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台数据的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申学林 王秋良 +1 位作者 魏贵春 丁文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流动加密台资料计算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并分析其深度误差。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3~5km;流动加密台观测明显改善了震源深度测定精度,其震源深度误差由平均1.8km减少到1.1km。研究认为,直... 利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流动加密台资料计算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并分析其深度误差。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3~5km;流动加密台观测明显改善了震源深度测定精度,其震源深度误差由平均1.8km减少到1.1km。研究认为,直达波法测定三峡遥测台网(特别是布置流动加密台后)网内地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遥测地震台网 流动加密台站 地震序列 震源深度精定位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在郧西盆地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松 罗登贵 +1 位作者 李媛 周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8,191,共4页
在前期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郧西盆地进行针对性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并利用地震发射结果来确定断层位置及构造特征。该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浅层地震反射 两郧断裂 断层探测 南水北调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基地震液化深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庆 汤勇 +1 位作者 朱萌 杨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188-15193,共6页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标贯试验击数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结果显示本地区饱和砂土地基液化深度在地震烈度Ⅶ度、Ⅷ度时超过20 m。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工程实践抗液化处理深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地震液化 动三轴 液化深度
下载PDF
累积绝对速度CAV在中国三代核电站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志高 黄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7-470,共4页
介绍中国将要建成的三代核电站和目前已建成的二代核电站的地震监测原理。通过处理国内地震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三代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地震的特点,并将三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与二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代核电站OBE报... 介绍中国将要建成的三代核电站和目前已建成的二代核电站的地震监测原理。通过处理国内地震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三代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地震的特点,并将三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与二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代核电站OBE报警方式能有效减少二代核电站OBE报警中的误报和漏报,是一种更加稳健的核电站地震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核电站 地震监测 累积绝对速度 核电站地震安全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不同蓄水阶段地震波Q值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贵春 张丽芬 +1 位作者 申学林 董彦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1-654,660,共5页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在拟合线附近波动;3个库段在不同蓄水阶段均具有较小的Q0值和中等的η值,表明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构造复杂,且介质的均匀程度较低;仙女山-九畹溪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大,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稳定;巴东高桥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小,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强烈;泄滩地区随着水位的升高,Q0值增大,表明该地区介质均匀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阶段 库段 Q值 三峡工程重点监视区
下载PDF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分析
6
作者 何凯 杜瑞林 +3 位作者 魏贵春 戴苗 董彦君 侯健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以提高发布时效。以汶川地震为例,针对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时效分析结果表明,在首台触发3~4s内开始发布预警信息,震中20~50km范围内95%以上的网民有1~7s的预警时间,而破裂最大区域(北川)95%以上的网民将获得30s以上的预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信息发布时延 新媒体
下载PDF
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背景及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雷东宁 蔡永建 +4 位作者 李恒 吴建超 乔岳强 余松 廉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741,共4页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 分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带、尼泊尔Ms8.1地震震中区地震构造及地震发震构造,讨论主震对余震触发及余震的时空强特征和地震对周边地区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初步分析认为,主边界断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低角度逆冲断层地震;余震分布范围与震源破裂面积和方式基本一致,具有向东迁移的时空特征;西藏定日Ms5.9、聂拉木Ms5.3地震不属于尼泊尔地震余震,是应力扰动的结果;沿俯冲带向东至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大震发生的危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8.1地震 地震构造背景 板块俯冲 余震活动 地震活动趋势
下载PDF
sPL震相在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彦君 王秋良 +1 位作者 申学林 魏贵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1-224,232,共5页
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2017-06-1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并与实际波形拟合对比,得出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集中在3~4km范围内,误差约... 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2017-06-1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进行分析,运用频率-波数(F-K)方法模拟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并与实际波形拟合对比,得出震源深度分布。结果显示,该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集中在3~4km范围内,误差约为1km,表明在三峡地区利用sPL震相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震相 震源深度 F-K方法 巴东M4.3地震序列
下载PDF
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及其开发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志高 黄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5-1068,1073,共5页
介绍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在核电站安全监测中的作用,并依据中国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所依从的标准,对其硬件、软件等进行设计。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据此进行样机制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结合当前核电的发展趋势,提出核电地震监... 介绍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在核电站安全监测中的作用,并依据中国核电站地震监测系统所依从的标准,对其硬件、软件等进行设计。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据此进行样机制造,并成功应用于实践。结合当前核电的发展趋势,提出核电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安全 地震 地震监测 第3代核电
下载PDF
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建超 蔡永建 +1 位作者 雷东宁 郑水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50,共4页
分析传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介绍地震应急通系统的组成、架构设计和主要功能特点。对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描述,并结合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地震应急通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分析传统地震现场应急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介绍地震应急通系统的组成、架构设计和主要功能特点。对地震应急通系统在尼泊尔8.1级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描述,并结合新技术和新思路,对地震应急通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展望。实践证明,地震应急通系统帮助地震部门建立了一套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了地震部门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应急通 尼泊尔8.1级地震 地震应急指挥体系
下载PDF
基于动三轴试验和土层地震反应对地震液化的判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庆 李恒 张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1-535,共5页
以汉口某场地典型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动三轴试验成果,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一维波动方法进行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探讨场地内埋深10~36m范围内的各土层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结果表明,汉口地区... 以汉口某场地典型钻孔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动三轴试验成果,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层的非线性特征,利用一维波动方法进行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探讨场地内埋深10~36m范围内的各土层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结果表明,汉口地区埋深超过20m的砂土层在Ⅶ度、Ⅷ度地震作用下有液化的可能性;土层液化的可能性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减小;输入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及平稳段持续时间等因素可影响液化判别结果。该方法可为深层液化判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地震反应 动三轴试验 地震动 液化判别 深层液化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地震波Q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贵春 姚运生 +2 位作者 廖武林 张丽芬 申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选取2013~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41次M_L≥1.5地震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核心水源区地震波Q值。结果表明,该地区非弹性衰减结果为Q=146.0×f^((0.770 3)),处于中等Q值的构造活跃期。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Atkinson方法 地震波Q值
下载PDF
土的天然密度对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宇阳 廉超 陈新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97-801,共5页
选择3种不同强度的人造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基岩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土层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土性的土层剖面,在一定范围内土的天然密度变化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和反应... 选择3种不同强度的人造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基岩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土层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土性的土层剖面,在一定范围内土的天然密度变化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地表峰值加速度与土层的天然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土体的天然密度增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逐渐减小。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与土体密度的变化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性 天然密度 特征周期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
下载PDF
2015-04-25尼泊尔M8.1地震震害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永建 郑水明 吴建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7-560,共4页
2015-04-25尼泊尔M8.1级地震造成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0个县的房屋设施不同程度地破坏,最大影响烈度为IX度。灾区调查发现,土木和石木等简易结构房屋普遍破坏,砖混和框架结构房屋破坏较轻。受场地条件影响,沿雅鲁藏布江破坏比其他地区较... 2015-04-25尼泊尔M8.1级地震造成我国西藏日喀则地区10个县的房屋设施不同程度地破坏,最大影响烈度为IX度。灾区调查发现,土木和石木等简易结构房屋普遍破坏,砖混和框架结构房屋破坏较轻。受场地条件影响,沿雅鲁藏布江破坏比其他地区较普遍。极震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地震动直接造成的损失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 M8.1级地震|西藏日喀则地区|震害特征
下载PDF
青海门源6.4级地震兰新高铁沿线强震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志高 黄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3-986,990,共5页
基于2016-01-21青海门源6.4级地震,通过分析高铁沿线台站强震数据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仪器烈度值表明,将实时仪器烈度值作为高铁地震监控系统的报警参数受场地条件影响较小。利用沿线台站近高铁和远高铁监测点的谱比值来解释局部... 基于2016-01-21青海门源6.4级地震,通过分析高铁沿线台站强震数据的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仪器烈度值表明,将实时仪器烈度值作为高铁地震监控系统的报警参数受场地条件影响较小。利用沿线台站近高铁和远高铁监测点的谱比值来解释局部复杂场地条件对峰值加速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台站计算与设计的反应谱来预测高铁地震台站附近的桥梁震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监测报警 场地条件 谱比 震害分析
下载PDF
2017-06三峡库区M4.3、M4.1双地震强震记录分析
16
作者 戴苗 王秋良 +3 位作者 刘坚 黄俊 魏贵春 申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2017-06-16、06-18湖北省秭归县和巴东县先后发生M4.3、M4.1地震,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先后获取这2个事件13组和11组强震动记录。对2次地震进行反应谱和傅里叶谱分析,获取峰值加速度和仪器烈度图,得到仪器烈度值最大为7.1度... 2017-06-16、06-18湖北省秭归县和巴东县先后发生M4.3、M4.1地震,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先后获取这2个事件13组和11组强震动记录。对2次地震进行反应谱和傅里叶谱分析,获取峰值加速度和仪器烈度图,得到仪器烈度值最大为7.1度,与震中现场灾害评估烈度7度、大部分地区5度基本一致,充分体现了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频谱分析 仪器烈度
下载PDF
淤泥质软弱表土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17
作者 胡庆 杨钢 +2 位作者 汤勇 蔡永建 李恒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92,共6页
以2个简化的场地为原型,将不同厚度淤泥质软弱土层置于场地表层构造了多种土层反应分析模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和非线性地震反应方法分别对其在3种输入地震动强度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当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地震反应时,随着软弱表... 以2个简化的场地为原型,将不同厚度淤泥质软弱土层置于场地表层构造了多种土层反应分析模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和非线性地震反应方法分别对其在3种输入地震动强度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当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地震反应时,随着软弱表层厚度的增加,加速反应谱特征周期逐渐增大,而峰值加速度则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含较厚软弱表层的场地,在较强地震动作用下,等效线性化方法会造成地表反应谱高频成分被严重低估,而去除软弱表层会使得反应谱特征周期偏小。而非线性地震反应方法可以避免这种误估,故对含厚淤泥质软弱表层的场地建议使用非线性计算方法。当场地软弱表层厚度有限时,等效线性化方法得到去除和保留软弱表层的场地加速度反应谱结果相差甚小,此时可选择更为简便的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表土层 加速度反应谱 等效线性化方法 非线性地震反应
下载PDF
某框架结构基础隔震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易鸣 姚运生 +2 位作者 王秋良 魏勇 雷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0-346,共7页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基本理论,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框架结构基础隔震楼和与其相近的非隔震楼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分析模型,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两种模型进行水平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楼的水平向地震反应... 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和有限元基本理论,利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框架结构基础隔震楼和与其相近的非隔震楼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分析模型,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两种模型进行水平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基础隔震楼的水平向地震反应远小于非隔震楼,其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大于非隔震楼,其层间剪力和基底剪力、楼层相对位移和加速度低于非隔震楼。总体来说,隔震支座可以显著降低水平向地震对于结构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地震反应 动力时程分析 SAP2000
下载PDF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湖北地区地壳结构 被引量:6
19
作者 何凯 杜瑞林 +3 位作者 董彦君 魏贵春 申学林 戴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6-649,660,共5页
利用2014~2015年湖北数字地震台网30个子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由H-Kappa、CCP叠加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地壳厚度、泊松比及剖面AA′。结果表明:1)湖北地区地壳厚度总体趋势是西厚东薄,鄂西北、西南... 利用2014~2015年湖北数字地震台网30个子台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用频率域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由H-Kappa、CCP叠加方法反演得到各台站下方地壳厚度、泊松比及剖面AA′。结果表明:1)湖北地区地壳厚度总体趋势是西厚东薄,鄂西北、西南地区地壳厚度在45~55km左右,鄂东地区地壳厚度在30~35km左右;2)湖北地区泊松比值总体变化不大(0.23~0.27),说明这一地区岩石可能以中度组分为主;3)AA′剖面中出现"楼梯状"Moho面,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在武当山地区下方地壳的榴辉岩发生相变,使得相变后的下地壳密度改变而发生拆沉作用,因此鄂西地区地壳厚度发生陡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H-Kappa叠加 地壳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