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总体规划作用的再认识 被引量:69
1
作者 杨保军 张菁 董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 城市总体规划应起到兼顾长远战略与近期实施的引领性作用,兼顾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兼顾政府事权与多元主体的协同性作用,在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城市总体规划应不断保持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量质并重、坚持差异发展、坚持多元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城市总体规划
下载PDF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枢纽,完善空间规划体系 被引量:20
2
作者 尹强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92,100,共3页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经落下帷幕,会后分会场主持人着力汇总、提炼各自会场的学术内容,总结出主要的学术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成因,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规划事业持续发展。鉴于突出的学术价值,本刊选取部分上述政策建议...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经落下帷幕,会后分会场主持人着力汇总、提炼各自会场的学术内容,总结出主要的学术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成因,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规划事业持续发展。鉴于突出的学术价值,本刊选取部分上述政策建议连续刊登,希望对规划科技人员了解学术动向、把握研究方向并实事求是地开展学术研究有所帮助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空间规划体系 枢纽 学术内容 城市规划 学术问题 持续发展 学术价值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怎么做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施文 刘奇志 +5 位作者 邓红蒂 黄慧明 张菁 郑筱津 张尚武 林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文件发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在逐步开展之中,文件确定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作用和要求,对规划体系和各级各类规划的关系及其内容也指明了方向,但毕竟国土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文件发布以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在逐步开展之中,文件确定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作用和要求,对规划体系和各级各类规划的关系及其内容也指明了方向,但毕竟国土空间规划是个新事物,是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规划形式,因此,规划究竟应该怎么做,怎么推进这项事业,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这一年多来,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及试点的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都在有序地推进,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指南或技术规程制订工作也在不断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规划编制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体系 技术规程 编制工作 若干意见
下载PDF
加强层级传导,实现编管呼应--城市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的改革创新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董珂 张菁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4,共9页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是实现上下位规划衔接的纽带,是实现编制、实施、监督互动的基础。当前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主要不足是缺乏适度弹性。解决途径是:在总规编制中参照事权归属实现分层管控,参照空间基准实现分度约束;并按照分...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是实现上下位规划衔接的纽带,是实现编制、实施、监督互动的基础。当前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主要不足是缺乏适度弹性。解决途径是:在总规编制中参照事权归属实现分层管控,参照空间基准实现分度约束;并按照分层管控和分度约束对规划的审批、修改和监督规则,制定相应的行政程序。对总规空间类强制性内容的改革创新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城乡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的必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强制性内容
下载PDF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及优化方向研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代鑫 刘前媛 +1 位作者 唐鹏 朱直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4,共11页
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研究,提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一般包括“增长型-点轴型-网络型-流动型”4个时期,并详细阐释了具体特征。其次,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通过对夜间灯... 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研究,提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一般包括“增长型-点轴型-网络型-流动型”4个时期,并详细阐释了具体特征。其次,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通过对夜间灯光影像的研究,发现其已具备迈入“网络型城市群”的基础,继而从“网络型城市群”的3个特征入手,构建一套可相互比较的网络化特征指标体系,并与国内网络化特征较为显著的,上海大都市圈进行对比,判识出成都平原经济区正处于“点轴型城市群”向“网络型城市群”过渡的阶段。最后,从强化点轴带动作用,推动中心城市升级、培育网络节点、促进各类要素高频次流动两个方面,对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空间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网络型城市群 网络化特征
下载PDF
阶段、思潮与行动:国际视野下现代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被引量:2
6
作者 罗震东 崔功豪 乔艺波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2,共7页
中国区域规划是世界区域规划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需要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发掘、比较。区域规划作为国家进行区域治理的重要工具,必然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和时代特征。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 中国区域规划是世界区域规划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演进需要在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发掘、比较。区域规划作为国家进行区域治理的重要工具,必然具有鲜明的国家特色和时代特征。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必然是与具体国家、地区的特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结果。建国70年来,中国区域规划在接受国际规划理论与实践影响的过程中,存在着发展阶段与规划思潮、行动选择之间的持续调整过程。伴随着中国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阶段认知不断清晰,利益博弈日益激烈,行动选择更加多元,中国区域规划的演进趋势和规律也逐渐清晰。尝试识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在全球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阶段中的对应区段,为分析70年来中国区域规划思潮和行动选择的适当性确定参照体系。进而针对中国不同阶段的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剖析不同规划思潮在中国的响应程度,构建发展阶段与规划思潮、行动选择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趋势判断,提出中国区域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发展阶段 规划思潮 实践 中国
原文传递
空间规划研究的新视角:历史制度主义的缘起和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罗震东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共4页
1打开真实世界的历史制度主义打开真实世界的方式有很多,历史研究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历史视野也是几乎所有人文社会学科必须具备的能力。人文社会学科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可重复的实验验证,因此知识的最大来源便在于对历史上已... 1打开真实世界的历史制度主义打开真实世界的方式有很多,历史研究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历史视野也是几乎所有人文社会学科必须具备的能力。人文社会学科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可重复的实验验证,因此知识的最大来源便在于对历史上已发生事件的剖析和总结,以及尤其重要的,寻找到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发掘、考证史实固然非常重要,但不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历史制度主义 人文社会学科 历史视野 因果关系 真实世界 自然科学 新视角
原文传递
重视路径依赖:规划史中的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议程 被引量:8
8
作者 安德烈·索伦森 罗震东(译) +1 位作者 饶叶玲(译) 方鹏飞(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共12页
本文概述了规划史的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议程。对于理解制度、路径依赖、公共政策的正反馈效应以及制度变迁的模式化过程,历史制度主义方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框架,同时为分析公共政策中的连续性和变迁提供了一套有价值的概念性分析工... 本文概述了规划史的历史制度主义研究议程。对于理解制度、路径依赖、公共政策的正反馈效应以及制度变迁的模式化过程,历史制度主义方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框架,同时为分析公共政策中的连续性和变迁提供了一套有价值的概念性分析工具。然而到目前为止,规划史研究还没有系统地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方法。因此,笔者首先论述了规划史研究中的一些定义,诸如制度、路径依赖、关键节点和渐进变迁过程等,概述了应用和扩展这些概念的最新的历史制度主义文献,并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研究问题。结论部分探讨了历史制度主义方法在规划史研究和国际规划比较研究中的潜在应用和影响力,并提出了一个研究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制度主义 路径依赖 关键节点 渐进变迁 规划史
原文传递
大都市老工业地区“过渡型收缩”的特征与机制研究——基于武汉武钢社区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颖 罗震东 李志刚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8-24,共7页
全球化进程中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的区域分化使城市收缩成为普遍现象,我国部分老工业地区也面临着收缩困境。本文以武汉武钢社区为例,探究大都市老工业地区出现的局部收缩现象。发现武钢社区的收缩与传统老工业地区具有共性表征,但在大... 全球化进程中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的区域分化使城市收缩成为普遍现象,我国部分老工业地区也面临着收缩困境。本文以武汉武钢社区为例,探究大都市老工业地区出现的局部收缩现象。发现武钢社区的收缩与传统老工业地区具有共性表征,但在大都市的综合作用下具备恢复的韧性,是一种"过渡型收缩"。我国特殊的转型语境与政企关系决定了局部收缩是政府主动调整的结果,是政府治理意识转变的体现。虽然局部收缩是一种较为乐观的中间状态,但政府仍应关注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并借助这一契机转换发展动能,尽快逆转收缩进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收缩 大都市 老工业地区 武钢社区
下载PDF
从空间规划到环境规划——荷兰空间规划体系中规划权划分的流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艺波 罗震东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53,79,共8页
荷兰空间规划具有分权协商以达成共识的制度基因。合理的规划权划分是荷兰空间规划能够形塑良好空间品质的必要制度基础。相似的强政府干预和紧土地资源约束使得荷兰空间规划体系中规划权的划分对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制度设计具有较强的... 荷兰空间规划具有分权协商以达成共识的制度基因。合理的规划权划分是荷兰空间规划能够形塑良好空间品质的必要制度基础。相似的强政府干预和紧土地资源约束使得荷兰空间规划体系中规划权的划分对于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制度设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荷兰各级政府享有的规划权来看,在空间规划体系萌芽和形成期(1902—1964年),国家规划和省区域规划对市镇规划纸面上享有法定的强制性权力,但实践中不具可操作性;在发展与繁荣期(1965—2007年),上位规划仅发挥指引作用,实质上充分放权给市镇政府;在过渡与转型期(2008年至今),一方面在财务问题上放权给市镇政府,一方面加强国家和省的空间干预能力。总体上,呈现出各级政府规划权力动态调整、规划内容日益广泛、规划法律大体连续的特点。荷兰空间规划实践对中国的启示在于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规划权,让地方政府享有相对自主的规划权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空间规划 环境规划 规划权 流变
原文传递
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小凤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7期1-1,共1页
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与中华民族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息息相关。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乡愁记忆,蕴含着中华文化弥足珍贵的价值与精神基因,是城市生命的... 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与中华民族对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息息相关。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乡愁记忆,蕴含着中华文化弥足珍贵的价值与精神基因,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古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始终将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作为守土者的重要责任、代代相传。进入新时代,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更需要我们城市规划者在延续根脉,薪火相传的同时,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建设 遗产保护 文化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 城市规划者 文化自信 薪火相传 中华文明
下载PDF
以产权明晰和要素流动 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珂 刘畅 《中国生态文明》 2021年第5期23-28,共6页
从历史借鉴和未来展望的角度来分析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可行路径,可以得出判断:生态产品需求使其价值实现成为可能,而"促进产权明晰和要素流动"为价值实现提供了路径。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空间功能... 从历史借鉴和未来展望的角度来分析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可行路径,可以得出判断:生态产品需求使其价值实现成为可能,而"促进产权明晰和要素流动"为价值实现提供了路径。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空间功能分区理论为基础,价值实现的制度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建立多权分置、归属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包括创新权能和明晰产权;二是建立导向明确、市场主导的要素流动激励机制,包括建立边界清晰、差异引导的分区制度,市场主导、充分博弈的交易制度,和责权明晰、公平有效的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要素 产权 生态产品 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