在特殊的城市地质环境背景下,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资源衰减.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作用力,对城市地质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在特殊的城市地质环境背景下,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诸如地下水资源衰减.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初步总结了目前中国主要城市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以及近年来开展的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的进展和未来工作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地质环境 环境地质问题 调查评价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Investigation 地质灾害 人类工程活动 地质环境背景 地下水污染 可持续发展 经济和社会 城镇化发展 资源衰减 工作部署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 作用力 泥石流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弱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研究--以呼和浩特盆地某淤泥层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石鸿蕾 郝奇琛 +2 位作者 邵景力 崔亚莉 张秋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弱透水层是含水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获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难点,传统室内试验难以克服应力状态及环境变化对土层参数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原位状态下评价其水文地质参数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呼和浩特盆地某淤泥层为研... 弱透水层是含水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文地质参数的准确获取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难点,传统室内试验难以克服应力状态及环境变化对土层参数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原位状态下评价其水文地质参数有着重要意义。选取呼和浩特盆地某淤泥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抽水试验和溶质运移试验获得的多源数据,采用基于控制体积有限差分法的非结构化网格(Unstructured Grid)方法,建立三维地下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弱透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反演。结果显示:模型计算的抽水井中水位和溶质浓度变化规律与实际观测数据能够较好拟合,模型识别出的抽水含水层渗透参数(4.8 m/d)与通过解析法计算得出的结果(4.17 m/d)相近,建立的数值模型符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反演得到淤泥质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为1.2×10^(−4) m/d、储水率为1.0×10^(−5) m^(−1)。基于多源数据的参数反演方法可为弱透水层参数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弱透水层 MODFLOW-USG 多源数据 参数反演
下载PDF
增强型地热系统环境地质影响现状研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5
14
作者 甘浩男 王贵玲 +3 位作者 蔺文静 张薇 秦向辉 张重远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211-220,共10页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沿热点,其发电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几乎不对人类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因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发现EGS开发过程中,热储改造注水运行可导致大量的微震事件出现,少数EGS工程的注水过...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沿热点,其发电几乎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几乎不对人类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因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发现EGS开发过程中,热储改造注水运行可导致大量的微震事件出现,少数EGS工程的注水过程与当地3级以上地震明显相关,需要密切关注。文章对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原理、技术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主要的EGS相关环境影响事件进行了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的EGS环境影响研究进展,提出了下一步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以为国内EGS工程选址及开发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地热系统 诱发地震 风险降低 韩国浦项 瑞士巴塞尔
下载PDF
生态环境地质学——21世纪新兴的地球学科 被引量:22
15
作者 林景星 张静 +2 位作者 史世云 剧远景 林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9-469,共11页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环境学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生态环境地质学应用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的原理和知识,解决由于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而引起的问题。生态环境地质学牵涉到分... 环境地质学研究人为地质活动所引起的灾害,地质环境学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生态环境地质学应用生物学、环境学和地质学的原理和知识,解决由于人类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而引起的问题。生态环境地质学牵涉到分类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涉及到由于人为的地质作用而引起的元素重新迁移、重新富集和重新沉积的过程,对于生命和人类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还涉及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包括下列内容:(1)生态环境地质可容负荷研究;(2)监测研究;(3)预警研究;(4)修复研究;(5)实验研究;(6)虚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 地质环境学 环境病(生态环境地质病)
下载PDF
山西太原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新认识 被引量:17
16
作者 梁永平 张发旺 +6 位作者 申豪勇 唐春雷 赵春红 王志恒 侯宏冰 任建会 郭芳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34,共9页
晋祠泉和兰村泉是山西著名的岩溶大泉,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两个泉于20世纪末相继断流。针对山西省政府提出的要使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文章在泉域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就泉水复流密切相关的四个关键性岩溶... 晋祠泉和兰村泉是山西著名的岩溶大泉,受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两个泉于20世纪末相继断流。针对山西省政府提出的要使晋祠、兰村泉水复流的生态修复目标任务,文章在泉域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就泉水复流密切相关的四个关键性岩溶水文地质条件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了新认识。核实了目前划定的晋祠—兰村泉域边界,依据最新资料对现行的晋祠、兰村泉域边界提出了7处修正,修改后晋祠泉域面积由2 030 km2变为2 713 km2,兰村泉域面积由2 500 km2变为2 614 km2。汾河二库在蓄水后库区的主体部分划归到晋祠泉域而非兰村泉域,其渗漏补给是造成近年来晋祠泉域区域岩溶地下水位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确定了晋祠泉域内盘道—马家山断裂带是一个岩溶水强富水带,也是岩溶地下水从北部中、上寒武统含水岩组向南部中奥陶统含水岩组的转换带。圈定了晋祠泉域:玉门河南峪村—杜儿平煤矿东侧—官地矿与白家庄矿交界处—龙山—明仙村东—晋祠泉的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这些认识是开展晋祠—兰村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开发管理和保护的基础,更是制定晋祠、兰村泉水复流方案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祠泉 兰村泉 岩溶水 水文地质条件 泉水复流
下载PDF
大连湾60多年来生态环境地质演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林景星 张静 +2 位作者 史世云 林防 王绍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7-536,共10页
依据对大连湾60多年来沉积柱的生态环境地质演化研究,发现其污染变化可以分为3个时段:①1933~1974年为洁净时段;②1974~1989年为污染较重时段;③1989~1997年为严重污染时段。若视第一时段的污染度为0,则第二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 依据对大连湾60多年来沉积柱的生态环境地质演化研究,发现其污染变化可以分为3个时段:①1933~1974年为洁净时段;②1974~1989年为污染较重时段;③1989~1997年为严重污染时段。若视第一时段的污染度为0,则第二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8倍,第三时段的污染度为第一时段的25倍,可见污染度增加是非常迅速和严重的。其中Cd、Pb、As、S、Zn5种元素含量增加最快。1997年大连湾表面沉积物中Cd、Hg、Pb、As的含量分别为自然背景值的81.42倍、6.0倍、7.54倍、3.82倍,表明大连湾污染的严重性。研究发现自1950年以来大连湾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说明污染度增加已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大连湾的臭水套已成为一个生物多样性异常低下的、超级污染的环境,是一颗巨大的隐性化学定时炸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污染度 生命健康 大连湾 污染变化
下载PDF
地下水封储油库库址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琦 卢耀如 张凤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将石油储存于地下水封洞库是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建设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地质条件、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为满足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文章考虑了建设地下水封油库... 将石油储存于地下水封洞库是建设大型石油储备基地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建设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地质条件、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为满足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需要综合考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文章考虑了建设地下水封油库的原则和外部依托条件,特别针对库址选择时应注意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封储油库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
下载PDF
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及其控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发旺 王贵玲 侯新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从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机制入手 ,研究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形成及结构 ,进而探讨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时空特征以及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思想和原则。最后以平顶山矿区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控制为实例 ,阐述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方法和模型 ,... 从环境地质问题形成机制入手 ,研究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形成及结构 ,进而探讨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时空特征以及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思想和原则。最后以平顶山矿区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控制为实例 ,阐述矿业开发环境地质链的控制方法和模型 ,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利用环境地质链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思想解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实现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链 控制思想 矿业开发 形成机制 矿山环境
下载PDF
基于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条件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及其应用——以焦作市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帅伟 王秀艳 +1 位作者 孙琳 刘长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7,共9页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 针对我国因城市化而日益出现的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综合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评价方法,从环境地质角度出发考虑城市"海绵体"雨水环境承载力的地质属性,基于大量实际钻孔及原位渗水试验提取城市"海绵体"的环境地质参数。通过研究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能力和环境地质参数的内在关系,提出针对原始海绵地质条件的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地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最后以中国中部城市焦作市为例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1)海绵渗水、海绵蓄水和海绵城市水容量三个海绵能力指标可有效表示海绵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适宜性能力的优劣,指标值大于1表示该城市"海绵体"环境地质能力足以解决最大降雨带来的城市水问题;(2)焦作市研究区整体来说渗水能力较差,降雨条件下会导致地面产生地表径流,而城市"海绵体"蓄水能力及城市水容量较好,可容纳最大降雨条件下产生的地表渗水及渗水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积水,不会发生城市洪涝灾害。同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分析评价,给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详细建议。研究成果可为中原城市群海绵城市建设、城市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SWMM 环境地质 海绵能力 适宜性评价 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低影响开发 城市内涝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