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工作会议暨第三次中国林业科技论坛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兵 卢琦 《林业科技管理》 2003年第2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变化 定位研究 研究网络 中国 外国 野外观测能力 网络管理中心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杨锋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4-91,共8页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起步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是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直接领导和管辖的进行长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大型生态学研究网络。它包含分布于不同气候带的 1 5个生态站 ,其中 6个国家级生态站 ,网络...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起步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是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直接领导和管辖的进行长期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大型生态学研究网络。它包含分布于不同气候带的 1 5个生态站 ,其中 6个国家级生态站 ,网络的覆盖面完整 ,基本具备了由北向南以热量驱动和由东向西以水分驱动的生态梯度十字网。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协调各台站之间的联系、网络通讯的出版发行以及制定各种学术研究活动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RN 森林生态系统 水文生态效益 碳平衡
下载PDF
城市化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3
作者 史作民 陈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41,共7页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1,2]。据统计,从1800年起,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每50年翻一番。据预测,世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2000年将达到48.2%(1980年为39.9%),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经济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阶段[1,2]。据统计,从1800年起,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比每50年翻一番。据预测,世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2000年将达到48.2%(1980年为39.9%),2025年将达到62.5%,而且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要比发达国家更快[3]。世界城市化给全人类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1,2]。目前,困扰全世界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等五大问题无一不与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将成为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最有意义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中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及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鸣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10,共12页
本文从现代林业经营的环境价值属性出发,提出我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经营、林业生态工程、林区经营和城市林业经营等,并针对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境功能特征进行了林种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 本文从现代林业经营的环境价值属性出发,提出我国林业经营类型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经营、林业生态工程、林区经营和城市林业经营等,并针对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境功能特征进行了林种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林业经营类型的环境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经营类型 环境功能 评价指标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产力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0
5
作者 刘世荣 郭泉水 王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森林生产力和气候环境变量的数据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模型中,除海拔高度与净生产力的相关模型外,其它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森林生产力和气候环境变量的数据构建了中国森林气候生产力模型,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构建的模型中,除海拔高度与净生产力的相关模型外,其它模型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模型的拟合曲线变化,基本反映了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气候环境中的水热条件,水分条件是决定中国大部分地区森林生产力水平和地理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根据7个GCMs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合成的2030年的气候情景,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影响的结果是:气候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即从东南向西北森林生产力递减趋势不变,但不同地域的森林生产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气候变化后中国森林生产力变化率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相反,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生产力 中国 预测
下载PDF
中国主要森林群落植物生活型谱的数量分类及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郭泉水 江洪 +1 位作者 王兵 阎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3-574,共2页
采用 C 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对我国主要森林群落的生活谱资料进行整理,编制了全国划分标准统一的植物生活型谱,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植物生活型谱进行数量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信息系统( G R E E... 采用 C Raunkiaer 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对我国主要森林群落的生活谱资料进行整理,编制了全国划分标准统一的植物生活型谱,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植物生活型谱进行数量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生态信息系统( G R E E N)和地理信息系统( I D R I S I)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定义各谱系的生态气候适应参数区间,模拟并图象显示各类植物生活型谱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主要森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谱划分了11 种类型,其中 3 类为单独存在的样本。每一类植物生活型谱都有明显的组成特征。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清晰地展示了我国主要植物生活型谱类型在各植被区域的分布格局,为深入研究我国森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群落分类提供了定量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生活型谱 数量分类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评述 被引量:16
7
作者 石辉 刘世荣 孙鹏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31-36,共6页
森林植被的不断减少使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持续恶化的趋势。森林植被通过对生态水文过程的调控、防止土壤侵蚀的发生及养分的流失来影响区域农业生态环境 ,并且在不同的农林景观格局的配置表现出不同的环境效应和尺度效应。我国在森... 森林植被的不断减少使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了持续恶化的趋势。森林植被通过对生态水文过程的调控、防止土壤侵蚀的发生及养分的流失来影响区域农业生态环境 ,并且在不同的农林景观格局的配置表现出不同的环境效应和尺度效应。我国在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但还存在着研究尺度偏小、综合研究较少及缺少结合林业工程技术要求的应用理论研究等不足。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农业生态环境 调控机理
下载PDF
演替顶极阶段森林群落优势树种分布的变动趋势研究 被引量:93
8
作者 张家城 陈力 +3 位作者 郭泉水 聂道平 白秀兰 蒋有绪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6-268,共13页
本项研究通过对典型顶极森林群落和群落演替过程分析,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顶极群落发育过程中,优势树种总体分布有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各优势树种在此过程也由集群分布减幅波动地扩散为随机分布,而且是朝着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 本项研究通过对典型顶极森林群落和群落演替过程分析,表明处于演替顶极阶段顶极群落发育过程中,优势树种总体分布有由集群向随机的扩散趋势,各优势树种在此过程也由集群分布减幅波动地扩散为随机分布,而且是朝着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相关关系减弱的方向随机扩散。发育成熟的顶极森林群落中,优势树种的总体呈随机分布格局,各优势树种也呈随机分布格局镶嵌于总体的随机格局中。这种镶嵌形式,可使绝大多数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关系和线性相关关系均达不到显著程度。该分布格局反映在成熟的顶级群落中,绝大多数优势树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替顶极阶段 顶极森林群落 优势树种 分布格局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亢新刚 冯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水量平衡与水文动态、水热交换与传输以及热量平衡等 3个方面 ,评述了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最后 ,该文对水热平衡理论和研究方法、水热平衡耦合模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水热平衡规律 系统小气候 研究方法 水热传输 水文动态特征
下载PDF
热带树木构筑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27
10
作者 臧润国 蒋有绪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2-119,共8页
热带树木构筑型研究是热带树种结构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叙述了热带树木构筑学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热带树木的不同形成方式及构筑的主要要素。树木不同部分的发育顺序、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方式、树木的延长生长与分枝方式... 热带树木构筑型研究是热带树种结构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叙述了热带树木构筑学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热带树木的不同形成方式及构筑的主要要素。树木不同部分的发育顺序、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方式、树木的延长生长与分枝方式等是热带树木构筑型的主要分类要素。构筑型和构筑模式都隐含了树木形态结构动态变化的概念。热带植物学家根据热带树木的构筑要素,将世界上所有的树木划分为23个基本的构筑模式类型,本文对这23个构筑模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叙述,并应用检索表和系列图式阐明了它们的异同点,为开展中国热带树木构筑型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树木 构筑型 构筑模式 树种结构
下载PDF
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史作民 陈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2-76,共5页
在对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用系统动力学和灰色系统等方法探讨了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在3种不同策略下的发展趋势,为大连市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 大连 发展趋势 城市生态学
下载PDF
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56
12
作者 王木林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60-466,共7页
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设、经营、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设施。它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城市林业生态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它广泛参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物质... 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设、经营、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设施。它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城市林业生态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它广泛参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的高效利用,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系统的自我调节。城市林学是研究城市林业生态系统、城市森林的建设、经营和利用的城市科学。其任务是研究城市林业的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合理利用及其效益,提供制定有关法规的依据;建造各林种、植物群落、景区、景点,选择和培育植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 研究 发展 城市绿化
下载PDF
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1 位作者 白秀兰 马全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9,共7页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 ,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 ,最高达 2 5 38% ;(2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本文应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对甘肃民勤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荒漠化地区红柳群落与白刺群落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不明显 ,流动沙丘年际差异较大 ,最高达 2 5 38% ;(2 )根据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点 ,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与土壤水分稳定期 ;(3)土壤水分含量垂直变化规律是由表层到深层依次递增 ,受植被、气象、人为等外界因素影响 ,各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差异很大 ;(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差异很大 ,一般下坡位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上坡位与中坡位土壤含水量 ,前者约是后两者的 2倍 ,最高达到 15 4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地区 土壤水分 时空格局 动态规律
下载PDF
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转化和参数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8
14
作者 王彦辉 于澎涛 +1 位作者 徐德应 赵茂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5-30,共6页
该文将常见的林冠截留降雨模型进行了分类.为充分利用以前不同形式的研究结果来定量评价大面积生态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十分有必要将它们转换为某一标准模型.该文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标准模型,并探讨了模型转换途径。
关键词 林冠截留降雨 模型转换 模型参数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珙桐地理分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张清华 郭泉水 +1 位作者 徐德应 阎洪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2,共6页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 本文在珙桐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 生态信息系统GREEN ,找出适宜珙桐分布的气候参数区间 ,并以此确定了珙桐的适宜分布区 ,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 预测的 2 0 30年气候变化的结果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 :到 2 0 30年珙桐的适宜分布区将发生改变 ,其中 ,适宜分布区的东界约向西移动 0°1 8′~ 1°1 8′ ,西界东南段约向东移动 0°1 8′~ 1°5 4′ ,北界和南界变化不大 ;2 0 30年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珙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 2 0 %。本文还结合珙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就气候变化对珙桐影响的可能性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GCMS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地理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泉水 阎洪 +1 位作者 徐德应 王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4-484,共1页
在红松林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生态信息系统GREEN,找出适宜红松林分布的地理气候参数区间,并以此确定了红松林适宜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预... 在红松林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和专门计算机软件——生态信息系统GREEN,找出适宜红松林分布的地理气候参数区间,并以此确定了红松林适宜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预测的203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就气候变化对我国红松林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到2030年,因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仅占当前气候条件下适宜红松分布面积的3.4%,局部地区变化的情况是:在黑龙江省的西北部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有所增加;在辽宁省的西南部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有所减少。红松林现实分布区的南界将向北移动0.1~0.6个纬度,北界将向北扩展0.3~0.5个纬度,黑龙江省境内的红松林分布区的西界将向西扩展0.1~0.5个经度。我国适宜红松分布的面积将由当前气候条件下的2.9×107hm2,增加到3.0×107hm2。就当前气候变化影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红松 地理分布 预测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林隙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臧润国 郭忠凌 高文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9-353,共5页
通过对林隙及非林隙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对林隙的更新反应特点,阐述了林隙在阔叶红松林结构与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随着林隙与非林隙的交替变化,红松和阔叶树以及主林层和中... 通过对林隙及非林隙林分组成树种数量特征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中主要树种对林隙的更新反应特点,阐述了林隙在阔叶红松林结构与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随着林隙与非林隙的交替变化,红松和阔叶树以及主林层和中下层树种的相对优势(或重要性)亦呈现出交替变化的规律.林隙提高了阔叶红松林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了其多样性,为不同特性物种的共存提供了可能,从而保持了阔叶红松林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动态 林隙更新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结构与动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建锋 肖文发 +2 位作者 郭志华 江泽平 刘正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77-380,共4页
基于对崖柏产地7个典型群落的实地调查,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崖柏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崖柏种群各龄级间出现严重的不连续现象;根据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崖柏种群年龄结构可划分为4个类型:... 基于对崖柏产地7个典型群落的实地调查,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崖柏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崖柏种群各龄级间出现严重的不连续现象;根据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崖柏种群年龄结构可划分为4个类型:增长型,始衰型,中衰型和老衰型;同时所有群落的调查表明,崖柏幼苗幼树数量稀少且个体死亡率高,故认为种群增长接近于衰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崖柏 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空间序列
下载PDF
油松-白桦混交林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聂道平 王兵 +1 位作者 沈国舫 董世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94-402,共9页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 在调查河北隆化县油松-白烨混交林的林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及根系生物量)、林下草灌木、林地枯落物的总量以及不同混交距离油松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状态的基础上,研究了混交林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该混交林作为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林型,林下草灌木繁茂,林地枯落物分解迅速,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和林分营养状况的改善,种间关系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由于林龄及密度原因,混交林生物量略低于油松纯林,在混交林中白桦对油松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因混交距离而变化。本文提出了合适的混交距离和混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白桦 混交林 生物量 混交距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油松地理分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泉水 徐德应 阎洪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93-402,共10页
本文在油松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专门计算机软件COMPLEX和地理信息系统IDRISI,找出油松的最适分布和极限分布的气候条件,建立油松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的相关模式,并以此模式确定油松的中心分布区和极限... 本文在油松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自编的专门计算机软件COMPLEX和地理信息系统IDRISI,找出油松的最适分布和极限分布的气候条件,建立油松地理分布和气候条件的相关模式,并以此模式确定油松的中心分布区和极限分布区。在此基础上,根据全球气候预测模型(GCMs)预测的2030年气候变化结果,预测气候变化对油松地理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后油松的极限分布区将发生不十分明显地北移,北界东部约向北移1.4个纬度,南界约向北移0.2个纬度;东西界向分布中心有所收缩,气候变化后,油松极限分布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油松极限分布的面积约减少了9.4%;油松分布面积的减少,主要发生在海拔180-200m的地区。油松中心分布区的位置基本上没有变化,气候变化后油松中心分布的面积比当前气候条件下油松中心分布的面积约减少7%;中心分布区的南部由较连续的块状分布变为零散的点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油松 地理分布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