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以西藏甲玛超大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36
1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4 位作者 唐攀 郑文宝 Greg Hall 陈国良 张忠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22,共19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 青藏高原冈底斯成矿带诸多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成果显示,传统的陆缘弧或岛弧背景的成矿作用模型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碰撞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实践。文章以甲玛超大型矿床为实例,基于十余年的勘查实践,通过对不同类型矿体蚀变和矿化结构的精细解剖和成岩成矿年代学的系统分析,建立造山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同时,系统总结甲玛矿床地质特征,阐述成矿作用模型中地层、构造、岩浆等基础地质要素,并详细解析斑岩型钼铜矿体、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Manto型富铜铅锌矿体以及独立金矿体所构成的多元矿体结构特征。最后,揭示甲玛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差异,提出其对相同构造背景下斑岩成矿系统勘查评价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 甲玛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矿床地质特征及含矿岩体U-Pb年龄 被引量:3
2
作者 何亮 林彬 +5 位作者 扎西平措 巴桑多吉 杜秋 邵锐 章奇志 何文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9-373,共15页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而西藏地区石墨矿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并不清晰。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在三江地区探获了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石墨矿床。估算结果表明,青果石墨矿床资源量... 中国石墨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查和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中部、东部地区,而西藏地区石墨矿资源现状及找矿潜力并不清晰。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投入,在三江地区探获了西藏首例大型石墨矿床——青果石墨矿床。估算结果表明,青果石墨矿床资源量为106.94万t固定碳矿物量(333+334),平均品位8.40%。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钻孔地质编录,查明青果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其含矿岩体的成岩时代,并结合碳同位素组成,探究矿床成因及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青果矿床石墨主要呈球状、不规则粒状产于二长花岗岩中,矿体呈板状、不规则状,是二长花岗岩捕掳下石炭统卡贡组含煤地层在岩浆热液作用下重结晶的产物。含矿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44.7±1.3)Ma,形成于中三叠世,代表了含矿岩浆活动的时限,也近似代表石墨成矿时代。区域上多个石墨矿床/点的发现,表明西藏三江地区具备较好的晶质石墨矿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质石墨矿 矿床地质特征 锆石U-Pb年龄 矿产勘查工程 青果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甲玛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找矿方向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征坤 行天纬 +8 位作者 张忠坤 林彬 唐攀 赫健 次真白桑 焦海军 杨阳 吴纯能 吴鑫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48-658,共11页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其勘查和研究程度均较高,矿体由斑岩型矿体、矽卡岩型矿体、角岩型矿体及外围独立金矿体组成,具有多元矿体结构,其成矿元素为Cu、Mo、Pb、Zn、Au和Ag,呈现多金属成矿作用特征。矿区深部及外围的勘查找矿方向一直是地质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斑岩成矿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近年来在甲玛矿区深部及外围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基于最新勘查成果,甲玛矿床共探获铜资源储量超过850×10^4t,钼资源量达91×10^4t,铅锌资源量超过150×10^4t,伴生金储量为220t,伴生银储量超过1×10^4t,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为进一步指导区域及外围勘查找矿工作,以甲玛矿区最新勘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矿区钻孔的详细编录,采用地表构造蚀变填图等方法,系统解剖了甲玛矿区不同矿段的矿体地质结构,并揭示了其矿床地质特征。结合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主矿段深部的厚大矽卡岩矿体和外围则古朗北矿段的巨厚斑岩型矿体,分析了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潜力,认为甲玛矿区深部仍存在厚大矽卡岩铜钼矿体和斑岩钼矿体,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围则古朗北矿段新发现的斑岩矿体、矽卡岩矿体和角岩型矿体的勘查,建立新的资源储备。此外,归纳总结有效勘查找矿方法,以期为深入探究甲玛矿床成矿作用和创建综合勘查找矿模型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系统梳理矿区已有勘查和研究资料,总结甲玛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区域类似矿床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青藏高原斑岩成矿系统的勘查和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成矿系统 矿床地质 深部勘查 找矿标志 综合勘查找矿模型 甲玛矿床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花岗岩型铷矿研究进展及青藏高原铷矿找矿方向 被引量:3
4
作者 谢金玲 林彬 +3 位作者 祁婧 邓世林 何亮 张晓旭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花岗岩型铷矿是最具经济价值的铷矿资源,近年来取得了诸多的勘查和研究成果,但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梳理,此外,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关键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青藏高原铷矿成矿潜力和勘查评价方向尚不明确。以花岗岩型铷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 花岗岩型铷矿是最具经济价值的铷矿资源,近年来取得了诸多的勘查和研究成果,但缺乏系统的总结和梳理,此外,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关键金属的重要资源基地,青藏高原铷矿成矿潜力和勘查评价方向尚不明确。以花岗岩型铷矿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近年来重要的勘查和研究成果,从成矿时代、地质背景、控矿构造、含矿岩石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结合青藏高原铷矿的勘查进展,揭示青藏高原铷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研究表明:花岗岩型铷矿多产自中生代褶皱造山系中,伴随着大规模断裂,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和天河石化等蚀变与成矿紧密相关;青藏高原已发现多处具有大型—超大型资源前景的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铷矿床或铷多金属矿床,有望在拉萨地体北缘和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找到更多的铷矿床,为青藏高原和国家关键金属储备和开发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型铷矿 关键金属 青藏高原 成矿潜力 找矿方向
下载PDF
石榴子石U-Pb精确测年对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成岩时限的制约——以西藏桑日铜矿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彬 陈蕾 +3 位作者 刘振宇 唐菊兴 邹兵 贺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83-2892,共10页
矽卡岩型矿床是全球最具经济价值且研究最为深入的矿床类型之一。其矿物分带、金属矿化机制、流体演化特征均已获得共识性的结论,但其矽卡岩的成岩作用时限一致是困扰成矿作用机理研究的难题。桑日铜矿是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 矽卡岩型矿床是全球最具经济价值且研究最为深入的矿床类型之一。其矿物分带、金属矿化机制、流体演化特征均已获得共识性的结论,但其矽卡岩的成岩作用时限一致是困扰成矿作用机理研究的难题。桑日铜矿是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重要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呈细脉状、块状、浸染状产于斑岩和矽卡岩中。文章以西藏班戈县桑日铜矿为实例,利用飞秒激光剥蚀系统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矿区内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进行U-Pb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时代为83.2±2.3Ma(MSWD=1.2,n=26),有效限定矽卡岩成岩作用时代为晚白垩世。同时,将其与含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对比,发现三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三者属于同一成岩成矿作用事件的产物。因此,石榴子石U-Pb精确测年能够有效厘定矽卡岩矿床或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中矽卡岩成岩作用时限,也为诸多矽卡岩矿床成矿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和数据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 U-PB测年 矽卡岩矿床 斑岩成矿系统 桑日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玉龙铜矿带南段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旭 唐菊兴 +8 位作者 林彬 何亮 邵锐 王勤 严刚 吴强 杜秋 扎西平措 代顺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62-2077,共16页
西藏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是玉龙铜矿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勘查进展揭示其铜、金资源量均已达到中型规模,但理论研究工作仍十分薄弱。本文基于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学进行详细研究,进而探究矿床成... 西藏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是玉龙铜矿带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勘查进展揭示其铜、金资源量均已达到中型规模,但理论研究工作仍十分薄弱。本文基于系统的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马牧普铜多金属矿床矿物学进行详细研究,进而探究矿床成因。马牧普矿床主矿体为中—厚层板状的角砾岩型矿体,矿石类型以角砾状为主,局部矿体呈透镜状产于角岩中。矿区发育广泛的绿泥石化、角岩化、金云母化和弱绢云母化蚀变。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内矽卡岩矿物中辉石主要为透辉石,云母主要为金云母,角闪石则以透闪石为主。马牧普矿床成矿阶段和矿物组合为:Ⅰ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透辉石-石榴子石-磁铁矿±白钨矿;Ⅱ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为透闪石-金云母±磁铁矿±绿泥石±绿帘石±白钨矿;Ⅲ硫化物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磁黄铁矿±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萤石±石英,为主成矿阶段;Ⅳ碳酸盐阶段,矿物组合为赤铁矿±萤石±方解石±石英±玉髓。矿物学特征表明,矽卡岩演化经历了岩浆期后高温—中低温演化的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镁质矽卡岩矿物从进变质阶段的透辉石转变为退变质阶段的金云母;矽卡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早期相对较为氧化的环境到晚期相对较为还原环境的转变。矿区角砾岩层为原沉积地层中存在的白云质、钙质碳酸盐夹层,广泛的热液交代作用使得大部分碳酸盐呈角砾状。含矿岩浆热液流体沿着碳酸盐岩产状侵位并发生交代作用,使得金属矿物在角砾岩层中沉淀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特征 电子探针 矿床成因 马牧普 西藏玉龙成矿带
下载PDF
西藏甲玛矿床则古朗北矿段花岗斑岩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祁婧 唐菊兴 +8 位作者 林彬 唐攀 陈国良 张忠坤 张泽斌 李怡萱 吴纯能 孙渺 杨征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2-836,共15页
则古朗北位于甲玛矿区东北部,是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与Ⅱ号复式岩体有关的重要矿段。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揭示Ⅱ号复式岩体包含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石英闪长玢岩等,发育厚大的铜钼矿体。为查明Ⅱ号复... 则古朗北位于甲玛矿区东北部,是甲玛矿区新发现的与Ⅱ号复式岩体有关的重要矿段。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揭示Ⅱ号复式岩体包含多种岩石类型,如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以及石英闪长玢岩等,发育厚大的铜钼矿体。为查明Ⅱ号复式岩体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本文对其中的花岗斑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主、微量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5.7±0.3 Ma(n=22,MSWD=3.3),与主矿段含矿斑岩侵位时代一致。同时,花岗斑岩具有高硅、高钾、富铝的特征,明显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Eu异常不明显,有弱负Ce异常,分异指数较高,是后碰撞环境下壳源砂质沉积岩受热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作为最新发现的矿段,地表的大面积"火烧皮"、深部厚大斑岩型矿体以及角岩型矿体的揭露,均暗示Ⅱ号复式岩体具有独立形成大型-超大型规模矿床的潜力,应该作为后续勘查评价的重要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地球化学 成矿潜力 则古朗北矿段 甲玛
下载PDF
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斑岩-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中的应用——以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铜(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唐楠 林彬 +2 位作者 李玉彬 王艺云 李佳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613-2627,共15页
铁格隆南铜(金)矿是西藏首例超大型斑岩-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准确划分该矿床的蚀变分带对于后续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西藏铁格隆南矿床进行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辅助矿物识... 铁格隆南铜(金)矿是西藏首例超大型斑岩-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准确划分该矿床的蚀变分带对于后续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运用短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西藏铁格隆南矿床进行蚀变矿物信息提取,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辅助矿物识别;并结合岩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对主要蚀变矿物绢云母的光谱特征进行系统梳理,构建铁格隆南矿区蚀变分带模型,探讨其勘查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短波红外光谱清晰识别出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叶腊石、绢云母、石膏、水铝石、蒙脱石8种蚀变矿物。根据蚀变矿物组合空间分布特征,从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在中浅部被高级泥化蚀变广泛叠加。矿区广泛产出绢云母,其主吸收谷波长介于2196~2215 nm(平均值为2206.6 nm)之间,且深部钾硅酸盐化带与绢英岩化带中的绢云母主吸收谷波长差异明显,钾硅酸盐化带中波长可大于2210 nm,可能是绢英岩化蚀变对钾硅酸盐化蚀变叠加改造的结果,绢英岩化带则集中于2206~2208 nm区间。绢云母1400 nm吸收峰波长(Pos1400值)和绢云母Al-OH的吸收深度(Dep2200值)与铜矿化强度呈现良好的耦合关系,可作为后续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勘查评价的重要指示标志。绢云母族矿物Al-OH吸收峰(Pos2200值)较小(<2203 nm)且结晶度指数值越大(>5.5)的区域揭示铁格隆南矿床的热液成矿中心主要位于ZK2404的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光谱分析 蚀变分带 绢云母 铁格隆南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高分异Ⅰ型花岗斑岩及黑云母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国良 张忠坤 +7 位作者 孙渺 林彬 赫健 唐攀 格桑顿珠 苏贵喆 任绍渊 胡海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1-424,共14页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征,铝饱和指数为0.97~0.98,富集Rb、Th、U和Pb,明显亏损Ba、Nb、Ta、Sr、P、Ti和Eu等,属准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其中的黑云母具有高Al2O3(9.87%~10.92%)、高MgO(13.38%~14.64%)、高F(0.56%~1.11%)和高Cl(0.07%~0.12%)特征,Mg#为0.61~0.63,属镁质黑云母,黑云母源区为壳幔混合源。研究认为,该区花岗斑岩可能为甲玛矿区浅部埃达克质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经矿物结晶分异演化出高硅残余熔体,并以岩脉形式上侵就位,而残留在岩浆房的物质结晶形成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者构成互补的关系,即主体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补体为高分异花岗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黑云母 甲玛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