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部校共建中的高端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部校共建模式探析 |
侯月娟
|
《西部学刊》
|
2016 |
2
|
|
2
|
多学科视野下的马航事件——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首期“传播热点论谈” |
张森
|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3
|
中国政治传播思维的转变与优化 |
陆小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4
|
美国大学的T型教育模式研究——以美国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为例 |
王天铮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5
|
禁止自我归罪原则与新闻报道——以大众传播学视角解读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二) |
徐迅
陈婕
|
《中国广播》
|
2012 |
0 |
|
6
|
中国立法文本外译制度创新研究 |
张法连
陆贝旎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25 |
0 |
|
7
|
从“想象受众”到“量化受众”:融合传播生态下新闻生产观念的革新与固本 |
王佳航
刘嘉
|
《青年记者》
|
2024 |
2
|
|
8
|
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媒体采访报道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法治”论坛的声音 |
范鑫
|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经济认知差异下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框架与实践路径 |
聂书江
|
《青年记者》
|
2024 |
0 |
|
10
|
融合新闻拟真叙事的边界与操作规范 |
王佳航
赵琪儿
|
《青年记者》
|
2025 |
0 |
|
11
|
新增多项保密规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大众传播学视角解读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一) |
徐迅
张立芳
|
《中国广播》
|
2012 |
0 |
|
12
|
以和谐传媒构建和谐社会——对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思考 |
王永亮
闫志英
|
《新闻传播》
|
2006 |
0 |
|
13
|
提炼价值 多路径传播 让中国人和中国当代文化“走出去”——“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的价值应用与传播路径”论坛综述 |
何希
|
《文化产业导刊》
|
2013 |
0 |
|
14
|
交往场景的新闻:从新冠肺炎舆情看互联网下半场媒体私域传播转向 |
王佳航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5
|
传播学视角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困境研究 |
陶冶
蒋柠泽
|
《新媒体研究》
|
2018 |
14
|
|
16
|
主流媒体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视频传播策略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在YouTube上的视频文本分析 |
杜诗瑶
|
《新闻世界》
|
2021 |
4
|
|
17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史学传播——以得到App“中国史纲50讲”为例浅谈知识付费类内容产品的生产运营 |
滕乐
|
《新媒体研究》
|
2019 |
3
|
|
18
|
国际传播视角下美国新闻自由的“一体三面”:相对自由、严格管控与绝对主义 |
聂书江
陈晓明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9
|
新媒体环境对主流新闻传播媒体的影响 |
徐缓
|
《传媒论坛》
|
2019 |
6
|
|
20
|
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形态变革及未来图景 |
聂书江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