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规模化到精准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的差异化需求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春 冯晓英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2,共9页
立足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如何从规模化走向差异化、精准化,“按需施训”尤为关键。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9.06万条、149万余字反馈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STM)及重要性-绩效分析法(... 立足常态化的新发展阶段,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如何从规模化走向差异化、精准化,“按需施训”尤为关键。研究以基础教育阶段参训教师的9.06万条、149万余字反馈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结构主题模型(STM)及重要性-绩效分析法(IPA),构建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需求框架,并深入分析其差异、明确基于需求要素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参训教师需求包含个体发展和系统环境两个层面的五类需求,且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及城乡差异,针对时间安排及学时认定等研修机制需求仍须优化改进。研究为教师寒暑假研修精准化、差异化发展提供实证依据与决策支持,为优化研修服务提供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研修 需求差异 结构主题模型 IPA分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精准
下载PDF
2020—2030年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被引量:1
2
作者 万歆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15,共11页
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动和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未来教育规划指明了新的方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的提出,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以及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相关教育统计数据,构建模型预测2020—203... 人口结构的显著变动和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我国未来教育规划指明了新的方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的提出,促进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以及世界银行发布的国际相关教育统计数据,构建模型预测2020—2030年教育结构的发展趋势:2030年我国基本实现赶超发达国家教育平均水平,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仍是短板。未来教育规划需要基于人口的变动进行动态调整,对教育体系中的不足进行完善,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 系统动力学 学龄人口预测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的人口战略指向
3
作者 课题组 马晓强 +3 位作者 崔吉芳 万歆 刘大伟 姜宇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4,共12页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低生育率的长期化、加速发展的老龄化、区域迁移的常态化、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等重大结构性变化和挑战。对此,世界教育强国提供了诸多经验借鉴和政策思路。未来十年,中国人口结构性变化将...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低生育率的长期化、加速发展的老龄化、区域迁移的常态化、持续推进的城镇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等重大结构性变化和挑战。对此,世界教育强国提供了诸多经验借鉴和政策思路。未来十年,中国人口结构性变化将贯穿教育强国建设全过程,《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此作出诸多战略谋划和统筹安排,致力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结构变化
下载PDF
教育强国视角下教育公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测算
4
作者 车明佳 赵彦云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文章测算了我国1964—2022年“全国-区域-省份”三级教育基尼系数,利用时序分析、莫兰指数、Markov链,分析教育强国目标下教育公平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我国教育扩展和教育公平现状均有极大改善,初步具备教育强国特征,但正面临... 文章测算了我国1964—2022年“全国-区域-省份”三级教育基尼系数,利用时序分析、莫兰指数、Markov链,分析教育强国目标下教育公平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我国教育扩展和教育公平现状均有极大改善,初步具备教育强国特征,但正面临“对钩型”发展拐点;(2)教育公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西部地区不平等群落与潜在辐射点并存,东部地区出现低低集聚;(3)从动态转移来看,各省份教育公平短期发展相对稳定且有路径依赖,长期发展向优变化但有分化趋势,邻域对教育公平状态转移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公平 教育基尼系数 MARKOV链
原文传递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背后的教育考量
5
作者 课题组 马晓强 +2 位作者 崔吉芳 万歆 姜宇佳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10期16-24,共9页
人口是教育改革面临的基础性、战略性影响因素,教育则是提升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2022年印度人口数量超过中国开始居全球首位,位次转变背后更要关注两国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教育发展对两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通过对中... 人口是教育改革面临的基础性、战略性影响因素,教育则是提升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2022年印度人口数量超过中国开始居全球首位,位次转变背后更要关注两国人口结构变化,特别是教育发展对两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通过对中印两国教育现状以及人口、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系统考察发现,印度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限制着其“人口红利”的释放。与印度相比,受益于更优的教育发展水平,我国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人力资源总量优势。站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维度看待中印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发展,我国应充分汲取印度教育经验教训,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人口 人口结构 印度教育 中印教育
原文传递
时间序列统计法预测中国石油石化领域大数据算法发展趋势
6
作者 李荣光 金龙 +3 位作者 孙伶 赵俊淇 陈斯迅 郑力会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548,共24页
(目的意义)适合中国石油石化领域的大数据算法经过多年试错探索,依然没有找到适合石油石化领域数据特征的算法。由于反复试错不仅分散人力物力,还影响了智能化发展进程。(方法过程)从中外文献数据库中收集石油石化领域近10年来800多篇... (目的意义)适合中国石油石化领域的大数据算法经过多年试错探索,依然没有找到适合石油石化领域数据特征的算法。由于反复试错不仅分散人力物力,还影响了智能化发展进程。(方法过程)从中外文献数据库中收集石油石化领域近10年来800多篇与算法相关文献,涉及大数据算法相关性较强文献87篇,按报道内容和关键词将文献分为勘探开发类(上游)47篇、油气集输类(中游)25篇和石油化工类(下游)15篇,采用时间序列统计法拟合出的方程,拟合优度0.8以上,表明可以用来预测未来5年石油石化领域大数据算法发展趋势。同时,以平均应用频率为尺度,高于平均数的算法,可能适用石油石化领域的数据特征。(结果现象)未来5年,整体上石油石化领域应用算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可以选择现有25种算法中的9种。上游可选择现有24种算法中的5种,中游可选择现有19种算法中的6种,下游可选择现有13种算法中的4种。(结论建议)用定量的方法预测算法的未来趋势,不仅揭示了石油石化领域大数据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为石油石化领域科研立项提供参考,也为文献综述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油气储运 石油炼化 智能 大数据 算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按应用领域分类提高研究与应用效率
7
作者 金龙 李慧娟 +4 位作者 苏丹丹 王宝山 董文才 孙金声 郑力会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12,共18页
(目的意义)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分类不明确,导致查找适用于不同石油工程领域的大数据算法时,准确性和相关性不高。(方法过程)以石油工程勘探、开发、生产和储运四个领域主要现场作业内容为依据,将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大数据算法分为勘探... (目的意义)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分类不明确,导致查找适用于不同石油工程领域的大数据算法时,准确性和相关性不高。(方法过程)以石油工程勘探、开发、生产和储运四个领域主要现场作业内容为依据,将应用于石油工程领域大数据算法分为勘探领域算法、开发领域算法、生产领域算法和储运领域算法,并厘定4类算法的概念。从近10年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库中筛选出涉及油气大数据算法且相关性较强的文献共53篇,按适用的内容将文献涉及算法归入4类算法中,形成石油工程领域大数据算法按应用领域划分的分类体系。(结果现象)53篇文献中,勘探领域算法有7种、开发领域算法有5种、生产领域算法有8种、储运领域算法有7种。分类后,查找算法选择相关率为100%,算法选择准确率100%,分别比不分类前平均提高75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结论建议)按照应用领域将石油工程大数据算法分为4大类,解决了在选择适用算法时准确率低和相关性不强的难题,同时为其他领域文献分类提供了借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工程技术 石油工程 大数据 数字转型 机器学习 算法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国际中文教育数字生态建设 被引量:9
8
作者 宋继华 张曼 何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3年第5期18-26,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教育数字生态。根植于前期数字化升级阶段所构建的教育信息系统、平台、资源以及所沉淀的数据与成果,国内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认知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国际中文教育领域。...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教育数字生态。根植于前期数字化升级阶段所构建的教育信息系统、平台、资源以及所沉淀的数据与成果,国内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乃至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认知深度和广度都远超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这一方面反映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和水平、数据与成果的积淀的确存在差距和鸿沟;另一方面也彰显出国际中文教育作为最复杂的教育系统,其兼有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任务,同时兼具全球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学习者需求以及社会制度存在差异、文化与宗教隐喻冲突等特征,致使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确实更具难度。研究在全面综述、借鉴国内数字化转型前沿认知的基础上,以长城汉语为例,阐述了对于国际中文教育数字生态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数字生态 长城汉语
下载PDF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教育强国建设视野下的内涵探讨与科学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筱琼 马晓强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内涵变迁体现了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60.2%,但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要认识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补足...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内涵变迁体现了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60.2%,但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要认识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补足高等教育发展短板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科学运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指标,要理性认识其数值变化,推动高等教育更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要,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教育强国 高质量教育体系 学龄人口
原文传递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九 被引量:15
10
作者 课题组 马晓强 +4 位作者 刘大伟 万歆 崔吉芳 何春 马筱琼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1,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独特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教育的本质、价值和目的进行系统分析,从战略地位、总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独特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教育的本质、价值和目的进行系统分析,从战略地位、总体布局和推进方略几个方面构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体系,回答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方向、历史方位、根本立场、时代趋势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全面指导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政治宣言、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引领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扶贫、科技创新和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宝贵经验,实现了新时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创新,同时为教育的未来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优先发展 战略地位 党之大计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数字化转型时代的公共教育服务:机遇、现实与进路
11
作者 刘大伟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数字化转型对公共教育服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为公共教育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供给主体上,单一的“人”正在向“人机协同”转变,政府角色也在相应发生变化;在生产要素上,数据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治理方式上,数... 数字化转型对公共教育服务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为公共教育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供给主体上,单一的“人”正在向“人机协同”转变,政府角色也在相应发生变化;在生产要素上,数据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治理方式上,数字化正在催生公共教育服务“多元共治”新格局的产生,同时赋予了弥合城乡与区域差异的良机;在结构边界上,公共教育服务自身正在面临动态性的调整。然而,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实施机制不健全对公共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面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制度设计、优化经费配置、推行共建示范、建设教师队伍和改进数据治理促进多项能力提升,以突破公共教育服务数字化转型中政策、人和技术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公共教育服务 数据治理
原文传递
中小学数据治理的挑战、问题与对策
12
作者 祝新宇 《教育家》 2024年第18期28-29,共2页
继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后,202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要素治理的战略性意义。对于教育而言,有效的数据治理对实现学... 继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提出后,202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要素治理的战略性意义。对于教育而言,有效的数据治理对实现学校教育的系统性重塑、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等方面具有革命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数据治理 基础教育 中小学 战略性意义 革命性意义 问题与对策 中央委员会
下载PDF
针对弱规范石油文档的自然语言数据收集方法
13
作者 常启帆 杨煦旻 +3 位作者 朱方辉 金龙 刘伟 郑力会 《石油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24,共16页
(目的意义)现有数据收集方法在弱规范、强专业词汇文档中产生误读导致收集准确度低、时间长,通过建立适合石油工程文档特点的快速准确的数据收集模型,解决数据收集准确度低、收集时间长的难题,为大数据计算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过程)首... (目的意义)现有数据收集方法在弱规范、强专业词汇文档中产生误读导致收集准确度低、时间长,通过建立适合石油工程文档特点的快速准确的数据收集模型,解决数据收集准确度低、收集时间长的难题,为大数据计算提供数据基础。(方法过程)首先建立层次化结构词条,识别石油工程文档记录差异性;然后建立专业词汇词典,让计算机能够识别文档中石油工程的专业术语;最后,在自然语言模型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构建了Structure Petroleum 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 from Transformer(缩写,SPBERT)数据收集模型。实现导入修井相关的Word文档,模型便可自动输出文档中的数据及对应标签。(结果现象)将模型与现有的2种正则表达式方法和3种通用自然语言模型的准确性在长庆油田现场修井数据上对比验证,并统计模型收集数据所用时间。5种数据收集模型平均准确度为40.06%,SPBERT模型在修井数据收集中准确度为82.3%,相比平均准确度提高105.44%。每收集一组正确数据SPBERT模型收集时间为402 ms,相比其余模型平均收集时间554 ms,减少了27.44%。(结论建议)SPBERT模型能以高准确度收集补充数据,模型收集时间短,可进一步增强自然语言模型的专业性,推进油田数智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 数据收集 自然语言处理 修井 智能油田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发挥龙头作用--基于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的思考
14
作者 马筱琼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8-40,41,42,共5页
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得到实质性发挥。但仍存在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与普及质量有待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对新技术的适应性不足、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还需提高... 新一轮教育强国指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相关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得到实质性发挥。但仍存在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与普及质量有待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强、对新技术的适应性不足、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还需提高等问题。高等教育应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高水平普及,把加快“双一流”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面向国家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初探 被引量:66
15
作者 任友群 冯晓英 何春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2年第8期1-8,78,共9页
全球竞争加剧、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背景、新形势,共同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教师培训面临着培训资源供给、流程模式、培训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反映出传统教师培训服务供给与新时代教... 全球竞争加剧、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背景、新形势,共同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教师培训面临着培训资源供给、流程模式、培训管理与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反映出传统教师培训服务供给与新时代教师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破解这一矛盾的思路之一是实现大数据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循证决策,从资源供给、培训服务、队伍治理三个层面推动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供给侧改革。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需要依托数字化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构建“教师数字驾驶舱”,充分发挥教师大数据这个新生产要素的动力引擎作用,推动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分析与顶层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供给侧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 数字化转型 精准培训 循证决策 数字化
原文传递
教育强国建设的认识视角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晓强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我们正处在强国建设伟大时代。立足伟大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在历史总结、比较分析和前瞻预测中,全面深刻认识未来12年教育强国建设的地位、方位、重点和路径。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强国建设 前瞻预测 深刻认识 认识视角 首要问题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中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大伟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7,共11页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历年政策的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努力扩大供给阶段、全力促进均衡阶段、以标准化统筹资源配置阶段和优质均衡发展阶...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对历年政策的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努力扩大供给阶段、全力促进均衡阶段、以标准化统筹资源配置阶段和优质均衡发展阶段。通过对教育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城市地区的发展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地区“、中部塌陷”现象较为明显、弱势群体享有的保障水平有待提升。未来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应着力于破解现有问题,持续关注优质均衡,进一步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践应坚持以法制化和规范化为战略导向,以精准化和便捷化为实施理念,以体系化和制度化为实现手段,以统一性和动态性为执行标准,以常态化和长效化为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均等化 优质均衡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数字智商标准:内容、应用与启示
18
作者 何春 马筱琼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2020年,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委员会正式批准了数字智商标准,使之成为“全球首个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及数字准备标准”。以数字智商研究所为代表的智库通过结合全球发展倡议、联合推进素养培育项目、组织素养测评、对接国家层面素养... 2020年,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委员会正式批准了数字智商标准,使之成为“全球首个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及数字准备标准”。以数字智商研究所为代表的智库通过结合全球发展倡议、联合推进素养培育项目、组织素养测评、对接国家层面素养教育实践等举措,积极推进标准落实。数字智商标准从理论构建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对我国发展完善数字素养相关理论体系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包括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数字素养的理论研究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数字素养研究者间的合作、以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商标准 数字素养 数字智商 国际比较
下载PDF
“六三三”学制去往何处
19
作者 刘大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5年第2期65-73,共9页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关乎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重要议题。回溯百年,我国实施“六三三”学制可以归因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校普及程度,并且适配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时至今... 学制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是关乎教育发展方向和路径的重要议题。回溯百年,我国实施“六三三”学制可以归因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即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升了教育质量和学校普及程度,并且适配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时至今日,面对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环境,“六三三”学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未来的学制改革需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聚焦百姓心之所想,关注重大时代变革,以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的。在具体实践中,以公信力、前瞻性、长期性、动态性为原则,学制改革可以分两条路径实施:其一,以弹性学制改革丰富学制的“血肉”,使其能够更好助力学生的成长;其二,以固定学制改革重塑学制的“根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特征相适配的学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三三”学制 人才培养 人口战略 弹性学制 固定学制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主要目标的内涵、特征和行动指引
20
作者 马晓强 《中国高等教育》 2025年第3期9-13,共5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从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教育改革、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确立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从目标特征上看,这些目标反映教育的“三大属性”,对应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体现立...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从坚持党的领导、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教育改革、教育对外开放等方面确立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从目标特征上看,这些目标反映教育的“三大属性”,对应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体现立足中国国情、面向世界水平,注重国家战略规划的衔接呼应。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聚焦规划目标,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健全推进落实机制,切实把规划目标科学准确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建设成效。要将规划目标细化分解落地落实,因地制宜科学实施,与相关规划实施统筹协调,加强规划目标的过程监测和动态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规划目标 教育强国 国家战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