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荆荆恩森林城市群建设的总体布局研究
1
作者 姜莎莎 张昶 +5 位作者 赵莉 徐慎东 孙振凯 金佳莉 殷鲁秦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92-99,共8页
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和恩施州构成的宜荆荆恩城市群是湖北省三大城市群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开展森林城市群建设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安全格... 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和恩施州构成的宜荆荆恩城市群是湖北省三大城市群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开展森林城市群建设对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宜荆荆恩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森林湿地资源、生态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现状,从城市群尺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山区强四库,平原织两网,城乡提三景,全域筑四链”的宜荆荆恩森林城市群总体建设布局,并阐述具体的建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荆荆恩城市群 森林城市群 协同发展 建设布局
下载PDF
中国城市森林建设范围与研究尺度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建设城市森林是我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正经历着观念和路径的巨大转变,即建设思路更加强调生态系统观、建设实践更加强调科学绿化观、建设目标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包... 建设城市森林是我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我国城市生态建设正经历着观念和路径的巨大转变,即建设思路更加强调生态系统观、建设实践更加强调科学绿化观、建设目标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涵盖范围和人为管理范围2种空间范围,科学研究主要关注个体、地块(群落)、城近郊区、市域行政区和城市群5个尺度。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管理和科学研究中尺度不匹配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森林城市 建设范围 研究尺度 空间错配
下载PDF
近20年来欧洲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淑菁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15-24,共10页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面了解欧洲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而为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参考,文章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1998年以来欧洲各国有关城市生...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面了解欧洲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进而为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参考,文章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取1998年以来欧洲各国有关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共554篇。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整理分析发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在欧洲发达国家成果颇丰,且研究对象涉及植物、昆虫、鸟类以及哺乳动物多个生物类群;不同生物类群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植物多样性和传粉昆虫多样性更可能受到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而甲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在城市中多样性较低;人为活动与栖息地质量是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此外,城市外来物种的增加以及专化种的减少可能导致生物同质化。基于文献分析结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践,指出未来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应该更加趋向于多尺度、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的实践落地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生物多样性 多类群 城市化梯度 同质化 欧洲
下载PDF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指示 推进城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建设森林城市是我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的一项生态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效,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建设之路,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下去。在我国进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 建设森林城市是我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的一项生态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效,是经过实践证明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生态建设之路,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下去。在我国进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森林城市指示要求,保持建设森林城市的战略定力,对推进城市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历史维度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森林城市建设定方向、明思路、促推广和提质量的发展脉络及精神实质;从北京维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森林城市建设提出的科学育林、延续乡愁、提升颜值和覆盖全域的新要求,阐述了其深刻内涵和努力方向;从全国维度总结提出了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10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城市绿化 发展脉络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宁波都市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应对策略
5
作者 殷鲁秦 金佳莉 +5 位作者 姜莎莎 古琳 孙睿霖 陈玉飞 史依凡 杨玉坤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城市组团之间生态空间、森林质量与景观风貌、外来入侵植物、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城乡居民生态福祉、平原村庄风貌等9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群域区生态共建共享共治、中心区生态空间查漏补缺、核心区生态服务能力提升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挖潜4方面的森林应对策略,以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协同、助力美丽杭州湾建设、构建宁波都市区生态安全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区 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范围、规模、成分与布局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2期1-7,共7页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为城市生态安全和居民品质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总量不足、稳定性低、破碎度高、整体性差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分析城市生态空间的地域范围、组成成分、用地规模现状基础上,提出从市域和分区尺度,通过...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为城市生态安全和居民品质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总量不足、稳定性低、破碎度高、整体性差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分析城市生态空间的地域范围、组成成分、用地规模现状基础上,提出从市域和分区尺度,通过总控与分控相结合进行城市生态空间用地规划,做好生态空间中刚性部分的严格保护恢复,也适当保持弹性部分的兼容性拓展;基于保持城市生态空间的功能整体性和服务多样性,提出“生态源块+生态干廊+生态支网”的空间布局和“生态安全+生态福祉+生态产业”的结构布局。在此基础上,从保障基本保有量、系统整体性、福祉公平性、林木主体性、生态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弹性调节性、类型多样性和部门协同性等9个方面提出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建设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市域范围 保有量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致义 邱尔发 +5 位作者 谢晓阳 辛琳 王新宇 奚露 孙振凯 边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1-119,共9页
【目的】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 【目的】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结论】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景观 树种选择 主成分分析法 华北地区
下载PDF
珠海市不同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冰晶 王成 +3 位作者 孙睿霖 姜莎莎 古琳 唐赛男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庭院林、道路林、风水林和公共游憩林4种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对比分析了古村和新村人居林景观差异。结果表明:1)庭院林树种主要以龙眼、黄皮、荔枝、杨桃、菠萝蜜、柚、番荔枝等果... 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调查研究了庭院林、道路林、风水林和公共游憩林4种类型乡村人居林的树种构成特征,对比分析了古村和新村人居林景观差异。结果表明:1)庭院林树种主要以龙眼、黄皮、荔枝、杨桃、菠萝蜜、柚、番荔枝等果树为主,在新村的庭院中也出现三角梅、侧柏、罗汉松、米兰、桂花和鸡蛋花等观赏树种; 2)道路林以榕树、龙眼、香蕉、荔枝、黄皮、枇杷、鸡蛋花和木棉等为主,其中榕树和龙眼数量最多; 3)风水林优势树种以相思、桉树、榕树、竹、龙眼、荔枝等果树和用材树种居多,古村风水林保存比较完整,而新村风水林有逐渐缺失的趋势; 4)公共游憩林以观赏性和遮荫性较好的树木为主,主要有榕树、朴树、香樟、木棉和菩提树等,其中榕树最多。整体上古村与新村的林木景观风貌都是以乡土植物为主,但新村的树种增加了观赏树种,在栽植方式上趋向于城市绿化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林 树种构成 特征研究 珠海市
下载PDF
珠海市古村与新村的人居林风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冰晶 王成 +3 位作者 孙睿霖 姜莎莎 古琳 唐赛男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5期17-20,共4页
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古村和新村的人居林风貌特征。结果表明:1)珠海市乡村人居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研究区植物共有149种,其中乔木96种,隶属40科80属;灌木15种,隶属12科15属;藤本种类3种,隶属3科3属;草本35种,隶... 文章以珠海市10个典型乡村为对象,对比研究了古村和新村的人居林风貌特征。结果表明:1)珠海市乡村人居林植物组成较为丰富,研究区植物共有149种,其中乔木96种,隶属40科80属;灌木15种,隶属12科15属;藤本种类3种,隶属3科3属;草本35种,隶属28科35属。林木主要由龙眼、黄皮、荔枝、榕树、香樟、香蕉、竹、木棉、鸡蛋花、仙人掌等观赏型和经济型树种组成。2)珠海市乡村人居林体系比较完整,非常重视风水林营造,古村的林木覆盖率整体上高于新村,古村平均为36. 5%,新村平均为27. 8%。3)珠海市乡村人居林整体呈现"外围樟树、竹林环抱,道路榕树、龙眼点缀,各家龙眼、黄皮、荔枝、三角梅、罗汉松等果树花木满院,公共空间榕树、木棉、樟树等大树遮荫"的植物景观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居林 古村与新村 风貌特征 珠海市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时空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4 位作者 王成 沈德才 周海琪 刘婷 殷鲁秦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43,共12页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 以珠三角地区10种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揭示冠层植物对森林色彩景观的时空贡献机制。通过全年定点观测,共获取195张样本图像,利用自拟程序量化分析图像色彩构成和斑块空间格局特征。通过目视解译辨识分析植物种类和斑块格局,采用Apriori算法揭示冠层树种与森林色彩的关联机制,使用线性混合模型探讨冠层植物斑块分布对森林色彩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珠三角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以绿色(66.14%)为主色,以浅绿色(13.15%)为辅助色,以黄绿色(8.94%)、橙色(6.31%)和黄色(5.45%)为点缀色;2)不同森林色彩的主要贡献植物,其种类构成、贡献时间和贡献率均存在差异,银柴、窿缘桉对橙色和黄色贡献突出,非洲楝、小叶榄仁、美丽异木棉、木油桐对黄绿色和浅绿色贡献较大,而乐昌含笑、山鸡椒、麻楝则对绿色贡献较大;3)冠层植物斑块指标对森林色彩斑块平均分维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密度的解释程度较高(Marginal R^(2)=0.399、0.287、0.250)。以上结果为南亚热带地区森林色彩景观优化提供了树种选择和植物空间方面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植物 森林色彩贡献率 贡献持续时间 森林色彩景观格局
下载PDF
全域森林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森林城市是中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创新实践,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和居民品质生活提升提供了基于城市森林的自然解决方案。在前期森林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是对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性、多... 森林城市是中国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创新实践,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和居民品质生活提升提供了基于城市森林的自然解决方案。在前期森林城市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是对城市生态系统整体性、多样性、持续性的表达方式,是对城市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表达方式,是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表达方式,是针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和问题导向提出的更高要求。文章在分析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涵盖范围、城市行政管理范围与城市森林学术范围关系的基础上,从学术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角度阐述我国建设全域森林城市的科学性和基本内涵,指出我国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些建设指标采取全市平均值,或多数下辖县区达标代替整体达标,从而掩盖了生态空间分布不均衡、生态服务不充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阐述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森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实施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全域尺度 目标和问题导向 基本内涵 必要性 可行性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森林城市群建设的评价指标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成 张昶 金佳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面向城市群地域空间尺度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对于避免城市连片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污染跨区域传播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指导森林城市群规划和建设... 森林城市群建设是面向城市群地域空间尺度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对于避免城市连片发展、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减缓污染跨区域传播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指导森林城市群规划和建设。文章研究并提出了森林城市群建设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等6个一级指标,蓝绿空间比、林木覆盖率等20项二级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4项,引导性指标6项。该研究可为城市群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标准,也为世界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模式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群 建设指标 生态资源 空间分布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深圳3处典型城市森林的春季生物声景多样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郝泽周 王成 +4 位作者 裴男才 徐心慧 张昶 段文军 王子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2,共9页
【目的】研究森林鸟鸣和虫鸣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城市森林背景下鸟虫等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时空格局,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深圳园山风景区内3处典型城市森林样地(山麓、河谷及山脊)在春季的... 【目的】研究森林鸟鸣和虫鸣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城市森林背景下鸟虫等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时空格局,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深圳园山风景区内3处典型城市森林样地(山麓、河谷及山脊)在春季的声音为对象,通过物种识别、鸣叫频率、频谱图分析、声学复杂性指数等手段进行声音信号量化,同时结合环境因子(植被组成与空间结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深圳春季森林声音景观主要有鸟鸣声、虫鸣声及鸟虫混合声3种声音组成,其中优势的鸟鸣发声群落由红嘴相思鸟、白头鹎、红耳鹎、长尾缝叶莺、棕腹杜鹃和栗背短脚鹎等鸟类组成,虫鸣发声群落主要由蝉、蟋蟀和螽斯组成。从时间上看,日出和日落时段鸟鸣声占主导地位;到夜间鸟鸣声消失,虫鸣成为主导;其余时段则主要为鸟虫混合声。此外,将森林声景与3种森林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垂直结构及物候)、气象因子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植被空间结构、灌木层物候变化、光照强度在春季对鸟鸣和虫鸣的影响较大;在植被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灌木层物候明显的山脊样地,鸟鸣声和虫鸣声活动最丰富。【结论】深圳春季森林声景观的声音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的日内变化。同时,植被群落特征和气象因子对发声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通过研究声音景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充分地了解森林景观特征,为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使市民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城市森林 时空变化 鸟鸣声 虫鸣声
下载PDF
珠三角森林公园林冠色彩特征
14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5 位作者 周海琪 刘婷 沈德才 刘颂颂 莫罗坚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51-60,共10页
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义,在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彰显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色彩变化剧烈的地区,对于珠三角等以渐变性森林色彩景观为主地区的研究较少。为明确渐变性森林色彩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珠三角地区... 色彩作为第一视觉要义,在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彰显地域特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研究多集中于色彩变化剧烈的地区,对于珠三角等以渐变性森林色彩景观为主地区的研究较少。为明确渐变性森林色彩构成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珠三角地区林冠色彩景观为研究对象,于7个森林公园选取74个样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全年定期监测,共获取1 378张图像;采用K-Means聚类法提取图像色彩信息,耦合人眼敏感度,构建珠三角森林公园色谱,并以此为依据,从色彩构成和空间分布格局两方面量化珠三角森林色彩特征。结果表明:1)珠三角森林色彩划分为橙、黄、黄绿、浅绿、绿、深绿、蓝绿、蓝、紫、红10个色相,90种颜色;2)色彩构成方面,整体上以绿色(面积占比63.34%)为主色,浅绿色(面积占比14.01%)和黄绿色(面积占比10.16%)为辅助色,橙色(面积占比6.22%)和黄色(面积占比6.28%)为点缀色,且以低饱和度(面积占比68.48%)和中等明度(面积占比54.00%)为主;3)色彩景观格局方面,橙色和黄色之间、黄绿色和浅绿色之间的斑块指数月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1、2和5月森林色彩破碎化程度较高,11月斑块形状最复杂。总之,珠三角森林色彩变化集中于橙、黄、黄绿、浅绿、绿5种色相,并在色彩构成、面积占比及空间分布上呈现渐变性特征,该结果为绿美广东、美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营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珠三角森林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公园色谱 色彩构成 色彩景观格局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珠三角森林公园典型林分冠层色彩季相变化
15
作者 韩文静 张昶 +5 位作者 周海琪 刘婷 沈德才 刘颂颂 莫罗坚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8-149,共12页
不同林分因其物种组成、植物特性及季相变化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色彩风貌,但目前针对不同林分色彩特征及其差异性的深入研究较少。文章以珠三角地区9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依托森林公园设置74个样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全年定期拍摄,筛选获得... 不同林分因其物种组成、植物特性及季相变化的差异呈现出独特的色彩风貌,但目前针对不同林分色彩特征及其差异性的深入研究较少。文章以珠三角地区9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依托森林公园设置74个样区,利用无人机进行全年定期拍摄,筛选获得1378张森林图像;基于色彩分类区间,解析图像色彩斑块,并从色彩种类构成、色彩属性及斑块景观格局3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量化珠三角典型林分冠层色彩特征及其季相变化规律,以期为珠三角森林色彩景观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色彩种类构成方面,珠三角林冠色彩共涉及44种,荔枝林、桉树林和润楠林的色彩种类丰富且季节性变化强。2)色彩属性方面,桉树林、相思林和木荷林的橙色和黄色占比较大,荔枝林和楝叶吴萸林的黄绿色和浅绿色占比较大;黧蒴锥林饱和度较高,荔枝林明度较高。3)色彩景观格局方面,荔枝林和桉树林斑块多样性高,楝叶吴萸林和鹅掌柴林斑块破碎化程度高,而桉树林、相思林和樟树林斑块形状复杂。因此,尽管各林分色彩特征有所不同,但在季相变化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冬、春季色彩种类丰富且非绿色面积占比大;夏季饱和度和明度较高;秋季色彩斑块破碎化程度和多样性指数低但形状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分 色彩构成 色彩属性 色彩景观格局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城乡森林建设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成 张昶 +1 位作者 孙睿霖 金佳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森林生态建设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在多年开展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等京津冀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近期城市森林建设、城市绿地建设、乡村生态建设... 森林生态建设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文章在多年开展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等京津冀地区森林生态建设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地区近期城市森林建设、城市绿地建设、乡村生态建设等存在的现实与潜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了12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森林城市 城乡绿化 生态遗产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飞絮期间城区杨柳飞絮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以北京昌平城区西南片区为例
17
作者 张弛 孙尚伟 +2 位作者 韩彦华 韩丛海 金佳莉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揭示飞絮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杨柳飞絮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西南部区域为研究区,于2021年4-5月,全面调查研究区内杨柳树分布情况,采用空气飞絮浓度拍照观测法观测飞絮浓... [目的]揭示飞絮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制定杨柳飞絮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西南部区域为研究区,于2021年4-5月,全面调查研究区内杨柳树分布情况,采用空气飞絮浓度拍照观测法观测飞絮浓度,分析典型样点杨柳飞絮发生及日变化规律。[结果]1)杨柳飞絮在城区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初始期、爆发期和结束期3个阶段,其中爆发期飞絮浓度最高,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最为显著。飞絮浓度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时段性,10∶00-16∶00为飞絮浓度高峰期,而夜间20∶00到早上8∶00这个时段,飞絮浓度较低。2)飞絮浓度变化不是平缓变化的过程,具有骤升骤降的特点,即在晴朗、微风的天气下,飞絮更容易飘散且难以聚集,飞絮浓度相对较低;而城市的热岛效应,会影响城市下垫面的空气流动,导致飞絮在风力作用下向城市的中心区域聚集,飞絮浓度随之上升。3)飞絮浓度的空间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区域内外部飞絮树种分布、树种高度、天气状况、区域内部建筑等。不同小区、道路和公园绿地的飞絮浓度变化特征存在差异,且与周边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结论]飞絮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可以指导城市管理部门在飞絮高发时段和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洒水降絮、注射药物等,有效降低飞絮对居民生活和健康的不利影响。居民应在飞絮浓度较低的时段(如早上8∶00前或晚上20∶00后)进行户外活动,以减少飞絮对健康的危害。未来研究应加强对飞絮污染的常态化监测与分析、重点关注飞絮污染对城市居民的情绪与行为方式的影响,以及调整非飞絮树种比例、植物配置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飞絮 城市社区 浓度 日变化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冬季声景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梓彤 王成 +2 位作者 赵伊琳 孙振凯 殷鲁秦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3-339,共7页
北京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植被郁闭度降低,地球物理声增加,生物声减少。为探测北京冬季声景变化基本特征,根据地图“十字型”筛选10个城市公园,记录分析绿地内冬季声景的构成情况和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冬季声景中人工声较... 北京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植被郁闭度降低,地球物理声增加,生物声减少。为探测北京冬季声景变化基本特征,根据地图“十字型”筛选10个城市公园,记录分析绿地内冬季声景的构成情况和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冬季声景中人工声较多,生物声明显著少于其他季节,而且人工声昼间少于夜间,生物声昼间多于夜间;在公园人工声源分类中,机械电子声最多,其次是话语声,活动声最少;冬季人工声峰值普遍存在于清晨6:00–7:00时,在昼间的波动变化明显,于夜间趋于稳定,生物声峰值出现在上午8:00–9:00时,谷值出现在凌晨3:00时左右;人工声与公园面积、公园年龄和时刻变化未见显著相关性,生物声与公园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实验发现城市公园冬季声景呈现出与其他季节声景的显著不同,生物的节律性变化导致冬季声景产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声景 人工声 冬季 生境
下载PDF
北京城市公园春季人工声景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白梓彤 王成 +2 位作者 赵伊琳 郝泽周 孙振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声景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声学手段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生物活动规律。选择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采集公园内春季的声音数据,并基于城市公园声景声谱图,结合功率谱密度的计算,研究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的构成及其昼夜变化... 声景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声学手段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生物活动规律。选择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采集公园内春季的声音数据,并基于城市公园声景声谱图,结合功率谱密度的计算,研究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的构成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主要分布于低频0.2~2.5k Hz;2)春季北京公园内的人工声主要有38种,包括6种交通声、5种话语声、8种机械电子声和19种活动声,话语声出现最久;离散型人工声有13种,连续型有25种,以连续型人工声为主;3)城市公园中的人工声以话语声和活动声为主,在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及专类公园中话语声出现最久;在郊野公园中,交通声出现最久;4)不同公园的人工声昼夜变化规律一致,昼间的人工声构成显著多于夜间。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城市公园的声景产生较大影响,人工声在城市公园的整个声景中占有主要地位,人工声来源较为广泛,且以活动声和交通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声 声景生态学 城市公园 声景指数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小微绿地的蝴蝶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佘珺莹 韩丹 +3 位作者 王成 殷鲁秦 孙振凯 韩丛海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城市小微绿地,也称口袋公园,是城市区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承载功能不容忽视。文章以北京中心城区中面积1~4 hm^(2)的48个小微绿地的蝴蝶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运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 城市小微绿地,也称口袋公园,是城市区域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功能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承载功能不容忽视。文章以北京中心城区中面积1~4 hm^(2)的48个小微绿地的蝴蝶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运用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分析蝴蝶物种的空间分布和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北京中心城区小微绿地观测到的蝴蝶隶属于4科13属16种,古北种区系蝴蝶种类占总数的43.8%,广布种区系占56.2%。2)中心城区小微绿地内蝴蝶的科属及其数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粉蝶科蝴蝶占50.5%,蛱蝶科蝴蝶占23.8%,灰蝶科蝴蝶占18.5%,凤蝶科蝴蝶占7.2%;菜粉蝶、黄钩蛱蝶、点玄灰蝶为优势种,大红蛱蝶、小红蛱蝶、琉璃灰蝶、红珠灰蝶、金凤蝶为少见种。3)小微绿地蝴蝶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为灰蝶科>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丰富度指数为灰蝶科>蛱蝶科>凤蝶科>粉蝶科,均匀度指数为灰蝶科>蛱蝶科>粉蝶科>凤蝶科,优势度指数为粉蝶科>蛱蝶科>灰蝶科>凤蝶科。4)五环内不同环路间城市区域小微绿地蝴蝶多样性未有明显的梯度差异。总体来看,北京中心城区小微绿地是蝴蝶活动的绿色空间,有可能成为有效联结大型生境斑块的生态跳岛,而且通过合理选择植物与配置群落结构、采用近自然管护模式,也可以维持较高的蝴蝶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绿地 蝴蝶多样性 优势种 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