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产预测类型及其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运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王登红 陈毓川 +6 位作者 徐志刚 盛继福 朱明玉 刘喜方 张长青 王成辉 王永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2-1099,1110,共9页
矿产预测类型是从成矿预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具有区域性但也兼顾典型矿床的一般性成矿规律,其理论基础就是成矿系列理论的矿床式。回顾了矿产预测类型概念的提出与演变过程,以阿舍勒式、大厂式和... 矿产预测类型是从成矿预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具有区域性但也兼顾典型矿床的一般性成矿规律,其理论基础就是成矿系列理论的矿床式。回顾了矿产预测类型概念的提出与演变过程,以阿舍勒式、大厂式和甲玛式为例探讨了作为预测工作第一步骤的重要性及划分矿产预测类型的理论依据,以大冶式铁矿为例阐述了矿产预测类型在成矿预测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矿产预测类型基于典型矿床但又超越典型矿床的具体成矿条件因而体现出预见性,为成矿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可以根据预测工作尺度的不同而分层次给出矿产预测类型的划分方案,可以满足分级别预测的需要;再者,矿产预测类型具有区域性特点但又不排斥一般性,既有针对性又有可操作性。分析讨论了2006年以来在全国运用矿产预测类型概念开展潜力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指出只有加强成矿规律研究才能科学地评价矿产资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预测类型 矿床式 成矿预测 成矿规律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武当—桐柏—大别Mo-REE-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阴江宁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47-1457,共11页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近期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具备成为国家级重要成矿带的条件,后经专家论证确定为全国重要成矿区带。该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和扬子地块间,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极其复...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近期找矿成果显著,先后发现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具备成为国家级重要成矿带的条件,后经专家论证确定为全国重要成矿区带。该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和扬子地块间,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裂谷、区域隆起、深大断裂、剪切带等构造控矿特征突出,新元古代和燕山期两次岩浆作用成矿意义大,变质成矿作用强。矿床主要受矿源建造、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岩相古地理、后生改造等因素制约,空间上有"北西西成带,北东东成行"和多矿种共生分布规律,时间上存在燕山等5个成矿高峰期。预期金、银、铜、铅、锌、钼等主攻矿种的找矿潜力巨大。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找矿新突破基础上,在该区带内划分了四个重点远景区作为国家整装勘查区的后备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桐柏-大别 成矿区带 成矿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文宝 唐菊兴 +4 位作者 汪雄武 王焕 应立娟 钟裕锋 钟婉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1-196,共16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按照赋矿岩石不同,共包含产于矽卡岩中的与铜共生的金矿(化)体、产于板岩-角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产于大理岩中的脉状金矿(化)体以及产于玢(斑)岩脉中的独立金矿(化)体4种金矿化类型。矽卡岩中的金矿化较强,全矿区金品位×厚度基本都大于1 m.g/t,存在多个富金块段;板岩中金矿化主要分布在矿区外围破碎细粒黄铁矿化硅化板岩中,角岩中金矿(化)体以富含雄黄、雌黄为特征;大理岩中金矿化较弱,矿(化)体通常呈透镜状产出;玢(斑)岩中金矿化主要产于岩脉中的石英脉内。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像形式存在。独立矿物形式的金以自然金、银金矿存在于铜矿物、石英、黄铁矿等载金矿物内;类质同像形式的金主要存在于以斑铜矿、黄铜矿为代表的铜矿物中。金矿物赋存状态以粒间金、包裹金为主,其次为连生金和裂隙金。笔者以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的地质特征、分布规律及赋存状态为研究基础,推测甲玛金成矿作用与幔源C-H-O流体有关,并初步建立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床金成矿模型。此外,提出了运用模型开展区域及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成矿作用 金矿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立足国内保障国家铁矿资源需求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厚民 王瑞江 +2 位作者 肖克炎 刘亚玲 李立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铁矿床类型齐全,以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铁矿成矿潜力最大,但品位较低;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铁矿规模较小,但富矿较多;沉积型铁矿多为难选冶的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的成矿潜力很小。全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丰富,... 中国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铁矿床类型齐全,以沉积变质型、岩浆型铁矿成矿潜力最大,但品位较低;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铁矿规模较小,但富矿较多;沉积型铁矿多为难选冶的铁矿,风化淋滤型铁矿的成矿潜力很小。全国已查明的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多属易选铁矿石类型,多分布于东部铁矿生产基地及其附近,如果铁矿石50%立足国内供应,则基础储量可以保障供应超过10年,还有大量资源量可以转化为基础储量,延长保障年限。中国还有大量铁矿点、矿化点有待进一步评价,有大量磁异常有待查证,已知铁矿区的深边部近年来找矿不断取得突破,西部地区铁矿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巨大,具有立足国内长期保障铁矿资源供应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保障能力 查明资源储量 找矿潜力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区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2
5
作者 丰成友 王雪萍 +6 位作者 舒晓峰 张爱奎 肖晔 刘建楠 马圣钞 李国臣 李大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06-1817,共12页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较为典型的兼具正接触带矽卡岩亚型和外接触带矽卡岩亚型的接触交代型矿床。笔者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特征解剖和高精度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矿区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矿化主要产于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不同时代地层间的断裂带或不整合面及不同岩性界面,自成矿岩体内部向外具有明显的金属矿化与蚀变分带。利用锆石LA-ICP-MS和SHRIMP U-Pb法,获得成矿花岗闪长岩体和二长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235.4±1.8)Ma(n=24,MSWD=1.7)和(219.2±1.4)Ma(n=11,MSWD=0.83);利用辉钼矿Re-Os法,获得矽卡岩型铜钼多金属矿石和矽卡岩型钼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25.0±4.0)Ma(n=7,MSWD=0.24)和(230.1±4.7)Ma(n=5,MSWD=0.12),厘定矿区成岩成矿时代为中—晚三叠世。综合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已有年代学资料和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该区印支期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和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为区域东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旋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 锆石U-PB测年 RE-OS同位素测年 同位素 虎头崖 祁漫塔格 东昆仑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Fe-Cu-Au-Pb-Zn多金属成矿带主要地质成矿特征及潜力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阴江宁 邢树文 肖克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25-1536,共12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硫-铁多金属成矿区带,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一定的矿产及矿产组合产于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以燕山成矿期为主,区内99%以上的铁、...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硫-铁多金属成矿区带,主要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玢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区带重要矿产资源时空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一定的矿产及矿产组合产于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以燕山成矿期为主,区内99%以上的铁、铜、金矿资源量以及全部铅、锌、银、钼、铊矿资源量形成于燕山成矿期;且这些矿产的成矿时代多集中于燕山中晚期。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构造具有多层、块段、立体网络的特点,数条岩石圈断裂将整个区域分割为若干个断块;各个断块的内部结构各有差异,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不同,构造-沉积-岩浆活动的特点也不尽相同,造成矿化类型、矿产组合、矿产资源储量的分布具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在区内主干断裂带或与之平行的基底断裂与近东西向基底断裂的交切和复合部位,形成了多个岩浆-成矿活动中心;受其影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多个矿集区。主导控制因素为构造-岩浆作用,而地层作为成矿与赋矿的场所,亦是主要控制因素之一,特别是特定层位中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制约的矿(胚)层,和有利的岩性层位或其组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区带成矿规律、找矿新突破以及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和成果基础上,在该区带内划分了五个重点远景区作为国家整装勘查区的后备选区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成矿区带 成矿特征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下载PDF
澳大利亚世纪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思婷 田广 +1 位作者 吕良冀 杨莎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5-1076,共12页
澳大利亚世纪(Century)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劳恩希尔组页岩和粉砂岩中。矿化主要为细粒闪锌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铁矿。大部分硫化物(80%~90%)在黑色页岩单元中以易碎的交代层状出现,被富菱铁矿粉砂岩层隔开。矿化具有2个大尺度... 澳大利亚世纪(Century)铅锌矿床赋存于中元古代劳恩希尔组页岩和粉砂岩中。矿化主要为细粒闪锌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铁矿。大部分硫化物(80%~90%)在黑色页岩单元中以易碎的交代层状出现,被富菱铁矿粉砂岩层隔开。矿化具有2个大尺度的变化趋势,在白蚁圈断层由北东至南西,Zn品位显著降低,由南东至北西,Zn品位略有降低。层状闪锌矿主要有2种结构,多孔闪锌矿的焦沥青含量较高,无孔闪锌矿焦沥青含量较低。S同位素研究显示,整个成矿流体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储层,重S在变形与成矿事件中进一步富集。世纪矿床由变形作用驱使流体迁移到异常高压(压实作用下的)页岩层位时,页岩容矿的矿化作用形成。较热的富含金属的流体和较深盆地的卤水,使得有机质迅速成熟,最终导致硫酸盐的还原和贱金属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同位素 成矿模式 世纪矿床 澳大利亚
下载PDF
矿产地质专题调查试点总体构想
8
作者 李厚民 谢桂青 +8 位作者 张长青 佘宏全 叶会寿 陈懋弘 李以科 段士刚 马收先 戢兴忠 毕珉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7,共7页
矿产地质专题调查是服务于找矿勘查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矿产地质填图,是矿产地质综合填图的升级版,是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 矿产地质专题调查是服务于找矿勘查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矿产地质填图,是矿产地质综合填图的升级版,是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特别是填图工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开展专题填图,目前没有现成的指南或技术规范,因此需要试点、探索和创新,总结经验,开展示范,最终提出专题矿调工作细则。从分析目前综合性矿产地质工作存在的不足入手,对矿产地质专题调查的定位、目标、总体思路、技术路线等提出了初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地质专题调查 基本定位 总体思路 技术路线
下载PDF
加拿大拜韦尔特半岛金-铜矿集区成矿地质背景与矿床特征
9
作者 刘春花 聂凤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5-1056,共12页
拜韦尔特半岛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金和石棉,区域地层和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发展和叠加改造的主要因素。这些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在拜韦尔特海洋带达利吉带圣母玛利亚亚带的早奥陶世潜次火山岩中,包括起源于超俯冲作用带的蛇绿岩套和火山... 拜韦尔特半岛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金和石棉,区域地层和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发展和叠加改造的主要因素。这些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在拜韦尔特海洋带达利吉带圣母玛利亚亚带的早奥陶世潜次火山岩中,包括起源于超俯冲作用带的蛇绿岩套和火山岩盖层。其蛇绿岩套超镁铁堆积岩的热液蚀变岩中产出石棉,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铜±金矿产在基性和双峰式火山岩中,金矿产在基性和超基性的热液蚀变岩中。而蛇绿岩套火山岩盖层中则产出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的后生金矿,石英脉型或相关的交代型矿床则大多赋存在蚀变和变形的基性岩中。拜韦尔特半岛的构造样式和几何结构非常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韦尔特半岛 VMS型 BIF 蛇绿岩套 金矿 铜矿
下载PDF
澳大利亚坎宁顿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
10
作者 刘春花 聂凤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7-1085,共9页
澳大利亚坎宁顿银-铅-锌矿床是在艾萨山内围层东段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富银布罗肯希尔型隐伏矿床,赋矿围岩与东段其他地层的关系还不清楚。艾萨山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时代为1677±9Ma,与布罗肯希尔铅-锌-银矿床的赋矿围岩时代一致,后期构... 澳大利亚坎宁顿银-铅-锌矿床是在艾萨山内围层东段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富银布罗肯希尔型隐伏矿床,赋矿围岩与东段其他地层的关系还不清楚。艾萨山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时代为1677±9Ma,与布罗肯希尔铅-锌-银矿床的赋矿围岩时代一致,后期构造将坎宁顿矿床分为南北两矿区,南矿区是目前开发的重点。坎宁顿矿床南矿区包括5个主要的经济矿脉层和9种矿化类型。主要的硫化物是方铅矿和闪锌矿,其世代和共生关系复杂。坎宁顿矿床的所有矿化类型都极度富银,主要以含银方铅矿与银黝铜矿包裹体的形式产出。某些矿化类型Sb、Cd、As、Cu和F浓度高。全面投产以后,坎宁顿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生产商之一。介绍了Walters等提出的一个高温交代已有富Fe-Ca-Mn-Pb-Zn-Ag含矿体系的成矿模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罗肯希尔型 银-铅-锌矿床 元古宙 坎宁顿 澳大利亚
下载PDF
云南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方法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福东 张长青 +5 位作者 娄德波 刘欢 张云生 李永生 孙嘉 朱乔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8-253,共16页
专题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地质填图,是综合填图的升级版和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特别是填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 专题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地质填图,是综合填图的升级版和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特别是填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产地质专题填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以云南鹤庆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试点工作为例,对矿产地质专题填图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介绍,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题填图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思路和方法 云南北衙
下载PDF
希腊斯克瑞斯斑岩型铜-金-铂族元素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雪旎 聂凤军 王佳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3-1216,共14页
斯克瑞斯斑岩型铜矿位于希腊北部哈尔基迪基半岛,塞尔维亚马其顿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侵入到韦尔蒂斯科斯组的古近纪—新近纪碱性岩体中,岩体的分布受深部断裂影响。截至2011年,斯克瑞斯矿床已开采5.2×108t铜,Cu平均品位为0.5%,Au平... 斯克瑞斯斑岩型铜矿位于希腊北部哈尔基迪基半岛,塞尔维亚马其顿成矿带。矿体赋存于侵入到韦尔蒂斯科斯组的古近纪—新近纪碱性岩体中,岩体的分布受深部断裂影响。截至2011年,斯克瑞斯矿床已开采5.2×108t铜,Cu平均品位为0.5%,Au平均品位为0.8×10-6,Pd平均品位为110×10-9,Pt平均品位为17×10-9。铜-金矿化呈脉状、网脉状及浸染状分布于岩体及围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等,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青磐岩化、绢云母化等。锆石U-Pb年龄、全岩Ar-Ar年龄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岩浆侵位与成矿作用之间关系密切,其形成时代约为19Ma。该矿床以Pd-Pt含量较高为特征。对斯克瑞斯斑岩型富铂族元素斑岩铜矿特点及成矿规律的系统总结,可以为在中国境内寻找同类矿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斯克瑞斯 铂族元素 矿床成因 希腊
下载PDF
西藏工布江达地区亚贵拉铅锌钼矿床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9
13
作者 高一鸣 陈毓川 +4 位作者 唐菊兴 李超 李新法 高明 蔡志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7-1036,共10页
为确定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间,对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集区斑岩钼矿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所获辉钼矿模式年龄在(64.27±0.90)~(65.97±1.13)Ma范围内,等时线年龄为(65.0±1.9)Ma(MSWD=3.2... 为确定念青唐古拉成矿带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时间,对亚贵拉铅锌钼多金属矿集区斑岩钼矿的5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所获辉钼矿模式年龄在(64.27±0.90)~(65.97±1.13)Ma范围内,等时线年龄为(65.0±1.9)Ma(MSWD=3.2)。亚贵拉辉钼矿属主碰撞期成矿,成矿与短期内大规模的岩浆活动有关,暗示念青唐古拉—冈底斯地区存在大规模的主碰撞期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斑岩钼矿 念青唐古拉 西藏
下载PDF
班怒带西段尕尔穷铜金矿两套侵入岩源区及其地质意义——来自Hf同位素特征的指示 被引量:18
14
作者 姚晓峰 唐菊兴 +4 位作者 李志军 邓世林 丁帅 胡正华 张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88-197,共10页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南缘的措勤—申扎火山岩浆弧内,为与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破碎带型铜金(铁)矿床。在已有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锆石Hf同位素研究,同时对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具有一定成矿潜力的花岗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了两套侵入岩的形成顺序;结合前人总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利用Hf同位素对其岩浆源区进行示踪。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3.2±0.7)Ma,较石英闪长岩晚4 Ma左右,其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235~0.283 073,εHf(t)值为-17.2~12.5;石英闪长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值为0.282 800~0.283 015,εHf(t)值为3.5~10.5。结合二者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不同分异阶段的产物,前者主要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而花岗斑岩具有和石英闪长岩相似的岩浆源区,但明显混入上地壳基底物质;暗示晚白垩世班怒带西段南缘内随着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的弧-陆碰撞,先成的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重熔形成岩浆,随着碰撞的继续和岩浆的上涌分异,部分上地壳受挤压或热效应进一步重熔并参与岩浆系统中,由早至晚形成了由幔源特征向幔-壳混合源特征源区逐渐转变的花岗岩演化系列。尕尔穷铜金矿是起源于具有幔源印记的初生地壳的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怒带西段 尕尔穷铜金矿 锆石LA-ICP-MS 地质年代学 Hf同位素 初生地壳 上地壳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44
15
作者 赵元艺 王江朋 +1 位作者 赵广江 崔玉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6-1688,共13页
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在包括多宝山矿床在内的矿集区范围内资源丰富,有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以及热液型金矿床。在系统收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查明矿集区成矿规... 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在包括多宝山矿床在内的矿集区范围内资源丰富,有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以及热液型金矿床。在系统收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查明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认为复活了的基底构造对铜元素的迁移、富集和贫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矿集区北西段为矽卡岩型铜铁矿矿床与热液型铜钼矿,中部为斑岩型铜钼矿,南东段为热液型金矿。加里东期斑岩铜矿是矿集区最早形成的矿床,其后的海西期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矿田范围的矿床起到保护以及促进新矿床的形成作用。矿集区矿床(点)严格受北西向弧形构造控制,围岩为多宝山组与铜山组中酸性火山岩。在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外侧存在一个面积达228km2的铜的降低场;此外,在矿带周围、矿体上盘和矿体前缘的安山岩中均出现了铜的降低场,成矿物质铜与金主要由围岩地层提供。铜矿床的硫同位素显示幔源的特点。成矿由早期到晚期,热液以岩浆水为主变为以雨水为主。争光金矿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与天然水的混合。三矿沟地区、育宝山地区等已经发现斑岩铜矿的地区,应该注意热液型金矿的找矿。铜山与小孤山地区为斑岩铜矿的重点找矿地区,在争光地区适宜开展铅锌矿产的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集区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多宝山
下载PDF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地质特征与钾长石^(40)Ar/^(39)Ar定年 被引量:24
16
作者 翟雷 叶会寿 +2 位作者 周珂 孟芳 高亚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9-576,共8页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浸染状、细网脉状构造和微细粒它形粒状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围岩热液蚀变有硅化、钾长石化... 河南嵩县庙岭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地区。矿床赋存于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中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石具浸染状、细网脉状构造和微细粒它形粒状晶粒结构、交代结构,围岩热液蚀变有硅化、钾长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矿化具有多阶段的特点,属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矿物钾长石Ar-Ar法测年的结果:坪年龄为121.6Ma±1.2Ma,等时线年龄为117.0Ma±1.6Ma,表明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与熊耳山地区祁雨沟、瑶沟等金矿床形成于同一时期,属与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流体活动有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钾长石40Ar-39Ar定年 庙岭金矿 河南
下载PDF
河南栾川火神庙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赛 叶会寿 +3 位作者 杨永强 苏慧敏 杨晨英 李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30-1438,共9页
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近些年查明的一个中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火神庙复式岩体与新元古界蓟县系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为厘定火神庙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 火神庙矽卡岩型钼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栾川矿集区近些年查明的一个中型钼矿床,钼矿体主要赋存于火神庙复式岩体与新元古界蓟县系三川组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为厘定火神庙钼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床的关系,采用ICP-MS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法对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成矿年龄测定,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46.1Ma±2.0Ma^148.1Ma±2.1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7.01Ma±0.95Ma,等时线年龄为145.7Ma±3.9Ma,表明火神庙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辉钼矿样品的Re含量为39×10-6~65.4×10-6,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火神庙钼矿床与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钼矿床均为栾川矿集区晚侏罗世第二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现为在栾川矿集区西部寻找矿产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矽卡岩型钼矿床 火神庙 栾川矿集区 河南
下载PDF
吉林四方甸子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勇 孙景贵 +5 位作者 邢树文 赵克强 王岩 邱殿明 刘思宇 陈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69-1882,共14页
吉林四方甸子钼矿床是一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床产于二长花岗岩中。矿床成矿包括无矿石英脉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通过对矿区内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70.0... 吉林四方甸子钼矿床是一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床产于二长花岗岩中。矿床成矿包括无矿石英脉阶段、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化阶段。通过对矿区内花岗质岩石进行LA-ICPMS同位素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70.0±1.0)Ma,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79.0±1.0)Ma。对含矿石英脉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分析,获得辉钼矿模式年龄值为(175.0±2.6)^(176.5±2.6)Ma,加权平均值为(176.1±1.1)Ma,等时线年龄为(176.6±4.2)Ma,表明四方甸子钼矿床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岩体w(SiO2)为66.17%~76.60%,w(Na2O)和w(K2O)分别为3.15%~5.40%和2.42%~5.42%,里特曼指数σ为2.17~2.93。稀土元素分布形式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微量元素总体显示相对富集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综合分析表明,岩石为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为燕山早期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作用的大陆边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 年龄 辉钼矿 RE-OS 岩石地球化学 四方甸子钼矿床 吉林桦甸
下载PDF
广西大厂96号矿体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6
19
作者 范森葵 王登红 +5 位作者 梁婷 吴德成 韦可利 周鸿军 黄惠明 屈文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1-790,共10页
大厂96号矿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发现的最大单体锌多金属矿体,产于巴力—龙头山矿床与拉么矿床之间,埋深600~800m,在巴力区下部以锡多金属为主,往北东至黑水沟—大树脚区过渡为锌铜矿体,含锡甚低,具有明显的特... 大厂96号矿体是近年来在我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中发现的最大单体锌多金属矿体,产于巴力—龙头山矿床与拉么矿床之间,埋深600~800m,在巴力区下部以锡多金属为主,往北东至黑水沟—大树脚区过渡为锌铜矿体,含锡甚低,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锌和锡含量自西向东呈降低趋势,相反铜有富集趋势,锑与铅仅在浅部富集,往深部愈近岩体,银富集程度愈趋于降低。主要成矿元素随着深度的加大,其含量呈现波状起伏变化而不是截然变化。96号矿体北段锌铜矿体有较为明显的充填交代特征,不管是锡多金属矿段还是锌铜矿段都产于同一层位的层间破碎带中,其成因与长坡—铜坑、拉么矿床一样,属燕山晚期岩浆热液交代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大厂矿田 96号矿体 成矿元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赤瓦屋铜钨矿化区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瑞玲 段超 +2 位作者 陈志宽 李伟 张志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61-1770,共10页
太行山北段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以发育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及多个大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和金矿床为主要特征,最近在南部赤瓦屋岩体内部发现新类型铜钨矿体.文章选择赤瓦屋岩体为对象,开展不同岩相详细的野外地质和锆石U-Pb测年工作,... 太行山北段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以发育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及多个大中型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和金矿床为主要特征,最近在南部赤瓦屋岩体内部发现新类型铜钨矿体.文章选择赤瓦屋岩体为对象,开展不同岩相详细的野外地质和锆石U-Pb测年工作,确定赤瓦屋岩体不同岩性的成岩时代,探讨其地质意义.研究表明,赤瓦屋岩体有边缘相石英闪长岩、边缘相花岗闪长岩和中心相斑状花岗闪长岩及晚期中酸性岩脉,其中铜钨矿化主要发育于中心相斑状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脉的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34±1)Ma、(133±1)Ma、(131±2)Ma和(128±1)Ma,表明赤瓦屋岩体不同岩相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4-131Ma).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提出太行山北段晚中生代至少存在两期岩浆-成矿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北段 赤瓦屋岩体 铜钨矿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