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长期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战略规划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迎军 曾志敏 +1 位作者 张龙鹏 胡燕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9,共12页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级与全球影响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湾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级与全球影响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湾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评估和国家定位研判,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框架下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面向2050年,粤港澳大湾区可分“四步走”全面加速建成开放、融合、可持续的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以科技创新发展一体化来有序推动建设“无边界”的大湾区。研究提出了重点任务建议: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培育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海内外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建立多元化的科创投入协同机制、探索创新与产业要素流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科技创新 新兴产业 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 湾区经济
下载PDF
经济特区的技术创新扩散效应研究——来自广东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志敏 陈烨 +1 位作者 胡燕娟 肖建华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0-16,共7页
在广东省域范围内,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广东各个经济特区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将带动广东其他非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02%。最后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研发经费投入和国际科技合作四方面... 在广东省域范围内,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广东各个经济特区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将带动广东其他非经济特区创新指数增长1.02%。最后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管理制度改革、研发经费投入和国际科技合作四方面提出推动经济特区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特区 技术创新扩散 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基于核心驱动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冰妍 曾志敏 柴茂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47,共9页
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辩证地分析不同转化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有助于系统性认识各种转化模式并且更加有效地将不同模式应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和过程双重理论视角出发,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核心驱动... 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辩证地分析不同转化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有助于系统性认识各种转化模式并且更加有效地将不同模式应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和过程双重理论视角出发,根据科技成果转化核心驱动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两大维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类框架,利用二维四象限分析方法划分为个人委托转化型、个人直接转化型和机构驱动转化型3种常见模式,并结合国内外代表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种转化模式都有各自的核心特征、优势、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适用条件。基于研究结论,研究型大学和传统科研机构应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强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应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体系,大力推广技术商业化发展模式,强化自我“造血”能力;此外,国家应出台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切实保障新型研发机构实现良性运作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转化渠道 核心驱动力 新型研发机构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科研管理制度协同创新研究:基于香港制度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曾坚朋 曾志敏 柴茂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3-39,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科研管理制度协同创新。香港科研管理制度包括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创新科技署两大体系,分别设立了多种竞争性科研项目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香港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注重尊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科研管理制度协同创新。香港科研管理制度包括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和创新科技署两大体系,分别设立了多种竞争性科研项目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香港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注重尊重科研工作者自主权,强调结果管理而非过程管理,对经费使用和报销等规定比较灵活,对成果的考核比较严格。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央及深圳市科研管理改革举措,并与香港科研管理制度进行比较,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深入探索科研管理制度协同创新,并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平台先行先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科研管理制度 协同创新
下载PDF
“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维经济影响——基于中国产业层面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蓝涛 张龙鹏 曾志敏 《电子政务》 CSSCI 2020年第7期80-88,共9页
在明晰"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测算"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指标,并从生产率、市场进入、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角度,利用2001-2016年产业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维经济... 在明晰"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测算"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指标,并从生产率、市场进入、技术创新、国际贸易等角度,利用2001-2016年产业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维经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程度在不断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人工智能融合程度高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人工智能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融合的增速快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产业"融合发展并未带来产业各个方面的整体提升,积极效应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及其商业化方面;"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影响存在产业异质性,与高技术产业相比,人工智能更能促进低技术产业经济绩效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智能产业
原文传递
积极推进生物材料研发与应用,保持科研初心、砥砺奋斗前行——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 被引量:1
6
作者 卫夏雯 王迎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科技导报》:生物材料是材料科学技术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领域,对于探索人类生命奥秘、保障人类健康长寿做出更大贡献。请您谈一谈,目前国内外生物材料的研发、技术与应用情况,生物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及所面临的限制和难点。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 应用 研发 材料科学技术 科研 生命奥秘 健康长寿
原文传递
借助引入非国有资产的PPP模式增加基础公共服务供给的思路设计——以S市某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冯珂 曾志敏 +1 位作者 秦颖 伍迪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83,共4页
在传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基础上进行思路创新,提出借助租赁、购买等市场化手段,将非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或产权等进行归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公共服务的思路。以S市某城中村项目为例,对该思路进行实践应用,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或... 在传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基础上进行思路创新,提出借助租赁、购买等市场化手段,将非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或产权等进行归集,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公共服务的思路。以S市某城中村项目为例,对该思路进行实践应用,可为相关政策制定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瓶颈 PPP模式 供给侧改革 多元供给
下载PDF
科研机构分类模型构建:基于巴斯德象限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曾志敏 朱冰妍 柴茂昌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有助于提升科研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机构分类模型,是科研机构分类管理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基于科研活动的性质划分,对... 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研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有助于提升科研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机构分类模型,是科研机构分类管理的首要前提和基础。基于科研活动的性质划分,对司托克斯的巴斯德象限模型进行拓展与改造,根据科研机构承担的科研活动性质及其核心使命构建科研机构分类模型,将科研机构划分为知识创造型、产业转化型和战略前沿型三种类型,分别介绍了这三种类型科研机构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际科研机构中的典型代表。从理论和战略层面提出了一种科研机构分类构想,为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分类管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机构 分类管理 巴斯德象限模型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科技体制改革
原文传递
以系统化思维构建政府数字治理体系——基于深圳龙华区的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志敏 薛永业 《科技智囊》 2022年第7期34-42,共9页
数字技术已成为公共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以系统化思维探索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政府数字治理体系,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政府数字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数字政府建设和数... 数字技术已成为公共治理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以系统化思维探索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政府数字治理体系,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政府数字治理体系的总体架构、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治理场域3个方面,系统分析深圳市龙华区政府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实践;通过总结龙华区构建起的涵盖全域全周期的政府数字治理体系模式,从完善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注重数字技术底座建设、加强数字治理场景驱动3个方面,为全国其他城市和城区建设政府数字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数字政府 城市治理 社区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