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昌璞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9年第12期13-15,共3页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序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第一堂物理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先生撰写了序言“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序言从物理...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序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第一堂物理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先生撰写了序言“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序言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蕴含的科学精神、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了物理学的特点,对广大师生理解物理学的学科本质、更好地开展物理课程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孙昌璞院士作为我国著名科学家,能在百忙之中为这套教科书撰写序言,充分体现了他对基础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对科教兴国的高度责任感。本刊全文刊载这篇序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本质 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生院院长 物理课 基础教育 全文刊载 物理学 科教兴国
下载PDF
太赫兹近场通信信道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斯琦 林长星 +1 位作者 刘娟 邓贤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6期647-657,共11页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数据传输需求,未来的通信技术会向更高的载波频率发展,基于太赫兹频段的通信可实现高稳定性和高数据速率通信。本文综述了太赫兹近场信道特性及信道建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太赫兹频段下对近场信道分析的必要性,对比了远... 为满足不断提高的数据传输需求,未来的通信技术会向更高的载波频率发展,基于太赫兹频段的通信可实现高稳定性和高数据速率通信。本文综述了太赫兹近场信道特性及信道建模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太赫兹频段下对近场信道分析的必要性,对比了远近场信道的区别;针对太赫兹近场通信信道,介绍了球面波前建模与基于电磁波理论的模型;结合信道建模技术与近场信道特点,介绍了可用于近场信道建模的方法论;最后对太赫兹近场信道特性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通信 近场通信 信道特性 信道建模
下载PDF
针-极板内氦气等离子体射流电场监测研究
3
作者 刘星辰 闫二艳 +5 位作者 黄诺慈 杨浩 石小燕 郑强林 鲍向阳 向飞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1,共5页
小空间下强电场测量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难点,借助谱线的Stark效应,选择合理的原子或离子,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测量。设计了一套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实验装置,通过针-极板放电产生强电场,试验He 447.1 nm谱线在不同放电电压下产生的强电... 小空间下强电场测量方法的研究是一个难点,借助谱线的Stark效应,选择合理的原子或离子,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完成测量。设计了一套大气压纳秒脉冲放电实验装置,通过针-极板放电产生强电场,试验He 447.1 nm谱线在不同放电电压下产生的强电场下的分裂情况,在谱线展宽难以直接通过观察谱线的方法得到的情况下,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析谱线的允许分量、禁止分量和场无关分量,求出对应的波长偏移量,由此得出电场大小。根据Mason公式,在能量等效的基础上,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小空间内强电场的测量。经分析,理论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可能是由氦气在被击穿时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的屏蔽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空间 强电场 氦原子 STARK效应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特征线提取的飞机位姿识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陈长俊 唐丹 +2 位作者 杨浩 游安清 潘旭东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7-165,共9页
为实现复杂情况下的飞机位姿识别,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特征线提取的位姿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3D模型进行图像渲染,通过添加背景形成数据集,为提高算法鲁棒性进行了数据集增强。特征线提取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目标深度特征,利用热... 为实现复杂情况下的飞机位姿识别,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特征线提取的位姿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利用3D模型进行图像渲染,通过添加背景形成数据集,为提高算法鲁棒性进行了数据集增强。特征线提取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目标深度特征,利用热力图获取飞机特征线。结合飞机特征线、飞机3D模型以及n线透视方法解算目标位姿。该方法建立的飞机特征线提取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准确率约为91%。叠加了各类噪声后,准确率为84%。飞机位姿通过EPnL算法与非线性优化进行求解。在目标背景复杂的情况下,实验得到的平均预测角度误差约为0.57°,平均预测平移误差约为0.47%。图像叠加各类噪声后,得到的平均预测角度误差约为2.11°,平均预测平移误差约为0.93%。提出的飞机位姿识别方法在复杂背景、各类噪声影响下可以较精准地预测飞机位姿,应用场景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特征线提取 位姿识别 数据集增强
下载PDF
GaAs基近红外锥形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吕梦瑶 王浩淼 +5 位作者 贺钰雯 周智雨 宋梁 杜维川 武德勇 唐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9-808,共10页
基于GaAs衬底的近红外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大功率研究方面,因为可以同时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优良特性,主振荡功率放大器结构的锥形半导体激光器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aAs基锥形... 基于GaAs衬底的近红外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大功率研究方面,因为可以同时实现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优良特性,主振荡功率放大器结构的锥形半导体激光器成为了广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GaAs基锥形激光器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讨论了激光器器件结构设计(包括脊形区、锥形区以及布喇格光栅等的设计)和外延层优化在理论研究及实验方面取得的进展;围绕高功率、高光束质量、高亮度、窄线宽应用需求,总结整理了锥形激光器的研究进展与性能特征;对本团队关于锥形激光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展望了锥形激光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锥形半导体激光器 器件结构设计 外延优化
下载PDF
基于强电磁辐照移除危险空间碎片的机理性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诺慈 闫二艳 +3 位作者 杨浩 鲍向阳 刘星辰 何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06,共5页
针对当前空间碎片数量急剧增长问题,探究基于强电磁辐照的主动清除手段的可行性,以多层隔热结构作为典型危险空间碎片模型,重点关注其电磁响应敏感的金属镀层部分,通过构建复杂多环境因素物理场,在S波段强电磁辐照和真空环境下进行了验... 针对当前空间碎片数量急剧增长问题,探究基于强电磁辐照的主动清除手段的可行性,以多层隔热结构作为典型危险空间碎片模型,重点关注其电磁响应敏感的金属镀层部分,通过构建复杂多环境因素物理场,在S波段强电磁辐照和真空环境下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0^(-3)Pa量级的真空环境下,强电磁脉冲与多层隔热结构金属镀层发生相互作用,引发放电现象并产生等离子体,同时伴随着宏观动力学特性的改变。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探讨研究了可能的物理过程,包括强场击穿导致材料点放电、面闪络引起材料网状放电和镀层损伤、粒子吸收微波能量导致材料变形以及等离子体烧蚀引起材料损毁等。该研究为利用强电磁脉冲辐照主动移除危险空间碎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照 空间碎片 隔热材料 放电损伤
下载PDF
伴随中子管Penning源诊断及仿真研究
7
作者 叶龙建 董攀 +3 位作者 李杰 张东东 陈宇航 胡志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Penning离子源因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伴随中子管中。基于实验室所用的潘宁(Penning)离子源,分析其电离时的伏-安特性;通过CCD相机拍摄观察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分布情况;采用光谱法诊断氢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 Penning离子源因为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伴随中子管中。基于实验室所用的潘宁(Penning)离子源,分析其电离时的伏-安特性;通过CCD相机拍摄观察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分布情况;采用光谱法诊断氢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密度和温度。基于实验测试用的Penning离子源结构,建立H2分子碰撞电离的全局模型,分析离子源的工作参数与等离子体中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与离子源的运行压强、磁场和功率密切相关;电子密度随功率增加逐渐增加、随磁场强度和压强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因此需将磁场强度控制在0.03~0.05 T,压强控制在(0.2~2)×10^(-2)Pa之间;电子温度随功率增加逐渐增加、随压强增加逐渐减小。通过模型可知,在Penning离子源的工作区间内,电子平均温度小于10 eV,电子密度数量级为10^(10)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ning离子源 离子诊断 氢等离子体 数值分析 全局模型
下载PDF
时间延迟双色飞秒激光中H_(2)^(+)的解离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王景哲 董福龙 刘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7-114,共8页
通过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计算了具有时间延迟的泵浦及探测飞秒激光联合作用下氢分子离子解离的时间演化动力学.研究发现,通过调节探测光的脉宽长度可以对解离过程进行有效的操控;同时,结合延迟时间依赖的离子解离动能谱,可以反演出解离... 通过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计算了具有时间延迟的泵浦及探测飞秒激光联合作用下氢分子离子解离的时间演化动力学.研究发现,通过调节探测光的脉宽长度可以对解离过程进行有效的操控;同时,结合延迟时间依赖的离子解离动能谱,可以反演出解离过程中的电子与核的微观动力学行为.另外,基于能动量守恒发展了一个描述解离动力学的经典模型,该模型能够定性地预言延迟时间依赖的解离动能谱.利用离子动能谱对探测光频率的依赖关系,提出了一个重构离子核间距的含时演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氢分子离子 解离动力学
下载PDF
量子力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量子力学现代教程》
9
作者 孙昌璞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1-420,共10页
作者在讲授“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关于量子力学基础、应用和科学史的研究,对量子力学研究性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最近作者编著出版了《量子力学现代教程》一书,旨在反映这种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在课程内容和教... 作者在讲授“高等量子力学”课程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关于量子力学基础、应用和科学史的研究,对量子力学研究性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最近作者编著出版了《量子力学现代教程》一书,旨在反映这种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精神: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博采众长、学习国内外优秀教材;遵循学科发展的逻辑脉络,对基本知识集的选择和方法技巧的讲解没有走书书相传的捷径,而是在仔细消化理解经典论著后,通过当代语言讲透、补全重要观念阐述所必须逻辑链的各个环节,把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变成学生宜于接受的特色教学内容。特色部分包括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创立及其二者等价性证明、海森伯表象的时变内涵、全同多体系统的对称性自发破缺(超导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与能量泛函变分的关系、二次量子化表象变换的显式表达,以及远场散射波包演化和定态描述的一致性等。作者通过《量子力学现代教程》及其相关的研究生教学,践行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尽可能为物理学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其他读者提供直达量子力学研究前沿的“最小”且简洁自洽的基础知识集合,同时也为大学老师量子力学课程教学的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力学 研究性教学 知识点 逻辑链
原文传递
中子自旋回波:研究蛋白质结构域动力学的利器
10
作者 孙喆炘 崔腾飞 储祥蔷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83,共10页
蛋白质作为生物系统这种复杂分子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解它们内部的结构及其在不同时间及空间尺度上的运动,对于研究生命的运作机理至关重要。相较于其他实验手段,中子自旋回波技术能探测到更大时空范围的性质,在研究蛋白质内部的... 蛋白质作为生物系统这种复杂分子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理解它们内部的结构及其在不同时间及空间尺度上的运动,对于研究生命的运作机理至关重要。相较于其他实验手段,中子自旋回波技术能探测到更大时空范围的性质,在研究蛋白质内部的结构域动力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是一门横跨核物理与核技术、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分子生物学与蛋白质组学等前沿交叉领域的学科,充满着诸多未知与挑战,也遍布着一探生命奥秘的机遇。文章简述了中子自旋回波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阐述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域动力学方面的方法和技术优势,并介绍了部分实验案例,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散射 中子自旋回波 蛋白质结构域动力学 核技术及应用
原文传递
理想气体有限时间热力学实验平台的搭建与有限时间热力学的前沿研究
11
作者 翟若迅 马宇翰 +1 位作者 董辉 孙昌璞 《物理实验》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与热机有关的热力学循环研究促使了热力学基础理论的建立.目前在应用需求的驱动下,热力学研究从平衡态走向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理论也从准静态过程走向了有限时间过程,形成了有限时间热力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但是,在大学阶段的物理教学... 与热机有关的热力学循环研究促使了热力学基础理论的建立.目前在应用需求的驱动下,热力学研究从平衡态走向非平衡态,热力学循环理论也从准静态过程走向了有限时间过程,形成了有限时间热力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但是,在大学阶段的物理教学中热力学领域的实验(特别是热循环及其效率的实验测量)较少.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理想气体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实验平台,以及如何利用该平台对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循环进行精确测量.通过该平台可以定量测量热力学循环的功率和效率,检验有限时间热力学的重要理论预言,如不可逆熵产生对时间的反比标度、有限时间卡诺循环的功率与效率的约束,以及最大功率效率与卡诺效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该有限时间热力学实验平台可以推广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促进热力学实验教学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实验 热力学循环 功率-效率约束关系 最大功率效率
下载PDF
科研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节约型资产信息动态管理研究
12
作者 吴煜 《管理学家》 2024年第10期82-84,共3页
为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解决标签动态信息频繁更替问题,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文章通过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剖析主要问题。基于二维码和射频RFID等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存放单元进行分区处理,提出一种标签... 为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解决标签动态信息频繁更替问题,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文章通过分析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剖析主要问题。基于二维码和射频RFID等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存放单元进行分区处理,提出一种标签数据动态管理新模式,从标签内容、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等方面阐释该模式的具体应用方式和难点。该模式能够在原信息化基础上,解决标签频繁更换耗时耗力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信息化 标签
下载PDF
强流多注电子束高效率引入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乐乐 黄华 +2 位作者 刘振帮 王淦平 袁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3,共5页
强流相对论多注速调管相对于单注速调管具有导流系数低,输出功率高和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引导磁场强度,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注电子束引入漂移管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了多注速调管的整管效率,限制了其稳定高效运行和应用... 强流相对论多注速调管相对于单注速调管具有导流系数低,输出功率高和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引导磁场强度,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注电子束引入漂移管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了多注速调管的整管效率,限制了其稳定高效运行和应用推广。论文采用粒子仿真软件CHIPIC对多注速调管二极管爆炸发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寻找影响多注速调管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阴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三种两段式新型多注阴极结构并进行冷阴极爆炸发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参数下,常规结构由于底座边缘的不必要的环形电子束发射,只能达到82%的引入效率,而三种新型阴极结构通过抑制不必要电子发射,引入效率都可以提高至95%以上,最高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注速调管 强流多注电子束 阴极结构 二极管 引入效率
下载PDF
我国核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述明 夏佳文 +4 位作者 王毅韧 彭现科 黄洪文 郑春 丁文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核事业的前提、基础和生命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是保持并提高本质安全的基石,开展核安全技术战略研究对于建设核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总–分–凝–综”的思路,通过院士访谈、实...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核事业的前提、基础和生命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是保持并提高本质安全的基石,开展核安全技术战略研究对于建设核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总–分–凝–综”的思路,通过院士访谈、实地调研、会议研讨、资料调研等多种途径,对我国核安全技术体系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核安全技术进展明显,核安全业绩良好;但也面临核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有待深化、核安全软件研发统筹不足、核安全高精尖装备受制于人等瓶颈问题。为持续推进核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核大国向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建议进一步完善核安全标准体系;统筹资源、集中攻关,推进自主化核安全软件高质量发展;强化“政产学研用”结合,解决高端核安全装备“卡脖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技术 标准体系 核安全软件 核安全装备
下载PDF
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建力 王君涛 +14 位作者 彭万敬 刘航 汪丹 马毅 付博 于益 冯昱骏 张黎 阮旭 靳全伟 易家玉 叶先林 孙殷宏 王伟平 高清松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14,共19页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速。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高功率可见光波段激光、高峰值功率激光、高功率光纤激光、碱金属蒸气激光等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 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器 高平均功率光纤激光器 碱金属蒸气激光器 高功率绿光激光器 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器
下载PDF
一种高速破片加速装置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智恒 向永 +1 位作者 何碧 韩勇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研发、检测弹药的安全性试验需求,通过分析高速弹丸加载的内弹道特性,结合身管结构的力学和强度分析,设计了一种采用火药燃气驱动技术的高速破片发射装置,该装置口径为25mm,长度4m。设计最大装药量200g,发射最大弹丸质量75g,最大膛... 针对研发、检测弹药的安全性试验需求,通过分析高速弹丸加载的内弹道特性,结合身管结构的力学和强度分析,设计了一种采用火药燃气驱动技术的高速破片发射装置,该装置口径为25mm,长度4m。设计最大装药量200g,发射最大弹丸质量75g,最大膛压250MPa。计算了该装置速度、压力与装药量、弹丸质量的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该发射装置,可将65g质量的弹丸发射至1840m/s,实现了破片的高速可控加速,可应用于弹药的破片撞击安全性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弹道 高速破片 加速装置
下载PDF
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工作特性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淦平 李飞 +2 位作者 金晓 宋法伦 张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介绍了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DSR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开关内部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开关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区材料的击穿阈值越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越大输出电压上升速率越快;基区高的电场击穿阈值或低的掺杂浓度会增... 介绍了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DSR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开关内部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开关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区材料的击穿阈值越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越大输出电压上升速率越快;基区高的电场击穿阈值或低的掺杂浓度会增加器件关断时间和最大工作电压;考虑各参数的影响,基于高击穿阈值的DSRD是实现快脉冲输出的理想器件;缩短正向泵浦时间可有效抑制预脉冲,当正向泵浦时间小于200 ns时,输出脉冲波形基本不变;为了获得理想的脉冲前沿,反向电流应在达到峰值时完成对注入电荷的抽取。设计了单前级开关的DSRD泵浦电路,研制了基于DSRD的快脉冲产生系统,输出脉冲前沿约4 ns,电压约8 kV,电压上升速率约2 kV/ns,满足FID开关器件对触发电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脉冲发生器 高功率半导体断路开关 快前沿脉冲 脉冲功率技术
下载PDF
L波段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秦奋 张勇 +9 位作者 鞠炳全 陆巍 徐莎 吴朝阳 丁恩燕 雷禄容 张新凯 方翔鹤 杨周炳 王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46,共4页
以实现GW级高功率微波源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目标,利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小型化Marx型脉冲功率源平台开展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基本结构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 以实现GW级高功率微波源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目标,利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小型化Marx型脉冲功率源平台开展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基本结构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装置基本情况,接着给出了测试系统布局及各参数测试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研究结果:所研制的L波段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在输出功率大于1 GW、重复频率10 Hz的条件下实现了超过55 min的长时间稳定运行,输出微波模式稳定,无竞争模式出现,中心频率为1.57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磁控管 衍射输出 长时间运行 模式竞争 高功率微波
下载PDF
基于光导开关的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付佳斌 王凌云 +2 位作者 何泱 冯传均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49,共6页
为实现激光二极管对气体开关的触发,采用从主回路开关两侧取电的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气体开关结构,并对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进行了初步实验,实现了激光二极管输出能量83μJ条件下40 kV/8 kA三... 为实现激光二极管对气体开关的触发,采用从主回路开关两侧取电的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气体开关结构,并对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进行了初步实验,实现了激光二极管输出能量83μJ条件下40 kV/8 kA三电极气体开关的可靠触发,证明了技术可行性。但实验中的实测光导开关的工作寿命仅约数百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激光二极管触发 光导开关 工作寿命
下载PDF
闪光照相散射定量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清刚 毛朋成 +3 位作者 王文远 孔令海 杨波 许海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125,共6页
高能MeV闪光照相所针对的客体通常具有极高的面密度。当X射线穿过客体时,直穿X射线的强度将被极大衰减,到达成像面的直穿信号可能被散射“噪声”所淹没,若直接对图像进行反演将严重影响照相重建精度。从散射抑制角度出发,目前主要采用... 高能MeV闪光照相所针对的客体通常具有极高的面密度。当X射线穿过客体时,直穿X射线的强度将被极大衰减,到达成像面的直穿信号可能被散射“噪声”所淹没,若直接对图像进行反演将严重影响照相重建精度。从散射抑制角度出发,目前主要采用网柵相机即阵列型准直孔阻挡散射,但网栅相机的应用效果受光源位置稳定性影响较大,且网栅不易加工。提出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散射强度的照相方案,该方案利用狭缝准直器对散射的抑制能力不随散射强度变化而改变这一特点,对现有照相布局进行小改进,利用已知客体实验结果标定狭缝准直器对散射的抑制能力,进一步自洽确定待测客体的散射量大小。基于蒙卡方法的仿真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低面密度客体标定散射抑制系数时,高面密度客体散射强度的估计值与模拟真实值偏差可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X射线 闪光照相 成像方案 图像反演 散射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