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基太赫兹压控振荡器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尚轩 鲁成健 +2 位作者 陈卓恒 成彬彬 程序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025年第2期34-46,共13页
太赫兹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太赫兹振荡器以及压控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半导体工艺(如CMOS,SiGe,GaAs等)的进步,使得高集成度、低功耗、低相位噪声的高频振荡器以及压控振荡器的实现成为可能。本综述将讲述太赫兹振荡器关键... 太赫兹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太赫兹振荡器以及压控振荡器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半导体工艺(如CMOS,SiGe,GaAs等)的进步,使得高集成度、低功耗、低相位噪声的高频振荡器以及压控振荡器的实现成为可能。本综述将讲述太赫兹振荡器关键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不同类型的太赫兹振荡器设计方法,特别对提高输出功率和调谐范围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关于硅基太赫兹振荡器领域的全景式理解,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通信 毫米波 太赫兹频率 推推振荡器 振荡器阵列 耦合振荡器
原文传递
太赫兹相控阵系统设计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尚轩 鲁成健 +2 位作者 韩畅轩 陈卓恒 程序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14-424,共11页
太赫兹相控阵系统作为未来通信和雷达技术的核心支柱,在6G通信、卫星通信和超低延迟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综述了太赫兹相控阵系统的主要架构,包括中频移相、本振移相、基带移相和射频移相等方案,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 太赫兹相控阵系统作为未来通信和雷达技术的核心支柱,在6G通信、卫星通信和超低延迟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本文综述了太赫兹相控阵系统的主要架构,包括中频移相、本振移相、基带移相和射频移相等方案,并分析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优缺点与技术挑战。特别关注基于CMOS工艺的太赫兹相控阵系统以及太赫兹相控阵收发器的研究进展,涵盖了从W波段到超过0.5 THz的设计突破。这些新兴技术为高频相控阵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有望在未来超高速通信和低延迟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相控阵 CMOS工艺 太赫兹相控阵收发器 移相器 毫米波通信
原文传递
太赫兹近场通信信道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斯琦 林长星 +1 位作者 刘娟 邓贤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47-657,共11页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数据传输需求,未来的通信技术会向更高的载波频率发展,基于太赫兹频段的通信可实现高稳定性和高数据速率通信。本文综述了太赫兹近场信道特性及信道建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太赫兹频段下对近场信道分析的必要性,对比了远...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数据传输需求,未来的通信技术会向更高的载波频率发展,基于太赫兹频段的通信可实现高稳定性和高数据速率通信。本文综述了太赫兹近场信道特性及信道建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太赫兹频段下对近场信道分析的必要性,对比了远近场信道的区别;针对太赫兹近场通信信道,介绍了球面波前建模与基于电磁波理论的模型;结合信道建模技术与近场信道特点,介绍了可用于近场信道建模的方法论;最后对太赫兹近场信道特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近场通信 信道特性 信道建模
下载PDF
太赫兹量子频标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韦博 陈铭铭 +3 位作者 程序 蒋艺 饶云博 张亮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998,共12页
高度稳定的时钟对导航、通信和传感中的电子系统至关重要,时钟的核心就是频率标准,而以晶振作为频标难以满足高精作战和航天活动等要求。以基态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作为参考的量子频标性能优于传统晶振。然而,以原子钟为主的现有量子频... 高度稳定的时钟对导航、通信和传感中的电子系统至关重要,时钟的核心就是频率标准,而以晶振作为频标难以满足高精作战和航天活动等要求。以基态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作为参考的量子频标性能优于传统晶振。然而,以原子钟为主的现有量子频标,由于体积过于庞大无法满足战场调度等场景便携性的要求,或价格过于昂贵难以实现普适。随着太赫兹光谱学和电子学技术的发展铺垫,以硫化羰(OCS)为参考分子的太赫兹分子钟应运而生,其既能拥有比传统晶振高几个数量级的稳定度和准确度,又能大大减少器件尺寸和生产成本。但因现阶段技术限制,其指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相关领域技术的突破,太赫兹量子频标将为现代化人们生产生活和科研探索提供关键性支持,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标准 晶振 量子频标 原子钟 太赫兹分子钟
下载PDF
超宽带里德堡原子天线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贺青 李栋 +3 位作者 罗思源 贺寓东 李彪 王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近年来,基于自由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传统金属天线在带宽扩展、集成化、灵敏度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愈发明显,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天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高能态原子,里德堡原子用作电磁波的传感接收时,可实现不受Johnson-Nyquis... 近年来,基于自由电子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传统金属天线在带宽扩展、集成化、灵敏度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愈发明显,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天线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高能态原子,里德堡原子用作电磁波的传感接收时,可实现不受Johnson-Nyquist噪声限制的高灵敏度探测,避免传统金属天线的尺寸效应实现超宽带频谱响应,通过全光学的信号读取手段可有效提高系统抗电磁毁伤性能。得益于以上优势,基于里德堡原子天线的电磁波测量技术近年来已经在多方面展现出超越传统金属天线的性能,并预期将对现代雷达和通信等无线电技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和应用。本文主要综述里德堡原子的探测原理及其从直流到太赫兹的超宽带工作频谱研究进展,详细概述里德堡原子天线实现连续频率测量的国内外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超宽带 原子天线 太赫兹 天线阵列
下载PDF
太赫兹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关键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琦 孔德鹏 +3 位作者 苗竟 何晓阳 张健 王丽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针对太赫兹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应用需求,对聚合物光纤的制备材料、预制棒制备、拉伸工艺等关键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材料的特性,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ZEONEX材料的吸收系数低于3cm^(-1),吸水性低于0.01%,玻璃化转变温... 针对太赫兹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的应用需求,对聚合物光纤的制备材料、预制棒制备、拉伸工艺等关键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聚合物材料的特性,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ZEONEX材料的吸收系数低于3cm^(-1),吸水性低于0.01%,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解温度分别高达136℃和420℃,在太赫兹光纤制备中具有优良性能.预制棒制备和光纤拉伸的工艺方面,在注塑法的基础上改进了模具系统,使用可控的微压拉丝技术,在10200Pa范围内可实现±1.5Pa的微压差精确控制,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光纤预制棒的成品率和光纤的形变控制,有望制备出高空气填充率的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光子晶体光纤 光纤制备 塑料光纤 预成型技术
下载PDF
InP基RTD太赫兹振荡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向阳 苏娟 +1 位作者 谭为 张健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紧凑和相干的太赫兹源是太赫兹应用的关键组成,共振隧穿二极管(RTD)是目前振荡频率最高的电子学器件,RTD太赫兹振荡源具有结构紧凑、功耗低、室温工作、有一定输出功率、易集成、覆盖频率较宽等优点。In P基RTD太赫兹振荡源在600 GHz左... 紧凑和相干的太赫兹源是太赫兹应用的关键组成,共振隧穿二极管(RTD)是目前振荡频率最高的电子学器件,RTD太赫兹振荡源具有结构紧凑、功耗低、室温工作、有一定输出功率、易集成、覆盖频率较宽等优点。In P基RTD太赫兹振荡源在600 GHz左右的频段内输出功率可达百微瓦量级,可见报道的最高振荡频率为1.92 THz,输出功率0.4μW。RTD振荡源的输出功率可以通过偏置电压进行直接调制,使得其在高容量短距离的太赫兹通信系统中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In P基RTD太赫兹振荡源成为太赫兹源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隧穿二极管 太赫兹源 振荡器 太赫兹通信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光电功能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娟 成彬彬 邓贤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3期511-519,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光电材料,石墨烯独特的能带结构和电子输运特性,使其与太赫兹科学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石墨烯内部的等离子体振荡频率在太赫兹频段;人为调谐石墨烯的禁带宽度在0~0.3 e V时,正好覆盖太赫兹频段;光电导率的外部可控性等,这些... 作为一种新型光电材料,石墨烯独特的能带结构和电子输运特性,使其与太赫兹科学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石墨烯内部的等离子体振荡频率在太赫兹频段;人为调谐石墨烯的禁带宽度在0~0.3 e V时,正好覆盖太赫兹频段;光电导率的外部可控性等,这些特点使得石墨烯有望成为太赫兹频段新一代高性能设备研制的基础。最近的研究显示,石墨烯在太赫兹波产生、调控、检测等光电功能器件的研制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重点介绍了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光电功能器件,包括太赫兹源器件、可控调控器件及检测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这一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太赫兹 等离子体激元 激光器 调制器 检测器
下载PDF
太赫兹共振隧穿二极管探测器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东双 苏娟 谭为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2年第10期991-999,共9页
太赫兹波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物理学、生物学、医疗诊断、无损检测、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共振隧穿二极管(RTD)是一种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半导体器件,利用其负微分电阻和直流非线性特性,可以分别实现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近... 太赫兹波独特的性质使其在物理学、生物学、医疗诊断、无损检测、无线通信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共振隧穿二极管(RTD)是一种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半导体器件,利用其负微分电阻和直流非线性特性,可以分别实现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近年来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RTD的太赫兹探测器具有可室温工作、体积小、易集成、灵敏度高等特点,使其在未来短距离、超高速的太赫兹无线通信及万物互联等场景具备优势。本文将重点介绍太赫兹RTD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展,并对后续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探测器 共振隧穿二极管 直接探测 相干探测
下载PDF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壁画信息提取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萍 李赜宇 +1 位作者 齐扬 周逊 《红外》 CAS 2016年第1期36-39,44,共5页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传统中国壁画的部分制作流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壁画制作每个流程的太赫兹时域反射谱。研究了传统中国壁画在0.2~1.0THz频率范围内的太赫兹光谱特性,得到了其在室温环境下的太赫兹吸收谱和折射率。结果表... 采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传统中国壁画的部分制作流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壁画制作每个流程的太赫兹时域反射谱。研究了传统中国壁画在0.2~1.0THz频率范围内的太赫兹光谱特性,得到了其在室温环境下的太赫兹吸收谱和折射率。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折射率平均值和吸收系数的峰值频率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能为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壁画信息提取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壁画 折射率 吸收系数
下载PDF
太赫兹片上集成放大器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韩江安 程序 《电子技术应用》 2019年第7期19-22,18,共4页
针对当前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状态和瓶颈问题,重点讨论太赫兹电路中的核心部件——片上集成放大器的研究进展情况。根据太赫兹芯片设计和加工不同基底材料,比较了磷化铟和砷化镓制成化合物太赫兹放大单片与体硅和锗化硅制成的硅基片... 针对当前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状态和瓶颈问题,重点讨论太赫兹电路中的核心部件——片上集成放大器的研究进展情况。根据太赫兹芯片设计和加工不同基底材料,比较了磷化铟和砷化镓制成化合物太赫兹放大单片与体硅和锗化硅制成的硅基片上集成放大器两大类,并对不同材料体系下的电路拓扑和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集成电路 功率放大器 单片集成电路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太赫兹成像的复杂地形自适应定高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强 邓佩佩 +5 位作者 陈仁爱 张强辉 安健飞 黄昆 周人 成彬彬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17-626,共10页
针对现有近感探测器难以适应复杂地形情况下的精确定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成像的图像域自适应对地高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将多普勒锐化成像原理应用到前下视场景,利用太赫兹频段分辨力高、孔径合成长度短的优势,采用太赫兹前下视成像实现... 针对现有近感探测器难以适应复杂地形情况下的精确定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成像的图像域自适应对地高度估计方法。该方法将多普勒锐化成像原理应用到前下视场景,利用太赫兹频段分辨力高、孔径合成长度短的优势,采用太赫兹前下视成像实现地形感知,将传统近感探测器的一维距离测量扩展为二维成像测量,实现对运动轨迹前下方地形地貌的精确感知。在获得地面目标图像后,利用地面图像特征,采用图像域特征拟合方法实现对地高度估计。对前下视多普勒锐化成像的参数设计和成像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开发了一套工作于220 GHz频段的太赫兹近感探测系统,并开展了无人机挂载试验。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感知地表目标环境,排除角反、树木等其他目标对地面高度测量的干扰,测高精确度达0.5 m,证明了该基于太赫兹成像的对地高度估计方法的可行性,为基于图像域特征提升近感探测器对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和感知能力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感探测器 前下视成像 地形感知 太赫兹雷达 多普勒锐化
下载PDF
基于混频偏置合成的高速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长星 陆彬 +1 位作者 吴秋宇 邓贤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7年第1期1-6,25,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载波抑制混频与载波偏置功率合成的高速太赫兹无线通信方案。发射端利用载波抑制混频器和载波偏置功率合成在140 GHz载波上实现了开关键控(OOK)调制;接收端利用包络检波接收器进行检波接收。分别开展了不同混频本振功率及... 提出一种基于载波抑制混频与载波偏置功率合成的高速太赫兹无线通信方案。发射端利用载波抑制混频器和载波偏置功率合成在140 GHz载波上实现了开关键控(OOK)调制;接收端利用包络检波接收器进行检波接收。分别开展了不同混频本振功率及偏置功率下的检波响应实验、不同基带信号功率及偏置功率下的检波响应实验,以及不同输入功率下的检波响应实验。实验结果对OOK调制器设计,以及OOK类通信系统的优化均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最后,利用优化的系统参数在70 cm距离上实现了140 GHz,16 Gbps的无线通信,系统误码率(BER)优于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无线通信 开关键控调制 混频器 检波器
下载PDF
太赫兹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网络层算法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光彬 邹明芮 +1 位作者 张庆伟 周逊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年第3期374-377,共4页
为解决现有无线网络的网络层无法匹配太赫兹超高速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层算法(PCNT)。PCNT算法通过跨层信息交互,实现了数据的聚合,加快了端到端数据的传输,从而获得更高的网络... 为解决现有无线网络的网络层无法匹配太赫兹超高速物理层(PHY)和媒体访问控制层(MAC)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层算法(PCNT)。PCNT算法通过跨层信息交互,实现了数据的聚合,加快了端到端数据的传输,从而获得更高的网络端到端吞吐量。通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新算法可以实现约12.6 Gbps的端到端吞吐量,而未采用新算法时仅为5.7 Gbps;同时,在端到端平均时延以及丢包率的性能上也有较大提升。PCNT新算法的提出为将来太赫兹超高速无线网络的网络层协议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网络层 吞吐量 平均时延 丢包率
下载PDF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无线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青 李栋 +4 位作者 谷立 罗思源 贺寓东 李彪 王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7-145,共19页
近年来,量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传感器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里德堡原子是一种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因其拥有对外场响应灵敏、具备自校准并直接追溯到国际单位制的测量能力、不受传统天线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特点,十... 近年来,量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中基于里德堡原子的电磁传感器吸引了人们的极大兴趣。里德堡原子是一种处于高能态的原子,因其拥有对外场响应灵敏、具备自校准并直接追溯到国际单位制的测量能力、不受传统天线尺寸效应的影响等特点,十分适合于无线电传感与探测。自2012年Shaffer等突破性地利用里德堡原子的电磁诱导透明效应测量微波电场强度的灵敏度及不确定度均远高于传统微波测量结果之后,近十年来,以里德堡原子超外差测量等新理论和新技术为代表的研究已经实现了对电磁波的频率、极化、相位、强度等多参数的测量,相关工程化的技术也蓬勃发展,有望对传统的无线电技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对基于里德堡原子的无线电技术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探测原理出发,梳理本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堡原子 电磁诱导透明 无线电技术 原子传感器
下载PDF
零中频太赫兹通信I/Q不平衡数字补偿算法
16
作者 孟庆博 林长星 +1 位作者 刘娟 邓贤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2期1324-1331,共8页
为满足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的要求,未来的通信技术自然会向更高的载波频率发展,太赫兹通信技术成为其实现的一种可能。针对太赫兹通信系统零中频在大带宽背景下存在的I/Q不平衡问题,构建了太赫兹零中频架构下的I/Q不平衡损伤模型,完成了对... 为满足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的要求,未来的通信技术自然会向更高的载波频率发展,太赫兹通信技术成为其实现的一种可能。针对太赫兹通信系统零中频在大带宽背景下存在的I/Q不平衡问题,构建了太赫兹零中频架构下的I/Q不平衡损伤模型,完成了对应窄带和宽带场景下的算法推导和补偿架构设计;针对宽带场景,通过改进代价函数提升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相较于统计量的算法,均方误差(MSE)提升15 dB。在220 GHz零中频通信系统实验中,提出的窄带算法MSE提升了7 dB,宽带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升了1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中频 太赫兹通信系统 I/Q不平衡 数字补偿算法
下载PDF
用于太赫兹通信的双向全并行相位估计算法
17
作者 王颖 刘娟 +2 位作者 刘金鑫 林长星 邓贤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58-664,共7页
在太赫兹通信的超宽带应用场景下,太赫兹载波是通过多次倍频实现,因而导致相噪严重恶化。基于太赫兹频率下的多极/零相位噪声模型,在传统的盲相位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并行化的相位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在每个并行数据中插入导... 在太赫兹通信的超宽带应用场景下,太赫兹载波是通过多次倍频实现,因而导致相噪严重恶化。基于太赫兹频率下的多极/零相位噪声模型,在传统的盲相位估计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并行化的相位估计算法。该算法通过在每个并行数据中插入导频,将导频相噪信息作为初始相位对并行数据进行相位扩展及旋转鉴相。借鉴传统盲相位估计算法的最佳相位估计值的判决选择思路,同时利用前一时刻导频和当前时刻导频,对当前并行数据从前后两个方向进行相位估计并对前后两个估计相位基于距离前后导频的位置进行加权求和以获得最佳相位估计信息。经过仿真验证,通过该算法后残余相噪在1 MHz和10 MHz处分别降低10 dBc/Hz和25 dBc/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化 相位估计算法 太赫兹通信 信号处理
下载PDF
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碳化硅单晶原生表面形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崔潆心 胡小波 徐现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77-882,共6页
晶体的生长原生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出晶体生长机制和晶体缺陷分布的丰富信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拼接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的4H、6H-SiC单晶原生小面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 晶体的生长原生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出晶体生长机制和晶体缺陷分布的丰富信息。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拼接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对物理气相传输法生长的4H、6H-SiC单晶原生小面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和测试。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显示4H-SiC原生小面扩展后,其周边趋向于形成六边形的生长台阶;而6H-SiC原生小面扩展后,其周边趋向于形成圆形的生长台阶。基于Jackson双层界面模型,从热力学角度计算了4H、6H-SiC单晶的Jackson因子α分别为33.15和31.87,故导致4H、6H-SiC单晶原生小面台阶形貌差异的是生长界面的粗糙程度和生长温度。原生面上的微管缺陷是生长台阶的起源,借助原子力显微镜对多个微管进行了测试。由测试结果可知,微管直径分布在760 nm–6.0 um之间,相应的伯格斯矢量绝对值分布在5c^14c,微管直径与伯格斯矢量平方值的商D/B2分布在11.1~23.6 nm^(–1)之间,即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测试获得的微管结构数据不严格遵守Frank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原生小面 微管结构
下载PDF
RTD太赫兹探测器与片上天线的匹配技术
19
作者 吕佳琦 苏娟 谭为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8期828-834,共7页
高信息传输速率和大带宽容量的太赫兹通信被认为是实现6G的关键技术,这需要高效、稳定和紧凑的太赫兹源和探测器。为提升探测性能,研究了一种共振隧穿二极管(RTD)与缝隙天线片上集成的准光式太赫兹探测器。针对电路的高频损耗和寄生效... 高信息传输速率和大带宽容量的太赫兹通信被认为是实现6G的关键技术,这需要高效、稳定和紧凑的太赫兹源和探测器。为提升探测性能,研究了一种共振隧穿二极管(RTD)与缝隙天线片上集成的准光式太赫兹探测器。针对电路的高频损耗和寄生效应问题,采用协同考虑阻抗匹配因子和天线辐射效率的设计准则,设计了0.67 THz的小偏压RTD偏馈式探测器。采用高频结构仿真器(HFSS)和先进设计系统(ADS)软件联合仿真表征其探测性能,当输入功率为-30 dBm时,该探测器在0.67 THz的电流灵敏度达2.349 A/W,相比微波段采用阻抗匹配因子最大的设计准则,灵敏度提升了28.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探测器 共振隧穿二极管 缝隙天线 阻抗匹配
下载PDF
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固态接收技术进展
20
作者 梁启尧 丁江乔 +1 位作者 蒋均 何月 《空间电子技术》 2024年第4期15-21,共7页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接收机工作频率已实现1THz以上提升,并在太赫兹雷达、通信和探测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文章首先对肖特基二极管器件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其次介绍了利用肖特基二极管进行太赫兹接收机设计的...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基于肖特基二极管的太赫兹接收机工作频率已实现1THz以上提升,并在太赫兹雷达、通信和探测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文章首先对肖特基二极管器件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其次介绍了利用肖特基二极管进行太赫兹接收机设计的技术路线,并对不同技术路线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适应不同场景和频率的太赫兹探测器设计方法。最后,总结目前基于太赫兹接收技术实现的高性能太赫兹应用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太赫兹固态接收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肖特基二极管 混频器 接收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