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改进及其在沈阳地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碧辉 刘树华 +1 位作者 马雁军 刘和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拓展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应用,对其进行两方面的改进。首先,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提供气象场驱动PUMA;其次,新增非局地湍流扩散系数Grisogono方案。为验证改进后的模拟能力,将PUMA运用于沈阳地区冬季大气SO2污染研究。... 为拓展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的应用,对其进行两方面的改进。首先,用新一代中尺度气象模式WRF提供气象场驱动PUMA;其次,新增非局地湍流扩散系数Grisogono方案。为验证改进后的模拟能力,将PUMA运用于沈阳地区冬季大气SO2污染研究。模拟结果和观测比对表明:WRF可以提供合理的气象场;PUMA可以模拟出SO2浓度月尺度变化和日变化;Grisogono方案在中午对流边界层条件下对模拟结果有所改善。SO2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白天浓度低,夜间浓度高,模拟结果表明SO2浓度和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成负相关。改进后的PUMA可以在大气环境预报预警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大气环境模式(PUMA) Grisogono方案 日变化 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大气环境中PM_(2.5)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15
2
作者 杨洪斌 邹旭东 +1 位作者 汪宏宇 刘玉彻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阴霾天气日益加重,国内相关部门和领域更加重视PM2.5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调研了国内外大气环境领域关于PM2.5的研究情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加强PM2.5研究的建议。介绍...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大气环境中PM2.5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阴霾天气日益加重,国内相关部门和领域更加重视PM2.5的监测和研究现状,调研了国内外大气环境领域关于PM2.5的研究情况,提出改善空气质量、加强PM2.5研究的建议。介绍了PM2.5的定义,指出PM2.5对人体健康和能见度的不利影响。国内关于PM2.5的研究工作包括:研究PM2.5与气象条件的关系;PM2.5的观测特征以及成分和来源分析;开展PM2.5的数值模拟。叙述了沈阳地区关于PM2.5的研究现状,提出改善沈阳城市大气环境的措施,包括加强PM2.5的连续监测,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洁净能源、减少煤炭消费和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大气环境 改善措施 沈阳地区
下载PDF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环境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雁军 刘宁微 +4 位作者 王扬锋 洪也 张云海 周德平 赵胡笳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2期19-24,共6页
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环境研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成分监测网,完善了城市群大气环境数据库,建立了大气成分监测分析平台;对城市群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定... 对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环境研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成分监测网,完善了城市群大气环境数据库,建立了大气成分监测分析平台;对城市群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间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定量计算了不同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对城市群大气污染的贡献,研究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了城市群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大气细粒子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城市群大气细粒子的来源;研究了沈阳市大气灰霾的演变特征及其污染本质;建立了适合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高分辨率空气质量模式预报系统,并将研究成果在业务中进行了转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中部城市群 大气环境 大气成分监测 大气污染 进展
下载PDF
新一代大气扩散模型在大气环境容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洪斌 马雁军 张云海 《辽宁气象》 2003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大气扩散模型 大气环境容量 环境质量目标 容量测算
下载PDF
阜新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
5
作者 张旭 赵胡笳 +3 位作者 白佳宁 张上武 舒海燕 孙可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5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利用2016—2020年阜新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其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20年阜新市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日数逐年减少,臭氧(O_(3))污染加剧。与2016年相比,2... 利用2016—2020年阜新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其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20年阜新市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污染日数逐年减少,臭氧(O_(3))污染加剧。与2016年相比,2020年重度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减少0.3%,优良天数比例下降5.2%。阜新市空气质量秋季最好,夏季首要污染物为O_(3),秋、冬季污染物以PM_(2.5)和PM_(10)为主。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与风速呈负相关(-0.055),冬季PM_(2.5)与气压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260;反之,相对湿度在冬季与PM_(2.5)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0.553)。与PM_(2.5)不同,气温是影响O_(3)质量浓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春季O_(3)与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为0.635。降雨日污染物浓度随降雨量增大呈不同程度地减小,污染物浓度在小雨量级达到最高。研究结果对于研究阜新市大气污染状况和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风速、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关键气象因子及其阈值变化能够为本地环境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空气质量 气象因子 相关性 阜新市
下载PDF
沈阳地区霾的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3 位作者 刘宁微 周德平 王扬锋 洪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36-2641,共6页
利用沈阳市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霾天气出现的年季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利用边界层气象资料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对特定的霾过程从边界层到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霾的出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 利用沈阳市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霾天气出现的年季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利用边界层气象资料与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对特定的霾过程从边界层到污染物质量浓度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霾的出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5 a平均每年为120 d左右,目前霾天数已经占到了全年的30%~40%。冬秋季节出现霾天气较多,秋冬两季霾日数占全年霾日总数的75%。凌晨到上午是霾出现的高发期,02—08时霾出现频率占总霾数的44.5%。霾的出现主要发生在冬秋季节冷空气势力不强,大气扩散能力较弱,边界层出现逆温时刻。接地逆温层厚度常常稳定在200~300 m高度左右,PM10质量浓度与能见度(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402 7。风速与能见度(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天气 污染物 边界层
下载PDF
沈阳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对呼吸疾病门诊数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洪也 张莹 +5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张军 侯率 陈凯奇 李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77-4090,共14页
利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沈阳市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整个观测期间和污染期间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全人群、不同性别、还是不同年龄人群中,HONO对门诊人... 利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沈阳市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整个观测期间和污染期间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全人群、不同性别、还是不同年龄人群中,HONO对门诊人数的影响均非常显著.最佳滞后时间下,PM10、PM2.5、SO2、NO2、HONO和NH3的浓度每增加10μg/m^3或1个IQR,对应的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数增加百分比(ER)分别为1.29%(1.18%~1.4%),1.31%(1.2%~1.43%),3.28%(3.07%~3.50%),5.26%(4.91%~5.61%),12.89%(4.45%~22.01%)和11.09%(9.84%~12.36%).HONO、NH3和PM2.5对女性的影响远比对男性的影响大,污染日当日对门诊量的影响最大;PM2.5对≥65岁的老人影响大;NH3、HONO和SO2对15~65岁人群影响大.污染天气条件下HONO和NO2对门诊人数影响最高,均为污染日当日对门诊量的影响最大.沙尘天气Ca2+等土壤性离子影响最大.多污染物模型中,不同污染物对呼吸疾病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气温对各呼吸疾病的影响最强,低温和高污染物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呼吸系统疾病 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浓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德平 洪也 +3 位作者 王扬锋 刘宁微 张云海 李丽光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6,共8页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 为了解沈阳地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时空分布状况,2010年起开始对沈阳地区的大气冰核浓度分布进行观测和研究。地面采用Bigg型混合云室法和滤膜法进行冰核气溶胶的采样测量,高空利用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进行滤膜法采样。采样滤膜的处理都是统一在活化温度-15℃及冰面过饱和度20%、水面过饱和度3%的湿度条件下进行的。根据取得的部分观测资料,给出了沈阳春夏季大气冰核的浓度及冰核温度谱分布参数,分析了冰核浓度在3~6月各月以及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分布特征,初步给出了大气冰核浓度的尺度谱分布及其随高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大气冰核 Bigg 型混合云室 滤膜采样
下载PDF
灰色聚类评价在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1 位作者 孙财涛 刘庆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26-428,共3页
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以沈阳经济区的沈阳、鞍山、辽阳、本溪、抚顺为聚类对象,以PM10、SO2、NO2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对2008年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 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以沈阳经济区的沈阳、鞍山、辽阳、本溪、抚顺为聚类对象,以PM10、SO2、NO2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对2008年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沈阳经济区五个城市中污染程度辽阳最重,然后为沈阳,抚顺,鞍山,本溪最轻。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判方法,对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 大气环境 评价 沈阳经济区
原文传递
2009年夏沈阳一次大气灰霾污染过程及气象成因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雁军 刘宁微 +1 位作者 王扬锋 洪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利用2009年8月10—20日灰霾期间沈阳大气成分站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及可吸入颗粒物等资料,分析此次灰霾的分布特征:11 d中有10 d共142 h次出现,灰霾期间能见度在1 312~9 869m;霾的级别从轻微级别到重度级别,其中轻微到轻度级别出现的... 利用2009年8月10—20日灰霾期间沈阳大气成分站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及可吸入颗粒物等资料,分析此次灰霾的分布特征:11 d中有10 d共142 h次出现,灰霾期间能见度在1 312~9 869m;霾的级别从轻微级别到重度级别,其中轻微到轻度级别出现的次数最多,占全部灰霾次数的92.8%;细粒子PM_(2.5)质量浓度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2.88倍,反应性气体SO_2和NO_2的质量浓度不超标,空气质量在优至轻微污染之间变化;当全天都出现霾时,可吸入颗粒物PM_(10)超标,最大超标0.22倍,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受均压场的控制,沈阳地区风速比较小,有时发生风场的辐合,且下沉气流强于上升气流;每天02时有一逆温存在,灰霾严重时,到早上08时还存在逆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灰霾 可吸入颗粒物 大气能见度 空气质量
原文传递
沈阳地区大气气溶胶消光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宁微 马雁军 +1 位作者 杨素英 王扬锋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8-464,共7页
利用沈阳地区2010年全年大气总消光系数、气体分子吸收系数、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以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的小时数据,对沈阳地区的大气消光特别是气溶胶消光性质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总消光系数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在... 利用沈阳地区2010年全年大气总消光系数、气体分子吸收系数、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以及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数浓度的小时数据,对沈阳地区的大气消光特别是气溶胶消光性质进行了高时间分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总消光系数和气溶胶散射系数在一天内呈单周期峰谷型分布,05—06时(北京时间,下同)达到峰值,15时达到谷值。大气总消光系数在雪天最大、霾天次之、晴天最小。气溶胶消光系数与粒子数浓度的相关性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消光系数 散射系数 粒子数浓度
下载PDF
2×300MW机组烟塔合一方案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忠强 汪林 +2 位作者 朱京海 刘翠玲 杨洪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16-1421,共6页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参数变化均会导致烟气抬升高度发生改变.环境风速不变,稳定度从A变到F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2%;相同稳定度条件下,环境风速从0.1 m/s增至4.4 m/s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3%;烟气出口速度从2.5 m/s增至8.0 m/s,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2.4倍;烟气出口温度从20℃增至50℃时,烟气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3.3倍.综合经济及环保因素,该项目烟塔高度取130 m较适宜.相比210 m烟囱方案,烟塔方案不仅满足机场限空要求,并且污染物年均及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塔合一 烟气抬升高度 大气环境影响
下载PDF
CALPUFF在沈阳地区大气污染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13
作者 邹旭东 杨洪斌 刘玉彻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6期24-28,共5页
利用CALPUFF模拟了2006年1月5日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扩散。结果表明,CALPUFF能够直观、真实地模拟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污染物扩散的范围与风速相关,风速大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大,风速小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小。当污染物扩散的范... 利用CALPUFF模拟了2006年1月5日沈阳地区大气污染物扩散。结果表明,CALPUFF能够直观、真实地模拟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污染物扩散的范围与风速相关,风速大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大,风速小时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小。当污染物扩散的范围大时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值小,污染物扩散范围小时污染源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大。其中,日平均浓度的分布受平均风场和地形的双重影响,实时浓度的分布主要受风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PUFF 污染源 大气污染 模拟试验
下载PDF
土地扩张对城市边界层风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沈历都 龚强 +3 位作者 徐红 王涛 顾正强 马雁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6期64-74,共11页
利用WRF模式中的UCM+AH城市冠层方案,以2005年8月两个晴天为天气背景,对比研究了1993年与2005年不同下垫面情况下,沈阳市城市扩张对近地层风热环境及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UCM+AH方案能够较合理准确地模拟出城市范围的2 m气温与10 m... 利用WRF模式中的UCM+AH城市冠层方案,以2005年8月两个晴天为天气背景,对比研究了1993年与2005年不同下垫面情况下,沈阳市城市扩张对近地层风热环境及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UCM+AH方案能够较合理准确地模拟出城市范围的2 m气温与10 m风速的日变化特征,且对2 m气温的模拟效果要优于10 m风速;模拟2 m气温的日较差偏大,模拟10 m风速系统性偏高0.5—1.0 m·s-1;城市土地扩张后,城区普遍增温,且夜间增温幅度较大,扩建城区夜间最大增温能达到7℃,老城区在夜间增温幅度最大可达3℃,上风向增温幅度较大;城区日间增温不明显,在0—1℃;城市土地扩张后,老城区风速普遍减小,但减小值<1 m·s-1;扩建城区风速减小近1 m·s-1,城区内可能出现的高温辐合中心对周围近地层风速有加速作用;城市扩张对边界层最显著的影响体现在午后,城区的扩张增大了湍流动能的影响范围,湍流动能在数值上增加0.2—0.3 m2·s-2;扩建城区上空的边界层高度在14时抬升100—200 m,且下风向边界层内部的局地环流与垂直上升运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城市冠层模型 土地利用类型 WRF模式
下载PDF
基于气象条件的沈阳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陆忠艳 王扬锋 +4 位作者 蒋大凯 藤方达 丁兆敏 田莉 李忠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4期68-74,共7页
空气质量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影响。为了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2014—2016年沈阳市取暖季气象与环保827个样本数据,在综合考虑湿度、风速、逆温强度、混合层高度等大气温湿压条件及稳定状况的物理要素基础... 空气质量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影响。为了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2014—2016年沈阳市取暖季气象与环保827个样本数据,在综合考虑湿度、风速、逆温强度、混合层高度等大气温湿压条件及稳定状况的物理要素基础上构建了沈阳市静稳天气指数,并分析其与空气质量关系。结果表明:通过静稳天气指数阈值9.1,可做为判断引发沈阳市出现重污染天气的条件。重污染天气形成的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在静稳天气形势下出现重污染天气,另一种是在天气不静稳但外来输送明显时出现重污染天气。分析静稳天气指数和不同污染等级PM2.5浓度关系发现,静稳天气指数对空气质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平均状态下,当静稳天气指数大于10.4时,空气质量容易出现污染且静稳天气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静稳天气指数 取暖季 预报
下载PDF
沈阳近地层大气颗粒物浓度垂直变化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丽光 李晓岚 +5 位作者 赵梓淇 王宏博 沈历都 王扬锋 刘宁微 马雁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1期16-25,共10页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沈阳地区三个高度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颗粒物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数值明显高于春夏... 利用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沈阳地区三个高度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气象要素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度的颗粒物浓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冬季数值明显高于春夏季。冬季,三个高度的PM_(2.5)平均浓度为54.98±12.67μg·m^(-3)、63.77±15.1μg·m^(-3)和39.27±5.62μg·m^(-3),即15 m>1.5 m>90 m,秋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则为1.5 m>15 m>90 m,春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1.5 m≈15 m>90 m,夏季对应高度的浓度值15 m>90 m>1.5 m。PM_(2.5)、PM_(10)和TSP浓度的日变化在秋冬季三个高度上均呈明显的双峰,春季则均为单峰,夏季15 m高度为单峰,其余两层无明显规律。月平均颗粒物浓度的变化在冬、夏半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冬半年,1.5 m高度PM_(2.5)、PM_(10)和TSP以及90 m高度PM_(2.5)月平均浓度均表现为增-减-增-减的变化特征,而15 m高度月平均PM_(2.5)、PM_(10)和TSP浓度以及90 m高度月平均PM_(10)、TSP浓度均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冬半年和夏半年颗粒物浓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6月,冬半年最低两层高度的颗粒物浓度明显高于90 m的值,夏半年各月不同高度颗粒物浓度相差不大,均远低于冬半年的浓度值。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浓度与风速和气温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颗粒物粒径范围增加而变小;与相对湿度的关系较为复杂,相关系数随观测高度增加和颗粒物粒径范围的增大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垂直分布 气象因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沈阳地区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及预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凤华 杨素英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7-372,共6页
应用丰富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非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医疗数据建立了沈阳地区适用的气象与健康服务业务系统 ,包括气象条件对疾病的影响和气象条件对人的生活影响 ;采用多种统计理论建立了各种指数指标的预测模型 ;针对沈阳地区的气候特... 应用丰富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非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医疗数据建立了沈阳地区适用的气象与健康服务业务系统 ,包括气象条件对疾病的影响和气象条件对人的生活影响 ;采用多种统计理论建立了各种指数指标的预测模型 ;针对沈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的适应性 ,重新界定了各种指数指标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人体健康 预测模型 业务系统
下载PDF
辽宁省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云海 马雁军 杨洪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25-26,32,共3页
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开发辽宁省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以Microsoft Access 为系统底层数据源,以其图形工具Ms Chart来实现图形功能。在系统的开发中,注意了气象资料信息与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的... 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Visual basic 6.0语言编写开发辽宁省大气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以Microsoft Access 为系统底层数据源,以其图形工具Ms Chart来实现图形功能。在系统的开发中,注意了气象资料信息与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的数据相结合,实现了不同数据的模块化管理,单项和多项资料的相互查询。系统功能实用、操作简单、查询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信息系统 数据
下载PDF
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玉彻 戴萍 +3 位作者 刘晓梅 杨洪斌 汪宏宇 邹旭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23-126,131,共5页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 利用沈阳气象站2000-2010年高空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年探空温度和风速曲线,还依据统计得到的中性层结风速廓线资料,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综合研究了沈阳城市化进程对大气边界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地面平均温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升温幅度很小;高层温度也有增加的趋势,增温幅度很小。(2)垂直温度递减率有增加的趋势,这表示城市化程度的发展对边界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3)由于下垫面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在不同高度上风速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的趋势。(4)摩擦速度逐年增加,对风速的消减作用逐渐增强;粗糙度逐年增高和零平面位移逐年增大,可见沈阳下垫面城市化的程度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温度 温度垂直递减率 空气动力学参数
原文传递
沈阳大气成分观测站站址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云海 王扬锋 马雁军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4期31-35,共5页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 根据沈阳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区域环境及气候环境等,对沈阳大气成分站所处站址环境进行探讨。并利用2004—2006年逐时气象观测数据对周围地物影响以及周围大气污染源对观测数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大气成分站的站址设置基本符合建站要求,颗粒物和黑炭浓度的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出沈阳地区大气环境特征与大气成分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成分观测站址 环境特征 观测数据影响 污染气象资料 沈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