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强电磁辐照移除危险空间碎片的机理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黄诺慈 闫二艳 +3 位作者 杨浩 鲍向阳 刘星辰 何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206,共5页
针对当前空间碎片数量急剧增长问题,探究基于强电磁辐照的主动清除手段的可行性,以多层隔热结构作为典型危险空间碎片模型,重点关注其电磁响应敏感的金属镀层部分,通过构建复杂多环境因素物理场,在S波段强电磁辐照和真空环境下进行了验... 针对当前空间碎片数量急剧增长问题,探究基于强电磁辐照的主动清除手段的可行性,以多层隔热结构作为典型危险空间碎片模型,重点关注其电磁响应敏感的金属镀层部分,通过构建复杂多环境因素物理场,在S波段强电磁辐照和真空环境下进行了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0^(-3)Pa量级的真空环境下,强电磁脉冲与多层隔热结构金属镀层发生相互作用,引发放电现象并产生等离子体,同时伴随着宏观动力学特性的改变。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探讨研究了可能的物理过程,包括强场击穿导致材料点放电、面闪络引起材料网状放电和镀层损伤、粒子吸收微波能量导致材料变形以及等离子体烧蚀引起材料损毁等。该研究为利用强电磁脉冲辐照主动移除危险空间碎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照 空间碎片 隔热材料 放电损伤
下载PDF
局域热平衡Sn等离子体极紫外辐射不透明度和发射谱的理论研究
2
作者 高城 刘彦鹏 +7 位作者 严冠鹏 闫杰 陈小棋 侯永 靳奉涛 吴建华 曾交龙 袁建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4-106,共13页
锡(Sn)是13.5 nm光刻光源的材料,Sn等离子体辐射性质对光源设计意义重大.基于细致能级模型,在局域热平衡假设条件下计算得到了Sn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和发射谱.使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获得了Sn^(6+)-Sn^(14+)离子的能级和辐射跃迁振... 锡(Sn)是13.5 nm光刻光源的材料,Sn等离子体辐射性质对光源设计意义重大.基于细致能级模型,在局域热平衡假设条件下计算得到了Sn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和发射谱.使用多组态Dirac-Fock方法获得了Sn^(6+)-Sn^(14+)离子的能级和辐射跃迁振子强度等基本原子参数.针对波长在13.5 nm附近的4d-4f和4p-4d跃迁系,重点考虑了4d^(m)-4f^(m)(m=1,2,3,4)和4p^(n)-4d^(n)(n=1,2,3)的电子关联效应.在大规模组态相互作用计算中,每种电荷态离子的精细能级数目约为20万.对较强的吸收谱线(振子强度大于0.01),其长度和速度表示的相对差异为20%—30%.基于精密原子参数,计算了Sn等离子体在30 eV,0.01 g/cm^(3)条件下的透射谱,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系统计算了温度16—30 eV,密度0.0001—0.1 g/cm^(3)条件下的Sn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和发射光谱,分析了极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EUV)光谱随温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温度一定时,密度增大会使得13.5 nm附近的辐射不透明度和发射谱包络增宽.而密度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辐射不透明度和发射谱在13.5 nm附近存在明显的窄化效应.本文工作有助于EUV光刻光源的设计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紫外光源 细致能级模型 组态相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目标航迹的引导误差校正方法研究
3
作者 路大举 张大勇 +3 位作者 曾砾堂 张凯 杨浩 张佩宇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8-1094,共7页
在探测目标尺寸小且距离远时,由于光电系统的视场角很小,有效的目标前级引导是光电系统跟瞄目标的前提。目标引导的本质是将大地坐标系下的目标点转换至光电系统局部坐标系下,转换过程中引入一系列旋转和平移参数,其准确程度决定了最终... 在探测目标尺寸小且距离远时,由于光电系统的视场角很小,有效的目标前级引导是光电系统跟瞄目标的前提。目标引导的本质是将大地坐标系下的目标点转换至光电系统局部坐标系下,转换过程中引入一系列旋转和平移参数,其准确程度决定了最终的目标引导精度。提出基于无人机航迹的光电系统引导误差校正方法,通过围绕光电系统周围无人机航迹数据,求解引导数据计算过程中坐标变换的最优参数,进而提高目标引导精度。在本项目搭建的实验装置上实现了方位引导标准方差小于0.052°,俯仰引导标准方差小于0.04°,最大误差不超过0.7°。目标前级引导的引导精度越高,光电系统捕获目标速度越快,对于提高目标处置相应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引导 引导误差 目标探测
下载PDF
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昌璞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9年第12期13-15,共3页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序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第一堂物理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先生撰写了序言“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序言从物理...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序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第一堂物理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先生撰写了序言“物理学: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序言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蕴含的科学精神、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了物理学的特点,对广大师生理解物理学的学科本质、更好地开展物理课程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孙昌璞院士作为我国著名科学家,能在百忙之中为这套教科书撰写序言,充分体现了他对基础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对科教兴国的高度责任感。本刊全文刊载这篇序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本质 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生院院长 物理课 基础教育 全文刊载 物理学 科教兴国
下载PDF
固体绝缘子的真空沿面闪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友辉 陈洪斌 +1 位作者 李飞 宋法伦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针对在高压设备中因沿面闪络现象而发生绝缘失效的问题,对沿面闪络现象中的基础特性测量手段、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了目前关于沿面闪络观测手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沿面闪络过程的具体机制... 针对在高压设备中因沿面闪络现象而发生绝缘失效的问题,对沿面闪络现象中的基础特性测量手段、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介绍了目前关于沿面闪络观测手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沿面闪络过程的具体机制以及表面电荷在沿面闪络过程中扮演的作用进行讨论。其中,外在因素、电极-介质界面层因素以及真空-介质表面层因素等三大类因素在影响沿面闪络的同时也对表面电荷积聚消散造成影响,其具体机制各不相同。在沿面闪络的主流机制中,SEEA理论较完整地阐述了沿面闪络的起始过程,ETPR理论则对沿面闪络的发展过程有着更好的解释。此外,表面电荷为沿面闪络发生提供了必要电荷,其积累与消散行为对沿面闪络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开发能够实现低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与高表面电导的绝缘材料及表面改性技术将是该领域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表面电荷 二次电子雪崩发射 电子极化松弛
下载PDF
非均匀混合下氘氚聚变反应速率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沈刚 衷斌 +1 位作者 吴勇 王建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27,共11页
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壳层材料和聚变燃料的混合是影响聚变点火燃烧性能的关键物理问题,聚变过程中混合物形态的演化及相应热核反应速率的物理建模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的置信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扩散混合机制下混合... 激光驱动惯性约束聚变中壳层材料和聚变燃料的混合是影响聚变点火燃烧性能的关键物理问题,聚变过程中混合物形态的演化及相应热核反应速率的物理建模直接影响数值模拟的置信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扩散混合机制下混合形态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及其对热核反应速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热力学平衡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假设,通过解析分析与一维球几何扩散方程数值解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扩散混合主导下热核反应速率随混合形态演化的物理规律.研究发现,混合量主要通过影响燃料的体积份额直接影响热核反应速率,由混合非均匀尺度和扩散系数共同决定的扩散时间直接影响热核反应速率的时间演化行为.进一步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直接模拟扩散过程得到的互扩散系数,定量分析了燃料中混入低Z、高Z材料时热核反应速率随时间演化的差异,通过与美国非均匀混合效应实验典型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评估的可靠性.本工作对我国惯性约束聚变混合效应实验的设计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形态 非均匀混合 热核反应速率 互扩散系数
下载PDF
0.45~4MV杆箍缩二极管阳极等离子体研究
7
作者 屈俊夫 冯元伟 +2 位作者 耿力东 马勋 李洪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5-665,共11页
为提升对杆箍缩二极管物理机制的认识,提升模拟算法的准确性,使用相空间文件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将PIC与蒙特卡罗计算方法相结合,实现了杆箍缩二极管从加载电压到剂量计算全过程模拟。本工作给出了PIC模拟计算中的阳极等离子体生成函数,... 为提升对杆箍缩二极管物理机制的认识,提升模拟算法的准确性,使用相空间文件作为信息传递媒介,将PIC与蒙特卡罗计算方法相结合,实现了杆箍缩二极管从加载电压到剂量计算全过程模拟。本工作给出了PIC模拟计算中的阳极等离子体生成函数,使得数值计算模型能在0.45~4 MV的电压范围内,对杆箍缩二极管的电流、剂量进行准确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计算结果相对误差控制在20%以内。利用获得验证的PIC模型,以加载电压为1 MV为例,用模拟手段对等离子体生成速率与电子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电子箍缩的物理特性。相较于先前模拟工作仅能给出趋势性的预测结果,该模型的准确性与通用性均获得提升,同时等离子体对电子运动状态影响的研究结果为新型强流X射线二极管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箍缩二极管 闪光照相 蒙特卡罗模拟 PIC模拟
下载PDF
基于加速老化试验的硅泡沫材料时变本构模型研究
8
作者 阿锦林 谢朝阳 +1 位作者 娄伟涛 魏发远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硅泡沫材料的老化及力学性能退化是相关结构全寿命、可靠设计时须关注的重要因素。通过硅泡沫加速老化试验和老化后材料的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老化后硅泡沫的应力-应变关系。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以Blatz-Ko模型、Ogde... 硅泡沫材料的老化及力学性能退化是相关结构全寿命、可靠设计时须关注的重要因素。通过硅泡沫加速老化试验和老化后材料的单轴压缩试验,获得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老化后硅泡沫的应力-应变关系。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分别以Blatz-Ko模型、Ogden Hyperfoam模型为基础提出材料时变本构模型,基于阿伦尼乌斯加速关系和分子老化动力学方程,对本构模型参数与材料老化时间和温度关系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硅泡沫材料单轴压缩的时变本构模型。对建立的时变本构模型进行试验验证及有限元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基于Ogden Hyperfoam模型建立的硅泡沫时变本构模型能表征硅泡沫在不同温度、不同老化时间后的压缩行为,为硅泡沫结构的性能退化仿真与寿命设计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泡沫材料 加速试验 本构模型 时变本构
原文传递
PBX炸药断裂行为仿真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袁洪魏 唐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4-494,I0001,共12页
针对PBX材料的拉压不对称性,基于断裂相场变分理论,结合广义Maxwell黏弹性本构模型,采用应变张量谱分解的方法对弹性能进行分解,建立了黏弹性断裂相场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开展了典型PBX材料的单轴拉压、围压压缩、带孔板压缩及细观结... 针对PBX材料的拉压不对称性,基于断裂相场变分理论,结合广义Maxwell黏弹性本构模型,采用应变张量谱分解的方法对弹性能进行分解,建立了黏弹性断裂相场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开展了典型PBX材料的单轴拉压、围压压缩、带孔板压缩及细观结构压缩等仿真分析,得到的单轴拉压应力—应变曲线、围压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带孔板压缩裂纹形貌、细观结构压缩裂纹形貌均与试验结果较为一致,且单轴拉压强度描述误差小于2.2%,压缩强度随围压变化的斜率误差小于3%,带孔板在相同裂纹长度时的载荷误差小于12%。结果表明,提出的黏弹性断裂相场模型能准确考虑PBX材料的拉压不对称性,并且可以自然地描述不同围压下的力学行为,同时可以无需特殊处理便进行PBX多裂纹萌生、扩展、分叉和融合行为的仿真分析。相场法在描述PBX材料的力学行为以及PBX结构的断裂行为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力学 高聚物黏结炸药 PBX 黏弹性 拉压不对称性 多裂纹分叉融合 断裂相场法
下载PDF
强流多注电子束高效率引入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乐乐 黄华 +2 位作者 刘振帮 王淦平 袁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3,共5页
强流相对论多注速调管相对于单注速调管具有导流系数低,输出功率高和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引导磁场强度,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注电子束引入漂移管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了多注速调管的整管效率,限制了其稳定高效运行和应用... 强流相对论多注速调管相对于单注速调管具有导流系数低,输出功率高和效率高的优点,并且可以明显降低引导磁场强度,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多注电子束引入漂移管效率低的问题,影响了多注速调管的整管效率,限制了其稳定高效运行和应用推广。论文采用粒子仿真软件CHIPIC对多注速调管二极管爆炸发射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寻找影响多注速调管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阴极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三种两段式新型多注阴极结构并进行冷阴极爆炸发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参数下,常规结构由于底座边缘的不必要的环形电子束发射,只能达到82%的引入效率,而三种新型阴极结构通过抑制不必要电子发射,引入效率都可以提高至95%以上,最高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注速调管 强流多注电子束 阴极结构 二极管 引入效率
下载PDF
我国核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述明 夏佳文 +4 位作者 王毅韧 彭现科 黄洪文 郑春 丁文杰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核事业的前提、基础和生命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是保持并提高本质安全的基石,开展核安全技术战略研究对于建设核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总–分–凝–综”的思路,通过院士访谈、实... 核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核事业的前提、基础和生命线。先进可靠的核安全技术是保持并提高本质安全的基石,开展核安全技术战略研究对于建设核科技强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总–分–凝–综”的思路,通过院士访谈、实地调研、会议研讨、资料调研等多种途径,对我国核安全技术体系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的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核安全技术进展明显,核安全业绩良好;但也面临核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有待深化、核安全软件研发统筹不足、核安全高精尖装备受制于人等瓶颈问题。为持续推进核安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核大国向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建议进一步完善核安全标准体系;统筹资源、集中攻关,推进自主化核安全软件高质量发展;强化“政产学研用”结合,解决高端核安全装备“卡脖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技术 标准体系 核安全软件 核安全装备
下载PDF
一种高速破片加速装置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智恒 向永 +1 位作者 何碧 韩勇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研发、检测弹药的安全性试验需求,通过分析高速弹丸加载的内弹道特性,结合身管结构的力学和强度分析,设计了一种采用火药燃气驱动技术的高速破片发射装置,该装置口径为25mm,长度4m。设计最大装药量200g,发射最大弹丸质量75g,最大膛... 针对研发、检测弹药的安全性试验需求,通过分析高速弹丸加载的内弹道特性,结合身管结构的力学和强度分析,设计了一种采用火药燃气驱动技术的高速破片发射装置,该装置口径为25mm,长度4m。设计最大装药量200g,发射最大弹丸质量75g,最大膛压250MPa。计算了该装置速度、压力与装药量、弹丸质量的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该发射装置,可将65g质量的弹丸发射至1840m/s,实现了破片的高速可控加速,可应用于弹药的破片撞击安全性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弹道 高速破片 加速装置
下载PDF
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工作特性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淦平 李飞 +2 位作者 金晓 宋法伦 张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0,共5页
介绍了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DSR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开关内部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开关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区材料的击穿阈值越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越大输出电压上升速率越快;基区高的电场击穿阈值或低的掺杂浓度会增... 介绍了快速关断半导体开关(DSRD)的工作原理,研究了开关内部的物理过程,分析了系统参数对开关输出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区材料的击穿阈值越高、载流子饱和漂移速度越大输出电压上升速率越快;基区高的电场击穿阈值或低的掺杂浓度会增加器件关断时间和最大工作电压;考虑各参数的影响,基于高击穿阈值的DSRD是实现快脉冲输出的理想器件;缩短正向泵浦时间可有效抑制预脉冲,当正向泵浦时间小于200 ns时,输出脉冲波形基本不变;为了获得理想的脉冲前沿,反向电流应在达到峰值时完成对注入电荷的抽取。设计了单前级开关的DSRD泵浦电路,研制了基于DSRD的快脉冲产生系统,输出脉冲前沿约4 ns,电压约8 kV,电压上升速率约2 kV/ns,满足FID开关器件对触发电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脉冲发生器 高功率半导体断路开关 快前沿脉冲 脉冲功率技术
下载PDF
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建力 王君涛 +14 位作者 彭万敬 刘航 汪丹 马毅 付博 于益 冯昱骏 张黎 阮旭 靳全伟 易家玉 叶先林 孙殷宏 王伟平 高清松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6-114,共19页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 高能激光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科学研究、空间碎片清除、军事应用等领域。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具有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全电驱无限弹仓的特点,近年来,各类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围绕着同时实现高功率、高效率、高光束质量这一总目标发展迅速。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高功率可见光波段激光、高峰值功率激光、高功率光纤激光、碱金属蒸气激光等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极管泵浦高能激光 高平均功率块状固体激光器 高平均功率光纤激光器 碱金属蒸气激光器 高功率绿光激光器 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器
下载PDF
L波段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奋 张勇 +9 位作者 鞠炳全 陆巍 徐莎 吴朝阳 丁恩燕 雷禄容 张新凯 方翔鹤 杨周炳 王冬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3-46,共4页
以实现GW级高功率微波源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目标,利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小型化Marx型脉冲功率源平台开展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基本结构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 以实现GW级高功率微波源长时间稳定运行为目标,利用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小型化Marx型脉冲功率源平台开展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L波段六腔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基本结构及长时间稳定运行实验装置基本情况,接着给出了测试系统布局及各参数测试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研究结果:所研制的L波段衍射输出相对论磁控管在输出功率大于1 GW、重复频率10 Hz的条件下实现了超过55 min的长时间稳定运行,输出微波模式稳定,无竞争模式出现,中心频率为1.57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磁控管 衍射输出 长时间运行 模式竞争 高功率微波
下载PDF
含氘电极真空弧等离子体空间分布特性诊断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杰 郑乐 +3 位作者 董攀 龙继东 王韬 刘飞翔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33,共7页
真空弧放电等离子体含有多种离子成分,并且各离子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本文针对金属氘化物电极真空弧离子源,搭建了一台紧凑型磁分析装置,用来研究放电等离子体中氘离子与金属离子的空间分布.当离子源弧流为100 A左右时,该装置... 真空弧放电等离子体含有多种离子成分,并且各离子在空间上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本文针对金属氘化物电极真空弧离子源,搭建了一台紧凑型磁分析装置,用来研究放电等离子体中氘离子与金属离子的空间分布.当离子源弧流为100 A左右时,该装置能有效地传输引出束流,并且具有较好的二次电子抑制效果,可准确获得各离子流强.利用该装置测量并获得了氘化钛含氘电极真空弧放电等离子体内氘离子和钛离子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径向上,氘离子和钛离子都呈高斯分布,但氘离子分布均匀,而钛离子相对集中在轴线附近,导致轴线附近氘离子比例最低;轴向上,所有离子数量都以自然指数函数减少,而且相对幅度接近,所以氘离子比例几乎不变.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真空弧放电等离子体膨胀过程,还可以指导金属氘化物电极真空弧离子源及其引出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弧离子源 金属氘化物 磁质谱 离子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光导开关的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佳斌 王凌云 +2 位作者 何泱 冯传均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4-49,共6页
为实现激光二极管对气体开关的触发,采用从主回路开关两侧取电的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气体开关结构,并对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进行了初步实验,实现了激光二极管输出能量83μJ条件下40 kV/8 kA三... 为实现激光二极管对气体开关的触发,采用从主回路开关两侧取电的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气体开关结构,并对基于光导开关一体化激光二极管触发三电极气体开关进行了初步实验,实现了激光二极管输出能量83μJ条件下40 kV/8 kA三电极气体开关的可靠触发,证明了技术可行性。但实验中的实测光导开关的工作寿命仅约数百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激光二极管触发 光导开关 工作寿命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人工智能产业全链条态势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莉 崔磊磊 +3 位作者 吴新年 刘安蓉 曹晓阳 彭现科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0-111,共12页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其它产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量分析能系统展现该领域发展态势,但当前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链条反映该产业态势。基于文献或专利的定量研究,增加领域顶级会议论文、产业规模、投融资情况、科研项目...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其它产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量分析能系统展现该领域发展态势,但当前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链条反映该产业态势。基于文献或专利的定量研究,增加领域顶级会议论文、产业规模、投融资情况、科研项目信息等多来源数据,从基础研究、前沿热点、技术创新竞争情况、全球科技布局和产业态势等方面全链条挖掘分析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竞争形势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产业 创新价值链 多源数据 政策建议
下载PDF
闪光照相散射定量技术初步研究
19
作者 贾清刚 毛朋成 +3 位作者 王文远 孔令海 杨波 许海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125,共6页
高能MeV闪光照相所针对的客体通常具有极高的面密度。当X射线穿过客体时,直穿X射线的强度将被极大衰减,到达成像面的直穿信号可能被散射“噪声”所淹没,若直接对图像进行反演将严重影响照相重建精度。从散射抑制角度出发,目前主要采用... 高能MeV闪光照相所针对的客体通常具有极高的面密度。当X射线穿过客体时,直穿X射线的强度将被极大衰减,到达成像面的直穿信号可能被散射“噪声”所淹没,若直接对图像进行反演将严重影响照相重建精度。从散射抑制角度出发,目前主要采用网柵相机即阵列型准直孔阻挡散射,但网栅相机的应用效果受光源位置稳定性影响较大,且网栅不易加工。提出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散射强度的照相方案,该方案利用狭缝准直器对散射的抑制能力不随散射强度变化而改变这一特点,对现有照相布局进行小改进,利用已知客体实验结果标定狭缝准直器对散射的抑制能力,进一步自洽确定待测客体的散射量大小。基于蒙卡方法的仿真照相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低面密度客体标定散射抑制系数时,高面密度客体散射强度的估计值与模拟真实值偏差可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X射线 闪光照相 成像方案 图像反演 散射补偿
下载PDF
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淦平 金晓 +3 位作者 李春霞 黄华 刘振帮 李乐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42,共5页
研制了基于爆炸发射的扇形和圆柱形多注阴极系统,并开展了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扇形多注阴极由于发射端面电场分布严重不均,电子束主要由尖端发射,束斑畸变明显,当每注扇形电子束进入到多注扇形漂移管内时,在空间... 研制了基于爆炸发射的扇形和圆柱形多注阴极系统,并开展了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扇形多注阴极由于发射端面电场分布严重不均,电子束主要由尖端发射,束斑畸变明显,当每注扇形电子束进入到多注扇形漂移管内时,在空间电磁场的作用下电子束会绕束心旋转,导致束斑的畸变和束流的损失;圆柱形多注阴极发射端电场分布相对均匀,电子束斑畸变较小,每注电子束在多注漂移管内绕束心的旋转不会引起束斑的畸变和束流的损失;由于阴极杆和多注阴极柱的发射,多注电子束品质较差,进入多注漂移管时存在电子束轰击管壁现象,造成束流的损失甚至截止。采用大内径磁场可增大阳极筒内半径,明显提高束流的传输效率。目前,采用功率约6.5GW、传输效率约89%的相对论多注电子束驱动的多注速调管,可实现GW量级的微波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强流相对论多注电子束 束斑畸变 传输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