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孔兹岩系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邱啸飞 杨红梅 +3 位作者 卢山松 张利国 段瑞春 杜国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9-558,共10页
崆岭杂岩出露有一套覆盖于古老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的以含石墨和富铝矿物为特征的孔兹岩系。本文对该套孔兹岩系中代表性岩石类型榴线英岩开展了同位素稀释法(ID-TIMS)矿物–全岩Sm-Nd等时线测年。研究结果表明,榴线英岩形成于2078±... 崆岭杂岩出露有一套覆盖于古老变质结晶基底之上的以含石墨和富铝矿物为特征的孔兹岩系。本文对该套孔兹岩系中代表性岩石类型榴线英岩开展了同位素稀释法(ID-TIMS)矿物–全岩Sm-Nd等时线测年。研究结果表明,榴线英岩形成于2078±31 Ma。榴线英岩Nd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ε_(Nd)(t)值介于-4.9与-2.3之间),对应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介于2.91~2.70 Ga之间,表明大多数样品形成于封闭体系中。结合前人在同一套岩石组合中报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推测崆岭杂岩孔兹岩系可能沉积于2.13~2.08 Ga,其原岩沉积物主要来自下伏的古老地壳物质,且其源区存在中太古代的初生地壳增长。扬子陆核经历的古元古代(2.08~1.94 Ga)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可能与全球广泛存在的同时期(2.1~1.8 Ga)碰撞造山事件有关,暗示其很可能是古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崆岭杂岩 孔兹岩系 Sm-Nd同位素等时线 同位素稀释法
下载PDF
赣东北西湾蛇绿混杂岩中新元古代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
作者 江拓 高俊 +2 位作者 王信水 翟庆国 杨红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97-298,共2页
江南造山带西起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至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1500km,宽约120km,呈反S状弧形展布,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重要拼合带(Charvet et al., 1996; Li et al.,2014),也是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显著的铜一金... 江南造山带西起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至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1500km,宽约120km,呈反S状弧形展布,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重要拼合带(Charvet et al., 1996; Li et al.,2014),也是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显著的铜一金成矿带(舒良树,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地球化学特征 蛇绿混杂岩 花岗斑岩 地质意义 年代学 赣东北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贵州铜仁卜口场铅锌矿床Rb-Sr与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3
作者 杨红梅 刘重芃 +6 位作者 段瑞春 顾晓敏 卢山松 谭娟娟 蔡应雄 张利国 邱啸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5-865,共11页
因铅锌矿床的定年一直比较困难,关于黔东铅锌矿带的时代和成因认识较为混乱。本文对位于该成矿带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中的贵州铜仁卜口场铅锌矿床开展了闪锌矿Rb-Sr与方解石Sm-Nd同位素定年。矿石光薄片显示方解石和不透明矿... 因铅锌矿床的定年一直比较困难,关于黔东铅锌矿带的时代和成因认识较为混乱。本文对位于该成矿带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藻灰岩中的贵州铜仁卜口场铅锌矿床开展了闪锌矿Rb-Sr与方解石Sm-Nd同位素定年。矿石光薄片显示方解石和不透明矿物沿网状裂隙充填交代。用于定年的方解石,部分与方铅矿沿着同一闪锌矿细脉充填,部分沿方铅矿细脉充填,表明方解石晚于闪锌矿形成,可能属于成矿期后期产物。获得闪锌矿矿物 Rb-Sr 等时线年龄466±13 Ma (MSWD=2.0)和闪锌矿矿物+弱酸提取相+硫化物相Rb-Sr等时线年龄483±9 Ma(MSWD=8.0),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应代表了该铅锌矿床的主成矿期。获得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422±48 Ma(MSWD=0.71),可能代表了同一成矿作用的后期阶段。即卜口场铅锌矿床后期改造成矿作用可能存在早奥陶世(483~466 Ma)和早志留世(~422 Ma)两个阶段。闪锌矿和闪锌矿分相Rb-Sr等时线对应的初始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0920和0.70908,方解石Sm-Nd等时线对应的初始143Nd/144Nd比值为0.511520(εNd(t)为–11.2),指示其流体来源具有Sr、Nd富集特征,为成矿流体主要是地层封存水与区域热液流体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同位素 SM-ND同位素 闪锌矿 方解石 卜口场铅锌矿床
下载PDF
扬子陆核古元古代A型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邱啸飞 杨红梅 +2 位作者 卢山松 谭娟娟 蔡应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4-895,共12页
以侵入于宜昌崆岭杂岩中的圈椅埫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据此对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探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圈椅埫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 822±44)Ma,说明其... 以侵入于宜昌崆岭杂岩中的圈椅埫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据此对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探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圈椅埫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 822±44)Ma,说明其为扬子陆核古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岩体富Si,贫Al、Mg,微量元素组成上富集Rb、Th,具有Eu、Ba、Sr和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值较高(>862℃),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应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体的εNd(t)值在-12.4^-10.3之间变化,对应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值为3.3~3.2 Ga,暗示岩体可能形成于扬子陆核深部古老的长英质地壳物质在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低压、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可能与区域上2.0~1.9 Ga板块碰撞造山后发生的由碰撞挤压向伸展作用的构造转换作用有关。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与全球范围内2.1~1.8 Ga的与Columbia超大陆演化有关的碰撞造山-裂解事件时间吻合,表明扬子陆核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核 古元古代 圈椅埫花岗岩 A型花岗岩 构造意义
下载PDF
土壤样品Cd同位素的化学处理方法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桂玲 段瑞春 谭娟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63-265,共3页
前人的研究表明蒸发/冷凝、生物及无机过程均会导致Cd同位素发生分馏,因此Cd同位素在宇宙物质成分演化、撞击事件、生物圈与地圈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Schediwy, 2006; Franket al., 2008)。
关键词 化学处理方法 同位素 CD 土壤样品 物质成分 撞击事件 相互作用 生物圈
下载PDF
湘南铜山岭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S、Pb、C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8
6
作者 蔡应雄 谭娟娟 +5 位作者 杨红梅 卢山松 段瑞春 邱啸飞 程顺波 杨小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92-1803,共12页
铜山岭铜多金属矿床是湘南W、Sn、Pb、Zn、Cu多金属矿集区的代表性矿床,本文对其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石矿物进行了S、Pb、C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变化范围为-1.9‰~5.7‰,平均值为2.6‰,硫主要来源于硫同位素组成均一... 铜山岭铜多金属矿床是湘南W、Sn、Pb、Zn、Cu多金属矿集区的代表性矿床,本文对其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石矿物进行了S、Pb、C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变化范围为-1.9‰~5.7‰,平均值为2.6‰,硫主要来源于硫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的岩浆。硫化物硫同位素平衡温度表明,矿床主要成矿温度为134~339℃。矿石铅的206 Pb/204 Pb、207 Pb/204 Pb、208 Pb/204 Pb比值分别为18.256~18.856、15.726~15.877、38.352~39.430;岩体岩石铅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617~18.805、15.721~15.786、38.923~39.073;两者铅同位素组成相同,都主要为上地壳铅,是由同一岩浆体系分异形成,可能来源于古老基底岩石。不同类型岩石、方解石矿物的δ13 CPDB值为-9.88‰~1.32‰,δ18 OSMOW值为11.67‰~17.68‰,从矽卡岩矿体到距岩体稍远的围岩地层,方解石矿物的δ13 CPDB、δ18 OSMOW值逐渐增大,成矿流体中的碳早期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在成矿过程中有部分碳酸盐岩地层碳的加入。铜山岭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赋矿地层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作用不显著,仅提供了少量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碳同位素 铜山岭 成矿物质来源 岩浆
下载PDF
扬子陆核古元古代变质事件——来自孔兹岩系变质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17
7
作者 邱啸飞 赵小明 +5 位作者 杨红梅 魏运许 吴年文 卢山松 江拓 彭练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6-714,共9页
崆岭杂岩除太古宙结晶基底外,还出露一套以含石墨和富铝矿物为特征的孔兹岩系。相对于结晶基底,目前对于该套表壳岩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有限。对该套孔兹岩系中代表性岩石类型榴线英岩开展了变质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崆岭杂岩除太古宙结晶基底外,还出露一套以含石墨和富铝矿物为特征的孔兹岩系。相对于结晶基底,目前对于该套表壳岩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有限。对该套孔兹岩系中代表性岩石类型榴线英岩开展了变质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榴线英岩变质年龄为1964±12Ma。结合前人在相近地层岩石组合中报道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推测崆岭杂岩孔兹岩系原岩可能沉积于2.1~2.0Ga。扬子陆核的古元古代变质-岩浆作用可能与全球广泛存在的同时期(2.1~1.8Ga)碰撞造山事件有关,暗示其很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崆岭杂岩 孔兹岩系 锆石U-PB 年代学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广东阳春盆地石菉铜矿床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段瑞春 杨红梅 +5 位作者 张利国 刘重芃 蔡应雄 张富铁 林伟鹏 梅玉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西南端,对矿床中黄铁(铜)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07.2±2.0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与区内石菉岩体中两件非矿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06.7±1....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区位于北东向吴川-四会断裂西南端,对矿床中黄铁(铜)矿化的花岗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了107.2±2.0 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与区内石菉岩体中两件非矿化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06.7±1.4 Ma和104.1±2.0 Ma)在误差内一致;石菉岩体侵入寒武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在接触带形成的矽卡岩发育程度与矿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指示了石菉铜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内分布有燕山早期至燕山晚期的侵入岩,岩性由钾玄质系列过渡到钙碱性系列,反映了区域岩石圈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石菉铜矿床应是区域岩石圈伸展-拉张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菉岩体 石菉铜矿床 U—Pb年代学 成矿作用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北缘神农架群火山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邱啸飞 凌文黎 +3 位作者 柳小明 杨红梅 段瑞春 卢山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94-1401,共8页
报道神农架群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以此对其岩浆来源与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显示,Nd—Hf同位素之间存在脱耦现象,虽然各样品之间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元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但同一样品中具有高度变化的锆石£... 报道神农架群安山质熔结凝灰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以此对其岩浆来源与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结果显示,Nd—Hf同位素之间存在脱耦现象,虽然各样品之间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元素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组成,但同一样品中具有高度变化的锆石£酏)值,对应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587-1608Ma,表明岩浆在形成和上升过程中可能受到了陆源碎屑物质组分的混染。该组分改变了岩浆结晶时部分锆石中的Hf同位素组成,然而未改变全岩地球化学及Nd同住素组成,可能表明锆石原位Hf同位素在反映岩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对于碎屑沉积岩混染的识别比全岩Nd同位素具有更为灵敏的指示意义。结合该岩石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神农架安山质熔结凝灰岩来自深部幔源岩浆上涌引起的元古宙基性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且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俯冲碎屑沉积岩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北缘 神农架群 安山质熔结凝灰岩 锆石HF同位素
下载PDF
武当地块与扬子陆核区新元古代早期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山松 江拓 +3 位作者 彭三国 彭练红 谭娟娟 邱啸飞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654,共9页
系统收集并总结了武当地块与扬子陆核区(崆岭地区)已发表的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数据,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及特征。对前人发表的年代学数据进行的统计和对比结... 系统收集并总结了武当地块与扬子陆核区(崆岭地区)已发表的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代学数据,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讨论了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及特征。对前人发表的年代学数据进行的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武当地块沉积岩中碎屑锆石年龄谱记录了~710Ma和~2.5Ga的年龄峰值,同时缺乏>3.0Ga年龄的锆石,表明其沉积物质来源可能并非扬子陆核区,其在新元古代之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微陆块与扬子陆核区(崆岭地区)分离开来,二者于新元古代中期发生碰撞拼合而成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核区 武当地块 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 微陆块
下载PDF
闪锌矿分相Rb-Sr同位素定年机理及其分析流程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红梅 刘重芃 +4 位作者 蔡红 李华芹 张利国 蔡应雄 王云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48-50,共3页
1 前言 成矿作用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不仅对了解矿床成因、探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矿产普查、勘探、进行区域成矿预测,扩大找矿远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同位素定年 RB-SR 分析流程 稳定性 闪锌矿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机理 分相
下载PDF
中天山地块南缘两类混合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信水 江拓 +3 位作者 高俊 高强 李继磊 张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233-3261,共29页
中天山地块是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块体,其基底演化和构造亲缘性对恢复西天山的增生造山方式和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混合岩在中天山地块的高级变质地体中广泛分布,是揭示中天山地块基底演化和构造属性的... 中天山地块是位于中亚造山带西南缘的西天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块体,其基底演化和构造亲缘性对恢复西天山的增生造山方式和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混合岩在中天山地块的高级变质地体中广泛分布,是揭示中天山地块基底演化和构造属性的窗口。本文通过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中天山地块南缘乌瓦门杂岩的两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原岩性质和形成时代以及混合岩化作用时代和成因机制。第一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原岩为中基性岩屑砂岩,混合岩化时代为~1. 8Ga,是在同期角闪岩相变质过程中通过变质分异形成的。第二类条带状混合岩的古成体包括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均形成于~2. 5Ga,并叠加~1. 8Ga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是洋陆俯冲背景下由俯冲洋壳或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侵入古成体的变基性岩墙形成于~1. 72Ga,具有Fe-Ti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的软流圈地幔。该类混合岩的浅色体同时穿插古成体和变基性岩墙,呈现突变的野外接触关系,与区域内约787~785Ma混合岩化同期,即混合岩化作用是外来岩浆注入的结果,可能是造山带垮塌引发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乌瓦门杂岩记录的~2. 5Ga岩浆活动、~1. 8Ga变质作用和~790Ma混合岩化作用可以和塔里木北缘进行对比,暗示中天山地块是一个具有确切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微陆块,并且和塔里木克拉通存在构造亲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 中天山地块 天山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隐钾锰矿的Ar-Ar定年研究进展
13
作者 谭娟娟 杨红梅 +1 位作者 梅玉萍 卢山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8-30,共3页
锰矿是我国的重要矿种,主要有锰氧化物和锰碳酸盐两种类型的矿石,矿集区的形成通常经历了锰元素富集-锰氧化物富集和锰碳酸盐(菱锰矿)富集这三个阶段。
关键词 隐钾锰矿 AR-AR定年 元素富集 锰氧化物 碳酸盐 菱锰矿 矿集区 矿种
下载PDF
崆岭杂岩古元古代早期基性侵入岩脉的Pb-Pb等时线年龄及其成因初步研究
14
作者 邱啸飞 卢山松 杨红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22-23,共2页
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中出露了大量基性侵入体,通过对这些基性岩浆岩进行系统地球化学研究,可为认识扬子陆核早期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崆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基性侵入体,其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多呈岩脉产出。对该套辉长... 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中出露了大量基性侵入体,通过对这些基性岩浆岩进行系统地球化学研究,可为认识扬子陆核早期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崆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基性侵入体,其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多呈岩脉产出。对该套辉长岩采取了初步的Pb-Pb等时线年龄测定,结合其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Pb等时线年龄 基性侵入体 早期形成 古元古代 杂岩 成因 岩脉 扬子克拉通
下载PDF
玄武岩分相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方法流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利国 段桂玲 +5 位作者 杨红梅 杨梅 谭娟娟 段瑞春 邱啸飞 刘重芃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0-648,共9页
长期以来,对玄武岩精确测年一直是困扰地质学家的重大科学问题。玄武岩结构和组成特殊,岩石中矿物组成单一、锆石十分稀少,颗粒很细,采用物理方法挑选单矿物和锆石十分困难,很难应用内部等时线法和锆石U-Pb法研究其成岩时代。而全... 长期以来,对玄武岩精确测年一直是困扰地质学家的重大科学问题。玄武岩结构和组成特殊,岩石中矿物组成单一、锆石十分稀少,颗粒很细,采用物理方法挑选单矿物和锆石十分困难,很难应用内部等时线法和锆石U-Pb法研究其成岩时代。而全岩样品间因岩浆分异产生的147Sm/144Nd比值差别很小,等时线年龄相对误差较大;Rb含量很低,Rb/Sr比值很小,全岩Sm-Nd法、Rb-Sr法常常不能给出正确可信的年龄。根据内部等时线法原理,本文通过化学方法,采用王水和氢氟酸-硝酸对玄武岩样品进行分步溶解,分别对同一件样品的王水溶解相、王水不溶相和全岩开展Sm-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酸介质分步溶解,可提取玄武岩中石英、透辉石、长石等矿物组合,该组合与其全岩具有相同的εNd(t)和一致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矿物与全岩构筑的内部等时线中,147Sm/144Nd比值的变化由全岩之间的0.005扩大到0.11,143Nd/144Nd值的变化由全岩的0.512500~0.512547扩大到0.512500~0.513145。通过该方法获得了与已有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t=(99121) Ma(MSWD=2.1)。通过对比研究,本文认为:玄武岩分相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方法,适用于前寒武纪及更古老的玄武岩样品的年龄测定。该方法的建立不仅有效提高玄武岩Sm-Nd等时线定年成功率,也为其他隐晶质且不易挑出单矿物样品的年龄测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分步溶样 分相 SM-ND同位素 年代学 矿物内部等时线
下载PDF
铊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邱啸飞 卢山松 +2 位作者 谭娟娟 杨红梅 段瑞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5-715,共11页
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等分析技术进行铊(Tl)同位素分析已成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近年来Tl同位素的实验测试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了详细论述,包括Tl的地球化学行为、Tl同位... 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MC-ICP-MS)等分析技术进行铊(Tl)同位素分析已成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近年来Tl同位素的实验测试方法及其地质应用的有关研究进展做了详细论述,包括Tl的地球化学行为、Tl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同位素分馏机理、在各地质储库中的组成特征以及Tl同位素的地质应用等多个方面.这些研究表明该分析技术为行星科学、古海洋学、地幔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以及矿床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其他同位素分析方法难以获得的重要信息,充分展示了该分析技术在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地质应用 研究进展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岩浆矿床硫化物铼锇组成及其矿物学特征初探
17
作者 段瑞春 杨红梅 +3 位作者 张春红 谭娟娟 刘重芃 卢山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9-10,共2页
^187Re经β衰变后成为^187Os,且Re和Os属亲铁元素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亲硫性可在硫化物矿物中富集,因此Re-Os同位素体系可对金属硫化物矿物直接进行定年(Luck and Allegre,1982;Stein et al.,2000;Morelli et al.,2005)。
关键词 硫化物矿物 矿物学特征 RE-OS同位素体系 岩浆矿床 组成 Stein 亲铁元素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邱啸飞 杨红梅 +6 位作者 赵小明 卢山松 江拓 段瑞春 刘重芃 彭练红 魏运许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5-426,共12页
以崆岭杂岩中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3.0~2.6Ga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形成年龄为2 673±... 以崆岭杂岩中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3.0~2.6Ga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形成年龄为2 673±39Ma,且遭受了古元古代(2 042±27Ma)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花岗片麻岩富Si,贫Mg、Cr、Ni,具有Eu、Sr和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花岗片麻岩的εNd(t)值在-1.9~-0.1之间变化,对应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15~3.01Ga,锆石饱和温度为789~825℃,显示岩体可能形成于初生长英质地壳物质在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以崆岭杂岩为代表的扬子陆核可能完整记录了~2.9~2.6Ga板块俯冲-碰撞-后碰撞与造山作用相关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 花岗片麻岩 崆岭杂岩 岩石 构造意义
原文传递
西天山巴仑台地区晚石炭世岩浆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喜 王信水 +1 位作者 江拓 高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8-1058,共21页
位于中亚造山带西段和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其广泛发育的古生代岩浆岩则是揭示俯冲增生过程和构造体制转换的重要岩石探针.本文对我国西天山巴仑台地区的7个古生代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的... 位于中亚造山带西段和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天山造山带的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其广泛发育的古生代岩浆岩则是揭示俯冲增生过程和构造体制转换的重要岩石探针.本文对我国西天山巴仑台地区的7个古生代岩浆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限定它们的结晶年龄在319~307 Ma之间,均形成于晚石炭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晚石炭世的镁铁质岩浆岩主要起源于软流圈地幔或者受俯冲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而同期花岗质岩石总体上均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的中钾钙碱性和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主要起源于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根据西天山地区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变质岩、蛇绿岩和沉积岩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320~310 Ma的岩浆岩形成于板片断离的构造背景,标志着由大陆碰撞向后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而310~307 Ma的岩浆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天山 岩浆作用 板片断离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