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在青川县城区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大虎 何强 +3 位作者 邵昌盛 石金虎 刘保金 顾勤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6-672,共7页
针对通过青川县城区的隐伏活动断层问题,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在城区内的展布情况,经探槽开挖验证所确定的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通过位置和相关参数均真实可靠。青川县城区有3条隐伏断裂通过,最北的... 针对通过青川县城区的隐伏活动断层问题,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在城区内的展布情况,经探槽开挖验证所确定的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通过位置和相关参数均真实可靠。青川县城区有3条隐伏断裂通过,最北的一支为平武-青川断裂的主干断层,总体走向NEE;中支和南支为平武-青川断裂的次级分支断层,走向都是NE向。3条隐伏断裂中的北支和中支断裂错到浅地表2m以下的卵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 隐伏断裂 青川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山西中南部地区地壳深部地球物理场异常与地震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明清 祝治平 +7 位作者 方盛明 刘明军 张建狮 虎喜凤 杨清 刘敏 啜永清 景呈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对山西中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地球物理场异常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临汾北部和太原南部的灵石、介休一带,仍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
关键词 山西 地壳结构 地球物理场 地震活动性 地震
下载PDF
“中国地学大断面与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整理”项目成果介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健 方盛明 +2 位作者 孙国伟 安学伟 张永超 《国际地震动态》 2006年第9期6-8,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地学大断面与深部地球物理资料整理”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关键词 地学断面 深部 地球物理 资料 项目 介绍
下载PDF
活动断层地震勘探中的高精度偏移与反偏移技术
4
作者 张扬 李稳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198-208,241,242,共13页
为了进一步发展活动断层空间位置和精细结构探查技术,解决在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缺少一种通过数学手段对地震成像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开展了将‘反偏移’这一地震波偏移成像的逆运算引入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的... 为了进一步发展活动断层空间位置和精细结构探查技术,解决在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缺少一种通过数学手段对地震成像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的问题,开展了将‘反偏移’这一地震波偏移成像的逆运算引入活动断层探测地震数据处理的研究。分析了偏移与反偏移的关系,提出了以叠前深度域逆时偏移和波动方程反偏移为核心的主动源地震勘探数据高精度处理流程。选择了生长断层、花状构造等有代表性的复杂断裂构造实际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以波动方程逆时偏移和反偏移为核心的地震数据处理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活动断层地震成像剖面的可靠性和精确度。通过本次研究可以认为将偏移和反偏移这一对严格对应的地震数据处理算子引入活动断层探测领域,有助于推动活动断层探测精确度和分辨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或科学钻探研究时,应用本文方法进行地震勘探数据高精度成像处理,利用多种数学手段相互检验,能够有效确保断层上断点定位准确,节约钻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地震勘探 叠前深度偏移 反偏移 地震 波速度建模 主动源地震成像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岩石圈底界面特征及地震活动性 被引量:23
5
作者 方盛明 余钦范 张先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3,共6页
对布格异常采用小波变换场分离技术得到深部重力异常 ,利用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获得较可靠的先验信息作为约束 ,并采用球谐函数的级数解形式对中国东部及其邻域的深部重力异常进行联合反演 ,获得了该区岩石圈底界面的展布图像 ;同时对岩石... 对布格异常采用小波变换场分离技术得到深部重力异常 ,利用其他地球物理方法获得较可靠的先验信息作为约束 ,并采用球谐函数的级数解形式对中国东部及其邻域的深部重力异常进行联合反演 ,获得了该区岩石圈底界面的展布图像 ;同时对岩石圈底界面特征和强地震分布特性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在地貌分布、各种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圈结构等方面都明显地具有分区性 ,很可能与深部岩石圈底界面的变化有关 ,而岩石圈底界面的形态的差异将对岩石圈层的运动和一系列地质过程产生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重力异常 岩石圈底界面 地震活动性 中国 小波变换 东部地区 场分离技术
下载PDF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被引量:4
6
作者 任俊杰 徐锡伟 +4 位作者 孙鑫喆 谭锡斌 李康 康文君 刘保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9-1941,共13页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的存在和最新活动时代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的存在,并断错了第四系;野外调查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存在明显的线性地貌特征,山前断裂断错晚了更新世晚期的洪积台...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中段山前断裂的存在和最新活动时代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石油地震探测资料和浅层地震剖面揭示该断裂的存在,并断错了第四系;野外调查表明,龙门山中段山前存在明显的线性地貌特征,山前断裂断错晚了更新世晚期的洪积台地;探槽剖面揭示距今约1500a之前在山前断裂上曾发生过一次地表破裂型事件,而该断裂未来具备发生强震的潜势.断错地貌的差分GPS测量和年代学分析显示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垂直滑动速率大于0.36mm/a,其与龙门山中段主干断裂活动强度相当,说明龙门山山前断裂在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变形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不仅能为成都平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也有助于全面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中段 山前断裂 断错地貌 探槽 青藏高原东缘
下载PDF
基于中国内陆大孔径地震台阵的Rayleigh面波噪声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巧霞 邱勇 +4 位作者 曾祥方 王夫运 段永红 贾宇鹏 周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4-2547,共14页
Rayleigh面波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已被成功运用到全球范围不同尺度的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并以背景噪声场是时空均匀分布为前提假设.然而真实的噪声源分布的时空非均匀性将导致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存在偏差,最终影响噪声成像结果的精准性... Rayleigh面波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已被成功运用到全球范围不同尺度的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并以背景噪声场是时空均匀分布为前提假设.然而真实的噪声源分布的时空非均匀性将导致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存在偏差,最终影响噪声成像结果的精准性.近年来,噪声源分布特征研究逐步成为提高噪声成像精准度、深化地震背景噪声成像的关键问题.本文利用频率-波束域分析法对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孔径台阵(WuTan Array,简称WTA)在2014全年的垂直分量连续记录做了聚束分析,研究了Rayleigh波噪声源分布特征.结果显示:WTA台阵成功探测到了10~20s周期范围的来自于全球不同方位的Rayleigh波噪声信号,其源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集中分布在北大西洋方位,而夏季则转为印度洋方位噪声信号最强.此外,Rayleigh波噪声源区空间分布还表现出一定的频率依赖性,即在较低频段(0.0488~0.0635Hz)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四个方位均有分布;而在频率较高频段(0.0928~0.1025Hz)则集中分布于西太平洋方位.Rayleigh波噪声源时空分布特征和频率依赖性与海洋活动本身的季节性变化和频谱特征有关.并初步推测本文所观测到的Rayleigh波是由加剧的海浪运动直接作用于海岸、大陆架或海底而激发产生的第一类地脉动噪声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面波 噪声源分布 地脉动 地震台阵
下载PDF
隐伏活断层的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以青川县城区活断层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大虎 何强 +1 位作者 石金虎 刘保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青川县城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出现了条带状破坏增高异常现象,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山体变形、强烈的余震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通过城区的隐伏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定位工作,查明其展布的位置势... 汶川8.0级特大地震,使青川县城区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出现了条带状破坏增高异常现象,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到隐伏断裂、山体变形、强烈的余震活动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通过城区的隐伏活断层,开展地球物理定位工作,查明其展布的位置势在必行。在此次青川县城区活断层定位过程中采用了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查明了北东向的平武-青川断裂隐伏段城区内的展布情况,并根据其解译成果进行了探槽的开挖验证,确定了主干断裂及其分支断裂的具体通过位置,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特大地震 活断层 青川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部强震区和火山区人工地震探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5
9
作者 赖晓玲 孙译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2-729,共8页
介绍了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强震区和火山区的地震测深研究成果,揭示了强震区和火山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地壳深部断裂、中下地壳低速层、速度结构的差异、波速比异常、泊松比和岩性的不同、上地幔顶部隆起、莫霍界面较... 介绍了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强震区和火山区的地震测深研究成果,揭示了强震区和火山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分析表明,地壳深部断裂、中下地壳低速层、速度结构的差异、波速比异常、泊松比和岩性的不同、上地幔顶部隆起、莫霍界面较大的起伏、复杂的壳幔过渡带、滑脱构造、深部岩浆活动等构造特征与东部地区强震形成和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强震区 火山区 深地震测深 深部构造背景
下载PDF
地震数据叠前偏移成像及其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成斌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文中讨论了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地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对浅层地震勘探成果要求精度较高的特殊性,指出了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发展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性,并对相移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编制了相应的软件。...  文中讨论了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地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对浅层地震勘探成果要求精度较高的特殊性,指出了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发展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性,并对相移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编制了相应的软件。通过使用该方法对 2种理论试验模型进行试算,获得的深度偏移剖面层位清晰,构造明显,较准确地体现了理论模型地质结构和构造的特征,效果良好。然后又使用实际浅层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了叠前偏移计算,所得结果与已知地质结构和构造相吻合,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实际浅层地震反射勘探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叠前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数据 地质结构 地体 构造 试验模型 面层 编制
下载PDF
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特色数据(集)出版与共享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丽 赵国峰 +2 位作者 庞丽娜 邓晓华 陈欣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4期170-172,共3页
0引言在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研模式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近年来,科学数据出版在国内外兴起。在此大背景下,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积极响应,探... 0引言在在大数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科研模式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近年来,科学数据出版在国内外兴起。在此大背景下,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积极响应,探索数据开放获取模式,推进地震科学数据的出版与共享。地震科学数据是人类研究地震活动规律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认识地球,发展地球科学、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据,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信息资源和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在解决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大数据 数据资源 地震科学数据 数据出版 科研模式 防震减灾工作 地球科学
下载PDF
震源车地震勘探技术在西安地裂缝勘探中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李忠生 左兆龙 +4 位作者 高虎艳 袁洪克 纪鹏 宋彦辉 程耀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5-918,共4页
为克服巨大的城市环境干扰,采集高质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将大吨位震源车引入到西安地裂缝人工地震勘探中,并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下对已知地裂缝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抗干扰效果、勘探深度、震源工作参数、垂直叠加次数、不同主频检波器接... 为克服巨大的城市环境干扰,采集高质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将大吨位震源车引入到西安地裂缝人工地震勘探中,并在真实城市道路环境下对已知地裂缝进行多项试验,包括抗干扰效果、勘探深度、震源工作参数、垂直叠加次数、不同主频检波器接收、勘探排列长度、最佳反射波接收窗口等,最后将人工地震勘探结果与钻探结果进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大吨位震源车在实际道路干扰环境下可以得到理想的地震反射剖面,剖面中地裂缝异常明显,推测解释的地裂缝在地面的位置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勘探 西安地裂缝 可控震源车
下载PDF
地震折射波法在郑州市西区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怡 嘉世旭 +2 位作者 段永红 徐朝繁 杨卓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92,共9页
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对于面波干扰大、地震反射波法难以开展工作的区域,可尝试利用地震折射波法进行探测,并对折射波法探测的原始记录采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方法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以探索折射波法在城市活断层勘探... 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对于面波干扰大、地震反射波法难以开展工作的区域,可尝试利用地震折射波法进行探测,并对折射波法探测的原始记录采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方法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以探索折射波法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的应用成效。文中针对郑州市须水断层西段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勘探记录,利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计算方法,获取剖面速度结构与界面构造;综合震相特征、计算结果等资料确定主要地层的界面深度和构造特征,3种方法都取得了相近的结论。后又通过在测线上4个钻孔资料的验证,认为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钻孔资料相吻合,说明折射波法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地震折射波法 郑州市西区
下载PDF
基于Levenberg-Marquardt法的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烈度分布快速评估的偏差特性分析
14
作者 任静 张丹 +5 位作者 李志强 黄帅堂 谭专条 王尅丰 陈经纶 陈宇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3期97-108,共12页
地震灾害发生后,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初步评估烈度分布范围。为评定烈度分布结果的偏差特性,利用中国西部地区488个震例和中国东部地区182个震例的等震线数据,使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迭代算法进行回... 地震灾害发生后,可根据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初步评估烈度分布范围。为评定烈度分布结果的偏差特性,利用中国西部地区488个震例和中国东部地区182个震例的等震线数据,使用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迭代算法进行回归,计算我国大陆分区域烈度衰减关系,并对中国大陆1990—2007年23次6.0级以上地震以及2008—2019年88次5.0级以上地震进行烈度评估。结果发现,应用本研究所得烈度衰减关系进行烈度评估,不同烈度区分布面积与实际震害面积存在一定偏差,体现在:①高烈度区:实际震害面积往往比模型面积偏大;②低烈度区:实际震害面积往往比模型面积偏小。据此提出,应用该烈度衰减关系估计震害面积时,应根据烈度大小适当放大或缩写模型面积,具体缩放度如下:8度区模型面积放大约1.5—2.0倍,7度区模型面积缩小约1.5—1.6倍,6度区模型面积缩小约1.8—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等震线 灾情评估
下载PDF
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揭示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
15
作者 田一鸣 姬计法 +8 位作者 袁洪克 酆少英 朱国军 张扬 张贵军 杨新友 何银娟 秦晶晶 安泰霖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4,330,共5页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 为研究临颍断裂浅部构造特征,完成2条跨断裂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根据探测获取的地震反射剖面,结合石油地震剖面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临颍隐伏断裂位置、浅部构造特征及活动性。结果表明,临颍断裂是一条整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的正断层,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断裂上盘发育一个次级断裂,与主断层成反“Y”字形态。研究结果可为许昌市及邻区地震危险性评价、城镇规划及国土利用提供地震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颍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隐伏断层 构造特征
下载PDF
日本东北地区(日本东部大地震的中心和周边地区)的社会重建应如何开始? 被引量:1
16
作者 Y.Yamashita 雷华(译) 田一鸣(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6期587-591,共5页
我们可以从日本东部大地震中学到什么?在本文中,我研究了过去半个世纪在日本社会中形成的总体物质和社会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我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为例。我还将探讨kuni(日语中的国家、州或民族)的含义,并强调在紧急情况下,迫切需要对... 我们可以从日本东部大地震中学到什么?在本文中,我研究了过去半个世纪在日本社会中形成的总体物质和社会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我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为例。我还将探讨kuni(日语中的国家、州或民族)的含义,并强调在紧急情况下,迫切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民族、国家和州进行社会学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难 社会变革 中心和周边
下载PDF
西吉—中卫地震测深剖面及其解释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松林 张先康 +7 位作者 任青芳 张成科 石金虎 赵金仁 刘宝峰 潘素珍 张建狮 刘建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 ,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 通过对南北向的西吉—中卫宽角反射 /折射剖面测深资料的二维处理、计算和解释 ,研究了中宁、中卫和同心一带弧形构造及其两侧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 ,3个区域的壳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 ,标志壳幔深部构造存在着差异 ,地壳厚度变化大 ,弧形构造带中部为一莫霍面隆起 (深 4 5 0km) ,弧形构造带南北两侧上地壳中存在不同的低速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速度结构 壳幔构造 深部构造 测探资料 解释 弧形构造带
下载PDF
探测大城市活断层的地球物理方法 被引量:118
18
作者 方盛明 张先康 +3 位作者 刘保金 徐锡伟 白登海 姬继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613,共8页
简要地介绍了开展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世界各国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情况。城市及邻近地区地震活断层引起的直下型地震 ,将会给大城市造成巨大的地震灾害。准确地探测出大城市的活断层分布 ,采取有效措施 ,可大大降低地震时的... 简要地介绍了开展大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的意义及世界各国开展活断层探测的基本情况。城市及邻近地区地震活断层引起的直下型地震 ,将会给大城市造成巨大的地震灾害。准确地探测出大城市的活断层分布 ,采取有效措施 ,可大大降低地震时的损失。文中重点介绍了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的类型和主要特点 ,在区域探查与初步鉴定阶段、详细探测与精确定位阶段、孕震构造探测阶段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适用范围及所能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大城市 地震活断层
下载PDF
城市活断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震源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潘纪顺 刘保金 +5 位作者 朱金芳 张先康 方盛明 王夫运 段永红 徐朝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33-541,共9页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 ,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 ,因此 ,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它包括激发技术、接... 国内外大量地震震例研究表明 ,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隐伏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裂上发生的地震造成的 ,因此 ,探测城市活断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目前探测城市活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它包括激发技术、接收技术、观测系统、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等。而震源是地震勘探的首要问题 ,城市特定的人文环境和城市活断层的特点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震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较小的断距决定了要有较宽的震源谱 ,城市较严重的干扰决定了震源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在福州市跨八一水库断裂进行的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锤击震源、枪震源以及炸药震源的试验研究 ,利用频谱分析技术 ,得到了各种震源谱的特性 ,并给出了可控震源、真空加速落锤和锤击震源叠加时间剖面对比 ,探讨了各种震源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层 高分辩率 地震勘探 震源对比试验
下载PDF
高分辨折射和浅层反射地震方法在活断层探测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40
20
作者 酆少英 龙长兴 +4 位作者 高锐 石金虎 杨卓欣 谭雅丽 寇昆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8-724,共7页
浅层反射地震方法是城市活断层探测常用的技术,但在基岩埋深比较浅的地区,往往只能识别出基岩顶面的反射波,而仅根据反射地震剖面上单个同相轴的变化很难准确判定断层是否存在.浅层地层的错断往往会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利用高分辨折射... 浅层反射地震方法是城市活断层探测常用的技术,但在基岩埋深比较浅的地区,往往只能识别出基岩顶面的反射波,而仅根据反射地震剖面上单个同相轴的变化很难准确判定断层是否存在.浅层地层的错断往往会引起速度的横向变化,利用高分辨折射地震方法采集的数据,应用层析成像方法获得的速度剖面,能够反映地下速度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另一方面揭示浅层断层存在的可能性.在四川某地,将这两种方法同时应用于活断层浅层地震勘探中.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浅层反射地震勘探方法在基岩埋深较浅地区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层探测 浅层反射地震 高分辨折射地震 层析成像 联合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