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华 夏江皓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2,共10页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建构原则上,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 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中,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建构原则上,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有机统一,坚持挖掘历史、把握当代、面向未来的科学思路。在建构方法上,建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吸收我国优秀法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有益法治经验,要将法理学与部门法相结合,将法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此外,还要以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关键抓手,以自主性、原创性和创新性作为重要着力点,以法治实践作为知识体系建构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学科体系
下载PDF
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设定的逻辑与进路
2
作者 林华 金麟 《治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57,160,共18页
我国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面临着法律规范层级与许可事项重要性不匹配、法律规范稳定性与互联网高速发展不相容、许可事项碎片化与互联网有效治理不和谐等多重困境。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需回应“因何设定”的实质逻辑和“如何... 我国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面临着法律规范层级与许可事项重要性不匹配、法律规范稳定性与互联网高速发展不相容、许可事项碎片化与互联网有效治理不和谐等多重困境。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需回应“因何设定”的实质逻辑和“如何设定”的形式逻辑。在实质逻辑面向上,立法者需要区分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许可事项和“互联网+”领域的许可事项,进行功能分析的二阶判断。在形式逻辑面向上,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存在“特有型”和“交叉型”两类方式。在“辅助性原则”和回应型法的指引下,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许可事项和“互联网+”领域的许可事项需要分别匹配“特有型”和“交叉型”的设定方式,保证许可设定权限合法和事项重要性程度匹配,遵循“同一性原则”合理选择法条类型,以实现实体领域行政许可事项与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体系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事项 行政许可设定 互联网法
下载PDF
论禽滑釐的法哲学
3
作者 喻中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6,167,168,共13页
在先秦诸子中,禽滑釐是一个可以与墨翟并称的墨家代表人物。为了全面理解先秦墨家的法哲学,对禽滑釐的法哲学有必要给予专门的论述。借助各种文献,禽滑釐的法哲学作为他建构文明秩序的一种构想,同时也作为一种源出于禽滑釐的文明秩序原... 在先秦诸子中,禽滑釐是一个可以与墨翟并称的墨家代表人物。为了全面理解先秦墨家的法哲学,对禽滑釐的法哲学有必要给予专门的论述。借助各种文献,禽滑釐的法哲学作为他建构文明秩序的一种构想,同时也作为一种源出于禽滑釐的文明秩序原理,可以被概括为四个要点:在文与质的关系上,主张质先于文;在己与物的关系上,主张舍己济物;在强与弱的关系上,主张扶弱御强;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主张以器载道。禽滑釐的法哲学具有兼容综合、因行成义、实效主义等方面的特质,在继承墨子法哲学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发展创新。禽滑釐虽然不尚多言,但他对文明秩序及其建构方式的思考与选择、言说与行动,具有知行合一的品质,个性鲜明,自有其相对独立的法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法哲学 禽滑釐 墨子
下载PDF
学位撤销事由要件反思及其完善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华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36,共13页
事由要件是学位撤销构成要件的实质要素,也是学位撤销法律争议的焦点内容。基于对现行《学位条例》第十七条的解读,舞弊作伪在实质层面上构成了学位撤销的事由要件。通过对法律文本和司法案例的统合性分析,舞弊作伪作为一个不确定的法... 事由要件是学位撤销构成要件的实质要素,也是学位撤销法律争议的焦点内容。基于对现行《学位条例》第十七条的解读,舞弊作伪在实质层面上构成了学位撤销的事由要件。通过对法律文本和司法案例的统合性分析,舞弊作伪作为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可区分为学术层面的舞弊作伪和非学术层面的舞弊作伪。相应地,学位撤销事由也可分为学位撤销的学术事由和学位撤销的非学术事由。当前,学位授予单位和法院对学位撤销事由的判断标准经常呈现不一致的情形,需要通过立法和司法的双重路径去完善学位撤销的事由要件,进而实质性化解学位撤销法律争议,有效推进教育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撤销 事由要件 舞弊作伪 学术不端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
5
作者 《新华月报》 2022年第20期86-89,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与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成立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推动了福建省的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率先在省域层面对法治建设的...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与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成立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推动了福建省的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率先在省域层面对法治建设的战略布局进行探索,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中国建设 服务型政府建设 法治浙江 机关效能建设 法治建设 战略布局 法律顾问团
原文传递
社会团体服务性收费的规范体系与制度构造
6
作者 林华 《湖湘法学评论》 2023年第4期20-28,共9页
我国社会团体服务性收费的制度框架呈现层次性、多阶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其内容包括调整社会团体性质的制度规范、调整服务性收费的制度规范、调整社会团体收费的制度规范、调整个别性社会团体收费的制度规范。社会团体服务性收费的规范... 我国社会团体服务性收费的制度框架呈现层次性、多阶性和碎片化的特征,其内容包括调整社会团体性质的制度规范、调整服务性收费的制度规范、调整社会团体收费的制度规范、调整个别性社会团体收费的制度规范。社会团体服务性收费的规范体系存在着收费权力法定与规范位阶低之间的困境、直接规范依据缺乏与制度碎片化之间的困境、社会团体种类繁多与制度范围模糊性之间的困境、制度规范衔接与规范内容不一致的困境等问题。推进社会团体服务性收费的制度构造有两条体系化的进路,一是进行统一立法,二是对现有制度进行规范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团体 行政收费 服务性收费 行政事业性收费
下载PDF
变法之理:廖平经学的法理向度
7
作者 喻中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41,共20页
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廖平既是华夏世界中颇具代表性的经学家,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家。在尊孔的原则下,廖平的经学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深厚的、源出于儒家的思想基础与法理依据。廖平经学先后经历了“六变”,其中的“前三变”,分别着眼于... 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廖平既是华夏世界中颇具代表性的经学家,也是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家。在尊孔的原则下,廖平的经学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深厚的、源出于儒家的思想基础与法理依据。廖平经学先后经历了“六变”,其中的“前三变”,分别着眼于经学上的“今古之分”“尊抑之分”与“小大之分”,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持续不断地为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变法之议”奠定了“变法之理”。廖平关于“变法之理”的阐述,既展示了其经学的法理向度,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法理学在戊戌变法时期的主要成就。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演进过程来看,廖平的法理学既是儒家的法理学,同时也是玄想的法理学,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具有世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经学 法理 孔子 戊戌变法
下载PDF
论《程氏易传》是一部法理学教科书
8
作者 喻中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154,共13页
作为程朱理学或宋明道学的主要开创者,程颐在中国法理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程颐对中国法理学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程氏易传》一书中,这既是程颐创作的一部主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直接回应国家治理的法理学教科书。在《程氏易传》中,... 作为程朱理学或宋明道学的主要开创者,程颐在中国法理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程颐对中国法理学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程氏易传》一书中,这既是程颐创作的一部主要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直接回应国家治理的法理学教科书。在《程氏易传》中,程颐以儒家期待的圣君为中心,分辨了三种不同的规范、三类不同的主体。在此基础上,程颐还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揭示了法律存在的三种方式。从《程氏易传》的法理旨趣,可以看到程颐的法理担当,那就是,通过《程氏易传》,传承并捍卫孔子所代表的儒家道统与儒家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法理 易传 伊川 理学
下载PDF
法必本于人:魏源法理学的核心命题
9
作者 喻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2,共14页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他的学术思想体系包含了一种近代性的法理学。魏源法理学的核心命题是“法必本于人”,这个法理命题可以从两个环节来把握:其一,立法必本于人,即法的创立应当本于人,以保障制定出来的法既符合不同... 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思想家,他的学术思想体系包含了一种近代性的法理学。魏源法理学的核心命题是“法必本于人”,这个法理命题可以从两个环节来把握:其一,立法必本于人,即法的创立应当本于人,以保障制定出来的法既符合不同类型的人的实际需要,也符合不同时代的人的实际需要。其二,行法必本于人,即法的运行应当本于人,法的运行关键在于“得行法之人”,应当立足于“德才”与“简易”两种标准选取合格的行法之人,在遴选行法之人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君的积极性,更要发挥民的能动性。这些关于法与人以及立法与人、行法与人的法理论述,彰显了魏源法理学的近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法理 立法 行法 法必本于人 近代性
下载PDF
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的若干问题
10
作者 喻中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6,共9页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旨在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促进中心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既可以回应国家法治的需求,也可以回应地方法治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的良性...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旨在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促进中心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既可以回应国家法治的需求,也可以回应地方法治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的良性互动提供新的可能性。在推进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立法的进程中,应当坚持几个重要原则,特别是“科”“技”并重的原则与激励为主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从三个方面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整合:统筹中央科技资源与地方科技资源;统筹北京科技资源与其他地方的科技资源;统筹北京科技资源与国外科技资源。与此同时,还要注意立法的创新性与针对性,以回应地方立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科技立法 地方立法 涉外法治
下载PDF
实理明则公法定:康有为建构的法理命题
11
作者 喻中 《岭南学刊》 2023年第6期88-107,共20页
康有为“实理明则公法定”法理命题设定了“理明”才能“法定”的理与法关系。其“理”主要包括“公羊三世之理”“体用并举之理”与“天地阴阳之理”,据此可分别确定“君主立宪之法”“物质立国之法”与“尊孔保教之法”,又分别调整君... 康有为“实理明则公法定”法理命题设定了“理明”才能“法定”的理与法关系。其“理”主要包括“公羊三世之理”“体用并举之理”与“天地阴阳之理”,据此可分别确定“君主立宪之法”“物质立国之法”与“尊孔保教之法”,又分别调整君民关系、中外关系、身心关系。从中国近代思想史及中国近代法理学史上把握这个法理命题,其可视为康有为建构文明秩序的一个纲领性命题,他试图通过这样的理与法全面安顿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华夏文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实理明则公法定 公羊三世 体用并举 天地阴阳 君主立宪 物质立国 尊孔保教
下载PDF
论中国法理学史学科的创立
12
作者 喻中 《中国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104,共20页
法理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二级学科与基础学科。在法理学这个二级学科的框架下,还有一个更具基础地位的法学分支学科,那就是中国法理学史。为了阐明中国法理学史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应当首先理解中国法理学史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在... 法理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二级学科与基础学科。在法理学这个二级学科的框架下,还有一个更具基础地位的法学分支学科,那就是中国法理学史。为了阐明中国法理学史学科的价值与意义,应当首先理解中国法理学史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把西方法理学史作为中国法理学史研究的一个参照。与此同时,还应当在中国法理学史研究与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立足学术传承与学术创新并重,有必要充分尊重梁启超等人所开创的中国法理学史研究范式,同时借鉴外来的研究经验,创立相对独立的中国法理学史学科,以推进中国法理学史的研究,进而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法学学科体系奠定更加坚实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学科体系 法理学 中国法理学史 西方法理学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体性和原创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磊 《国家治理》 2022年第16期8-15,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合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适当借鉴域外法治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法治道路。一方面,它既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又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合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适当借鉴域外法治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法治道路。一方面,它既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又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是继承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另一方面,它适当借鉴域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模式和做法,而做到识别有据、借鉴有度,是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法治模式,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 域外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原文传递
牢固树立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14
作者 雷磊 《民主与法制》 2024年第15期59-63,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随着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内涵也不断丰富。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随着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内涵也不断丰富。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牢固树立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积极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并以凝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特点优势和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着力点,推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学知识 法治轨道 学术体系 特点优势
原文传递
城市更新的法治逻辑:利益平衡与程序构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华 金麟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国城市更新政策的本土化实践,尚未进入全面的法治化轨道。城市更新存在着复杂利益难以调和与社区居民权益保障不足,这共同构成了城市更新的“法治赤字”。城市更新的争议根源在于不同类型的权利冲突。在具体场景中判... 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我国城市更新政策的本土化实践,尚未进入全面的法治化轨道。城市更新存在着复杂利益难以调和与社区居民权益保障不足,这共同构成了城市更新的“法治赤字”。城市更新的争议根源在于不同类型的权利冲突。在具体场景中判断社区居民各类利益诉求的重要性可以实现对复杂空间利益的权利化证成,进而确认相关利益得以进入法律的保护范围。城市更新需要引入分配行政理论,行政机关应当打造以利益汇集为核心的正当程序,构建区分化的程序机制,推进利益相关者的互相信任。在利益分配程序中,行政机关应当以权利的抽象重要性为判断标准,运用比例原则的分析方法,坚持受益者出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补偿与运营,履行住宅权保障的国家给付义务,从而实现社区空间利益分配的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利益平衡 分配行政 正当程序
原文传递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理论阐释(上)
16
作者 张政文 李凤亮 +3 位作者 雷磊 郑崇选 熊易寒 刘梁剑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8,177,共26页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全面阐释了加快构建中...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迁,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习近平总书记在“5·17”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全面阐释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简称“三大体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于当今中国的学术界而言,科学把握“三大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联系,深入挖掘“三大体系”建设的发展逻辑和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三大体系”构建的方向与路径是时代交付的一项重大任务。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探索与争鸣》编辑部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展开专题研讨,成果将分为“理论阐释”和“路径探索”两辑刊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与争鸣》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体系 专题研讨 知识变革 思想先导 话语体系 学科体系
原文传递
论中国法学版图的变迁
17
作者 喻中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49,M0003,M0004,共29页
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必要把握中国法学版图的变迁。根据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不同的中国法学版图。中国的法学格局在数千年间几经变化,先后生成了五张历时性的法学版图。根据先... 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必要把握中国法学版图的变迁。根据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不同的中国法学版图。中国的法学格局在数千年间几经变化,先后生成了五张历时性的法学版图。根据先秦时期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第一张法学版图,其间,儒墨道法相互竞争,是为多元化时代的法学版图。根据从汉至清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第二张法学版图,其间,经学、礼学、律学功能各异、相互补充,是为儒家化时代的法学版图。根据20世纪上半叶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第三张法学版图,其间,西方法理学居于基础地位,偏重于英美的公法学与根植于欧陆的私法学为那个时代的“六法全书”提供了学理支撑,是为西方化时代的法学版图。根据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第四张法学版图,其间,苏联法理学居于基础地位,源于苏联的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构成了部门法学的主体部分,是为苏联化时代的法学版图。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法学格局,可以绘制出第五张法学版图,是为自主化时代的法学版图,其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学占据了基础地位,与此同时,日渐丰富的传统部门法学与新兴交叉法学相互协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版图 儒家法学 西方法学 苏联法学 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原文传递
行政许可条件设定的类型与逻辑
18
作者 林华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行政许可设定的事项、实施机关、程序和期限,对单行法应如何设定行政许可条件还未确立统一、清晰的法律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行政许可条件设定是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重... 当前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聚焦行政许可设定的事项、实施机关、程序和期限,对单行法应如何设定行政许可条件还未确立统一、清晰的法律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行政许可条件设定是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重要内容,行政许可条件设定的确定性是《行政许可法》第18条行政许可设定确定性规则的核心。目前我国单行法设定行政许可条件的类型主要有空白模式、授权模式、兜底模式和裁量模式,每种类型在许可条件的范围和内容层面都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在将必要的行政裁量和行政效率纳入制度考量的基础上,若以行政许可设定的确定性义务作为基准进行检视,行政许可条件的设定模式及其逻辑都需进行必要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条件 行政裁量 行政审批
原文传递
行政法总则的立法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青斌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30,共14页
行政法法典化是行政法体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制定行政法总则是近期可以实现且可行性较高的立法目标。行政法总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依赖抽象技术的运用。概念的抽象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保持行政法体系的开放性与前瞻性。整体... 行政法法典化是行政法体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制定行政法总则是近期可以实现且可行性较高的立法目标。行政法总则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依赖抽象技术的运用。概念的抽象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保持行政法体系的开放性与前瞻性。整体而言,行政法总则的立法技术主要包括“提取公因式”“提炼学理共识”与“体系补全”,三者共同促进行政法总则的体系化。从总则与分则的关系角度考察,通过“提取公因式”这一立法技术能够将行政法制度的共性与一般性内容提炼形成基础性规范;通过“提炼学理共识”这一立法技术能够将行政法理论与实践中的学术共识提炼形成共识性规范;通过“体系补全”这一立法技术能够将行政法治实践中的理念与制度提炼形成拾遗性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总则 立法技术 公因式 学理共识 体系补全
原文传递
民法典时代的法治政府建设转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青斌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69,共23页
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典时代的到来,这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尺和历史机遇。民法典蕴含的权利本位观念、新设的公私法规范,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转型要求。为了回应这一转型要求,应当从观念、规则和模式上把握民法... 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法典时代的到来,这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尺和历史机遇。民法典蕴含的权利本位观念、新设的公私法规范,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转型要求。为了回应这一转型要求,应当从观念、规则和模式上把握民法典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转型之道,实现新旧法治政府建设理论的跨越。具体而言,在观念上,应当对消极有限政府有所扬弃,并明确积极有为政府的行动边界,实现有限有为政府的双重建构;在规则上,应当克服依行政法行政的局限,给予民法典以积极回应,将民法典规范纳入至依法行政的法依据范畴内;在模式上,应当面向具体的行政任务,在非秩序行政领域赋予政府一定的公私法主体与行为模式的自主选择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治政府建设 转型 依法行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