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置信度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秦风 高原 马弘舸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共12页
高置信度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技术,作为强电磁脉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共性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主要从天线(传感器)、链路信号传输畸变补偿等方面系统回顾当前高置信度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强... 高置信度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技术,作为强电磁脉冲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共性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主要从天线(传感器)、链路信号传输畸变补偿等方面系统回顾当前高置信度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强电磁脉冲环境生成技术、效应与防护研究发展趋势,阐述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面临的挑战,并对高置信度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技术发展进行初浅展望,以期为强电磁脉冲技术领域科研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环境测试 高置信度 天线传感器 信号传输畸变补偿
下载PDF
车辆强电磁脉冲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秦风 蔡金良 +1 位作者 曹学军 马弘舸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22,共9页
近年来,随着大量用频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空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不仅会影响车辆的运用效能,而且会威胁车辆的生存能力。电磁环境对车辆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强电磁脉冲,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电子干扰,会引起车... 近年来,随着大量用频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空间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不仅会影响车辆的运用效能,而且会威胁车辆的生存能力。电磁环境对车辆的影响不可低估,尤其是强电磁脉冲,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一般的电子干扰,会引起车辆的电子、电气元件的失效或损伤,严重影响着车辆机动与安全性能的有效发挥。将以某车辆为对象,较为系统地介绍车辆可能遭遇的强电磁脉冲环境、强电磁脉冲防护思路、车辆电磁环境效应分析以及采取的具体防护加固措施,以期提升车辆强电磁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强电磁脉冲 效应 防护思路 防护材料 防护电路
下载PDF
电磁能量选择表面的场路协同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欢成 胡进光 +1 位作者 钟龙权 林江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109,共5页
为研究能量选择表面的防护性能,采用PIN二极管Spice模型,通过时域的场路协同仿真得到了能量选择表面(ESS)的瞬态响应波形。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优化结构参数,减小了尖峰泄漏。研究表明,双层ESS较单层ESS能够有效防... 为研究能量选择表面的防护性能,采用PIN二极管Spice模型,通过时域的场路协同仿真得到了能量选择表面(ESS)的瞬态响应波形。对影响插入损耗和防护效能的参数进行研究,优化结构参数,减小了尖峰泄漏。研究表明,双层ESS较单层ESS能够有效防护反向脉冲,同时增加单元金属条的长度能够减小脉冲尖峰泄露。通过强电磁脉冲辐照实验,验证了ESS小信号传输与强电磁脉冲防护的自适应防护能力,为强电磁脉冲的防护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路协同仿真 瞬态响应 强电磁脉冲防护 能量选择表面 尖峰泄漏 屏蔽效能
下载PDF
弱导电薄层介质材料电磁耦合等效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鲍献丰 李瀚宇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4,共8页
面向核电磁脉冲等强电磁环境下复合材料壳体平台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需求,根据Maxwell-Ampere定理的积分形式,分析得到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处理弱导电薄层介质材料参数时的等效计算方法,即当介质等效波长远大于模型厚度时,可将薄层模型... 面向核电磁脉冲等强电磁环境下复合材料壳体平台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需求,根据Maxwell-Ampere定理的积分形式,分析得到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处理弱导电薄层介质材料参数时的等效计算方法,即当介质等效波长远大于模型厚度时,可将薄层模型适当增厚,同时等比例减小其电导率,参数等效前后模型的电磁耦合特性基本相同。该方法通过等效增厚薄层材料从而实现增大空间离散步长,减少网格量的目的,不需要改变传统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时间步进格式,不会破坏计算的稳定性。无限大有耗介质薄板、薄层球体、含薄层壳体无人机电磁耦合等算例表明,在包含毫米级厚度弱导电介质薄层壳体平台的核电磁脉冲耦合模拟中,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导电介质 薄层材料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电磁耦合 等效计算
下载PDF
线缆高功率微波耦合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肖天 高原 秦风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
高功率微波易通过电子设备间互连线缆这一主要耦合途径进入系统内部,扰乱甚至损坏敏感电路或器件。为指导工程上合理布线,提升电子系统在高功率微波环境下生存能力,采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线缆... 高功率微波易通过电子设备间互连线缆这一主要耦合途径进入系统内部,扰乱甚至损坏敏感电路或器件。为指导工程上合理布线,提升电子系统在高功率微波环境下生存能力,采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研究了不同参数条件(线缆长度、离地高度、端接负载阻值、辐射场入射角)下高功率微波与线缆的耦合效应,获取了耦合响应规律并分析了内在原因。结果表明:耦合信号随线缆长度增加先振荡变化后逐渐趋于稳定,振荡周期与入射波波长相等;耦合信号随线缆距地高度变化呈现振荡变化,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距地高度为入射波1/4波长的奇数倍以及1/2波长的整数倍时;耦合信号随端接负载阻值增加先变小后变大,当负载阻值与线缆特性阻抗匹配时,耦合信号最小;耦合信号随来波方向与线缆布设方向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当两者垂直时,耦合信号最大。在此基础上给出实际工程中线缆敷设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线缆耦合 响应规律 影响因素 优化布线
下载PDF
孔缝对金属腔体强电磁脉冲耦合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美玲 蔡金良 +2 位作者 易早 秦风 邝向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4,共10页
核电磁脉冲和高功率微波等强电磁脉冲易造成电子设备功能失效甚至损毁,在实际工程实施中用金属腔体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是常用的强电磁脉冲抑制手段。基于电磁仿真计算,对含矩形孔缝金属腔体的强电磁脉冲耦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 核电磁脉冲和高功率微波等强电磁脉冲易造成电子设备功能失效甚至损毁,在实际工程实施中用金属腔体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是常用的强电磁脉冲抑制手段。基于电磁仿真计算,对含矩形孔缝金属腔体的强电磁脉冲耦合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孔缝宽长比、腔体尺寸等因素对多种不同类型强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宽带高功率微波、窄带高功率微波)作用下腔体内耦合场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强电磁脉冲与含孔缝金属腔体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强电磁脉冲耦合信号差异明显,金属腔体对强电磁脉冲的响应是腔体谐振模式、孔缝谐振频率与强电磁脉冲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腔体谐振模式、孔缝谐振频率在强电磁脉冲的带内时,腔体内部的耦合场会出现增强效应;特别地,腔体与孔缝间的相互作用还可造成腔体与缝隙的谐振频率发生偏移。因此,在为电子设备设计金属屏蔽外壳时,应基于不同强电磁脉冲的频带范围,对腔体与孔缝的尺寸进行综合设计,抑制腔体、孔缝谐振及谐振频率偏移,提升其强电磁脉冲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腔体 强电磁脉冲 屏蔽效能 电磁耦合 谐振模式
下载PDF
车辆线缆瞬态电磁脉冲耦合仿真与抑制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震 蔡金良 +1 位作者 秦风 扈泽正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瞬态电磁脉冲可通过车辆互联线缆耦合至电子系统内部,造成电子设备受扰甚至损毁,研究瞬态防护器件对电磁脉冲的抑制特性可为车辆电磁防护设计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发动机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关键金属结构、线缆与电子设备,建... 瞬态电磁脉冲可通过车辆互联线缆耦合至电子系统内部,造成电子设备受扰甚至损毁,研究瞬态防护器件对电磁脉冲的抑制特性可为车辆电磁防护设计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发动机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关键金属结构、线缆与电子设备,建立发动机电磁仿真模型,计算获取了瞬态电磁脉冲作用下线缆端口耦合干扰特性;基于电磁脉冲注入方法设计并搭建了瞬态防护器件测试平台,获取了瞬态电压抑制器与压敏电阻两类典型瞬态防护器件的响应时间、钳位电压、尖峰泄露等响应特性;在仿真与测试结果的基础上,选取一型瞬态电压抑制器应用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线的电磁防护。研究结果表明,该型瞬态电压抑制器对线缆瞬态电磁脉冲耦合干扰抑制能力接近20 dB,置于滤波器前端可有效抑制线缆耦合干扰,保护终端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线缆耦合 电磁脉冲 瞬态防护器件 防护效能
下载PDF
基于随机拓扑的复杂腔体电磁辐射统计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璐瑶 马弘舸 蔡金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104,共5页
针对电磁波经孔缝耦合进入多端口微波混沌腔体的电磁辐射问题,推导了孔缝随机耦合模型,以预测单腔体各孔缝处耦合电压的统计特性;并将该模型与电磁拓扑理论结合,提出了一种复合计算方法——孔缝随机拓扑模型,用于分析级联腔体的孔缝耦... 针对电磁波经孔缝耦合进入多端口微波混沌腔体的电磁辐射问题,推导了孔缝随机耦合模型,以预测单腔体各孔缝处耦合电压的统计特性;并将该模型与电磁拓扑理论结合,提出了一种复合计算方法——孔缝随机拓扑模型,用于分析级联腔体的孔缝耦合电压和传输系数等电磁量的统计特性,将该算法的计算结果与网络级联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该模型可成为分析复杂不规则混沌腔体的孔缝耦合问题以及混响室研究的有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缝耦合 随机拓扑模型 混沌腔体 混响室 电磁辐射
下载PDF
宽带高抑制性能电磁脉冲防护电路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景淇 秦风 +2 位作者 高原 钟受洪 王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5,共7页
强电磁脉冲易通过天线、孔缝、线缆等多种耦合途径进入电子系统内部,造成敏感电子设备出现短暂故障或永久损毁。安装电磁脉冲防护电路可有效提高电子设备抗强电磁脉冲能力。基于LC选频网络和瞬态电压抑制(TVS)二极管,设计了一种宽带高... 强电磁脉冲易通过天线、孔缝、线缆等多种耦合途径进入电子系统内部,造成敏感电子设备出现短暂故障或永久损毁。安装电磁脉冲防护电路可有效提高电子设备抗强电磁脉冲能力。基于LC选频网络和瞬态电压抑制(TVS)二极管,设计了一种宽带高抑制性能电磁脉冲防护电路,防护电路工作带宽超过2 GHz、插入损耗低于0.6 dB。系统性研究了防护电路对频谱分布在工作带宽内多种电磁脉冲(方波脉冲、宽带高功率微波、窄带高功率微波)的防护能力。结果表明:防护电路对不同类型电磁脉冲电压抑制比大于40 dB、耐受功率超过387 kW、而响应时间仅0.7 ns。该防护电路具有工作频带宽、电磁抑制性能好、响应速度快、耐受功率高等特点,对电子信息系统电磁防护加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防护电路 TVS二极管 方波脉冲 宽带高功率微波 窄带高功率微波
下载PDF
强电磁环境信号构建等效性量化评估方法
10
作者 高原 秦风 +1 位作者 吴双 钟受洪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102,共8页
[目的]依据标准或试验规范要求等效构建强电磁试验环境信号是开展高置信度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的前提,而如何量化评估构建环境信号与标准环境信号之间的等效性是指导试验环境信号等效构建的关键。[方法]综合基于重要点的序列分段方法,提... [目的]依据标准或试验规范要求等效构建强电磁试验环境信号是开展高置信度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的前提,而如何量化评估构建环境信号与标准环境信号之间的等效性是指导试验环境信号等效构建的关键。[方法]综合基于重要点的序列分段方法,提出集成信号幅值差异度和信号相似度2个指标的强电磁环境效应试验信号构建等效性量化评估方法。结合典型强电磁脉冲环境信号构建算例,验证该评估方法的稳定性及可行性。[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保留了待评估信号的局部变化特征,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综合考虑了信号距离和方向的二维相似度评价,弥补了单一评价指标可能造成的缺陷,确保了评估结果的全面性。[结论]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实操性强、评估结果量化直观等特点,对试验环境逼真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环境构建 重要点分段 等效性评估
下载PDF
典型信息系统高功率微波扰乱效应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祥宗 吴双 +2 位作者 王武斌 李艳玲 周必诚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4年第7期122-125,共4页
针对典型信息系统的高功率微波扰乱效应表征问题,以数字通信系统为主线,构建系统模型,分析了高功率微波环境可能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出现扰乱效应的具体表征,提出了基于数据流的扰乱效应监测方法,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基... 针对典型信息系统的高功率微波扰乱效应表征问题,以数字通信系统为主线,构建系统模型,分析了高功率微波环境可能对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以及出现扰乱效应的具体表征,提出了基于数据流的扰乱效应监测方法,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数据流的敏感监测机制可进一步捕获和解析典型信息系统在高功率微波作用时的具体状态与影响,可为判别影响等级、效应机理分析以及防护等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通信系统 强电磁脉冲 数据流 监测方法 电磁环境效应
下载PDF
基于改进贝叶斯非负Tikhonov正则化方法的同轴电缆信号传输畸变补偿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风 高原 吴双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99-2206,共8页
随着信号频率、带宽及传输距离的增大,信号在同轴电缆传输过程中的畸变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地,如果同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还意外地遭受了挤压、拉伸或折叠,信号畸变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该文基于贝叶斯推理的非负Tikhonov正则化方... 随着信号频率、带宽及传输距离的增大,信号在同轴电缆传输过程中的畸变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特别地,如果同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还意外地遭受了挤压、拉伸或折叠,信号畸变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该文基于贝叶斯推理的非负Tikhonov正则化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信号补偿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规避逆分析中的病态矩阵问题,利用同轴电缆的冲击响应函数,并结合输出端口的测量信号,即可实现输入信号的重构。并以长度15 m的受挤压同轴电缆为对象,采用此方法对3种不同样式的脉冲信号(双指数脉冲信号、调制方波信号、双极脉冲信号)进行了传输畸变补偿。结果表明:该方法均能实现优异的补偿效果,补偿后信号与输入信号间偏差远远低于传统的衰减补偿法。并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当信噪比大于30 dB时,即可保持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补偿 改进的非负Tikhonov正则化方法 同轴电缆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系统仿真数据管理支撑技术
13
作者 夏芳 沈卫超 +1 位作者 曹立强 陈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185,共5页
针对目前高功率微波系统仿真平台产生大规模复杂结构时变数据场,提出了新的数据存储与处理需求,而现有数据管理方法难以提供平台所需要的数据存取与分析能力。为此,通过研究科学数据表示、元数据管理、高效I/O、并行处理和快速选择等关... 针对目前高功率微波系统仿真平台产生大规模复杂结构时变数据场,提出了新的数据存储与处理需求,而现有数据管理方法难以提供平台所需要的数据存取与分析能力。为此,通过研究科学数据表示、元数据管理、高效I/O、并行处理和快速选择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成果并研制自主产权的科学数据管理软件,实现了高功率微波系统仿真实验数据的高效存储、组织与管理,对于方便平台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提升数据存取效率及研究关键物理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仿真 时变数据场 数据管理 数据I O 数据处理 JDIO软件
下载PDF
JEMS-FDTD软件在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鲍献丰 李瀚宇 +1 位作者 伍月千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78,共5页
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是电磁环境效应分析的重要环节,面临空间尺度巨大、多辐射源、复杂地貌等技术挑战。本文介绍了三维时域全波电磁模拟并行软件JEMS-FDTD的研制进展。在大规模并行计算FDTD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研制... 电磁脉冲区域传播数值模拟是电磁环境效应分析的重要环节,面临空间尺度巨大、多辐射源、复杂地貌等技术挑战。本文介绍了三维时域全波电磁模拟并行软件JEMS-FDTD的研制进展。在大规模并行计算FDTD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网格技术,研制了一种适应于大区域电磁脉冲传播的高效时域全波计算方法。并基于该技术实现了千km 2级城市电磁脉冲区域传播的数值模拟,获取了全空间的时域电磁场信息,验证了软件在电磁脉冲区域传播仿真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电磁脉冲 区域传播 自适应网格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瞬变脉冲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震 蔡金良 +1 位作者 秦风 白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56,共6页
为了研究瞬变脉冲下汽车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电磁敏感性,根据转速传感器功能与电磁效应现象提出了其电磁敏感度门限判定依据。以霍尔式转速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搭建转速测试平台,采用瞬变脉冲注入方式,分别测试了不同注入端口和不同脉冲重... 为了研究瞬变脉冲下汽车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的电磁敏感性,根据转速传感器功能与电磁效应现象提出了其电磁敏感度门限判定依据。以霍尔式转速传感器为研究对象,搭建转速测试平台,采用瞬变脉冲注入方式,分别测试了不同注入端口和不同脉冲重复频率条件下转速传感器的敏感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瞬变脉冲干扰下,转速传感器性能降级具有随机性,失效概率符合正态分布累积分布函数;从电源线注入时传感器敏感度门限明显低于从信号线注入的情况,失效带宽也更窄;随着脉冲重复频率的增大,传感器的敏感度逐渐降低,最终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注入平台 电磁敏感性 失效比
下载PDF
PIN限幅器的高功率微波单脉冲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袁月乾 陈自东 +1 位作者 马弘舸 秦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58,共6页
基于PIN限幅器的等效电路模型,构建了PIN限幅器HPM效应ADS等效电路仿真模型,利用HPM注入实验和等效电路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个微波脉冲作用下PIN限幅器的响应规律,获取了HPM作用结束后限幅器限幅持续时间与注入脉冲功率、脉宽的... 基于PIN限幅器的等效电路模型,构建了PIN限幅器HPM效应ADS等效电路仿真模型,利用HPM注入实验和等效电路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单个微波脉冲作用下PIN限幅器的响应规律,获取了HPM作用结束后限幅器限幅持续时间与注入脉冲功率、脉宽的对应关系,并对限幅器的限幅持续过程进行了分析。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PIN限幅器限幅持续时间随着微波脉冲功率和脉宽的增大而变大,实验和仿真结果趋势一致,该研究使用的ADS等效电路模型可以应用于PIN限幅器的高功率微波瞬态响应特性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限幅器 高功率微波效应 限幅持续时间 响应特性
下载PDF
芯片-系统电磁脉冲耦合的高性能全波电磁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卫杰 赵振国 +2 位作者 胡少亮 李瀚宇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10,共8页
目的是研究高性能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真实的芯片-系统电磁脉冲耦合过程进行高分辨率、高置信度的电磁仿真。研究重点是针对多尺度问题,突破算法的并行计算瓶颈。基于自主软件平台快速研发出仿真软件,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完成对真实复杂... 目的是研究高性能的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真实的芯片-系统电磁脉冲耦合过程进行高分辨率、高置信度的电磁仿真。研究重点是针对多尺度问题,突破算法的并行计算瓶颈。基于自主软件平台快速研发出仿真软件,在高性能计算平台上完成对真实复杂问题的全波电磁仿真。通过对某真实机箱内部芯片的电磁脉冲耦合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算法的高性能、高效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系统 电磁脉冲 多尺度 有限元方法 并行计算
下载PDF
基于维纳滤波的同轴电缆脉冲信号传输畸变补偿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广森 秦风 高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9-174,共6页
由于同轴电缆的低通传输特性,脉冲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输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畸变,并且畸变程度会随着脉冲信号频率、带宽以及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创新性地将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种图像复原方法—维纳滤波法应用于脉冲信号同轴电缆传输... 由于同轴电缆的低通传输特性,脉冲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输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畸变,并且畸变程度会随着脉冲信号频率、带宽以及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创新性地将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种图像复原方法—维纳滤波法应用于脉冲信号同轴电缆传输畸变补偿,仅利用同轴电缆的S参数和输出信号即可完成输入信号的重构。并以10 m同轴电缆为对象,采用该方法分别对双指数脉冲信号、高斯调制脉冲信号、调制方波信号进行传输畸变补偿。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样式的信号,该方法均具有优异的补偿性能;并且,与工程上常用的衰减补偿法相比,该方法不仅补偿精度高,还具有高的计算效率,在同轴电缆脉冲信号传输畸变补偿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纳滤波法 同轴电缆 信号补偿 畸变 调制
下载PDF
一种强电磁脉冲辐射场均匀性校准测试装置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原 秦风 吴双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78,共6页
目前,辐射场均匀性主要采用单点多次测试的方式来实现,该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引入因辐照信号自身时变特性带来的测量误差;此外,单点多次测试极大地增加了测试时间、测试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一次多点测试、测试... 目前,辐射场均匀性主要采用单点多次测试的方式来实现,该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引入因辐照信号自身时变特性带来的测量误差;此外,单点多次测试极大地增加了测试时间、测试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实现一次多点测试、测试区域可自动调节的装置,仿真表明:该装置可满足500mm×500mm^1500mm×1500mm区域辐射场9点均匀性测试;在此基础上,在1000mm×1000mm测试区域,针对1.35GHz和2.88GHz两个频点开展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设计的测试装置可满足辐射场均匀性9点自动测试要求,大幅提高了测试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脉冲 辐射场 均匀性 多点自动测试
下载PDF
半导体多物理效应并行计算程序JEMS-CDS-Device设计与实现
20
作者 李光荣 赵振国 +2 位作者 王卫杰 游春光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96,共8页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器件多物理效应机理研究需求,研发了半导体多物理效应并行计算程序JEMS-CDS-Device。介绍了JEMS-CDS-Device的架构设计与实现技术。程序基于非结构网格并行框架JAUMIN实现,采用有限体积法(FVM)离散,使用牛顿法全耦合...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器件多物理效应机理研究需求,研发了半导体多物理效应并行计算程序JEMS-CDS-Device。介绍了JEMS-CDS-Device的架构设计与实现技术。程序基于非结构网格并行框架JAUMIN实现,采用有限体积法(FVM)离散,使用牛顿法全耦合求解"电-载流子输运-热"问题。程序采用"内核+算法库"形式架构,支持2维和3维非结构网格、千万自由度问题并行求解,支持物理方程、离散算法、材料物理模型等的扩展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数值模拟 漂移扩散模型 有限体积法 全耦合 自动微分 高性能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