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大地震深部构造成因
被引量:40
- 1
-
-
作者
王椿镛
吴庆举
段永红
王志铄
楼海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和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河南省地震局
-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4-719,共3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014006
90914005
41474073)资助
-
文摘
华北克拉通是中国大陆东部的一个重要的大地构造单元.20世纪60~70年代,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地震学家对华北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开展了大量的探测和研究,在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与强烈地震相关的深部构造环境等重大地球科学问题上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华北大震区的深地震剖面探测显示了地壳上部铲式正断层和低角度的滑脱构造与震源下方贯通下地壳直至莫霍面的高角度深断裂共存的复杂构造图像.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华北大震大多都发生在高速与低速区的过渡带上,而唐山地震区中-下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震源区下方的低速异常带,地壳深浅构造不一致,高角度超壳深断裂,上地幔顶部速度偏低,以及莫霍界面局部隆起等,是华北伸展构造区深部孕震环境的共同特征,表明华北岩石圈结构具有高度不均匀性.华北克拉通现今的强烈地震活动性以及偏低的下地壳速度,显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稳定克拉通.所有这些都是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重要证据.尽管深地震探测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大大丰富了深部构造和孕震环境的知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地壳上地幔结构
深地震测深剖面
深地震反射剖面
宽频带地震台阵
地震构造背景
-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P542.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
-
题名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球动力学相关的深部构造问题
被引量:29
- 2
-
-
作者
王椿镛
李永华
楼海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和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39-2263,共2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4073
41174070)
国家科技专项(Sino Probe-02-06)资助
-
文摘
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探索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的重点地区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实施的一系列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和相关研究获得了该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基本特征.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揭示高原的地壳增厚,且具有低P波速度、低电阻率和高热流值的特点;体波走时层析成像、面波频散和远震体波接收函数反演共同显示中下地壳的低剪切波速度.回顾青藏高原东北部已有的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梳理出当前存在一些与地球动力学相关的问题.它们是:(1)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层;(2)高原地壳的增厚方式;(3)地壳和地幔各向异性;(4)下地壳通道流;(5)向南俯冲的欧亚大陆岩石圈.这些问题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不同的深部构造模型和观点使得对例如"下地壳通道流"和"俯冲的欧亚大陆岩石圈"有关议题争论持续不断.未能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现有台网的数据成像分辨率和精度仍不足以识别在地壳和上地幔深处的细节.在国家和区域地震台网的基础上,正在实施的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观测,以及重点地区开展高分辨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将较大幅度地改善目标模型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这是增进青藏高原东北部深部结构和地球动力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地壳增厚
深部结构
下地壳流
地震台阵
地壳泊松比
-
Keywords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crustal thickening
deep structure
lower crustal flow
seismic array
crustal Poisson's ratio
-
分类号
P542.5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