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内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谭美 杨志玲 +3 位作者 杨旭 程小燕 李公荣 马文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0-916,共7页
为揭示厚朴(Houpo9a officinalis)种群实生更新方式和影响因素,在遂昌县桂洋林场内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个不同生境,设置种皮和铁丝网罩交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生境内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和不同处... 为揭示厚朴(Houpo9a officinalis)种群实生更新方式和影响因素,在遂昌县桂洋林场内选择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3个不同生境,设置种皮和铁丝网罩交叉处理试验,研究不同生境内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和不同处理间厚朴种子萌发率均有显著差异(P<0. 05),在针叶林内去除假种皮且罩铁丝网时厚朴种子萌发率最高,而保留假种皮时厚朴种子萌发率均为0。厚朴在幼苗前期(4~8周)死亡率最大,之后趋于稳定,在针叶林内幼苗存活率最高,但不同生境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生境内厚朴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 05),表现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林中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枯枝落叶厚度对厚朴种子野外萌发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厚朴幼苗生长影响最大。针叶林最适合厚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假种皮、动物取食和生境异质性是造成厚朴种子野外萌发率低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生境 种子野外萌发 幼苗生长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杜鹃红山茶ACO1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江英 朱朋波 +6 位作者 葛金涛 惠林冲 李纪元 孙明伟 赵统利 邵小斌 汤雪燕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75-2182,共8页
根据山茶(Camellia japonica)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和3′,5′-RACE技术,从杜鹃红山茶(C.azalea)花芽组织中克隆出ACC氧化酶(ACC-oxidase,ACO)基因,命名为CaACO1,基因全长1232 bp,开放阅读框963 bp,编码320个氨基酸。实... 根据山茶(Camellia japonica)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和3′,5′-RACE技术,从杜鹃红山茶(C.azalea)花芽组织中克隆出ACC氧化酶(ACC-oxidase,ACO)基因,命名为CaACO1,基因全长1232 bp,开放阅读框963 bp,编码320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ACO1在杜鹃红山茶不同组织中均得到表达,其中茎尖ACO1表达量最低,其次花芽、叶芽、根尖,表达量较高的是真叶和花器官,随着叶片成熟和花器官发育ACO1表达量均逐渐增加。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杜鹃红山茶叶片发育,并且与花器官衰老密切相关。ACO1在参试的8个山茶品种花器官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基本一致,但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ACO1表达量与花型、花色、花径和花瓣数4个形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ACC氧化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形态指标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SNP构建油茶主要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萍 王开良 +1 位作者 姚小华 任华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35,共19页
【目的】近年来,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四大油料之一。油茶良种不断涌现,但品质参差不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油茶品种资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 【目的】近年来,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四大油料之一。油茶良种不断涌现,但品质参差不齐,“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油茶品种资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子标记数据库,筛选重要SNP位点,开发油茶品种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油茶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为品种鉴别、品种追溯等提供分子水平鉴别技术支撑。【方法】以221份普通油茶品种资源为材料,提取未成熟种子RNA,进行转录组测序。以二倍体南荣油茶基因组为参考,识别供试油茶品种资源的SNP位点并基因分型,利用SNP数据分析油茶群体及亚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NP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等信息,筛选核心SNP位点并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得到最优SNP位点组合后,结合品种资源基本信息构建油茶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果】从油茶转录组中共检测到1 849 953个高质量SNP位点。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油茶群体观测杂合度为0.2966,期望杂合度为0.2462,固定指数为-0.2048,PIC为0.207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648。参试群体的各亚群间遗传分化较小,存在较高的基因流,主要变异存在于亚群内。根据PIC、连锁不平衡衰退距离(LD)等参数从所有SNP位点中筛选出31个多态性高的核心位点,Sanger测序验证其中8个核心位点基因分型的准确率在91.36%以上。利用核心位点组成DNA指纹图谱,可区分出全部参试油茶品种资源。DNA指纹图谱结合油茶品种资源基本信息,构建成由66位数字组成的油茶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结论】依据SNP标记的PIC、LD等指标,筛选出31个核心SNP位点,精准区分全部供试油茶品种资源。将31个SNP位点所构建的油茶品种资源DNA指纹图谱与品种资源的起源、资源类型和亚群分布等基本属性信息相结合,构建了每份油茶品种资源唯一的分子身份证,并生成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品种鉴别 单核苷酸多态性 指纹图谱 分子身份证
下载PDF
小叶青冈幼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变异与选择
4
作者 徐永宏 杨孟晴 +3 位作者 代丽华 姚甲宝 周志春 王斌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1,共8页
为揭示3个试验点3 a生小叶青冈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不同区域和立地筛选出速生优质小叶青冈家系,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营建的小叶青冈优树家系测定林材料,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 为揭示3个试验点3 a生小叶青冈生长和形质性状家系遗传变异和遗传稳定性,为不同区域和立地筛选出速生优质小叶青冈家系,本研究基于2019年在浙江建德、江西分宜和安远营建的小叶青冈优树家系测定林材料,分析其家系遗传变异规律及家系与地点的互作,开展速生优质家系选择。结果显示:3 a生小叶青冈幼林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分别为2.18 m、3.02 cm和1.05 m,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和形质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树高、地径、冠幅、最长侧枝长度和基径等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0.36~0.71),受中等至偏强的家系遗传控制,而单株遗传力估算值相对较低。性状相关研究发现,树高和地径生长突出的家系,冠幅相应较大,侧枝多且粗。立地环境对家系树干通直度影响较小,但地径、冠幅和最长侧枝长度却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不同家系树高和地径BLUP的估算值,3个试验点共初选出12个早期速生的优良家系,但没有在3个试验点均入选的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小叶青冈家系生长与形质性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且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家系的生长不仅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青冈 家系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遗传变异 BLUP
下载PDF
赤皮青冈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对缓释肥和菌根菌的响应
5
作者 杨孟晴 吴仁超 +4 位作者 王秀花 徐卫可 黄盛怡 周志春 王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61-1770,共10页
【目的】揭示缓释肥和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及其径级分布的影响,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进行赤皮青冈容器苗栽培试验,育苗基质由泥炭、谷壳和珍珠岩(体积比为6∶1∶3)... 【目的】揭示缓释肥和菌根菌对赤皮青冈1年生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及其径级分布的影响,以提高赤皮青冈容器苗的菌根化育苗水平。【方法】采用两因素析因设计进行赤皮青冈容器苗栽培试验,育苗基质由泥炭、谷壳和珍珠岩(体积比为6∶1∶3)组成。供试菌根菌为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缓释肥养分含量为全氮180 g/kg、有效磷60 g/kg、全钾120 g/kg,肥效6~7个月。设置基质中添加缓释肥1.50、2.25、3.00、3.75、4.50 kg/m3,在幼苗生长3个月后,每个施肥处理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接种与不接种菌根菌两个处理,接种组每株容器苗接种10 mL彩色豆马勃(浓度为36.28 mg/mL)。于容器苗生长季末(接种后4个月)收获,测定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指标。【结果】不论是否接种菌根菌,添加缓释肥1.50~3.75 kg/m3对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影响较小,添加缓释肥4.50 kg/m3显著降低了根长。接种菌根菌对赤皮青冈根系发育有显著的促生效应,且低肥料用量下的促生效果更显著。接种菌根菌后赤皮青冈容器苗根生物量、根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等性状增幅较大,相比不接种处理平均分别增加了10.94%、18.73%、18.23%、42.77%和72.33%,拓扑系数和平均连接长度平均分别降低了3.11%和6.10%。以接种菌根菌并施用缓释肥3.00 kg/m3的促生效应最显著,容器苗0~0.5 mm径级根长和根表面积明显高于其它施肥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根长越长,根生物量和根表面积越大,相应分形维数越高,根系越发达。【结论】接种外生菌根菌彩色豆马勃可促进赤皮青冈容器苗根系生长和构型改善,弥补施肥量偏低或偏高对根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体积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生产中可通过接种彩色豆马勃等外生菌根菌提高缓释肥利用效率和促进根系发育,以培育优质赤皮青冈容器苗(菌根苗),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容器苗 缓释肥 菌根菌 根系生长 根系构型 径级分布
下载PDF
厚朴转录组特征分析及EST-SSR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旭 杨志玲 +1 位作者 谭美 程小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8-1329,共12页
为探明厚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合适的生物学工具以促进厚朴的遗传育种,本研究利用Illumina-Solexa测序技术对厚朴根、茎皮、叶不同组织的9个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大量的序列信息,并以转录组序列为基础进行厚朴SSR分子标记的大规模发... 为探明厚朴的基因组信息,开发合适的生物学工具以促进厚朴的遗传育种,本研究利用Illumina-Solexa测序技术对厚朴根、茎皮、叶不同组织的9个样本进行转录组分析,获得大量的序列信息,并以转录组序列为基础进行厚朴SSR分子标记的大规模发掘。结果表明,共获得了109 526条厚朴转录组序列,平均序列长度为1 023 bp,通过与蛋白数据库NR、Swiss-Prot、GO、KOG和KEGG五个数据库比对,分别有6 0361、39 942、65 535、51 351和27 310条厚朴转录组的Unigene被注释;厚朴转录组表达信息进行大通量SSR位点的发掘,发现了含SSR位点的序列25 925条,共27 721个SSR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23.67%。厚朴转录组共发现了374种碱基重复模式,且CT/GA和AG/TC是主要的双碱基重复序列,AGA/TCT和AAG/TTC是主要的三碱基重复序列;随机挑选的180对SSR引物中有104对产生清晰可重复的条带,21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厚朴SSR引物多态性较高。本研究结果为厚朴及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比较基因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转录组 Illumina-Solexa测序技术 EST-SSR
下载PDF
油茶采穗圃树体截干对穗条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龙伟 姚小华 +3 位作者 吕乐燕 王开良 滕建华 史禹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春梢穗条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树体指数顺序依次为长林40号(1.18),长林27号(1.15),长林55号(1.05),长林23(1.03),长林21(1.02),长林3号(0.93),长林4(0.92),长林18(0.88),长林53(0.86);树体截干提高了穗条腋芽数量,截干初期腋芽萌发率较高,截干后期穗条性状与CK间的差距缩小;良种间长林4号和55号以截干90 cm为宜,长林18号和23号以截干130 cm为宜。截干初期穗粗对于芽位萌发的影响较强,截干后期则主要受到穗长的影响。综上所述,截干促进了油茶穗条性状的提高,在树形结构间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树体结构采取合理的截干措施,同时对截干后树体应采取合理的修剪,维持树体穗条性状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采穗圃 截干 穗条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诱导矮生山茶恨天高植株生长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江英 朱朋波 +6 位作者 汤雪燕 孙明伟 葛金涛 赵统利 李纪元 惠林冲 邵小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6,共10页
对0 mg/L、8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矮生山茶恨天高叶片、茎段和茎尖进行了Illumina Hi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76635个Unigenes,其中181115(38.00%)个Unig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43624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43295个特异的和... 对0 mg/L、800 mg/L赤霉素处理的矮生山茶恨天高叶片、茎段和茎尖进行了Illumina HiSeq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76635个Unigenes,其中181115(38.00%)个Unig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43624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43295个特异的和329个共同的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恨天高叶片增大、茎段伸长及茎尖生长与糖代谢、苯丙烷生物合成代谢相关;茎尖生长还与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和二萜生物合成有关。通过赤霉素处理后恨天高叶片、茎段、茎尖转录组分析发现,茎尖组织中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KAO、GA20ox、GA3ox和GA2ox基因表达量发生变化,赤霉素信号传导过程中DELLA蛋白调控以及赤霉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其他激素间的互作促进恨天高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生恨天高 赤霉素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矿质营养对水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严江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0-814,共5页
为了探究不同矿质营养水平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建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水培营养体系,对不同矿质浓度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油茶幼苗叶片数、叶片SPAD值、生物量、根冠比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亏缺或过量... 为了探究不同矿质营养水平对油茶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建立油茶(Camellia oleifera)水培营养体系,对不同矿质浓度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油茶幼苗叶片数、叶片SPAD值、生物量、根冠比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矿质元素的亏缺或过量均明显影响油茶苗植株的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其中K(-)处理对水培油茶苗生长的影响最大,显著降低了叶片SPAD值以及生物量;P营养不平衡对根系生长影响最明显,显著降低了根冠比(21.06%)和根系占比(17.40%);矿质元素Mn和Zn主要影响油茶苗枝干和叶片干物质的积累,Mn(-)处理的油茶苗枝干生物量占比为21.23%,Zn(-)处理的油茶苗叶片生物量占比为36.58%,均为最低;此外,大量元素N,P,K的亏缺或过量不仅影响油茶苗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影响其对微量元素Mg,Zn,Mn和B的吸收,微量元素Mn和Zn的亏缺显著抑制了水培油茶苗对N,P,K的吸收。在油茶苗培育过程中应重视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Mn,Zn的合理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水培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下载PDF
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倍性检测和CE-AFLP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田韦韦 王彩霞 +2 位作者 田敏 张莹 欧阳彤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为探讨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征,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毛细管电泳-AFLP(CE-AFLP)技术,对10份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条纹突变体(N1~N10)进行倍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0份突变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生染色体倍性的改变。28对引... 为探讨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特征,分别利用流式细胞术和毛细管电泳-AFLP(CE-AFLP)技术,对10份文心兰体细胞无性系条纹突变体(N1~N10)进行倍性分析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10份突变体均为二倍体,未发生染色体倍性的改变。28对引物组合在突变体(N1~N10)和正常植株(CK)中共扩增出596条大小为100~1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92条,总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2.2%,不同突变体相对于正常植株的变异频率在12.3%~19.9%之间;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8132~0.8838之间,相似系数为0.85时,突变体N1、N5、N7、N9、N4、N2与CK聚成Ⅰ类,突变体N3、N6、N8和N10聚成Ⅱ类。10份突变体与叶色正常植株相比存在遗传差异,说明其在DNA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本研究结果为创造基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兰花新种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兰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流式细胞术 AFLP
下载PDF
低肥力土壤施用氮磷钾肥影响柏木家系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对钙肥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一 张振 +3 位作者 金国庆 丰忠平 周志春 段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01-1512,共12页
【目的】探讨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家系在不同养分条件下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对钙添加的响应,为提高柏木苗木质量和林木生产力及造林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柏木5个家系的1年生幼苗为材料,分别在施3 g/kg NPK肥和未施NP... 【目的】探讨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家系在不同养分条件下根系发育和营养吸收对钙添加的响应,为提高柏木苗木质量和林木生产力及造林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柏木5个家系的1年生幼苗为材料,分别在施3 g/kg NPK肥和未施NPK肥两小区内,设置施CaSO40、3和6 g/kg(依次记为Ca0、Ca3和Ca6)3个水平,分析柏木家系生长与根系形态及氮磷钙吸收量对钙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在施3 g/kg NPK肥的小区中,添加钙对柏木的苗高、干物质量积累和氮磷吸收量影响不显著,抑制了D2和D3径级根系的发育;柏木钙吸收量在Ca6处理下最高,比Ca0处理提高73.86%;柏木苗高、干物质量及氮磷钙素的吸收量在家系间差异显著,T2家系表现最好。在未施NPK肥的小区中,Ca3处理明显提高了柏木的苗高、根干物质量和茎干物质量,增加了磷和钙的吸收量,分别比Ca0处理高出9.15%、19.85%、16.67%、27.46%和44.02%;Ca6处理提高了钙吸收量,比Ca0处理高出39.95%,但抑制柏木幼苗苗高和D1~D4径级根系的发育。不论施NPK肥与否,家系与钙处理对柏木的株高和根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的互作效应。【结论】在低肥力土壤上,施用氮磷钾肥会降低钙肥对柏木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应选择优良家系进行育苗造林,不需要增加钙肥;在不施用氮磷钾肥时,应添加少量钙肥(CaSO43 g/kg),以促进苗木对钙和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土壤肥力 根系 养分吸收量
下载PDF
密度调控对木荷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焕伟 陈杏林 +3 位作者 何必庭 徐肇友 楚秀丽 周志春 《现代园艺》 2019年第17期9-12,共4页
密度调控是容器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以木荷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分盘密度(25株/盘、30株/盘、36株/盘和81株/盘即不分盘)开展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密度下容器苗生长、生物量、N/P吸收及苗木质量差异。结果表... 密度调控是容器苗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以木荷1年生轻基质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分盘密度(25株/盘、30株/盘、36株/盘和81株/盘即不分盘)开展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密度下容器苗生长、生物量、N/P吸收及苗木质量差异。结果表明:各分盘密度处理下容器苗苗高、地径符合合格苗要求,而不分盘容器苗高径比超出合格苗的要求范围;不分盘处理下容器苗苗高最高、生物量最大,但其苗木分化程度高,不整齐;36株/盘处理容器苗地径、根冠比指标最优,苗木分化程度低,较整齐;随分盘密度增大,苗高、高径比逐渐增加,两者均在不分盘时达最大值,分别为72.84cm和122.08cm,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容器苗茎、叶、单株生物量、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及苗木分化亦随分盘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加;单株和茎叶N/P浓度和含量同时随分盘密度增大而提高,此现象表明养分充足时苗木的较快生长并未致使养分的稀释;容器苗质量并不仅仅依据苗高、生物量和养分含量,相对不分盘,分盘处理容器苗质量关键指标地径、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根冠比、根系养分分配占比和合格苗产量均得以显著提高,在36株/盘时容器苗地径、根系生物量、根冠比及根系N、P分配占比均最大,合格苗产量亦最高。因此,分盘密度因影响容器苗生长和分化、N/P吸收分配及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进而影响苗木质量;木荷1年生优质容器苗培育,应实施分盘育苗,较佳的分盘密度可为30~40株/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容器苗 密度调控 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