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谈
1
作者
李晓峰
龚恺
+15 位作者
李浈
卢健松
梁宇舒
张宇
陈志宏
罗德胤
李哲
周立军
潘莹
靳亦冰
赵宏宇
刘桐
韦宝畏
杨大禹
陈蔚
汤诗旷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148-156,共9页
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呈现了对乡野俚俗与人伦礼序的融通和适应。地方文明与价值系统、山河地貌与气候条件、工匠精神与营建技艺,共同构成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底色,塑造了镶嵌在这片壮美土地上多彩斑斓的居住样貌。这种文、野杂糅的状态,贯穿...
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呈现了对乡野俚俗与人伦礼序的融通和适应。地方文明与价值系统、山河地貌与气候条件、工匠精神与营建技艺,共同构成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底色,塑造了镶嵌在这片壮美土地上多彩斑斓的居住样貌。这种文、野杂糅的状态,贯穿了传统居住文化的衍化历程,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多样化生境;而村落与民居作为载体,也成为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文野形构”。2023年5月12日,第27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召开之际,“文野形构--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在华中科技大学揭幕。至8月22日,民居展移至中国建筑科技馆,重新整理布置后面向公众展出,受到普遍关注。2024年1月20日至3月20日,经过再次酝酿调整后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在四川李庄成功举办。此次民居展受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指导,由宜宾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承办,新建筑杂志社、中国建筑科技馆协办,共邀请国内17所高校参展。展览以地域方位为经,以地方性特征为纬,意欲以一幅幅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村落与民居多彩画卷,诠释与呈现中华大地村落与民居的过去、当代与未来。本文依托与展览同期举办的“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成果,邀约参展高校学者撰写笔谈文章。学者们从乡土调查与测绘、乡土智慧、传统民居的定义、民居研究成果的科普化展示与传播、跨学科研究与整体观照、地域优势与学科特色的结合、地区化的民居研究,以及传统民居活态保护与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该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与延伸。我们期望,通过组织这类面向公众的展览,对民居保护与利用议题进行不断讨论,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增进对乡土建筑遗产多元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进而提升对优秀建筑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民族建筑
传统民居
建筑遗产
中国民居
科技馆
景区管理
中华优秀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迎接数据时代
2
作者
罗德胤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定量化研究可谓是当前建筑、规划和景观三大学科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受限于工具和技术手段,“传统的”研究大多以定性为主,因为信息采集难以做到充分,更因为大范围数据获取存在困难。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进步,这一问题在相...
定量化研究可谓是当前建筑、规划和景观三大学科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受限于工具和技术手段,“传统的”研究大多以定性为主,因为信息采集难以做到充分,更因为大范围数据获取存在困难。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进步,这一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得到解决,研究者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研究成果也呈现出路径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思维广阔化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多样化
信息采集
数据获取
数据时代
研究成果
多元化
学科领域
定量化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承与活化
3
作者
陆琦
《中外建筑》
2023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最大量、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持续发展的建筑类型。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最大量、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持续发展的建筑类型。传统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各民族、各地区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民居建筑
乡村振兴
新的时代
持续发展的建筑
宜居宜业
宗教信仰
现实状况
原文传递
如意潭
4
作者
苏丹
支文军
+5 位作者
张青萍
方海
周立军
陈易
徐洁
傅祎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1年第S01期84-87,共4页
“如意”一词的词性较为轻巧,用来比喻或形容轻度、适宜的美满,和生活美学的语境很搭调。如意所满足的不是野心,也不是雄心壮志,它般配的就是日常生活中颐养天性的物或环境。艺术介入生活是历史中的惯常,它是生活中的盐和酒。生活的艺...
“如意”一词的词性较为轻巧,用来比喻或形容轻度、适宜的美满,和生活美学的语境很搭调。如意所满足的不是野心,也不是雄心壮志,它般配的就是日常生活中颐养天性的物或环境。艺术介入生活是历史中的惯常,它是生活中的盐和酒。生活的艺术化是对生命过程非凡的欲望。它们来势汹涌,不可阻挡。当下室内设计需要更加贴切,即和服务的对象和环境形成对话。我们倡导的意愿应当是拒绝平庸的并反对流行的肆虐,我们希望室内设计要展望建成环境的可持续未来,为它的持续生长留出适当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艺术介入
持续生长
生活美学
如意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谈
1
作者
李晓峰
龚恺
李浈
卢健松
梁宇舒
张宇
陈志宏
罗德胤
李哲
周立军
潘莹
靳亦冰
赵宏宇
刘桐
韦宝畏
杨大禹
陈蔚
汤诗旷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
东南大学
建筑学
院
同济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建筑学会
民居
建筑
专业
委员会
湖南大学
建筑
与规划学院
中国
民族
建筑
研究会
民居
建筑
专业
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
乡土
建筑
委员会
南京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学
院
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
华侨大学
建筑学
院
世界华人
建筑
师协会(WACA)
清华大学
建筑学
院
天津大学
建筑学
院
天津大学“
建筑
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
民族
建筑
研究会
民居
建筑
专业
委员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
与设计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居环境与室内设计研究所
住建部传统
民居
保护专家
委员会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
院
西安
建筑
科技大学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
吉林
建筑
大学
建筑
与规划学院
中国
民族
建筑
研究会历史街区更新专委会
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课程教材与教学资源专家
委员会
吉林
建筑
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
重庆大学
建筑
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
建筑
历史理论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
历史教研室
出处
《新建筑》
2024年第6期148-156,共9页
文摘
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呈现了对乡野俚俗与人伦礼序的融通和适应。地方文明与价值系统、山河地貌与气候条件、工匠精神与营建技艺,共同构成了传统居住文化的底色,塑造了镶嵌在这片壮美土地上多彩斑斓的居住样貌。这种文、野杂糅的状态,贯穿了传统居住文化的衍化历程,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多样化生境;而村落与民居作为载体,也成为扎根于华夏大地的“文野形构”。2023年5月12日,第27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召开之际,“文野形构--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成果邀请展”在华中科技大学揭幕。至8月22日,民居展移至中国建筑科技馆,重新整理布置后面向公众展出,受到普遍关注。2024年1月20日至3月20日,经过再次酝酿调整后的“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在四川李庄成功举办。此次民居展受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指导,由宜宾李庄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承办,新建筑杂志社、中国建筑科技馆协办,共邀请国内17所高校参展。展览以地域方位为经,以地方性特征为纬,意欲以一幅幅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村落与民居多彩画卷,诠释与呈现中华大地村落与民居的过去、当代与未来。本文依托与展览同期举办的“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成果,邀约参展高校学者撰写笔谈文章。学者们从乡土调查与测绘、乡土智慧、传统民居的定义、民居研究成果的科普化展示与传播、跨学科研究与整体观照、地域优势与学科特色的结合、地区化的民居研究,以及传统民居活态保护与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该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与延伸。我们期望,通过组织这类面向公众的展览,对民居保护与利用议题进行不断讨论,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增进对乡土建筑遗产多元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进而提升对优秀建筑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关键词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民族建筑
传统民居
建筑遗产
中国民居
科技馆
景区管理
中华优秀传统
分类号
TU241.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TU982.29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迎接数据时代
2
作者
罗德胤
机构
清华大学
建筑学
院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
出处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定量化研究可谓是当前建筑、规划和景观三大学科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受限于工具和技术手段,“传统的”研究大多以定性为主,因为信息采集难以做到充分,更因为大范围数据获取存在困难。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技术进步,这一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得到解决,研究者从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研究成果也呈现出路径多元化、方法多样化、思维广阔化的局面。
关键词
方法多样化
信息采集
数据获取
数据时代
研究成果
多元化
学科领域
定量化研究
分类号
TU98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TU201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承与活化
3
作者
陆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学
院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
出处
《中外建筑》
2023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文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民居建筑是人类最早、最大量、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持续发展的建筑类型。传统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各民族、各地区在不同年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
关键词
传统民居
民居建筑
乡村振兴
新的时代
持续发展的建筑
宜居宜业
宗教信仰
现实状况
分类号
TU241.5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如意潭
4
作者
苏丹
支文军
张青萍
方海
周立军
陈易
徐洁
傅祎
机构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建筑学会
室内设计分会
《如意空间》专刊
同济大学
建筑
与城市规划学院
《时代
建筑
》杂志
id+c《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江南园林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教育部风景园林教指委
江苏省工学
东南大学
芬兰阿尔托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
院
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
中国建筑学会
建筑
传媒
学术
委员会
中央美术学院
出处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1年第S01期84-87,共4页
文摘
“如意”一词的词性较为轻巧,用来比喻或形容轻度、适宜的美满,和生活美学的语境很搭调。如意所满足的不是野心,也不是雄心壮志,它般配的就是日常生活中颐养天性的物或环境。艺术介入生活是历史中的惯常,它是生活中的盐和酒。生活的艺术化是对生命过程非凡的欲望。它们来势汹涌,不可阻挡。当下室内设计需要更加贴切,即和服务的对象和环境形成对话。我们倡导的意愿应当是拒绝平庸的并反对流行的肆虐,我们希望室内设计要展望建成环境的可持续未来,为它的持续生长留出适当的空间。
关键词
室内设计
艺术介入
持续生长
生活美学
如意
日常生活
分类号
TU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路径与模式--民间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谈
李晓峰
龚恺
李浈
卢健松
梁宇舒
张宇
陈志宏
罗德胤
李哲
周立军
潘莹
靳亦冰
赵宏宇
刘桐
韦宝畏
杨大禹
陈蔚
汤诗旷
《新建筑》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迎接数据时代
罗德胤
《小城镇建设》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承与活化
陆琦
《中外建筑》
2023
0
原文传递
4
如意潭
苏丹
支文军
张青萍
方海
周立军
陈易
徐洁
傅祎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