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地震动作用下海洋工程地质体地震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天男 胡进军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745-750,782,共7页
为探究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海洋工程地质体的地震反应特征,基于中国南海岛礁场地钻孔资料和日本房总半岛沿海地区海底强震记录,通过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讨论了地震动特征、场地条件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岛礁四类工程地质场地的一维土... 为探究在海底地震动作用下海洋工程地质体的地震反应特征,基于中国南海岛礁场地钻孔资料和日本房总半岛沿海地区海底强震记录,通过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讨论了地震动特征、场地条件对地震反应的影响。建立岛礁四类工程地质场地的一维土层模型,并讨论了其在浅源和中深源海底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反应特征。研究结果反映了特殊海洋工程地质对海底地震动的场地反应特征,可对岛礁场地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地质 海底地震动 地震反应
下载PDF
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7
2
作者 薄景山 段玉石 +3 位作者 常晁瑜 李孝波 彭达 闫东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 强震通常会诱发斜坡灾害,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斜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斜坡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评述了静力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的问题,归纳了动力分析法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10个基础问题。主要包括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斜坡原始地形恢复方法、滑带土基本特征、输入地震动的确定、地震动入射方向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地震滑坡地震动场的反演、土体地震流滑形成机理和预测方法、斜坡地震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滑坡灾害风险分析以及快速评估方法等。开展这些基础问题的研究对推动斜坡地震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震稳定性 静力分析 动力分析 基础问题
原文传递
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典型珊瑚岛礁的场地放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进军 李天男 +2 位作者 谢礼立 李琼林 姜治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研究南海地区珊瑚岛礁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特征,基于南海珊瑚岛礁几个代表性场地钻孔资料和60条近断层脉冲型强震记录,结合强震数据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讨论了地震动幅值水平和场地条件对场地放大的影响。根据地貌单元特性、地... 为研究南海地区珊瑚岛礁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特征,基于南海珊瑚岛礁几个代表性场地钻孔资料和60条近断层脉冲型强震记录,结合强震数据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讨论了地震动幅值水平和场地条件对场地放大的影响。根据地貌单元特性、地层岩性、成因和分布规律,得到4类工程地质场地,建立了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并选取了土体动力参数,讨论了其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从土层剪切波速来看珊瑚礁场地属于我国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Ⅱ类场地;珊瑚礁场地对脉冲型地震动的放大倍数在1.6~2.4之间,放大明显的周期在0.2~0.8s之间。另外,对珊瑚礁礁坪区、泻湖区、沙洲区和灰沙岛区4类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表明: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沙洲区场地放大倍数小于其他区;灰沙岛区在周期为0.3s左右时场地放大倍数明显大于其他区。研究结果整体反映了珊瑚礁场地对脉冲型地震动的场地放大特征,可对珊瑚礁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场地 脉冲型地震动 场地反应 放大倍数
下载PDF
纵剖面形态的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Logistic回归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常晁瑜 薄景山 +2 位作者 张兆鹏 杨顺 李佳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8-315,共8页
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是黄土地区主要震害之一,快速准确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对城市抗震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620组滑坡和380组未滑斜坡数据,验证纵剖面形态对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 强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是黄土地区主要震害之一,快速准确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对城市抗震规划和震后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620组滑坡和380组未滑斜坡数据,验证纵剖面形态对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影响,对斜坡纵剖面形态进行单因素wald检验,单因素wald检验结果表明纵剖面形态对于滑坡地震危险性快速判别有积极意义。利用野外调查中简单易得的坡高、坡角、纵剖面形态和地震烈度几个因子,建立黄土高原区斜坡地震危险性判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给出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的快速判别公式,使用该公式对1920年海原地震诱发滑坡回判和1718年通渭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校验,同时对比了不考虑纵剖面形态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表明: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快速判别黄土斜坡地震危险性,合理确定影响因子并调整Logistic回归中各影响因子的参数,计算得到的斜坡失稳与实际滑坡发育情况较为吻合;斜坡纵剖面形态是影响斜坡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Logistics回归模型中考虑该因素得到的预测公式,判别斜坡失稳准确度比不考虑该因素时高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斜坡 LOGISTIC回归 纵剖面形态 斜坡地震危险性
原文传递
地震黄土滑坡滑距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4
5
作者 常晁瑜 薄景山 +2 位作者 李孝波 乔峰 闫东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09-1614,共6页
地震滑坡的滑距与重力滑坡的滑距有着显著的不同,科学预测地震发生时黄土地区滑坡的滑动距离是合理评估黄土地区滑坡风险和减轻滑坡灾害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400组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论证... 地震滑坡的滑距与重力滑坡的滑距有着显著的不同,科学预测地震发生时黄土地区滑坡的滑动距离是合理评估黄土地区滑坡风险和减轻滑坡灾害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的400组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引入BP神经网络算法,论证了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建立了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滑距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67组数据进行了验证。BP神经网络算法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多元非线性回归结果的对比显示,BP神经网络的预测更接近真实情况,具有较为理想的预测效果,可以用于黄土地震滑坡滑距的预测,并为圈定较为可靠的致灾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震滑坡 滑距 BP神经网络模型 滑距预测
下载PDF
黄土地震滑坡卫星影像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常晁瑜 杨顺 +2 位作者 薄景山 段玉石 乔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获得详细的地震滑坡数据和分布特征,揭示黄土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和防治措施,需要对黄土地区地震滑坡进行详细的编录,利用卫星影像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总结黄土地震滑坡特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地震滑坡发育... 为获得详细的地震滑坡数据和分布特征,揭示黄土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和防治措施,需要对黄土地区地震滑坡进行详细的编录,利用卫星影像的识别方法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总结黄土地震滑坡特有的空间分布特征、平面形态特征、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和伴生水文特征,归纳利用卫星影像识别黄土地震滑坡的7种识别标志。利用该方法,研究通渭地区黄土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规律,结果表明:黄土地震滑坡卫星影像识别方法获得的滑坡与野外现场调查结果相近;通渭地区滑坡拥有缓坡发育、低角度、中远滑距、大体积、方向性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震滑坡 卫星影像 地貌特征 分布规律 通渭地震 海原地震
下载PDF
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滑距统计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常晁瑜 杨顺 +1 位作者 焦淙湃 彭达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36-43,共8页
为了分析和预测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滑体的最大滑动距离,利用野外现场调查获得的467处海原特大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对滑坡所在地距断层距离、原始斜坡长度、原始斜坡高度和原始斜坡坡型等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多元... 为了分析和预测1920年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滑体的最大滑动距离,利用野外现场调查获得的467处海原特大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对滑坡所在地距断层距离、原始斜坡长度、原始斜坡高度和原始斜坡坡型等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给出了最大滑动距离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得到如下结论: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最大滑动距离受原始斜坡高度、原始斜坡长度、断层距及斜坡坡形的影响较大;给出了海原特大地震诱发黄土滑坡最大滑动距离的统计公式;利用本文提出的统计公式筛选出不符合预测结果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12个典型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原特大地震 黄土地震滑坡 滑坡滑距 多元非线性回归 统计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