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领域进展综述
1
作者 马星宇 王兰民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8,共23页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 通过参会交流和对口头报告论文的研读,对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与场地响应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大会大师报告、特邀报告相关进展和分会口头报告相关进展两个方面,涉及专题:强震动记录排序,地震危险性评估,区域尺度的地震滑坡评价及应用;隧道与地下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风险评估与管理;液化场地的地下结构;岩土隔震;面向结构保护和基于抗震超材料的创新地基相互作用概念;浅基础抗震设计中的挑战;面向建筑物和桥梁的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与韧性应用;地震输入、场地效应和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与对其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抗液化结构;场地响应谱分析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的现状与讨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的岩土地震工程;土体非线性对建筑环境的影响-观测与预测等。以期与读者全方位分享本届盛会该领域的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8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场地响应 液化 土结相互作用 土工合成材料 土体非线性 地震滑坡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下载PDF
基础设施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少卿 郭恩栋 +2 位作者 戴君武 刘如山 王祥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7-141,共5页
现行的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中,基础设施工程损失是通过逐项调查并会同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评定得到的,而基础设施工程包含多个系统,如供电系统、供水系统、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气系统和水利工程等,因此,在一次地震中,要准确地... 现行的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中,基础设施工程损失是通过逐项调查并会同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评定得到的,而基础设施工程包含多个系统,如供电系统、供水系统、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气系统和水利工程等,因此,在一次地震中,要准确地估计基础设施工程结构的损失比建筑物损失的估计要更为复杂。为了快速地评估基础设施工程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通过收集1993年到2005年震例中的基础设施工程损失,以建筑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基础设施工程直接经济损失值,为灾区整个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和灾后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直接经济损失 评估方法
下载PDF
分区分类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桂欣 孙柏涛 陈相兆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9,共11页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充分利用研究较多且较系统的...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本文充分利用研究较多且较系统的建筑物震害及损失评估结果,结合历次典型历史地震震害中建筑物和生命线震害情况,通过分析建筑物损失和生命线工程损失的数量关系,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模型;通过对人口、GDP、土地利用等公里网格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中国大陆地区的分区分类原则,建立分区分类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型;基于GIS软件平台,开发了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块,利用该模块,得出了四川省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生命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直接经济损失 地震灾害
下载PDF
2022年泸定6.8级地震房屋震害及其统计分析
4
作者 孙路 刘金龙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1,共9页
2022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依据现场调查资料,介绍了震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建造特点,总结了各类房屋结构的典型震害现象,探讨了各类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的产生机理。通过震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本次地震中各类结构... 2022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依据现场调查资料,介绍了震区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建造特点,总结了各类房屋结构的典型震害现象,探讨了各类房屋典型震害特征的产生机理。通过震害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本次地震中各类结构房屋的震害矩阵,并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不同房屋类型各地震破坏等级分布规律,给出了砖混结构房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根据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给出了提升房屋抗震能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6.8级地震 房屋 震害 抗震能力
下载PDF
以大数据视角看地震工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旭川 吴开来 陈祎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6,共7页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是地震工程领域的最大的盛会,参会人员数千人,论文集汇集了本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而2017年第16届会议的论文集收录论文数量达2130篇。为了从大量的会议论文中获得对地震工程领域的定量认识,本文用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对所...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是地震工程领域的最大的盛会,参会人员数千人,论文集汇集了本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而2017年第16届会议的论文集收录论文数量达2130篇。为了从大量的会议论文中获得对地震工程领域的定量认识,本文用大数据分析的思路,对所有论文的标题进行搜索、统计与分析,建立不同国别、材料类别、部件或结构类别、力学性能指标、研究手段、灾种以及工程结构类型等条件下研究论文数量的分布情况,从一个侧面定量剖析了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科研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最后,进一步分析各项统计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选择出2010~2011年新西兰大地震后"低损伤"建筑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定量分析 地震工程 研究现状 低损伤建筑
下载PDF
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M_(W)7.6地震跨断层场地相对运动
6
作者 徐龙军 吕淼 +2 位作者 张恒 于越 谢礼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41,共17页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 为了获得近断层地震动准确的残余位移信息,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网格搜索地震动基线校正方法。首先基于1999年我国台湾M_(W)7.6集集地震强震动数据,探讨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位移特征,然后通过地震动时程初始时刻的校正获得了集集地震多组上、下盘台站之间的相对运动时程数据,分析了分别靠近断层上、下盘场地之间相对运动的位移时程特征。结果显示:近断层地震动的滑冲效应显著,断层的平均滑冲速度可高达1.4 m/s;断层两盘间的相对运动类似于近断层地震动的运动特征,且幅值更大;近断层的残余位移约是断层两盘间最大相对位移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9年集集M_(W)7.6地震 近断层地震动 跨断层场地 相对运动 断层作用
下载PDF
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的工程场地分类标准检验与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也 任叶飞 +4 位作者 王大任 王宏伟 冀昆 温瑞智 周宝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109,共11页
各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指标定义场地分类标准,以中、日、美三国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其能否合理体现相同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的差异性鲜见有研究开展检验与评价。针对此问题,利用日本KiK-net台网的强震动记... 各国抗震设计规范采用不同的指标定义场地分类标准,以中、日、美三国的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其能否合理体现相同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的差异性鲜见有研究开展检验与评价。针对此问题,利用日本KiK-net台网的强震动记录和台站的钻孔资料,分别以三国分类标准划分台站场地类别,基于地震动预测残差分析方法计算台站的真实场地放大因子,比较分析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场地类别的场地放大因子均值及标准差分布情况。得到如下结论:在PGA和SA的短周期段(T<0.1 s),以场地自振周期TS作为分类指标的日本规范没有体现出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效应的差异性,以地表20 m内等效剪切波速VSE及覆盖层厚度双指标的中国规范和以地表30 m以内平均剪切波速VS30为指标的美国规范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类别间场地放大效应的差异性;日本规范在整体上体现相同场地类别内场地放大的集中性方面表现最好,对于长周期(T>2 s)地震动,中国规范则表现最优越;中国III类场地对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体现出较大离散性,分类标准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场地分类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标准 场地放大因子 地震动预测残差 集中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袁近远 孙锐 袁晓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53,共9页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是我国未来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但其技术框架目前尚为空白。本文剖析了既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框架的缺欠,借鉴国际COSO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学风险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点... 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是我国未来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但其技术框架目前尚为空白。本文剖析了既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框架的缺欠,借鉴国际COSO风险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学风险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的基本内涵和要点,建立了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研究表明,虽然目前我国工程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理论框架方面存在着要素不全、逻辑欠缺、隶属关系不清、用词混淆以及释义不详等不足;国际商业COSO风险管理框架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可以作为构建本文和其它领域风险管理框架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建立的土木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治理技术框架,以目标战略、性态分析和监测修订作为3个主控要素,由包括27个要素的3层架构组成,符合现代管理科学思维和逻辑,考虑因素齐全,隶属关系清晰,具有工程可操作性,并具备国际通用性特点。以性态分析作为风险的识别、评估、组合和响应的统一描述,与地震工程性态设计理念一致,也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框架逻辑混乱和要素隶属关系不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震害 风险管理 风险治理 COSO 性态分析
下载PDF
一种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的改进算法——以水池和供水管网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晨雨 郭恩栋 +2 位作者 李玉芹 于天洋 李倩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2-189,共8页
生命线工程对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维系起到重要作用,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诸多次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生命线工程的地震损失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传统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的计算方法时常会带... 生命线工程对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维系起到重要作用,一旦遭到地震破坏,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诸多次生的负面影响。因此,生命线工程的地震损失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传统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预测的计算方法时常会带来的缺乏区分度的问题,利用线性插值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公式。并以水池和供水管网为例,进行了计算和比对。证明了改进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克服传统方法缺乏区分度的问题,对某一地震破坏等级对应的震害指数的变化导致预测结果展现出足够的区分度;足够简便,不会带来过多的运算量上升;没有引入新的概念,能够较好地融入现有震害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线工程 水池 供水管网 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改进算法
下载PDF
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的人工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兰 李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延长影响、高阶模态影响、估计结构屈服强度时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周期的结构给出相应的地震动持时预测结果。该深度学习模型以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对80280个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4层结构和16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与广泛使用的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确定方法(95%Arias持时和75%Arias持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95%Arias持时方法用于4层结构时均表现良好,但用于16层结构时95%Arias持时方法的计算误差明显变大;75%Arias持时用于4层和16层结构时的计算误差均远高于本文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有望实现兼具计算效率高、较小计算误差和较强适用性的优点,是处理工程输入地震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时程分析 计算效率 深度学习 最大位移反应
下载PDF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岩土地震工程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少峰 王兰民 +2 位作者 蒲小武 许世阳 马星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32-1344,共13页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考虑新冠疫情,此次大会的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笔者线上参加了会议。论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概况,通过分析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内容,对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 第17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于2021年9月27日至10月2日在日本仙台召开。考虑新冠疫情,此次大会的举办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笔者线上参加了会议。论文简要介绍此次大会的概况,通过分析大会相关交流报告和论文内容,对岩土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砂土液化灾害、地震作用下斜坡破坏、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面破坏及场地地震安全、地面运动5个分会专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与国内同行分享本次大会在岩土地震工程及其我国有重大需求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岩土地震工程 新进展 斜坡破坏 土结相互作用 地面运动
下载PDF
柳州地区红土的工程特性和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12
作者 乔峰 薄景山 +3 位作者 常晁瑜 王亮 韩昕 黄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15167-15176,共10页
红土由于其特殊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以及特殊的结构,通常会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土的工程特征和动力学特性。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柳州地区红土的工程特性、动力学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①除液性指数外... 红土由于其特殊的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以及特殊的结构,通常会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土的工程特征和动力学特性。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柳州地区红土的工程特性、动力学特性以及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①除液性指数外,各项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小,较为稳定,各项力学性质的变异系数较大,较为离散;②柳州地区红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质间相关性存在相关性进其中天然含水量、孔隙比、密度三者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③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柳州地区红土土层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相关系的推荐拟合模型,经过验证误差小于5%;④通过SOILQUAKE程序分析了不同动力学参数与实测值的差异,给出了建议值。这一工作对从事红土研究的工作者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物理力学性质 动力学特性 地震反应特性
下载PDF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诱发大规模黄土液化流滑的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兰民 许世阳 +8 位作者 王平 王睿 车爱兰 周燕国 吴志坚 王谦 蒲小武 柴少峰 马星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3,共9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7°,东经102.79°,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在距震中约20 km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永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地貌下引发了长2.5 km的大规模...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5.7°,东经102.79°,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在距震中约20 km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永川乡金田村和草滩村二级阶地黄土台塬地貌下引发了长2.5 km的大规模液化流滑灾害,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笔者在震后立即对该液化流滑灾害和地震动特征进行了现场联合调查,基于现场考察、无人机现场勘测、钻孔勘探、电法探测、参考历史同类灾害的前期研究成果等手段,初步查明了液化流滑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该液化流滑是由于地震触发11 m深度以下地下水饱和的黄土层大面积液化,上覆土体随液化土体沿液化层带顺着2°~3.5°的缓斜坡方向流滑进入冲沟,然后,沿坡度为1.5°~5°的冲沟向下游继续流滑。在流滑过程中,液化土体中喷涌出的大量水与上覆土体中高含水率表层土中的水不断与流滑土体搅合揉搓使得流滑混合体在到达冲沟中下部的拦洪坝之前,已经演化为泥流。在遇到拦洪坝受阻漫溢到左右两岸的同时,泥流转而也进入了左侧另一条相邻冲沟一定距离,最终拦洪坝溃坝,泥流继续下泄到了金田村和草滩村,造成两村51户房屋被埋或冲毁,20余人死亡,泥流最终停止于两村下游约317 m处。并在结论中得到了评估与减轻此类灾害风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流滑 黄土地层 地震动 放大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18
14
作者 薄景山 李平 +3 位作者 孙有为 蔡晓光 焦淙湃 张莹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9-268,共10页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 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集中等特点。城市安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地震安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唐山大地震后,在反思惨痛震害教训的同时,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抗震防灾技术和方法。本文简要地归纳了破坏性地震对城市的影响,从我国先后开展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防震减灾规划和韧性城市3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城市抗御地震灾害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程,讨论和评述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韧性城市的定义、研究内容、特征、评价指标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城市抗震中应重点加强研究的5个方面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地震灾害 抗震防灾规划 防震减灾规划 韧性城市 发展与实践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洪富 孙柏涛 +1 位作者 陈相兆 钟应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8-203,共6页
为有效解决以往各类地震业务系统建设周期长、重复建设、成本高、维护更新难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HAZ-China系统)。该系统集地震基础数据采集与存储、震害预测、地震应急响应与辅助决策... 为有效解决以往各类地震业务系统建设周期长、重复建设、成本高、维护更新难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建设基于云计算的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简称HAZ-China系统)。该系统集地震基础数据采集与存储、震害预测、地震应急响应与辅助决策、地震现场损失评估、震后恢复重建资金评估、地震业务二次开发定制与扩展等功能于一体,可为各类用户提供震前、震时和震后的综合地震信息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系统云计算服务层次(地震应用服务层、地震业务开发平台服务层、地震数据服务层、基础设施服务层)的主要构成,重点阐述了各服务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其次介绍了云计算平台的体系结构及其组成等;最后指出了建设基于云的HAZ-China系统的首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云计算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新一代地震动衰减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齐 胡进军 +1 位作者 谢礼立 姜治军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9-1088,共10页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选取汶川地震和部分国外地震记录,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断层破裂机制、场地条件以及上盘效应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应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确定模型系数.结果分析表明:模型整体上能较好地预测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距200,k...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选取汶川地震和部分国外地震记录,通过残差分析方法建立考虑断层破裂机制、场地条件以及上盘效应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应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确定模型系数.结果分析表明:模型整体上能较好地预测汶川Ms8.0级地震断层距200,km以内的地面运动,但在反应谱长周期段,模型预测值比实际观测值略大;模型在短周期段(T<1,s)预测反应谱与4个美国下一代地震动衰减关系(NGA)模型平均值一致,长周期段(T>2,s)模型预测反应谱小于美国下一代衰减关系模型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震动衰减模型 残差分析 随机效应回归 下一代衰减关系模型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美玲 李山有 +2 位作者 卢建旗 宋晋东 唐丽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0,共11页
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可描述地震动幅值的变化特征,主要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人工合成地震动。目前,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强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结果。本文以研究更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强度包络... 地震动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可描述地震动幅值的变化特征,主要用于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人工合成地震动。目前,国内工程最常用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强震动记录统计得到的结果。本文以研究更适合我国大陆地区的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衰减关系为目标,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基岩场地强震动观测数据,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三段式强度包络函数模型,运用70%能量持时法确定上升段持时t1和平稳段持时ts,利用统计回归方法确定衰减因子c,最终通过加权最小二乘法确定了我国基岩场地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参数及其衰减关系公式。通过与国内最常用的时程强度包络函数参数的衰减关系对比发现,上升段持时t1与震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后者则与震级无关,下降段衰减因子c在远场普遍大于后者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时程 强度包络函数 中国大陆 强震动观测数据 衰减关系
下载PDF
超大型钢筋混凝土冷却塔模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翁旭然 戴君武 胡扬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9-703,共5页
研究原型结构为即将要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设的高度为220 m的1 000 MW级热力发电厂超大型间接空气冷却塔,设计并实现了缩尺比为1∶30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工况涵盖I~IV类场地条件下,冷却塔模型分别在7度、8度设防多遇地震... 研究原型结构为即将要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设的高度为220 m的1 000 MW级热力发电厂超大型间接空气冷却塔,设计并实现了缩尺比为1∶30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工况涵盖I~IV类场地条件下,冷却塔模型分别在7度、8度设防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对应的72组三向地震动激励,观察检验模型结构在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动激励水平下的反应性态.同时,在每个级别的地震模拟试验工况前后,进行模型振动模态特性试验,实时监控模型结构在经历每个阶段地震动工况后的振动特性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塔结构基本能够满足7度、8度设防条件下的抗震要求,但冷却塔下部的X型支腿两端与其喉部以上的壳体属于抗震薄弱部位,受较为密集的多个相邻高阶振型耦合振动影响,上部壳体厚度最薄处出现较为严重的环向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冷却塔 抗震性能 地震模拟 振动台
原文传递
基于工程理论的模拟地震动研究
19
作者 毕佳伟 李水龙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12期62-65,共4页
本文依据现阶段地震动模拟方法,阐述了基于工程理论的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实际地震动记录,说明了三角级数法仍是现阶段的普遍方法,研究了相位谱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位差谱分布模型,并提出未来研究的... 本文依据现阶段地震动模拟方法,阐述了基于工程理论的地震动模拟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存在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实际地震动记录,说明了三角级数法仍是现阶段的普遍方法,研究了相位谱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位差谱分布模型,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模拟 三角级数法 强度非平稳性 相位差谱
下载PDF
二维饱和沉积盆地地震动响应非线性分析
20
作者 张彦 程鹏 +3 位作者 赵瑞斌 孟庆领 黄磊 刘中宪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利用ABAQUS软件及二次开发平台,编写了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VUMAT子程序,对饱和沉积盆地进行了非线性反应模拟。建立不同基岩面坡度的二维T型沉积盆地,输入4条不同频谱特性及幅值的近断层地震... 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利用ABAQUS软件及二次开发平台,编写了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VUMAT子程序,对饱和沉积盆地进行了非线性反应模拟。建立不同基岩面坡度的二维T型沉积盆地,输入4条不同频谱特性及幅值的近断层地震波,研究不同盆地基岩面坡度、饱和介质特性、地震波强度等因素对沉积盆地非线性反应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作用可造成饱和沉积盆地发生局部液化,地震波强度越大,液化区分布范围越广,地表处出现了永久塑性变形;地震波强度的增大导致地表土层发生液化的时间提前,且下层土的液化会减弱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导致上层地表土发生液化的时间延后;盆地内地表最不利位置随着基岩面坡度的增大逐渐向中心处移动,不同工况下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为1.18~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videnkov本构模型 VUMAT 二维非线性分析 近断层沉积盆地 场地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