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医师中风病康复培训的研究与思考
1
作者 徐俊峰 常静玲 +5 位作者 周莉 于从从 董兴鲁 刘强 孙岚 高颖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对社区康复医师进行中风病康复知识培训,观察培训后的效果,总结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策略。方法对北京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康复工作人员共20名进行摸底、培训、现场指导、考核。调研这20名康复医师的学历、职... 目的对社区康复医师进行中风病康复知识培训,观察培训后的效果,总结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策略。方法对北京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康复工作人员共20名进行摸底、培训、现场指导、考核。调研这20名康复医师的学历、职称、工作经验、从事的科室、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培训后,进行4次考核,比较这些康复医师康复知识水平的变化。结果社区康复医师在培训前后对中风病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第2次与第1次比较、第4次与第2次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正确回答人数情况,说明社区康复医师在康复培训后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结论社区康复医师在康复培训后对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社区 康复培训 人才培养
下载PDF
3049例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爽 李鹏锟 +1 位作者 卢虎英 郭秀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康复脑卒中患者共304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住院日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康复住院日中位数为82 d,2010年、2011年住院日有明显下降趋势。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13个变量,手术、肌肉痉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增加值、发病时间、院内感染、并发症、言语障碍、卒中类型、住院次数、付费方式为住院日的危险因素,年龄段、步行功能分级、Fugl-Meyer评分为保护因素。结论降低住院日要以康复效果为参照指标,通过改善医院管理流程,加强并发症预防和院感控制,早期康复介入,从而降低住院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住院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针灸推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基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5期498-499,共2页
关键词 康复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教学
下载PDF
脑卒中后足下垂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艳丽 刘兰群 +1 位作者 徐基民 王海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992年以后发文量逐年增加,2020年最多。研究机构以美国的机构为主。文献聚焦于医学、医疗和临床领域,康复学文献最多,达到230篇。高频率关键词有康复、偏瘫步态、电刺激、足下垂和脑卒中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形成关于运动康复、神经康复技术、步态分析、功能性恢复技术、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等10个主要聚类。结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研究正朝着技术与治疗方法相融合、注重运动功能评估和治疗效果证据,以及个体化康复方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针刺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中度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艳丽 杨祖福 +4 位作者 徐基民 梁志锋 孙岚 李惠兰 陈之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0-815,共6页
目的:研究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脑卒中后中度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1—4个月伴中度抑郁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常规针刺及口服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结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脑卒中后中度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1—4个月伴中度抑郁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常规针刺及口服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评测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平均心率(M-HRT)、高频(HF)、低频(LF)、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NIHSS评分、M-HR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HAMD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Barthel指数、SDNN、rMSSD、PNN50、HF、LF、LF/H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除SDNN、rMSSD外,观察组高于治疗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M-HRT、SDNN、rMSS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脏补虚安神针刺法结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中度抑郁的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率变异性指标中时域指标PNN50及所有的频域指标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刺法结合黛力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调脏补虚安神 针刺
下载PDF
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司同 张素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76-577,共2页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瘫住院患儿160例分为针刺组(n=80)和对照组(n=80)。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哑门、风池等穴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Bobath法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结果针刺组(n... 目的临床观察应用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瘫住院患儿160例分为针刺组(n=80)和对照组(n=80)。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四神聪、哑门、风池等穴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应用Bobath法康复训练。疗程3个月。结果针刺组(n=77)显效26例,有效46例,无效5例;有效率93.5%;对照组(n=78)显效20例,有效45例,无效13例;有效率83.3%。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降低痉挛型脑瘫儿的肌张力等,提高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痉挛 针刺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中医门诊医生工作站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司同 林忻 +5 位作者 杨玉文 支楠 王虹 于涛 刘淑珍 吕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3期183-185,共3页
目的:用于中医门诊病历的书写记录和处方的快速检索、选取、打印,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方法:第一作者提出设计方案,编写组按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共编辑了22类... 目的:用于中医门诊病历的书写记录和处方的快速检索、选取、打印,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方法:第一作者提出设计方案,编写组按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版,共编辑了22类600余种疾病,1900余个证候和相应的治疗法则、可能使用的790余个备用处方和需要加减的备用药。由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开发的HIS系统上进行数字化处理。结果:在标准医生工作站的基础上拓展了中药饮片处方的功能,医生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维护和扩展系统中的数据,能够保存病历,积累病历资料,有利于临床科研总结和必要时的法律举证。实现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任何HIS厂商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对接。结论:中医门诊医生工作站具有操作简便,功能齐全和规范化、人性化、真实性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中医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方便患者就诊,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医院信息化管理 软件
下载PDF
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电针刺激参数的数据挖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敏杰 谭逸海 +4 位作者 李晓琳 李昌明 徐基民 李艳丽 常静玲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594-601,共8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技术总结电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刺激参数,为今后针刺技术转化,最佳刺激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提取电刺激参数数据,采用EXCEL进行频数分...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技术总结电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刺激参数,为今后针刺技术转化,最佳刺激参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合格文献,用Endnote X7进行文献管理,提取电刺激参数数据,采用EXCEL进行频数分析,采用R语言软件Aprior算法、离差平方和法聚类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分析,探索临床选穴和电针刺激参数规律。结果所纳文献87篇,最常使用的电针刺激参数为:G6805型电针治疗仪,疏密波,低频,强度耐受,30分钟/次、1次/天、5次/周、观察时间28天,共使用腧穴69个,频率最高前5位分别是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本神,归经最高前5位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聚类分析得出13类有效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为百会、四神聪、本神—风池,百会—神门,足三里—百会。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试验数据完整度不够,应通过进一步研究总结电针刺激治疗参数,为优化针刺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推动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特色康复技术形成,促进中医治疗设备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 电针刺激参数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 聚类分析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行为视觉训练的效果
9
作者 王雪 王立平 +3 位作者 宋宁 刘兰群 周洁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评价视觉功能。结果训练后,患者右眼和左眼视力均明显改善(Z_(右眼)=-3.601,Z_(左眼)=3.012,P<0.01);斜视三棱镜度显著减小(t=8.930,P<0.001);近立体视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行为视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视力,减轻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眼球运动障碍 行为视觉训练
下载PDF
电针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兰群 李惠兰 +2 位作者 陈之罡 徐基民 卢虎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35例患者分为电针组(n=19)和对照组(n=1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电针组加用电针四神聪、神庭、本神,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目的探讨电针头部"神"穴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35例患者分为电针组(n=19)和对照组(n=16),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电针组加用电针四神聪、神庭、本神,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电针组MMSE及Mo CA评分增加值优于对照组(P<0.05)。Mo CA分项比较,电针组在视空间与执行、注意与集中、计算、回忆及定向力方面增加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头部"神"穴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功能 针刺 电针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下载PDF
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卢虎英 徐基民 +3 位作者 刘兰群 陈洪雷 李惠兰 陈之罡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督脉电针及两者联合治疗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对72只成年SD大鼠建立胸10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BWSTT)、督脉电针组(电针组,EA)和训练+电针(联合组,BWSTT+EA)各18只,每组再分为8d、15d和30d3个小组(n=6)。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损伤尾端组织中BDNF的表达。结果:单纯减重步行训练或/和督脉电针均能使不同时间点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5);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对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联合干预对促进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更佳。各治疗组随着干预时间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BBB评分、脊髓组织BDNF表达水平提高(P<0.01);尽量长时间的应用减重步行训练和督脉电针的联合治疗对促进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最佳。结论:减重步行训练结合督脉电针可以促进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佳,且3者间存在协同作用,这种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脊髓组织中BDNF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行训练 督脉 电针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中药结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司同 张素洁 张进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2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70例门诊KO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中药组以"身痛逐瘀汤"加味汤剂口服,2次/d;对照组应用舒林酸片0.2 g/次,2次/d。两组同时配合股四头...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股四头肌训练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70例门诊KOA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中药组以"身痛逐瘀汤"加味汤剂口服,2次/d;对照组应用舒林酸片0.2 g/次,2次/d。两组同时配合股四头肌训练,10次/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3 d。应用足底压力步态分析检查和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12周后依然如此;中药组患者患肢的最大负重、时间积分、负重积分比例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仅负重积分比例有改善(P<0.05)。结论采用中药配合股四头肌训练对KOA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约 膝骨性关节炎 康复 股四头肌训练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周德安教授针药并用治疗颤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俊峰 杨远滨 +2 位作者 许世闻 薛立文 周德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多数学者从风、火、痰、瘀、阴虚阳亢等角度论治颤证。周德安教授认为许多颤证的发生与阳虚水泛有关,临床上应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疗颤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使用真武汤加减,针灸方面秉承针灸治神的学术观点(取四神方、督脉十三针、... 多数学者从风、火、痰、瘀、阴虚阳亢等角度论治颤证。周德安教授认为许多颤证的发生与阳虚水泛有关,临床上应用温阳利水的方法治疗颤证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中药使用真武汤加减,针灸方面秉承针灸治神的学术观点(取四神方、督脉十三针、背俞穴),同时注重补肾健脾利水、调畅气血。针药并用,共奏温阳利水、熄风止痉之功,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证 帕金森病 温阳利水 针灸治神 针药并用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图的针刺缓解腓肠肌群疲劳的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邢方印 张莉 +3 位作者 卢虎英 刘兰群 李茜 井明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缓解腓肠肌疲劳的效果。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负重直立提踵,疲劳发生后对腓肠肌局部(承筋穴)针刺15 min(针刺组);4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疲劳发生后休息15 min(非针刺组)。记录不同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和心...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缓解腓肠肌疲劳的效果。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负重直立提踵,疲劳发生后对腓肠肌局部(承筋穴)针刺15 min(针刺组);4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疲劳发生后休息15 min(非针刺组)。记录不同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和心率。结果两组运动后腓肠肌表面肌电值与运动前相比升高(P<0.05),针刺组针刺后降低(P<0.05),休息组休息后升高(P<0.05)。两组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针刺/休息后较运动后减慢(P<0.05),降低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缓解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运动疲劳 针刺 小波分析
下载PDF
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中西医治疗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兰群 李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本文总结脑卒中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流行情况及中西医治疗。
关键词 脑卒中 排尿障碍 尿失禁 治疗 中西医结合 综述
下载PDF
纳米穴位贴敷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素洁 司同 李治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49-851,共3页
目的:观察纳米穴位贴敷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取受伤部位脊柱两侧夹脊穴各4个穴,及肾俞、上髎、次髎、阳陵泉、悬钟,应用纳米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贴敷氧化锌贴... 目的:观察纳米穴位贴敷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临床效应。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取受伤部位脊柱两侧夹脊穴各4个穴,及肾俞、上髎、次髎、阳陵泉、悬钟,应用纳米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贴敷氧化锌贴片,取穴、疗程与观察组相同。2天换贴1次,7次为一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分别于1周和1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肌痉挛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患者肌痉挛Ⅰ级15例、Ⅱ级9例、Ⅲ级5例、Ⅳ级1例,对照组分别为1例、7例、14例、8例,对两组数据采用Ridit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痉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治疗后肌痉挛程度分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个月统计结果亦如此。结论:纳米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无副作用,是缓解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又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痉挛 穴位贴敷法 纳米技术
下载PDF
以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综合促醒方案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俊峰 孙岚 +2 位作者 张春龙 汤涛 王征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70-973,977,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方案,并附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成功促醒的案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该促醒方案的特点为:早期促醒,取穴主要以头面部对称部位同名穴为主,头部电针跨中线应用,使用调幅、变频,瞬间刺激和持续... 本文介绍了电针为主持续植物状态的综合促醒方案,并附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成功促醒的案例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该促醒方案的特点为:早期促醒,取穴主要以头面部对称部位同名穴为主,头部电针跨中线应用,使用调幅、变频,瞬间刺激和持续刺激相结合的高强度刺激,同时配合中药、西药、运动疗法、感官刺激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方案。在促醒的同时强调早期康复介入的重要性,早期康复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减少促醒后的功能障碍,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持续植物状态 促醒 早期康复 脑外伤 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 感官刺激 综合方案
下载PDF
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fMRI脑成像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虎英 魏鹏绪 +1 位作者 徐基民 陈之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71-972,F0003,共3页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经皮神经电刺激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电解质变化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虎英 李鹏锟 +2 位作者 陈爽 刘兰群 陈洪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0-1081,共2页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体温与血电解质(钾、钠、氯、钙)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本院住院病例中收集321例发热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发热组,另外收集313例正常体温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钾、钠、氯、钙水平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热组与对照组血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钠、氯、钙水平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除血钾水平与体温无关外,血钠、氯、钙水平与体温均呈负相关。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发热后血钾水平变化不显著,而血钠、氯、钙水平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发热 体温 电解质
下载PDF
针刀松解术与肌松剂药物治疗改善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司同 汪家琮 +1 位作者 阎增红 卢虎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9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作用,并与肌松剂效果做比较。方法:选择2002-01/2003-03北京博爱医院亦庄住院部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30例(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27例)和对照组20例(颈髓损伤4例、...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作用,并与肌松剂效果做比较。方法:选择2002-01/2003-03北京博爱医院亦庄住院部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30例(颈髓损伤3例,胸髓损伤27例)和对照组20例(颈髓损伤4例、胸髓损伤16例)。针刀组在损伤平面以下脊柱两侧及肌肉、关节部位触摸寻找结节、异位骨化点、扳机点,每次选择3~6点,按针刀操作规范要求定位、消毒、进针,针刀进入皮下后寻找病变组织,根据情况行横向摆动、纵向切割、铲削等松解手法,局部组织松软后拔出针刀。术后应用一般推拿手法治疗3~5次,以利于恢复。每周手术1次,选择不同部位连续3~5次,将触摸寻找的结节、异位骨化点、扳机点等大部或全部松解完毕。末次手术1个月及6个月后统计疗效。对照组口服抗痉挛药氯苯氨丁酸,先3次/d,5mg/次口服,以后每隔7d每日增加5mg,至痉挛明显减轻时的剂量即为维持剂量。1个月及6个月后统计疗效。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肌痉挛程度分级采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法评定。结果:50例患者均均进入结果分析。针刀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肌痉挛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后1个月改善(针刀组1,2,3,4级6个月后分别有11,8,7,4例,1个月后分别有15,9,5,1例;对照组1,2,3,4级6个月后分别有8,7,4,1例,1个月后分别有9,7,3,1例,P<0.01),两组之间治疗前后肌痉挛程度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针刀组改善肌痉挛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但是口服抗痉挛药服药副作用大、费用高、剂量不易掌握。针刀松解术治疗简单易行、损伤小,出血少,可以反复施术,安全无副作用,且疗效可靠,是治疗脊髓损伤并发肌痉挛的又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痉挛 针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