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
1
作者 韩博 马震 +8 位作者 夏雨波 张曦 高伊航 郭旭 刘宏伟 左海泉 苗晋杰 白耀楠 李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610,共17页
雄安新区开发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促进新区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雄安新区浅层、次深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进行了... 雄安新区开发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促进新区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雄安新区浅层、次深层、深层地下空间地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可划分为五大类10个指标,主要影响指标为含水砂层、地面沉降、液化砂土、水土腐蚀性等;按浅层、次深层和深层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区、一般区和敏感区,其中适宜区和一般区总面积约占新区面积的80%,说明雄安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适宜性整体较好。该评价结果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资源 评价指标体系 适宜性评价 高质量建设 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天津北部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遥感监测应用
2
作者 张志军 陈楚 +2 位作者 王琳 姜兴钰 陈香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76-82,共7页
本文筛选了天津市北部山区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图像全站仪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并对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图像全站仪对崩塌体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精度可到mm级,解决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对难以到达的监测... 本文筛选了天津市北部山区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典型的地质灾害点,分别采用图像全站仪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并对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图像全站仪对崩塌体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精度可到mm级,解决了地质灾害监测人员对难以到达的监测点的监测,确保了监测人员的安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对泥石流进行区域监测,监测精度可到cm级,其获取的DOM和DSM能准确把握泥石流灾害周围地形情况和松散堆积物的分布情况,实现对被监测体的整体面域监测。本工作是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的典型示范应用,对后续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质灾害 图像全站仪 无人机 天津北部山区
下载PDF
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三维地质结构构建及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3
作者 韩博 夏雨波 +4 位作者 马震 王小丹 郭旭 林良俊 裴艳东 《中国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03-1918,共16页
【研究目的】为了规范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构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更好地进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资料交流与利用。【研究方法】本文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阐述了雄安新区第四纪地层特征,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划分了... 【研究目的】为了规范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构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更好地进行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资料交流与利用。【研究方法】本文以雄安新区工程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阐述了雄安新区第四纪地层特征,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划分了100 m以浅地层工程地质层组,分析了各层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构建了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结果】雄安新区全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7~16 m,晚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50~60 m,中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一般70~80 m,早更新世地层底板埋深约140~190 m;可将雄安新区工程地质区划分为冲积—洪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冲积—湖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和冲积平原工程地质亚区;100 m深度范围内地层可划分18个工程地质层组,其中(1)^(4)层为全新统(Q_(h)),(5)~I1层为上更新统(Q_(p)^(3)),I2~I5层为中更新统(Q_(p)^(2)),I6~I8层为下更新统(Q_(p)^(1)),构建了研究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雄安新区地下100 m范围内各层组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结构特征。【结论】通过划分工程地质层组,建立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可服务于雄安新区顶层规划设计、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天然地基和桩基持力层选择、城市地铁隧道选线施工等,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重要的地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分区 工程地质层组 三维地质结构 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下载PDF
基于六维结构模型的矿产地质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4
作者 王家松 王力强 郑智慷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22-27,54,共7页
标准体系是矿产地质中长期标准化工作规划部署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六维结构模型构建了矿产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囊括了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和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四大门类13个子门类技术标准162项,全面... 标准体系是矿产地质中长期标准化工作规划部署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六维结构模型构建了矿产地质技术标准体系,囊括了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和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四大门类13个子门类技术标准162项,全面匹配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基于模型的专业门类、业务内容、层级、级别、功能、状态六个维度分析,提出加强通用标准布局、提高标准整合力度、优化标准配置格局等体系完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地质 技术标准 标准体系 六维结构模型 矿产地质调查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克拉通化:冀东昌黎碱性花岗质岩石的岩石学、锆石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
5
作者 佟鑫 王惠初 张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98-2618,共21页
冀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赋存有丰富的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太古宙板块构造信息。本文对出露于冀东昌黎地区的一套新太古代碱性花岗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石英和霓辉石,以及榍石... 冀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赋存有丰富的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太古宙板块构造信息。本文对出露于冀东昌黎地区的一套新太古代碱性花岗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石英和霓辉石,以及榍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偶见紫苏辉石。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其成岩年龄为2531~2518Ma。该套碱性花岗质岩石具有高SiO 2(70.2%~73.0%)、K 2O+Na 2O(10.1%~11.0%)、Sr/Y值(44.3~103.5),低CaO(0.48%~0.94%)、MgO(0.14%~0.33%)、Cr(4.96×10^(-6)~10.9×10^(-6))、Ni(2.46×10^(-6)~4.62×10^(-6))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冀东-辽西地区闪长质及二长-正长花岗质岩石相似,同时显示Eu的正异常(Eu/Eu*=1.02~1.49)以及岩浆分异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根据以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的模拟计算,本文认为这套岩石来自增厚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以磷灰石为主同时包括榍石、褐帘石等副矿物的分离结晶。结合前人对区域内同时代变质表壳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与岩石圈地幔镁铁质岩浆的底垫和侵入有关。陆块发生碰撞后,岩石圈包括下地壳不断增厚,岩石圈地幔下部沉入软流圈,引起了软流圈的上涌以及残余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昌黎碱性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碰撞后的拉张环境,暗示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花岗质岩石 元素地球化学 后碰撞岩浆作用 新太古代末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狼山段)边界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郭硕 刘洋 +5 位作者 滕学建 田健 滕飞 王文龙 何鹏 张国震 《华北地质》 2023年第3期28-34,共7页
关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狼山段)边界位置有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和查干毛道-甘其毛道断裂存在两种观点。为确定边界位置,本文通过对比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两侧中新元古界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及侵入岩Hf同位素,并结合地... 关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狼山段)边界位置有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和查干毛道-甘其毛道断裂存在两种观点。为确定边界位置,本文通过对比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两侧中新元古界形成时代、沉积环境及侵入岩Hf同位素,并结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确定克拉通应以宝音图群北侧的查干毛道-甘其毛道断裂为界线。那仁宝力格-获各琦-赛乌素断裂形成于晚古生代,具有分割两侧古生代地质体特征及演化历史的意义。该边界的确定为该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提出东侧的白云鄂博-化德-多伦-赤峰断裂作为华北克拉通北缘边界是否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新元古界 侵入岩 构造属性 狼山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区划研究
7
作者 黄垒 李磊 王威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83-88,共6页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日益严峻,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局限性愈发凸显。依据自然资源分类、数量、质量构建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华北地区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区...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势日益严峻,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局限性愈发凸显。依据自然资源分类、数量、质量构建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华北地区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区划。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冲洪积平原以及河南和山东的平原地区,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的沙地、沙漠和戈壁、河北北部、西北部和山西的山区以及华北平原中北部。华北地区自然资源类型划分为水土资源优势区、生物资源优势区、土地资源优势区、矿产资源优势区、水资源劣势区五类。此研究可为华北地区自然资源全面、合理、有效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综合评价 综合区划 GIS 华北地区
下载PDF
冀北红旗营杂岩多期变质作用:古元古代俯冲/碰撞—晚古生代伸展—早中生代挤压的记录
8
作者 魏春景 赵亚男 初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冀北红旗营杂岩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并可能存在支持古元古代洋壳俯冲的关键证据,但是对其形成时代、变质演化历史和大地构造属性等众说纷纭。本文以总结红旗营杂岩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其复杂的多期... 冀北红旗营杂岩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并可能存在支持古元古代洋壳俯冲的关键证据,但是对其形成时代、变质演化历史和大地构造属性等众说纷纭。本文以总结红旗营杂岩变质作用和年代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其复杂的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红旗营杂岩包括表壳岩、赤城混杂岩和正片麻岩三个岩石-构造单元。正片麻岩以古元古代(1.87~1.82 Ga)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为主,出现少量新太古代(2.55~2.53 Ga)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赤城混杂岩为典型蛇绿混杂岩,由退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和橄榄岩块体以及变质沉积岩组成,形成时代可能>1.88 Ga。表壳岩主要包括不同变质程度的碳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少量火山岩,可能形成于2.1~2.0 Ga。综合分析赤城混杂岩中的退变榴辉岩、斜长角闪岩和凤山地区含十字石石榴云母片岩的变质作用演化,可划分出5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M1)存在于凤山地区的云母片岩中,为中压型,顺时针型p-T轨迹,峰期变质条件为1.0~1.1 GPa/>780℃,变质时间为约1.95 Ga。第二期变质作用(M2)见于退变榴辉岩中,顺时针型p-T轨迹,包括升温升压至峰期和峰后等温降压演化阶段,峰期p-T条件为>2.2 GPa/约750℃,地热梯度约为9℃/km。尽管退变榴辉岩中多数锆石限定晚古生代变质年龄,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时间应>1.88 Ga。第三期变质作用(M3)出现于凤山地区的云母片岩中,以含十字石组合叠加在M1高级变质组合为特征,顺时针型p-T轨迹,峰期变质条件为0.6~0.7 GPa/610~630℃,变质年龄约为1.88 Ga。第四期变质作用(M4)出现于赤城混杂岩的斜长角闪岩中,由早期榴辉岩组合叠加变质形成,显示“大于号”形p-T轨迹,包括峰前减压升温和峰期后减压冷却变质过程,峰期p-T条件为0.5~0.7 GPa/780~830℃,地热梯度约为35℃/km(低压型),变质时间为晚古生代(354~289 Ma),并伴随广泛深熔作用。第五期变质作用(M5)以局部叠加绿片岩相组合为特征,为顺时针型p-T轨迹,推测变质作用时间为255~234 Ma。M1中压型变质作用与在华北克拉通西部2.0~1.95 Ga发生的碰撞造山事件有关;M2高压型变质作用与沿华北克拉通北缘1.95~1.88 Ga期间发生的洋壳俯冲有关,是支持现在样式板块构造启动的有力证据之一;M3中压型变质作用指示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于1.88~1.83 Ga期间发生的另一次碰撞造山事件;M4低压型变质作用为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伸展所致;M5低温型变质作用与沿索伦缝合带发生的碰撞闭合事件有关。可见,红旗营杂岩5期变质作用记录了古元古代碰撞-俯冲-碰撞、晚古生代伸展和早中生代挤压的复杂构造过程。红旗营杂岩在经历古元古代俯冲-碰撞事件之后位于不同地壳深度。西部红旗营表壳岩和赤城混杂岩位于中-下地壳层次,其中锆石记录了1.72~1.66 Ga、约450 Ma、354~289 Ma和255~234 Ma等多期热事件;而东部凤山地区表壳岩则位于中-上地壳,缺少后期热事件的锆石和独居石年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期变质作用 古元古代混杂岩 红旗营杂岩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渤海湾海面变化
9
作者 王福 胡云壮 +12 位作者 田立柱 施佩歆 李建芬 陈永胜 李勇 商志文 姜兴钰 袁海帆 杨朋 文明征 赵琰琳 杨怡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 【研究目的】海面上升,是渤海湾泥质海岸带地区全新世海陆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重建海面变化历史,有助于预测今后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全球基于实际调查的建模研究,恢复了过去数万年来较高分辨率的海面变化历史、分析了导致这种变化的各类分量的贡献。我们通过地区性相对海面变化研究,着重对地区性和区域性分量或做了定量评估、或进行了半定量推理分析,并做了具体的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这些研究表明,距今10~7 ka时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9 mm/a,同期渤海湾西岸相对海面平均上升速率是~5.6 mm/a。这一较快的上升造成了包括渤海湾在内全球沿海平原海岸线后退(以及渤海海盆-渤海湾可能的数道沿岸堤被淹没)。但是,7 ka至今,全球与冰融水等效海面(ice-equivalent sea level,ESL)的平均上升速率降至~0.64 mm/a;5 ka以来,甚至不再上升。7 ka以来,渤海湾西岸相对上升速率是~0.46 mm/a;5.5 ka之后,进一步减弱到~0.18 mm/a。上述全球和渤海湾西岸海面变化,显示出明显的“二段式”上升特点。以~7 ka为转折点:之前与之后的上升速率相差一个数量级。对于渤海湾西岸而言,叠加在这个长达~7000年的明显减速但仍缓慢上升背景上的,是均衡掀升分量与下沉(新构造下沉+沉积自压实下沉)分量的相互抵消。于是,全球性海面的缓慢上升、区域性均衡调整造成的掀升与局地下沉,这三者的复杂博弈,形成了长达~7000年的、经常受高潮水影响的渤海湾西岸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洼地周期性交替的沿海地形地貌格局。1870 CE至今的150余年间,全球海面平均上升速率~1.7 mm/a,近10余年来更加速至3.7 mm/a,渤海湾同时期I堤海岸线向海侧的前凸岸段平均蚀退1~3 km。【结论】我们推断1870CE以来的全球气温上升-海面上升与渤海湾同时期海岸线蚀退可能具因果关系。21世纪全球变暖及因此引起海面~6~8 mm/a上升的预测,是1870 CE至今全球加速升温-海面加速上升的必然延续。从地质学角度,这将导致渤海湾今后的“可容空间”逐步增加,为海岸线-潮间带蚀退、盐沼湿地退化提供条件,从而将可能导致持续了~7000年的贝壳堤障壁岛-潟湖盐沼地貌过程的终止,转入与7 ka之前相似的海面上升加速时的沿岸堤-沿海低地模式。以上基于全球研究及渤海湾实际调查结果做出的推断,将对渤海湾泥质海岸带的中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海面变化 障壁岛型贝壳堤-潟湖盐沼过程终止 海面加速上升 可容空间增加 海岸线蚀退
下载PDF
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以黄骅坳陷NS断块为例
10
作者 孟庆龙 成亚斌 +3 位作者 滕菲 李健 吴刚 赵林丰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66-76,共11页
【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油田普遍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控制形成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挖潜的主要目标。开展藏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可有效提升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方法】以黄骅坳... 【研究目的】我国东部油田普遍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储层内部的渗流屏障和渗流差异控制形成的剩余油是油田开发挖潜的主要目标。开展藏储层构型及其控制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可有效提升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方法】以黄骅坳陷港中NS断块沙三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单一沉积单元及内部构型单元特征及空间组合关系,刻画隔夹层分布特征,建立储层构型模式和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刻画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明确了远岸水下扇储层的构型单元类型与构型级次,确定了研究区储层构型单元分布特征,总结了基于构型的剩余油分布样式。研究显示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界面及被这些界面所分割的不同级次构型单元,控制了剩余油的宏观分布;单一微相级次构型单元具有4种分布模式及组合样式,分别为朵叶主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朵叶侧缘、朵叶体-水道间-朵叶体、朵叶体侧向切叠;总结出远岸水下扇沉积的储层构型因素主控下的5种剩余油分布样式,并在现场井位部署实践中得以应用。【结论】基于研究区构型研究成果认识,应用数值模拟完成远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研究,总结得到远岸水下扇5种剩余油分布样式,对我国东部类似油藏的后期开发,提高油藏剩余油采出程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岸水下扇 储层构型 夹层分布 剩余油 黄骅坳陷
下载PDF
海面上升导致泄洪延时-子牙新河案例分析
11
作者 孙志芹 张泽 +2 位作者 姜兴钰 王福 王宏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研究目的】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面上升是海岸带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对一个具体地区而言,仍缺少定量化的影响评估,以至于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与海岸带实际经济社会活动之间存在日渐明显的脱节。本文是试图弥合这种... 【研究目的】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海面上升是海岸带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但对一个具体地区而言,仍缺少定量化的影响评估,以至于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与海岸带实际经济社会活动之间存在日渐明显的脱节。本文是试图弥合这种脱节的一次探索。【研究方法】2023年夏秋京冀津地区大暴雨,达到了1963年之后60年一遇的量级,造成生命财产和区域经济的重大损失。本文根据子牙新河洪水闸口泄洪的具体案例,探寻海面上升潮位升高泄洪延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21世纪海面上升背景下,渤海湾西岸存在潮位升高1 cm、泄洪时间减少0.02小时的潮位上升与泄洪延时之间的定量时空关系。【结论】提出潮位高于洪水位时不能泄洪的“临界点”概念,并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海面上升的最新预案,尝试做出了今后三个时间节点(2030、2040和2050年)的泄洪延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大洪水 泄洪 海面上升 临界点 预案
下载PDF
偏硼酸锂熔融-酒石酸络合-超声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岩矿型锆矿石中10种元素的含量
12
作者 王家松 王力强 +3 位作者 王娜 方蓬达 郑智慷 曾江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3,共9页
为实现岩矿型锆矿石样品中锆、铪、钾、钙、钠、镁、铝、铁、钛、锰等10种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优化了熔融、提取等试验条件,提出了题示方法。取干燥后的样品0.1 g于铂坩埚中,加入0.5 g偏硼酸锂,搅匀后盖上坩埚盖,于1 000℃熔融30 min。... 为实现岩矿型锆矿石样品中锆、铪、钾、钙、钠、镁、铝、铁、钛、锰等10种元素含量的准确测定,优化了熔融、提取等试验条件,提出了题示方法。取干燥后的样品0.1 g于铂坩埚中,加入0.5 g偏硼酸锂,搅匀后盖上坩埚盖,于1 000℃熔融30 min。冷却后将铂坩埚置于装有25 mL含20 g·L^(-1)酒石酸的20%(体积分数)盐酸溶液中,超声振荡至熔块完全溶解,用水定容至100 mL,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结果显示:上述10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谱线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1.90~40.8μg·g-1;方法用于由锆含量较低的基性岩岩石标准物质和锆精矿标准物质复配成的以锆石、斜锆石为主的岩矿型锆矿石样品的分析,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为-1.9%~4.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2)为0.46%~4.5%,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绝对值均优于DZ/T 0130.3-2006规定的控制指标,且方法可拓展应用于砂矿型锆矿石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矿型锆矿石 偏硼酸锂 酒石酸 超声提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蒙古国戈壁阿尔泰地区Togrog花岗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报道
13
作者 付超 冯启伟 +3 位作者 李俊建 党智财 唐文龙 Orolmaa Demberel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蒙古戈壁阿尔泰地区Togrog花岗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报道了Togrog花岗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5.2~300.5 Ma,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板块碰撞后伸展环境,反映了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华力西期典型的中-酸性岩... 蒙古戈壁阿尔泰地区Togrog花岗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报道了Togrog花岗杂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5.2~300.5 Ma,属于晚石炭世,形成于板块碰撞后伸展环境,反映了南戈壁−阿尔泰构造带华力西期典型的中-酸性岩浆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戈壁阿尔泰 花岗杂岩体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以京津冀为例
14
作者 白耀楠 王国明 +4 位作者 刘宏伟 李状 韩博 苗晋杰 徐丹虹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是工业化、城镇化高度聚集的世界级城市群。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资源环境空间布局匹配程度相对较低,需要科学全面的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和识别未来适宜城镇建设的潜力空间,以期为... 【研究目的】京津冀是工业化、城镇化高度聚集的世界级城市群。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资源环境空间布局匹配程度相对较低,需要科学全面的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和识别未来适宜城镇建设的潜力空间,以期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双评价”指南建立京津冀地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对该地区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三调”数据,按照优先生态保护、稳定耕地数量的原则,依次从城镇建设适宜区中扣除生态保护极重要区,自然保护地,现状湿地、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特殊用地等,识别未来适宜城镇建设的潜力空间。【研究结果】京津冀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123027.2 km^(2),占全区陆地面积的56.98%,一般适宜区面积45773.43 km^(2),占21.20%,不适宜区面积4850.16 km^(2),占2.25%,城镇建设适宜区潜力规模为4676.30 km^(2),河北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城镇建设用地建设潜力较大,其次为保定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结论】北京东部、天津西部、保定东南部、沧州南部-衡水东、邯郸东部地下水严重超采且存在地面沉降问题,建议结合地下水禁(限)采,有条件时适度优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活动断裂带通过地段可能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及运行安全,建议加强活动断裂带调查评价,采取避让活动断层或提高相应抗震设防等级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镇建设 适宜性评价 建设潜力
下载PDF
我国天然牡蛎礁现状及保护修复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朋 李建芬 +4 位作者 王福 胡云壮 石保佳 王文宇 王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82-1092,共11页
【研究目的】牡蛎礁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掌握其现状对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中国和世界天然牡蛎礁调查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天然牡蛎礁现状、变化历史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 【研究目的】牡蛎礁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掌握其现状对于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搜集整理中国和世界天然牡蛎礁调查研究成果,针对中国天然牡蛎礁现状、变化历史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牡蛎礁生态系统修复实践,提出了中国天然牡蛎礁保护修复建议。【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天然牡蛎礁退化了85%,其中亚太地区超过90%的礁体已经消失。中国天然牡蛎礁亦严重退化,目前,已知的天然活牡蛎礁主要分布于河北曹妃甸、天津大神堂、山东滨州港、山东莱州湾、江苏小庙洪、福建深沪湾和金门等地,退化严重区域的牡蛎礁现存面积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造成河口和滨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受损,亟需开展保护修复工作。【结论】国内外牡蛎礁修复实践表明大面积开展牡蛎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可行且意义重大,为充分发挥牡蛎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海岸带固碳能力,本文提出推进牡蛎礁保护相关立法、系统开展天然活体牡蛎礁调查与研究、试点实施牡蛎礁修复示范项目和建设“中国海岸带牡蛎礁生态走廊”等4项天然牡蛎礁保护修复建议,以期为中国海岸带生态修复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牡蛎礁 海洋 生态功能 生存现状 生态走廊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新特提斯洋打开于晚三叠世?——印度大陆北缘沉积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中玙 王建刚 李伟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42,共19页
新特提斯洋是中生代位于北方欧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大洋,它在青藏高原南部地区于新生代早期因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而消亡,其遗迹为现今的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新特提斯洋打开以拉萨地块从冈瓦纳大陆的裂离为标志。准确约束... 新特提斯洋是中生代位于北方欧亚大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之间的古大洋,它在青藏高原南部地区于新生代早期因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而消亡,其遗迹为现今的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新特提斯洋打开以拉萨地块从冈瓦纳大陆的裂离为标志。准确约束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是重建冈瓦纳大陆裂解过程和特提斯洋演化历史的关键,但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特提斯洋的开启时间还存在很大争议,不同学科方法的认识从早二叠世到晚三叠世不等。本文对新特提斯洋南侧印度被动大陆边缘二叠纪—三叠纪沉积地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研究发现在早二叠世冰期结束之后,印度大陆北缘长期表现为稳定的沉积环境,显著的沉积环境变化仅发生在晚三叠世。晚三叠世的沉积环境变化伴随着沉积和沉降速率增加、沉积物源变化、双峰式火山活动以及古地理格局的重大改变。研究认为,晚三叠世印度大陆北缘沉积作用变化所记录的区域伸展作用很可能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的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洋开启 印度大陆北缘 沉积响应 古地理 晚三叠世 特提斯喜马拉雅
下载PDF
内蒙古扎兰屯地区晚三叠世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证据
17
作者 胡鹏 段明 +4 位作者 熊金莲 曾威 刘行 闫国强 魏佳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09-2120,共12页
对内蒙古扎兰屯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指示,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于晚三叠世(213.17±0.93 Ma)侵位,矿物组合以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为主,富SiO_(2)(72.56%~74.36%)... 对内蒙古扎兰屯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LA-ICP-MS锆石测年结果指示,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于晚三叠世(213.17±0.93 Ma)侵位,矿物组合以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为主,富SiO_(2)(72.56%~74.36%)、K_(2) O(4.74%~5.49%),贫MgO(0.12%~0.34%)、CaO(0.54%~0.95%)、TiO_(2)(0.19%~0.29%)和P 2 O 5(0.042%~0.053%),A/CNK=1~1.05,小于1.1,强烈亏损Ba、Sr、Eu、P、Ti,表现出铝质A型花岗岩的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哈拉苏A型花岗岩具有高的εHf(t)值(+9.08~+15.3),可能源于新生中基性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哈拉苏A型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可能受古亚洲洋闭合的远程效应影响,扎兰屯地区地壳加厚并向后造山伸展机制转换,随后在晚三叠世形成了扎兰屯地区哈拉苏斑状正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晚三叠世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内蒙古扎兰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博茨瓦纳矿产资源开发及投资环境研究
18
作者 刘行 王佳营 +2 位作者 曾威 杨君 陈军强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28-34,共7页
博茨瓦纳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铜、镍、煤、金、铀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受到国际矿业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博茨瓦纳矿业投资环境优良、税收低、政治稳定,但也存在水电短缺、运输成本高等投资的不利条件。本文通过对基... 博茨瓦纳矿产资源丰富,金刚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铜、镍、煤、金、铀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受到国际矿业投资者的重点关注。博茨瓦纳矿业投资环境优良、税收低、政治稳定,但也存在水电短缺、运输成本高等投资的不利条件。本文通过对基础设施、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分布、矿业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梳理分析。认为金刚石和铜是博茨瓦纳矿业的支柱产业。金刚石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的奥拉帕地区和东南部的吉瓦嫩地区,铜主要集中在东部的塞菜比-皮奎地区。博茨瓦纳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水电供应较完善,是目前最佳的矿业投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茨瓦纳 矿产资源 开发潜力 矿业政策 投资环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直罗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指示
19
作者 杨桐旭 俞礽安 +5 位作者 荣辉 李彤 朱强 司庆红 涂家润 彭胜龙 《华北地质》 2023年第4期35-46,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资源基地之一,分布了多个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本文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盆地东北缘铀矿床、非矿区的中侏罗统直罗组进行系统对比,探讨其差异性以及对...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是我国重要的砂岩型铀资源基地之一,分布了多个大型、超大型铀矿床。本文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岩石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盆地东北缘铀矿床、非矿区的中侏罗统直罗组进行系统对比,探讨其差异性以及对铀成矿的指示意义。分析结果显示:(1)研究区直罗组砂岩的主量元素与主动大陆边缘砂岩的主量元素含量相似,SiO_(2)含量从盆缘大营铀矿区到盆内乌审旗地区逐渐增加,CaO逐渐减少,Na2O、K2O变化不大;(2)微量元素分布具有相似性,明显富集Rb、Ba、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Y、Yb和Lu的含量较低,Sr含量中等,表明各地区的直罗组砂岩源区为典型的俯冲带环境;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总体相似,从盆缘到盆内,U元素含量减少,蛛网图“右倾”逐渐平缓,LREE逐渐减少,而HREE变化不明显;(3)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砂岩源区母岩类别为火山弧花岗岩,可能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靠近盆地内部的地区还受到大陆岛弧的影响,且盆地内部的物源区相较于盆地边缘,受到较强程度的风化作用;(4)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各地区直罗组砂岩中La、Ce元素与U呈正相关关系,直罗组沉积时古水体环境为淡水、富氧环境,从盆地东北部到中部,古气候逐渐变得湿润,具有较好的找矿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 直罗组 砂岩型铀矿 地球化学 物源 成矿指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时代及铀富集时空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思博 朱强 程银行 《华北地质》 2023年第3期1-11,34,共12页
铀成矿年龄是砂岩型铀矿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为了深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对全岩U-Pb定年、电子探针法EMPA、LA-ICP-MS、fs-LA-ICP-MS、SIMS等方法的适用性和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统计和对比了盆地内20多个砂岩... 铀成矿年龄是砂岩型铀矿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为了深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对全岩U-Pb定年、电子探针法EMPA、LA-ICP-MS、fs-LA-ICP-MS、SIMS等方法的适用性和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统计和对比了盆地内20多个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年龄、含矿层位信息,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典型矿床为例,系统地分析了砂岩型铀矿成矿过程,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含矿层位主要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白垩统洛河组,其次为下白垩统马东山组、罗汉洞组,铀成矿时间大部分集中在中新世,与新生代构造事件有较好耦合。盆地东北部由东向西,东胜-纳岭沟-塔然高勒-大营-巴音青格利矿床中矿体海拔高度大致相当,而矿体在含矿层位中的相对位置则逐渐上升。反映出各矿体的形成均受近同期的成矿事件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时间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且与新生代构造事件有较好耦合,东北部典型矿床中铀矿体产出在同一目的层的不同部位,均指示出铀成矿可能与新生代构造活动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砂岩型铀矿 成矿时间 含矿层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