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经验公式的湖北省历史地震目录修订 被引量:1
1
作者 廉超 陈新强 +1 位作者 孔宇阳 甘家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9,共9页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修订。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历史地震目录的收集和整理,利用已掌握的历史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地震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湖北省历史地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修订。收集了湖北省区域内地震地质资料和1990年以来发生地震的现场考察资料,结合当地经济、地质和建筑特点对有感区域的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判定,通过选取多个地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对烈度-震级的对应关系进行重新标定,并利用经验公式对地震目录中部分历史地震的震级、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修订。最终提取并重新确定了15个遗漏的历史地震,另对3个历史地震做出地震参数的校改建议,研究结果对新的地震区划工作和历史地震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震目录 地震考证
下载PDF
震损快速识别算法在湖北应城M 4.9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乙轩 姜涛 +1 位作者 吴文彬 江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针对基于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的砌体结构震损图片快速识别算法。基于湖北省应城M 4.9级地震现场调查获取的砌体结构震害图片,制作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的数据... 针对基于人工检测方法存在效率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的砌体结构震损图片快速识别算法。基于湖北省应城M 4.9级地震现场调查获取的砌体结构震害图片,制作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的数据集;通过Mosaic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后,构建空间通道注意力机制改进的Faster RCNN模型提取震害图片高级语义特征;使用湖北应城M 4.9级地震砌体结构震害调查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及验证并确定最终的模型超参;最后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对砌体结构门窗洞口和震损类型进行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的识别出门、窗、剥落、裂缝,其检测精确分别为:93.1%、97.6%、74.8%、62.3%。此外,单张震害照片检测时间为60 ms,为砌体结构震害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砌体结构 震害类型 快速检测 改进的Faster RCNN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恒 吴建超 雷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69,86,共10页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 阻尼修正系数(DMF)用于抗震设计规范中校正临界阻尼比高于或低于5%的弹性反应谱。在解耦多参数交叉影响的原则下研究了三个主要地震参数(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位移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MF随着结构自振周期增大而逐渐趋近于1;随着震级和距离增大,阻尼比对位移反应谱影响随之增大,DMF曲线更加发散,这意味着通过附加阻尼减小结构地震反应对于大震和远震更加有效;场地条件对DMF的影响仅限于近场范围,但无法归纳出明显的影响规律,且随距离增大,不同场地对应的DMF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通过人工合成地震动数值试验,分析加速度反应谱与位移反应谱DMF曲线,得出结论:地震动频谱分量随频率的相对变化速度,对位移反应谱DMF曲线起控制性作用。最后提出了适宜于抗震设计规范采用的DMF公式,并利用实际强震记录数据拟合了DMF公式中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修正系数 地震动位移反应谱 减震 衰减指数 抗震设计规范
原文传递
累积绝对速度CAV和峰值加速度PGA联合报警在高铁地震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俊 姚运生 +1 位作者 陈志高 杨江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在1991年通过研究认为累积绝对速度CAV对低频震动敏感而对高频震动不敏感,能很好避免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报警。简要介绍CAV的概念和标准化算法,并以汶川地震及部分余震数据为例,分析高铁采用CAV参数报警的可行性,... 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在1991年通过研究认为累积绝对速度CAV对低频震动敏感而对高频震动不敏感,能很好避免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报警。简要介绍CAV的概念和标准化算法,并以汶川地震及部分余震数据为例,分析高铁采用CAV参数报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铁地震监测预警中CAV参数可能会对破坏性小的远震大震报警,但CAV参数和峰值加速度PGA参数联合报警能有效地排除近震小震和远震大震对高铁地震报警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监测预警 报警参数 标准化CAV算法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湖北应城4.9级地震建筑物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谭杰 李恒 +1 位作者 蔡永建 郑水明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6-215,共10页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城市发生4.9级地震,地震对震中区域附近村镇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6个乡镇近百个村落的建筑物震害情况调查分析,总结了实心墙砌体结构、空斗墙砌体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特点...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应城市发生4.9级地震,地震对震中区域附近村镇建筑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对6个乡镇近百个村落的建筑物震害情况调查分析,总结了实心墙砌体结构、空斗墙砌体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震害特点,并从结构布置、施工材料和工艺、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分析了建筑物破坏原因。总结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可丰富湖北省村镇房屋的震害资料,为长江中游村镇房屋震害预测提供基础依据,为后期政府落实防震减灾措施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城4.9级地震 震害调查 村镇房屋 砌体结构 空斗墙
下载PDF
基于近台数据的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申学林 王秋良 +1 位作者 魏贵春 丁文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7,共4页
利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流动加密台资料计算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并分析其深度误差。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3~5km;流动加密台观测明显改善了震源深度测定精度,其震源深度误差由平均1.8km减少到1.1km。研究认为,直... 利用三峡遥测地震台网和流动加密台资料计算2017-06巴东M4.3地震序列震源深度并分析其深度误差。结果显示,序列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3~5km;流动加密台观测明显改善了震源深度测定精度,其震源深度误差由平均1.8km减少到1.1km。研究认为,直达波法测定三峡遥测台网(特别是布置流动加密台后)网内地震可获得较高精度的震源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遥测地震台网 流动加密台站 地震序列 震源深度精定位
下载PDF
基于TCP/IP协议的地震预警系统网络延时测试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戴苗 杜瑞林 +3 位作者 刘坚 李德前 魏贵春 申学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8-241,共4页
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作为信息传递手段,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对接入因特网内任何节点的预警设备进行访问和控制。实践表明,在预警设备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延时并有一定的延时不确定性,这将降低整个预警系统... 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作为信息传递手段,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对接入因特网内任何节点的预警设备进行访问和控制。实践表明,在预警设备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将产生延时并有一定的延时不确定性,这将降低整个预警系统的效能。针对延时特性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分析了地震预警系统延时的主要组成,然后重点介绍了网络延时测试实验及其结果,这为武汉城市圈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示范工程项目后续预警台站的全面建设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网络延时 TCP/IP协议 测试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在郧西盆地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林松 罗登贵 +1 位作者 李媛 周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48,191,共4页
在前期详细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郧西盆地进行针对性的浅层地震反射勘探,并利用地震发射结果来确定断层位置及构造特征。该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地震安全系统的建设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浅层地震反射 两郧断裂 断层探测 南水北调
下载PDF
基于剪切波速的深层砂土地震液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薇 李恒 徐利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7,共5页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深度均吻合较好,验证了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 深层砂土 液化评估 动三轴试验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基地震液化深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庆 汤勇 +1 位作者 朱萌 杨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15188-15193,共6页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 为探究地下工程场地深层饱和砂土的抗液化强度特征和液化深度,通过动三轴液化试验,选取汉口某轨道交通工程场地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试样液化特性,获取了试样抗液化强度曲线。分别利用动三轴液化试验和标贯试验击数为指标的液化判别方法,比较分析了深层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结果显示本地区饱和砂土地基液化深度在地震烈度Ⅶ度、Ⅷ度时超过20 m。研究成果可为本地区工程实践抗液化处理深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地震液化 动三轴 液化深度
下载PDF
累积绝对速度CAV在中国三代核电站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志高 黄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67-470,共4页
介绍中国将要建成的三代核电站和目前已建成的二代核电站的地震监测原理。通过处理国内地震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三代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地震的特点,并将三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与二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代核电站OBE报... 介绍中国将要建成的三代核电站和目前已建成的二代核电站的地震监测原理。通过处理国内地震数据,分析可能影响三代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地震的特点,并将三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与二代核电站地震报警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代核电站OBE报警方式能有效减少二代核电站OBE报警中的误报和漏报,是一种更加稳健的核电站地震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核电站 地震监测 累积绝对速度 核电站地震安全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不同蓄水阶段地震波Q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贵春 张丽芬 +1 位作者 申学林 董彦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1-654,660,共5页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 利用2001~2015年三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结合三峡工程水库蓄水情况,采用Atkinson方法分析该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得到不同蓄水阶段、不同库段的非弹性衰减结果。结果显示,Q值与频率变化的线性关系较好,各频点在拟合线附近波动;3个库段在不同蓄水阶段均具有较小的Q0值和中等的η值,表明三峡工程水库重点监视区构造复杂,且介质的均匀程度较低;仙女山-九畹溪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大,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稳定;巴东高桥断裂附近地区Q值较小,表明该地区构造运动比较强烈;泄滩地区随着水位的升高,Q0值增大,表明该地区介质均匀程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水阶段 库段 Q值 三峡工程重点监视区
下载PDF
788年湖北房县西北地震核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廉超 陈新强 +2 位作者 乔岳强 孔宇阳 甘家思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8-766,共9页
本文对地震史料进行重新解读,核查了788年湖北房县西北地震事件。应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分析方法,评估了震中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烈度,结合所在区域当时的地理、政治、经济、农业等特点,修正了该地震的相关参数:主震时间为788年2月16日,... 本文对地震史料进行重新解读,核查了788年湖北房县西北地震事件。应用历史地震与现代地震分析方法,评估了震中及周围地区的地震烈度,结合所在区域当时的地理、政治、经济、农业等特点,修正了该地震的相关参数:主震时间为788年2月16日,震级为M_S63/4级,震中位置为竹山擂鼓台(32°23′N,109°5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房县 历史地震 现代统计方法 震级重新确定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建设与讨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志高 杨江 +1 位作者 夏界宁 黄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4-188,201,共6页
武汉城市圈内建设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并接入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地震台网数据,实现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功能。台网建成以后将大大提升武汉城市圈的防震减灾能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支持和震害快速评估。本文... 武汉城市圈内建设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并接入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地震台网数据,实现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功能。台网建成以后将大大提升武汉城市圈的防震减灾能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响应支持和震害快速评估。本文初步探讨武汉城市圈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的建设情况,详细介绍台站的分布情况,仪器性能指标、安装调试情况及试运行情况。介绍2015年11月1日台网监测到荆门市沙洋县发生3.2级地震并发出预警的情况。最后对台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 SIEREW数据处理平台软件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稳定性的拟动力分析及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孔宇阳 李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69-176,共8页
岩石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地震易发地区。安全系数是评估边坡安全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影响边坡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岩石边坡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 岩石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其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地震易发地区。安全系数是评估边坡安全程度的常用方法之一,然而影响边坡安全性的因素较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岩石边坡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不足。考虑地震荷载、岩体放大系数、张缝内水位变化等影响因素,利用拟动力方法推导了出流缝未堵塞时不同工况下的岩石边坡抗倾覆性的安全系数。在确定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地震荷载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抗倾覆性的极限状态方程。通过可靠度指标对计算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分析了水平及竖向地震荷载、岩体放大系数、张缝内水位变化等控制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岩石边坡的抗倾覆稳定性不仅与计算参数的均值有关,也与计算参数的变异性有关。因此,在抗震设计当中,同时利用安全系数及可靠度指标来评估岩石边坡的抗震稳定性,有利于岩石边坡的安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拟动力方法 可靠度指标 敏感性分析 抗倾覆稳定性
下载PDF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分析
16
作者 何凯 杜瑞林 +3 位作者 魏贵春 戴苗 董彦君 侯健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31-1034,共4页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 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时延作调研后认为,预警接收终端的发布时延小于1s;广播、电视发布时延为几s;互联网发布(新媒体、手机APP、第三方平台推送)时效性受并发量影响,在千万级用户时发布时延是30~40s。因此,应采用分区域分级发布策略,以提高发布时效。以汶川地震为例,针对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时效分析结果表明,在首台触发3~4s内开始发布预警信息,震中20~50km范围内95%以上的网民有1~7s的预警时间,而破裂最大区域(北川)95%以上的网民将获得30s以上的预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信息发布时延 新媒体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戴苗 吴桂桔 +4 位作者 刘坚 申重阳 孙少安 申学林 魏贵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7-852,共16页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三峡库区研究时间段显著地震事件前后的视应力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地震发生前后,不同震级分段计算结果显示,震前震中区附近新华-水田坝断裂和高桥断裂同时出现高值,高值区域分布呈现协同化程度高,而震后零散的现象,表明该区域在震前积累了较高的应力。2)研究区域视应力在地震前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上升-下降"过程,在应力上升初期发生了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三次显著地震。3)研究区域视应力深度剖面显示,不同深度视应力与震级大小呈现正相关性,震后研究区内小震属于低应变释放背景下的低应力释放,未新增明显视应力异常集中区域,震后巴东高桥断裂、周家山-牛口断裂以及秭归仙女山断裂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时空特征 三峡库区 巴东地震
下载PDF
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庆 余松 +2 位作者 杨钢 郑水明 蔡永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32,共7页
通过对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地震活动和现今地壳变形的分析,综合判定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弱-中等活动断裂。采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和矩震级经验关系,综合评估了断裂的未... 通过对鄂东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的地质构造、第四纪活动性、地震活动和现今地壳变形的分析,综合判定该段断裂的活动性和构造特征。该断裂是中国东部地区典型的弱-中等活动断裂。采用地震构造类比法和矩震级经验关系,综合评估了断裂的未来可能最大发震震级为6.0级;利用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资料,建立了按500a归算的震级-频度关系,采用泊松概率模型,计算得到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未来50~200a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和发震概率等定量参数。该成果可为区域地震危险分析及工程抗震设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樊-广济断裂黄州段 地震危险性 最大震级 复发周期 发震概率
下载PDF
基于谱比法的高铁地震台站场地分类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俊 陈志高 +1 位作者 杨江 夏界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8-33,73,共7页
我国高铁地震台站未进行场地分类,限制了高铁强震记录的使用范围。利用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兰新高铁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到的主余震强震数据,计算余震峰值加速度小于35 cm/s 2的平均谱比曲线作为场地线性反应参考,评估峰值加速度超过35... 我国高铁地震台站未进行场地分类,限制了高铁强震记录的使用范围。利用2016年青海门源6.4级地震兰新高铁地震监测台站记录到的主余震强震数据,计算余震峰值加速度小于35 cm/s 2的平均谱比曲线作为场地线性反应参考,评估峰值加速度超过35 cm/s 2的强震记录对应台站场地的非线性程度,从而筛选出用于台站场地分类的强震记录,随后采用中国强震台站经验场地分类方法完成了4个高铁地震台站的场地分类,并证明同一台站近远高铁监测点的场地分类结果相同,这表明我国高铁地震台站建设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双监测点在场地条件上差异,具有合理性。最后分析了同一台站近远高铁监测点主震强震动记录相差较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分类 谱比法 场地非线性反应 高铁强震记录
下载PDF
浅地震剖面揭露南秦岭隐伏断裂特征——以丹江断裂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松 王薇 +2 位作者 李媛 周欣 廖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1-225,230,共6页
采用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南秦岭构造带内丹江断裂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包括断裂在隐伏区的几何展布形态、上断点埋深及断层性质在内的高分辨率浅地震剖面;对部分测线的地震剖面成果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验证解译... 采用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方法对南秦岭构造带内丹江断裂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包括断裂在隐伏区的几何展布形态、上断点埋深及断层性质在内的高分辨率浅地震剖面;对部分测线的地震剖面成果与钻孔资料进行对比验证解译。研究表明,浅地震反射对该区域隐伏探测行之有效,该方法可为隐伏活动断层探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构造带 隐伏断裂 浅地震反射 丹江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