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经费需求预测
1
作者 丁小浩 梁彦 何章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87,共18页
高等教育经费是国家用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资源保障。对高等教育经费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预测,是合理有效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2020年人口普查等数据,对各级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 高等教育经费是国家用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资源保障。对高等教育经费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预测,是合理有效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采用2020年人口普查等数据,对各级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目标、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历史数据等相关指标,预测2024—2035年的高等教育经费需求,以及更长时间范围内适龄人口变化可能对经费需求产生的影响,旨在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学科结构及与之相关的经费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经费 预测 适龄人口 毛入学率 学科结构
下载PDF
教育大模型的发展现状、创新架构及应用展望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培杰 谢阳斌 +4 位作者 武卉紫 杨媛媛 沈苑 左晓梅 黄宝忠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从通用大模型到教育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深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对教育大模型发展现状、典型案例、潜在挑战的分析,文章认为教育大模型是适用于教育场景、具有超大规模参数、融合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 从通用大模型到教育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深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对教育大模型发展现状、典型案例、潜在挑战的分析,文章认为教育大模型是适用于教育场景、具有超大规模参数、融合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训练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是大模型技术、知识库技术及各类智能教育技术的集成,能够推动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双向建构,进而提出了应用驱动、共建共享的创新架构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未来应用场景,旨在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各类数字化教育应用的开放接口,持续训练和完善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专业问题的教育场景模型,形成让广大师生常态化使用的智能教育开放模型集群和知识库,在提炼和萃取深度教育知识的同时,破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风险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 教育大数据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学男 李永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引发关注,教育领域似乎是受其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的领域之一。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当前存在高估短期效果、低估长远效果的倾向。研究从唯物史观视角,分阶段概括梳理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其发展水平和技术限... 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引发关注,教育领域似乎是受其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的领域之一。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当前存在高估短期效果、低估长远效果的倾向。研究从唯物史观视角,分阶段概括梳理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其发展水平和技术限度,判断其与人类智慧仍有本质差别,特别是在高阶认知和社会情感方面。研究基于理性质疑的态度,发现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在结构对比、逻辑对比、符号编码、内容分析、交互机理和培养模式六个主要方面存在同构性逻辑,并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清晰的认知和判断。研究建议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教学模式创新三个直接且关键的问题切入,以人工智能撬动教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同构性逻辑 教育变革 技术限度 教育应对
下载PDF
构建数字化评价系统推进评价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4
作者 左晓梅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4-138,共5页
在阐述对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提出要明确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评价系统的顶层设计、注重研制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教育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促进评价数据生成和采集... 在阐述对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推进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提出要明确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做好评价系统的顶层设计、注重研制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教育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促进评价数据生成和采集常态化、注重评价数据的深度挖掘,推进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数字化 指标体系 大数据 可视化
下载PDF
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数字时代的教育应答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培杰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48,共3页
大平台是数字时代的新型组织单元,数字化转型往往离不开大平台支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组织创新,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数据等创新要素的综合集成,为数字教育变革提供了强劲动能。各地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聚焦... 大平台是数字时代的新型组织单元,数字化转型往往离不开大平台支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组织创新,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应用、数据等创新要素的综合集成,为数字教育变革提供了强劲动能。各地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聚焦助学、助教、助管、助研等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明显进展。下一步,要秉持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3I”理念,打造高智能、广联结、强交互的数字教育底座,深化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大规模创新性应用,提升数字教育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形成云网端融合、校家社协同的数字教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教育数字化 数字教育 深化应用
原文传递
多重转型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政策演进及其特征——基于国家与地方的政策文本互动
6
作者 王学男 吴霓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190,共11页
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和出生人口减少的实际现状、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的多重张力之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现有国家政策和31个省(... 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和出生人口减少的实际现状、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的多重张力之间,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和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现有国家政策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政策演进理路与特征、政策文本的互动模式,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切入点。研究发现,乡村教育的政策体系直接受到国家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各个省份通过地方政策的制定,因地制宜地配套落实国家政策,彰显出地方政策的创造性。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在多重转型的背景下,政策文本的互动呈现出从效率与规模转向公平与质量的价值立场、从行政发包转向协调互动的央地互动模式、从职责同构转向有序超越的县级包干模式三大特征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转型 乡村小规模学校 政策演进 文本互动特征
下载PDF
新一代数字技术何以赋能教育评价改革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培杰 王阿习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0-32,共3页
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触发教育评价的深刻变革,但是教育评价数字化大多停留于浅层次应用,面临“新技术”与“旧标准”、“单向度”与“多模态”、“高赋能”与“高负担”、“技术性”与“伦理性”之间的矛盾。为此,要树立模型思维,构建动... 新一代数字技术正在触发教育评价的深刻变革,但是教育评价数字化大多停留于浅层次应用,面临“新技术”与“旧标准”、“单向度”与“多模态”、“高赋能”与“高负担”、“技术性”与“伦理性”之间的矛盾。为此,要树立模型思维,构建动态更新的教育评价模型,实施全场景、多模态的教育数据采集,打造灵活弹性、人机协同的教育评价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数字技术 教育数字化
原文传递
夯实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学校主阵地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培杰 陈磊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4-47,共4页
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经过长期实践,学校科学教育得到了全面加强,科学课程体系日渐完备,科学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协同育人初见成效。... 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经过长期实践,学校科学教育得到了全面加强,科学课程体系日渐完备,科学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协同育人初见成效。但是,学校科学教育还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探究实践、重分科教学轻综合课程、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等突出问题。为此,中小学校要树立“大科学教育”观念,构建立体式、特色化的科学课程体系,推进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变革,打造全社会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新格局,确保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学校主阵地 改革路径
原文传递
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三重进路
9
作者 王学男 《中国德育》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14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内涵不断发展深化、现实意义不断提升增强。政策发展、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三维协同推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与深化的...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14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内涵不断发展深化、现实意义不断提升增强。政策发展、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三维协同推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与深化的生长点和必由之路。政策发展需以“和合”文化为圆心、以法治建设为基础、以学校育人为主体,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体理念;理论研究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进行中国概念的自主阐发和理论构建;实践普及需注重文化浸润与家校社协同的育人格局的赋能,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制度认同
原文传递
青少年手机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基于多元宇宙样分析和密集追踪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顺森 来枭雄 +6 位作者 张彩 赵心媚 代欣然 祁梦迪 王欢蕾 王文荣 王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5-758,I0005,共15页
为探究手机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基于74182名青少年样本,采用多元宇宙样分析检验了手机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稳健性关系;研究2对507名青少年采取为期35天的密集追踪测查,探究了手机压力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 为探究手机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基于74182名青少年样本,采用多元宇宙样分析检验了手机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稳健性关系;研究2对507名青少年采取为期35天的密集追踪测查,探究了手机压力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机制。研究1发现50%以上青少年报告对手机有过压力感受,且手机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负向关联是稳健的,这值得研究者和社会的关注。研究2发现反刍和消极情绪的强度/波动性在手机压力和心理健康间起到中介作用,且二者对积极和消极心理健康维度的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研究首次扩展了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压力-认知/情绪”理论和“媒体使用-数字化压力-心理健康”模型的广度和深度,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压力 数字化压力 心理健康 反刍 消极情绪
下载PDF
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数字素养的三个着力点
11
作者 王学男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打通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教师。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在城乡差异上最为显著,在数字化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维度上具有一定优势。但今后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加强资源的汇聚... 打通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教师。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数字素养在城乡差异上最为显著,在数字化意识和数字社会责任维度上具有一定优势。但今后还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加强资源的汇聚和集成,释放数字资源倍增红利;二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注重各级教育行政领导的数字化意识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三是开展有组织的教师培训,将工程思维融入培训,使数字素养在“用中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师数字素养 国家平台 数字化领导力 培训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