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谷德军 纪忠萍 +2 位作者 王东晓 梁建茵 方一川 《热带气象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948~2003年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序列振荡特征,并研究了Lanczos滤波器滤出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SODA资料提供的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准4年的年际变化、约9年周期的十年际... 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948~2003年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序列振荡特征,并研究了Lanczos滤波器滤出的不同时间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与SODA资料提供的海洋热力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存在准4年的年际变化、约9年周期的十年际变化和38年左右周期的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最强,年代际变化最弱。不同尺度上的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与海洋热力条件的显著相关区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主要与近赤道地区的热带海洋变化有关,相关关系呈准2年变化。若前一年秋冬季节的赤道东印度洋、赤道西太平洋出现海温和温跃层深度正异常和赤道西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海温和温跃层深度负异常时,对应于当年的年际尺度上的南海夏季风加强;反之则减弱。南海夏季风强度与后期海温的对应关系为:南海夏季风加强,秋季时,南海周边海区和澳大利亚东部海区海温显著负相关;冬季时,热带西印度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大西洋海温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年代变化受PDO的调制。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夏季风强度的变化即与全球变暖有关,也与PD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强度 不同时间尺度 海洋热力因子 前兆信号
下载PDF
近50年南海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春晖 刘春霞 程正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用中国气象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资料和全球近表层简易海洋数据同化(SODA)资料,研究了近50年南海海域生成和经过的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10月的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 用中国气象局组织整编的《台风年鉴》资料和全球近表层简易海洋数据同化(SODA)资料,研究了近50年南海海域生成和经过的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海洋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10月的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集聚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南海15~22°N海域,并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5年以前,海洋因子对南海海域生成和经过的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的影响主要以La Nia和类La Nia事件为主,1975年之后以El Nio和类El Nio事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 时空分布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监测预测研究与业务现状评述
3
作者 郑彬 李春晖 +2 位作者 谷德军 林爱兰 魏红成 《气象科技进展》 2012年第6期32-37,共6页
南海夏季风是影响中国降水的重要系统,它的爆发预示着东亚夏季环流的发展。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变化,包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南海地区低层西南风盛行,高层偏东风控制等。目前南海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基本上都是... 南海夏季风是影响中国降水的重要系统,它的爆发预示着东亚夏季环流的发展。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变化,包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南海地区低层西南风盛行,高层偏东风控制等。目前南海夏季风指数的定义基本上都是利用南海局地的变量,也许从更大尺度考虑南海夏季风指数的定义会避免一些天气过程的影响。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因素包含了海洋和陆地与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气候模式(包括全球和区域)在季风区关于这方面的描述还有缺陷,而且人为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气候模式对南海夏季风的模拟和预测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 监测 预测
下载PDF
南岭山地一次锋面浓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邓雪娇 吴兑 +4 位作者 唐浩华 范绍佳 黄浩辉 毛伟康 叶燕翔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1-889,共9页
利用2001年3月上旬在南岭山地进行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有雾和无雾时的天气型和边界层风、温、湿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期间出现的地面雾是低空湿度饱和区向地面扩展,云底接地形成的雾,锋面雾消散过程实质上为雾层底逐渐... 利用2001年3月上旬在南岭山地进行的综合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有雾和无雾时的天气型和边界层风、温、湿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空气影响期间出现的地面雾是低空湿度饱和区向地面扩展,云底接地形成的雾,锋面雾消散过程实质上为雾层底逐渐抬升离开地面的过程。边界层结构受天气系统的影响,锋面逆温结构对雾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单层强逆温结构有利于雾的发展和维持,多层(双层)弱逆温结构容易导致雾消散;出现雾与前期低空南风强劲,高空盛行西南或西南西气流,充分回暖增湿,导致整层空气湿度大有密切关系;浓雾维持期间,出现小到中雨时,雨强峰值时间段都出现能见度短时好转的现象,否则则反之,表明云雾中的微物理过程与能见度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山地 雾与能见度 天气系统 湿特征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典型过程VOCs的平均浓度与化学反应活性 被引量:58
5
作者 邓雪娇 王新明 +6 位作者 赵春生 冉靓 李菲 谭浩波 邓涛 吴兑 周秀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3-1161,共9页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VOCs在相对污染与清洁情况下的日变化特征.污染情况下的VOCs质量浓度可达清洁情况下的2.2倍,污染富集的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烷、戊烷、丙烷、乙炔、乙烯等物种.自然排放的异戊二烯具有早晚浓度低而白天浓度...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VOCs在相对污染与清洁情况下的日变化特征.污染情况下的VOCs质量浓度可达清洁情况下的2.2倍,污染富集的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烷、戊烷、丙烷、乙炔、乙烯等物种.自然排放的异戊二烯具有早晚浓度低而白天浓度高的日变化规律,体现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征;而人类活动污染排放的甲苯其日变化规律基本反映了气象条件与污染源排放日变化的影响,在相对污染情况下早上出现明显的污染富集,午后出现污染低值.反应活性较强的物质主要是烯烃(反式-2-丁烯、异戊二烯、顺2-戊烯)与芳香烃(间对-二甲苯、甲苯);烯烃的质量百分比最低,却占最高的化学反应活性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前体物VOCs 平均浓度 化学反应活性 污染富集 珠江三角洲
下载PDF
茂名地区海雾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大气水平能见度的关系 被引量:25
6
作者 黄辉军 黄健 +4 位作者 毛伟康 廖菲 李晓娜 吕卫华 杨永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53,共14页
2008年3月16—19日,在广东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连续观测了海雾的雾滴谱、数浓度等微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并结合同期的气象观测与分析数据,进行了海雾... 2008年3月16—19日,在广东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连续观测了海雾的雾滴谱、数浓度等微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并结合同期的气象观测与分析数据,进行了海雾中低能见度成因的天气学分析。研究表明,海雾发展过程中含水量有着上下起伏变化的特点;直径10μm以上雾滴的增多是含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含水量的增大,雾滴谱分布有向大雾滴方向增宽的趋势,其峰值高度也不断增大。在相同的含水量区间,不同的大气能见度样本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谱分布特征;在相同高数浓度区间的情况下,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含水量的增大。而海雾过程中低能见度的出现,是众多天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地面天气图上的均压场范围更大,大气低空及地面风速小,大气低层处于弱不稳定状态,以及高湿度层主要在近地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微物理结构 雾滴谱 含水量 能见度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两次夏季典型雷电天气系统的雨滴谱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廖菲 邓华 +3 位作者 万齐林 钱嘉星 黄辉军 毛伟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8-808,共11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典型雷电天气系统影响下降水微物理特征,选取2008年6月13日锋面过程和6月25日台风登陆过程所引起的两次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获取的雨滴尺度谱和速度谱的观测信息,... 为了进一步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夏季典型雷电天气系统影响下降水微物理特征,选取2008年6月13日锋面过程和6月25日台风登陆过程所引起的两次降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Parsivel激光降水粒子谱测量系统获取的雨滴尺度谱和速度谱的观测信息,对这两次降水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锋面和台风影响下的两次降水过程中雨滴平均立方根直径的大小基本相当,分别为1.14mm和1.18mm;台风降水的平均雨滴数密度为1 082个.m-3,而锋面降水的平均雨滴数密度为717个.m-3,但锋面降水的最大瞬时雨强较大。两次降水过程中,除雨水含量与雨强有较好的相关外,其他各谱特征量与雨强的相关表现不一。云系不同部位雨滴谱各谱特征量有所不同,对流性降水区雨滴直径相对较大,雨滴数密度也较大,含水量的贡献主要来自大雨滴。锋面降水中雨滴的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匀性,各粒径档内雨滴数浓度的起伏变化剧烈,尤以较大直径的雨滴数浓度在不同降水阶段时变化最为明显,降水过程雨滴谱的谱宽一直较大,且在降水旺盛时期表现出双峰(多峰)的谱型分布;台风降水中除较小粒径内雨滴数浓度变化较大外,同一时刻其他各粒径档内雨滴数浓度基本相当,雨滴谱是典型的单峰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地区 雨滴谱 雷电天气系统
下载PDF
有云条件下HIRS/3资料的同化及其对“珍珠”台风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伟钰 万齐林 +2 位作者 张诚忠 黄燕燕 陈子通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8,共9页
卫星红外辐射资料直接同化容易受到云的影响,大量卫星资料在有云情况下无法直接同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初始云结构难以获取,而云结构是同化系统观测算子的重要输入参数,缺乏云的结构信息,观测算子无法模拟有云环境下的亮温。热带地区以及... 卫星红外辐射资料直接同化容易受到云的影响,大量卫星资料在有云情况下无法直接同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初始云结构难以获取,而云结构是同化系统观测算子的重要输入参数,缺乏云的结构信息,观测算子无法模拟有云环境下的亮温。热带地区以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系统与云密不可分,要改进卫星辐射资料特别是红外资料直接同化的效果,需要获得较高精度的云三维结构。在GRAPES-3DVAR(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Enhanced System,全球/区域同化预报系统)基础上,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对"珍珠"台风云结构的模拟,增加模拟的云参数作为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RTTOV模式(fast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for TOVS,快速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参数,改进了有云环境下卫星资料直接同化的观测算子,研究了红外辐射资料直接同化的方法,并分析其对"珍珠"台风预报的影响。针对NOAA16(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HIRS/3(High Resolution Infrared Radiation Sounder,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3型)第4-8、10、13-19通道辐射亮温的同化试验表明,结合初始云结构信息改进同化系统观测算子,可以将红外辐射资料的观测信息同化到模式之中,改进台风温度、湿度结构,对短时降水预报有正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台风 HIRS/3红外通道 同化
下载PDF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1
9
作者 廖菲 胡娅敏 洪延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地形对华北暴雨的影响,本文从云微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了2005年7月22~24日的一次华北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通过地形高度敏感性试验,详细讨论了地形高度变化对流场、云及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高度变化对水平和垂直流场的大小和分布都有较大影响;地形高度增加有利于迎风坡附近水平风场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这对云的垂直和水平发展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对中高层云的发展影响最明显,并且能明显扩大地面降水的分布范围,地面最大降水量也有所增多。这主要是由于地形高度增加后能促进中高层云水的产生,尤其是零度层之上的过冷云水含量的增多,这大大促进了冰相粒子(雪和霰)的增多,从而使得以冷云过程为主的此次降水过程中,冰相粒子融化形成的雨水含量增多。虽然地形高度的增加会抑制云系发展前期的暖云过程,但对冷云过程有持续加强作用,而且不会明显改变云内降水的形成机制,冷云过程依然是降水的最大贡献项,总体上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暴雨 地形动力作用 云和降水微物理
下载PDF
“珍珠”台风卫星红外通道亮温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2
10
作者 丁伟钰 万齐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2-580,共9页
热带地区云的覆盖率高,卫星辐射资料特别是红外通道的数值模拟容易受到云的影响,提高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卫星亮温资料的模拟能力,有助于热带地区数值模式的检验以及提高卫星资料直接同化的水平。首先,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 热带地区云的覆盖率高,卫星辐射资料特别是红外通道的数值模拟容易受到云的影响,提高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卫星亮温资料的模拟能力,有助于热带地区数值模式的检验以及提高卫星资料直接同化的水平。首先,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简称WRF)对""珍珠""台风的三维气象场,包括云结构特征,进行了模拟,并诊断分析了总云量、云顶气压等物理量;然后,结合快速辐射传输模式(fast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for TOVS,简称RTTOV)8.7版对""珍珠""台风的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3型(HighResolution Infrared Radiation Sounder,简称HIRS/3)红外辐射亮温进行了模拟,并且比较了有云和无云条件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云的影响,RTTOV模式无法模拟出台风的结构特征;结合三维云特征的模拟量,RTTOV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HIRS/3第4-10、13-19通道的辐射亮温。加入云结构特征对峰值能量高度在云层以下的红外通道的模拟有正面影响,该方案既可以作为检验模式模拟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表明红外资料在热带天气系统的资料同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台风 高分辨率红外辐射探测仪3型红外通道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下载PDF
广东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彬 林爱兰 +1 位作者 谷德军 李春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0-107,共8页
利用零降水日对广东沿海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成因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海温(SST)对次年夏季广东沿海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年代际变异;南海SST影响广东省夏季降水的敏感区域在... 利用零降水日对广东沿海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成因进行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海温(SST)对次年夏季广东沿海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年代际变异;南海SST影响广东省夏季降水的敏感区域在不同的年代际阶段都非常靠近广东省,局地性非常明显。局地的海气相互作用对广东沿海夏季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有显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降水日 夏季降水 南海表层海温 年代际变异
下载PDF
水文数字高程模型在珠江流域入海径流模拟中的应用
12
作者 郑彬 谷德军 魏红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3,共6页
为了计算珠江流域入海径流的线源,引入水文数字高程模型(H-DEM)。利用观测的降水和流域流量订正模型参数,改造后的模型模拟结果与站点资料对比,能够基本再现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这表明改造后的H-DEM可以应用于亚热带地区。采用改造后的模... 为了计算珠江流域入海径流的线源,引入水文数字高程模型(H-DEM)。利用观测的降水和流域流量订正模型参数,改造后的模型模拟结果与站点资料对比,能够基本再现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这表明改造后的H-DEM可以应用于亚热带地区。采用改造后的模型对珠江流域入海径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线源和点源都有明显的线性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径流 点源 线源 珠江流域
下载PDF
被动式微波遥感技术发展及其对汽/液态水物理参数反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卓琪 梁建茵 +1 位作者 温之平 廖菲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大气遥感是1960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分支之一,也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柱之一;其中,被动式微波遥感具有体积及功耗小,能进行全天候连续观测等优点,为获取大气、海洋、陆面等多领域观测信号提供了直接和有利手段。由于水汽... 大气遥感是1960年代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分支之一,也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柱之一;其中,被动式微波遥感具有体积及功耗小,能进行全天候连续观测等优点,为获取大气、海洋、陆面等多领域观测信号提供了直接和有利手段。由于水汽、液态水是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要素,对其的探测技术在当前气象业务中显得尤为重要。简单回顾了被动式微波遥感的主要进展,重点介绍微波辐射计对水汽、云液态水、降水等物理量进行反演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物理方法、物理统计方法等方法研究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并对微波辐射计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统计方法 物理方法 物理统计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一种年代际局地正反馈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春晖 王东晓 +2 位作者 梁建茵 谷德军 刘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600,共5页
利用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等,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经过热带海气系统的内部调整,减弱信风的作用下海气间热交换减少,导致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异常,有利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 利用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温资料等,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尺度上经过热带海气系统的内部调整,减弱信风的作用下海气间热交换减少,导致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的异常,有利于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同时,海温的增加又促使热带东太平洋对流发展,激发热带东太平洋局地上升运动和热带中东太平洋的西风距平,进而减弱Walker环流,把信号反馈给大气.反之亦然,如此构成了一种正反馈过程的年代际模态.这个热带海气系统自我反馈的年代际“加幅”过程有别于以往用于解释热带海气系统年代际变率时所倡导的中纬度地区对热带地区的远程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太平洋 年代际变化 正反馈 WALKER环流
原文传递
珠江三角洲大气气溶胶对地面臭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3
15
作者 邓雪娇 周秀骥 +6 位作者 吴兑 铁学熙 谭浩波 李菲 毕雪岩 邓涛 蒋德海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研究表明在珠三角目前的污染状况下,至少一半以上的紫外辐射被大气气溶胶衰减,如此大幅度的紫外辐射衰减对城市生态系统和物种化学循环,尤其是臭氧光化学反应过程有重大的影响.利用地面观测的臭氧、紫外辐射、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以及辐... 研究表明在珠三角目前的污染状况下,至少一半以上的紫外辐射被大气气溶胶衰减,如此大幅度的紫外辐射衰减对城市生态系统和物种化学循环,尤其是臭氧光化学反应过程有重大的影响.利用地面观测的臭氧、紫外辐射、气溶胶辐射特性参数以及辐射和化学模式定量评估了大气气溶胶对地面臭氧影响的显著性.实例分析表明,珠三角大气气溶胶和紫外辐射与臭氧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地面PM10的浓度相关性高达0.98,AOD与相应时次的紫外辐射和臭氧的反相关性明显,相关系数可达-0.9.分析表明气溶胶污染通过衰减紫外辐射可显著降低臭氧的产率,AOD为0.6时臭氧的午间峰值区消失,AOD至1.2时午间峰值区呈下降趋势,造成午间臭氧的生成产率明显降低.目前干季(10,11,12和1月)广州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 nm≥0.6(AOD340 nm≥1.0)的出现概率为47%(55%),珠三角在干季出现臭氧极大值的机会少与严重的气溶胶污染抑制臭氧峰值的出现应有密切的关系.分析表明应用辐射化学模式计算气溶胶的辐射效应时对单散射因子(SSA)十分敏感,表明应用辐射化学模式计算臭氧的产率时应慎重选取合理的单散射因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臭氧 光化学过程 衰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