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IE林业科学重要期刊与投稿指南 被引量:2
1
作者 顾颉刚 齐力旺 刘东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F0002-F0002,394,共2页
关键词 林业科学研究 来源期刊 学术影响力 指南 投稿 SCI 评价工具 文献检索 自然科学 期刊信息
下载PDF
试论我国林业的主要矛盾
2
作者 陈培元 李周 李利亚 《林业经济问题》 1984年第2期1-6,共6页
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生产建设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森林蓄积量也有所增加。三十多年来,仅计划内的木材产量已达11.7亿立方米。其间,共生产锯材3.27亿立方米、胶合板481.73万立方米、纤维板392.38万立方米、刨花板69... 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生产建设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森林蓄积量也有所增加。三十多年来,仅计划内的木材产量已达11.7亿立方米。其间,共生产锯材3.27亿立方米、胶合板481.73万立方米、纤维板392.38万立方米、刨花板69.07万立方米、竹材261022.6亿株、松香559.8万吨,并生产了其它林木产品,在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方面做出了_定贡献。造林17.6亿亩。保存面积为4.2亿亩。这些人工新林,不仅为更替天然林木资源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为我国营造人工林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生产 需求量 人民生活 供应量 林木产品 森林覆盖率 木材综合利用 纤维板 保存面积 内涵扩大再生产
下载PDF
加强地震灾后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工作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守正 盛炜彤 高建国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10,共1页
汶川地震灾区绝大部分是山区,林业在该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好这一地区的森林资源,对维护灾区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森林的减灾防灾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建工作 生态恢复 林业 强地震 灾后 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地震灾区
下载PDF
中国沙棘种群种子性状稳定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6
4
作者 佟金权 《沙棘》 1996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内5个调查点种子性状的变异系数CV作为稳定性参数,分析了中国沙棘种子性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种子性状中千粒重稳定性最差;东、西部地理群种子性状稳定性无明显差别;同一种群不同年龄间种子千粒重稳定性变化不大。
关键词 中国 沙棘 种群 种子性状 稳定性
下载PDF
河北省太行山区‘辽宁1号’核桃叶片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安秀红 孙妍 +5 位作者 王芳 冯启科 王宁 李津津 张俊佩 王红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3-1166,共14页
【目的】测定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主栽品种‘辽宁1号’叶片矿质元素并对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为‘辽宁1号’核桃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辽宁1号’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以确定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采用组分营养... 【目的】测定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主栽品种‘辽宁1号’叶片矿质元素并对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为‘辽宁1号’核桃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测定‘辽宁1号’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以确定叶片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采用组分营养诊断法(CND)建立核桃叶片营养诊断的元素含量适宜值;运用诊断施肥综合法(L-DRIS)、CND法和适宜值偏差百分数法(DOP)对核桃低产园进行叶片营养诊断,并提供施肥建议。【结果】河北省太行山区‘辽宁1号’核桃叶片营养诊断采集最适时期为8—9月。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太行山区核桃叶片中矿质元素之间主要存在相互协同作用,K和Mg之间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基于CND拐点值法将产量3.64 t·hm^(-2)选择为划分核桃高产果园的临界值,由高产果园确定的太行山区核桃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范围为:N(13.04—17.04)g·kg^(-1)、P(0.67—1.23)g·kg^(-1)、K(5.94—10.64)g·kg^(-1)、Ca(15.64—22.16)g·kg^(-1)、Mg(3.80—6.62)g·kg^(-1)、Cu(5.14—8.48)mg·kg^(-1)、Fe(437.38—794.58)mg·kg^(-1)、Mn(126.94—172.02)mg·kg^(-1)、Zn(14.59—34.25)mg·kg^(-1)。用L-DRIS法、CND法以及DOP法对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低产园进行营养诊断得到的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丰缺状况有所差异,其中L-DRIS法与CND法诊断结果一致性更高。综合3种营养诊断方法得到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低产园的需肥顺序为:K>P>N>Zn>Mn>Ca>Fe>Mg>Cu。【结论】河北省太行山区核桃低产园施肥时建议以K元素为主,配施N、P两种矿质元素,同时避免Mg、Cu元素过量施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营养诊断 CND法 含量适宜值
下载PDF
保护森林 发展林业——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的几点作法
6
作者 杨文瑞 《林业经济问题》 1985年第2期54-55,共2页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嘉陵江、渭河、西汉水上游、秦岭山脉西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树种繁多,林副产品丰富。全局面积1263万亩,跨越天水地区七县一市,林区内居民较多,是个典型的农林交错地区。过去,乱砍盗伐林木事件...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嘉陵江、渭河、西汉水上游、秦岭山脉西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树种繁多,林副产品丰富。全局面积1263万亩,跨越天水地区七县一市,林区内居民较多,是个典型的农林交错地区。过去,乱砍盗伐林木事件时有发生,尽管林业局林场在护林防火方面作了许多工作,但始终不能杜绝类似事件。为什么毁林歪风得不到根治?林业局组织人力,带着存在的问题,深入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交错 林业生产 甘肃省 小陇山林业实验局 副业生产 毁林 气候 不完全统计 林区 天水地区
下载PDF
安徽沿江地区杨树中龄林阶段施肥对林分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5 位作者 刘俊龙 丁昌俊 曹志华 孙慧 闫彩霞 杨传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为探究安徽沿江地区杨树中龄林阶段需肥特征,以4年生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开展配方施肥试验,选取氮、磷、钾3种肥料,各设4个水平,共16个处理,连续5年对试验林的生长量、材种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合理... 为探究安徽沿江地区杨树中龄林阶段需肥特征,以4年生的杨树林为研究对象,采用L_(16)(4^(3))正交设计开展配方施肥试验,选取氮、磷、钾3种肥料,各设4个水平,共16个处理,连续5年对试验林的生长量、材种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配方施肥能有效促进杨树生长,处理14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年均增长量都最高,分别比对照高出25.91%、8.60%、27.43%,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杨树中龄林阶段的材种结构以中、小径材为主,大径材占比较少。通过合理的配方施肥可明显提高林分的大径阶比例。处理14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最高,分别为55.74 m^(3)/hm^(2)和31.55%,且与对照有显著差异。氮肥对杨树中龄林阶段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各材种出材量及出材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能够促进杨树中龄林阶段生长和大径材培育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_(4)P_(1)K_(3),即分别施氮肥、磷肥和钾肥500、0、50 g/株。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沿江地区杨树大径材高效培育及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中龄林阶段 施肥 生长 材种结构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贾宝全 慈龙骏 +2 位作者 蔡体久 高志海 丁峰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以甘肃省的民勤绿洲为例 ,选择土壤水分最为亏缺的 7月 ,对白刺 (Nitrariatangutorum)沙包不同迎风面 ,以及绿洲和荒漠交错地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白刺沙包而言 ,其上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是迎风坡大于背风坡 ,中间层... 以甘肃省的民勤绿洲为例 ,选择土壤水分最为亏缺的 7月 ,对白刺 (Nitrariatangutorum)沙包不同迎风面 ,以及绿洲和荒漠交错地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 ,对于白刺沙包而言 ,其上层和深层土壤水分是迎风坡大于背风坡 ,中间层次 (4 0~ 80cm)则刚好相反。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上 ,灌丛沙包与沙丘间低地水分变化有很大的不同 ,总体而言 ,丘间地水分含量大于灌丛沙包 ,但在距离绿洲 40 6m处 ,二者均出现一个土壤水分的最低值。在丘间地表层 ,水分变化是距离绿洲愈近 ,土壤含水量愈高 ;而深层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则刚好相反。在灌丛沙包上 ,其土壤水分大多在 1.5 %左右 ,远低于植物的萎蔫系数 ,故不能够满足植物生命活动之需 ;在绿洲至流动沙丘这一环境梯度带 ,其水分变化可以明显划分为 3个区间。基本规律是 ,愈靠近绿洲 ,土壤含水量也愈高 ;而随着与绿洲距离的逐渐拉大 ,其深层含水量增加、各土层之间的含水量差值也在逐步增大。在丘间地与灌丛沙包底部接触处的丘间地上层 ,存在一个 2 0cm厚度的高含水层 ,这一层次为灌丛植物在年内气候干旱期的生命维持提供着重要水源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带 绿洲 荒漠 土壤水分 年内干旱期
下载PDF
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1
9
作者 赖江山 李庆梅 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6,共6页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巴山地,现为渐危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经测定,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33.92±1.01)g,与其它冷杉属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千粒重较大。四唑(TTC,1.0%)染色测种子生活力... 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为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巴山地,现为渐危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经测定,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33.92±1.01)g,与其它冷杉属的种子比较,其种子千粒重较大。四唑(TTC,1.0%)染色测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的种子占26.00%,空粒占20.50%,涩粒占33.75%,说明秦岭冷杉种子饱满度很差,反映了比较高的种子败育率;染色结果与对比发芽实验的结果很接近,说明用四唑染色来测定秦岭冷杉种子的生活力是较准确的方法。把种子进行0、14、21、28 d低温(4℃)层积处理,发现低温层积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但是层积21 d与28 d发芽势没有差异。设置恒温20℃、25℃和变温20-30℃3种温度条件下发芽比较,发现最终的发芽率并没有差异,但是发芽势差异显著,恒温25℃达到最大发芽率的90%的时间要比另外两种温度下提前9 d,可见25℃是秦岭冷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光照(8 h·d-1,100μmol·m-2·s-1)和黑暗下种子的最后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是光照发芽势高,可见光照可以促进秦岭冷杉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实验证明,用砂床做发芽基质与用纸床做发芽基质相比,前者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后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秦岭冷杉 种子 萌发特性 低温层积 温度 光照 发芽基质
下载PDF
东北刺人参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继生 张鹏 +2 位作者 沈海龙 张羽 范少辉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种子透水性良好,休眠后萌发不受其影响。种皮和胚乳的水提取物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胚乳中提取物对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比种皮更明显。种子自然脱落时胚尚未分化完全,处于心形胚阶段。种子需要先温暖层积以完成胚的分化与生长,然后转入低温层积完成生理后熟。同批种子胚的发育不完全同步,变温层积处理7个月有极少数种子萌发,连续变温层积处理17个月大部分种子萌发。不同年份受气候条件影响,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差异较大。种子耐贮性较强,贮藏2年的种子生活力变化不大,仍具有较高的萌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刺人参 种子萌发 影响因子 层积处理 种子耐贮性 抑制物质 水提取物 抑制效果 生理后熟 低温层积 完全同步 条件影响 种子产量 活力变化 透水性 种子胚 发芽率 胚乳 种皮 分化 变温 休眠 白菜
下载PDF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短期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周光益 陈步峰 +3 位作者 曾庆波 吴仲民 黄全 李意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采用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利用1989年5月至1993年4月4a的观测资料,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的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2911.... 本文采用集水区技术和定位研究方法,利用1989年5月至1993年4月4a的观测资料,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天然更新林的水量平衡及主要养分的地球化学循环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该森林生态系统年降雨输入为2911.0mm,其中7.06%以树干茎流形式进入林地,林内穿透雨占78.88%,另外14.06%被林冠截留损失;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水量为15140.6mm,占年降雨量的52.92%,其中快速径流和基流分别占总径流的22.14%和77.86%;系统另一输出项为蒸散,计算为1370.6mm,为年降雨量的47.08%。在该森林生态系统中,N、P、K、Ca、Mg、Si、Al、Mn等养分随降雨输入的量分别为14.43、0.56、4.19、53.03、7.41、5.21、0.82和0.056kg/hm2·a,通过冠层后的淋溶量(含树干淋洗)分别为3.67、0.50、50.18、-9,14、8.61、14.26、1.05和1.334kg/hm2·a,这些养分以径流形式流出该系统的量分别为8..35、0.38、33.61、40.26、6.17、133.08、1.69和0.075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水量平衡 地球化学循环 海南岛
下载PDF
杨树——林木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物种 被引量:58
12
作者 张勇 张守攻 +3 位作者 齐力旺 陈小强 陈瑞阳 宋文芹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6-293,共8页
林木植物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形式,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林木植物特有的多年生习性使其生物学研究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做... 林木植物是大多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形式,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生产力,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林木植物特有的多年生习性使其生物学研究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寻找一种适用于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做精细分析的模式植物。杨属(Populus)植物作为林业研究的模式植物,具有优良的实验特性:容易进行种间杂交和无性繁殖;生长迅速,并已建立完善的遗传转化系统;基因组相对较小,约450~550Mbp;易于进行遗传研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丰产性强。自2002年起,美国能源部与多家研究机构正式启动了杨属植物基因组计划,目前已接近完成。本文综述了模式植物杨树及其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林木 模式植物 基因组计划
下载PDF
丹参功能基因组学研究Ⅰ——cDNA芯片的构建 被引量:29
13
作者 崔光红 黄璐琦 +3 位作者 唐晓晶 邱德有 王学勇 付桂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构建丹参cDNA芯片,为基因表达谱研究提供条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丹参根总RNA,采用Pharmacia公司QuichprepTMMicro mRNA Purifi Cation Kit分离mRNA后,通过在cDNA分子两端加上EcoRⅠ/NotⅠ接头,在T4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 目的:构建丹参cDNA芯片,为基因表达谱研究提供条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丹参根总RNA,采用Pharmacia公司QuichprepTMMicro mRNA Purifi Cation Kit分离mRNA后,通过在cDNA分子两端加上EcoRⅠ/NotⅠ接头,在T4多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与表达载体λZAP Express Predigested Vector连接,然后用包装蛋白在体外包装连接产物,感染E.coliXL1-Blue MRF’构建成cDNA文库。挑取分离良好的噬菌斑进行PCR扩增,经过电泳检测、纯化、再次电泳检测后得到的克隆用于芯片点制。以丹参actin基因作为阳性对照,不含DNA的点样液和Poly A为阴性对照。结果:cDNA文库插入片段长度为500~2 500 bp。共得到4 354个克隆用于芯片点制。单色荧光(Cy3)杂交显示,阳性对照均出现杂交信号,阴性点没有杂交信号。整张芯片背景清晰,漏点少,杂交点为完整的圆形,芯片质量完好。结论:该芯片的制作为首张有关道地药材的cDNA芯片,为丹参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CDNA芯片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豆科三属八种植物的核型及rDNA定位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博 陈成彬 +2 位作者 李秀兰 齐力旺 韩素英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1-268,共8页
对豆科槐属的国槐(SophorajaponicaL.)、五叶槐(S.japonicaL.f.oligophyllaFranch.)、龙爪槐(S.japonicaL.f·pendulaLoud.)、黄金槐(S.xanthanthaC.Y.Ma.)(以上均为四倍体,2n=4x=28)、红花槐(S.rubrifloraTsoong.,2n=3x=21),刺槐... 对豆科槐属的国槐(SophorajaponicaL.)、五叶槐(S.japonicaL.f.oligophyllaFranch.)、龙爪槐(S.japonicaL.f·pendulaLoud.)、黄金槐(S.xanthanthaC.Y.Ma.)(以上均为四倍体,2n=4x=28)、红花槐(S.rubrifloraTsoong.,2n=3x=21),刺槐属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2n=2x=22)、毛洋槐(R.hispidaL.,2n=2x=30)和紫穗槐属的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2n=2x=40)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45SrDNA的染色体定位。槐属4个四倍体种各具4个45SrDNA位点,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红花槐,3个45SrDNA位点位于第5组染色体随体区域。刺槐,4个rDNA位点位于两对随体染色体端部;毛洋槐,8个rDNA位点,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的随体及次缢痕,另4个位于两对染色体着丝粒周围。紫穗槐,6个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3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和随体。本文对rDNA作为染色体标记在核型分析中的应用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属 刺槐属 紫穗槐属 核型分析 45S RDNA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梓树属4个种种子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赵曦阳 王军辉 +3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守攻 张建国 马建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研究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 Scop)中黄金树(C.speciosa)、梓树(C.ovata)、滇楸(C.fargesiif duclouxii)和灰楸(C.fargesii Bureau)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为梓树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 【目的】研究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 Scop)中黄金树(C.speciosa)、梓树(C.ovata)、滇楸(C.fargesiif duclouxii)和灰楸(C.fargesii Bureau)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为梓树属植物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梓树属4个种16个系号种子的千粒重、长度、宽度、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及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 h)和温度、光照时间(30℃光照8 h/20℃黑暗16 h,30℃光照12 h/20℃黑暗12 h,)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黄金树种子的平均长度(29.322 2 mm)、宽度(5.023 4 mm)、千粒重(27.073 6 g)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黄金树、梓树、滇楸的平均发芽率较高(>82.71%),灰楸发芽率(40.75%)显著低于其他3个种。黄金树、梓树发芽比较迅速,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较高,而滇楸和灰楸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很低。梓树属种子室温浸种24 h比浸种12和48 h容易发芽,30℃光照8 h/20℃黑暗16 h变温条件较30℃光照12 h/20℃黑暗12 h更有利于种子发芽;发芽势、发芽指数均与种子的长、宽、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梓树属不同种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树属 种子 表型 发芽特性
下载PDF
四种城区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得祥 刘建军 +1 位作者 王翼龙 杨正礼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7,共3页
通过对延安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元宝枫、白桦、火炬树、新疆杨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表明 :新疆杨、火炬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元宝枫和白桦 ,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 通过对延安市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元宝枫、白桦、火炬树、新疆杨的光响应曲线、光合速率、蒸腾强度、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表明 :新疆杨、火炬树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元宝枫和白桦 ,4个树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因此 ,考虑到该地区有限的水资源 ,宜选择低蒸腾速率的元宝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绿色树种 光合速率 蒸腾强度 水分利用效率 城市绿化
下载PDF
林木花药培养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冰玉 苏晓华 +3 位作者 周祥明 纪丽丽 黄秦军 张香华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6-663,共8页
多数林木在遗传上高度杂合 ,给育种和遗传研究带来很多不便。与农作物相比 ,林木花药培养的意义更为重大。对国内外林木花药培养的现状及影响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概述 ,讨论了其在 2 1世纪分子生物技术时代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林木 花药培养 影响因素 单倍体植株 育种
下载PDF
基于计数模型方法的林分枯损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雄清 雷渊才 +2 位作者 雷相东 陈永富 冯淼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61,共8页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 利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落叶松林分连续观测数据,分别利用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模型、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拟合林木枯损株数,并通过AIC值以及Vuong检验对这些模型进行详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oisson回归模型不适用于模拟林木枯损株数,负二项回归模型相对于Poisson回归模型比较适用;但是对于零枯损过多的数据,这2类模型拟合效果较差。零膨胀模型和Hurdle模型对这类数据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其中,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和Hurdle-NB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其他几种模型,且Hurdle-NB模型略好于零膨胀负二项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枯损 Poisson回归模型 负二项模型 零膨胀模型 Hurdle模型
下载PDF
爬山虎属植物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毅功 陆诗雷 +1 位作者 孙振元 刘颖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145,共5页
爬山虎属植物属于系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攀缘植物,全世界约有15种。爬山虎属植物生有粘性吸盘因此可以攀缘岩石、峭壁和墙壁等。本属植物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也不畏惧强烈的阳光。本属植物能够普遍生存于中国大部分土... 爬山虎属植物属于系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攀缘植物,全世界约有15种。爬山虎属植物生有粘性吸盘因此可以攀缘岩石、峭壁和墙壁等。本属植物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也不畏惧强烈的阳光。本属植物能够普遍生存于中国大部分土壤贫瘠、寒冷、干燥的恶劣生活环境中,若条件稍好生长则更加良好。本文对爬山虎属植物基本生物学性质以及爬山虎的具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国内外该属植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其中重点叙述了爬山虎和五叶爬山虎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介绍了爬山虎及其它爬山虎属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垂直绿化、绿化荒山以及治理风沙地中解决饲养家畜和绿化矛盾等用途并对该属植物的医药和食品研究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山虎属 种质 资源 利用 爬山虎属 攀缘植物 利用研究 应用情况 生活环境 垂直绿化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性质 环境条件
下载PDF
广州市森林土壤水化学和元素收支平衡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义刚 周光益 +2 位作者 骆土寿 吴仲民 何在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70-1681,共12页
为了探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对广州市 3个不同林分试验点的降雨、林内穿透雨和土壤渗透水进行了物理量测定和化学分析 ,据此计算了元素的收支平衡。研究表明 :(1 ) SO4 2 - 和 Ca2 + 是土壤水中... 为了探讨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于 1 998年 4月至 1 999年 3月对广州市 3个不同林分试验点的降雨、林内穿透雨和土壤渗透水进行了物理量测定和化学分析 ,据此计算了元素的收支平衡。研究表明 :(1 ) SO4 2 - 和 Ca2 + 是土壤水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土壤水中的主要组分浓度的变化与树冠和凋落物淋溶的贡献以及土壤中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如硝化作用 ,吸附作用 ,阳离子交换反应 )有关 ;(2 )土壤水中 H+和 Al3 +浓度的增高是土壤酸化的重要指标 ,可能对森林植被构成潜在危害 ;(3 ) S-沉降 (>1 1 0 kg/hm2· a)可能不是目前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也没有引起土壤中碱性离子的大量淋失。由于研究区土壤有较强的吸附 SO4 2 - 的能力和容量 ,SO4 2 - 和与之关系密切的 Ca,Mg,K等元素在土壤中处于积累阶段 ;(4 )过量的 N沉降 (>2 0 kg/hm2·a)和 NH4 +的硝化作用是广州市森林土壤进一步酸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该地区 NOx排放量逐年上升 ,因此 N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土壤水分 元素收支平衡 土壤酸化 森林生态 广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