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日值和小时降水数据诊断中国暴雨时空变化差异的研究(1991-2010) 被引量:19
1
作者 孔锋 吕丽莉 +3 位作者 方建 刘凡 应卓蓉 郭建平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72-79,共8页
日值和小时观测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暴雨时空格局方面的差异还未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需通过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降水观测数据来深入研究中国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采用观测的长时间序列(1991-2010年)的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对中国... 日值和小时观测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暴雨时空格局方面的差异还未有明确结论,因此,亟需通过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降水观测数据来深入研究中国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采用观测的长时间序列(1991-2010年)的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对中国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年际和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1991-2010年期间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计算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逐年变化上没有本质上的差异,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年累计值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日值降水数据所反映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波动要大于小时降水数据。在空间格局上,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所反映的中国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较大差别,但小时降雨数据反映的更详细,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程度更高。在年代际小时暴雨和日值暴雨两者之间的对比方面,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有较大差异,小时降水数据反映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长江流域偏少,而在其它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偏高。在小时暴雨和日值暴雨的各自年代际变化方面,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反映的年代际暴雨空间变化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小时降水数据反映的空间分布特点更加破碎。因此,小时降水数据和日值降水数据在反映中国年代际暴雨时空高低分布方面具有一致性,但量级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在揭示中国年代际暴雨变动方面具有一致性,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值降水数据 小时降水数据 暴雨 年际 年代际 时空格局 中国
下载PDF
PLAM指数跟踪方法对中国沙尘天气过程及其波动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继志 杨元琴 +1 位作者 王亚强 张光智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5期92-97,共6页
采用1980—2011年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高空探空资料,时间和空间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以及中国气象档案馆原始天气图表等资料,基于沙尘气溶胶浓度(PM10)潜势源地贡献函数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的沙尘... 采用1980—2011年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高空探空资料,时间和空间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以及中国气象档案馆原始天气图表等资料,基于沙尘气溶胶浓度(PM10)潜势源地贡献函数PSCF(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的沙尘系统追踪方法,发展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指数PLAM(Parameters Linking Air-quality and Meteorology)对沙尘天气过程的路径跟踪,给出1980—2011年东北亚沙尘天气过程特征分布;采用Spline趋势分析,讨论沙尘天气系统强度的年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基于气溶胶浓度PSCF函数和气象条件指数PLAM追踪得出,中国和东亚地区沙尘天气过程年际强度变化并非单调减弱,其具有历史持续性与转折突变性并存的波状变化趋势,出现准10 a的高低频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波状变化趋势 PSCF方法 空气质量气象条件指数
下载PDF
京津冀及周边减排对北京市PM_(2.5)浓度下降评估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刘俊 安兴琴 +2 位作者 朱彤 翟世贤 李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26-2733,共8页
利用第三代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基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秋冬季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气象条件分析,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作为代... 利用第三代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及京津冀地区高分辨的污染源排放清单,基于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秋冬季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气象条件分析,选取2012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作为代表性时段,模拟了PM2.5的浓度变化趋势,同时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和2012年到2017年污染源减排控制目标,进行了减排效果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模式系统能较好捕捉PM2.5浓度的变化趋势,海淀站和上甸子站观测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和0.63.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30%~40%后,北京市PM2.5浓度发生了明显降低,海淀站、上甸子站和城六区的平均浓度下降率分别为(24.9±2.3)%,(20.2±2.7)%和(24.8±2.1)%.如果严格执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在气象条件和2012年相似情况下,到2017年,北京市城区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μg/m^3内的防治目标可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式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PM2.5 下降率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39
4
作者 孔锋 史培军 +3 位作者 方建 吕丽莉 方佳毅 郭建平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 近年来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已引起学术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既是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减轻暴雨灾害风险对策的迫切需求。为此,该文从极端降水的定义、阈值界定、诊断方法、时空格局变化和其影响因素研究五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对极端降水定义的内涵和外延、阈值界定和诊断统计方法的特点,并从全球-大洲-区域三个尺度对极端降水的时空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的自然因子和人文因子两方面,重点总结了目前在极端降水时空格局变化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进展,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方向。提出从全球变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机制定量分析、多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成因对比、城市化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及利用高精度气候模式对极端降水事件空间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影响要素 时空格局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敦煌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彬 石广玉 王宏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1-438,共8页
使用遥控飞机搭载的光学粒子计数器与其他探空传感器,进行了近30天的连续观测,获得敦煌地面到约1000 m高度气溶胶的分粒径级的数混合比,以及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垂直分布数据.数据表明,近地层气溶胶在夜间的对流混合是影响其日间垂... 使用遥控飞机搭载的光学粒子计数器与其他探空传感器,进行了近30天的连续观测,获得敦煌地面到约1000 m高度气溶胶的分粒径级的数混合比,以及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垂直分布数据.数据表明,近地层气溶胶在夜间的对流混合是影响其日间垂直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细粒子(0.3μm<d<1.0μm,d为空气动力学直径)的数混合比的月平均夏季比春季高,而粗粒子(d>1.0μm)则是夏季比春季低.粒径在2.0μm<d<5.0μm间的粒子在2002年整个春季都占相当比例.沙尘暴期间,粗粒子的数混合比上升,同时细粒子的数混合比轻度下降,粒子尺度谱上在0.5μm<d<1.0μm和2.0μm<d<5.0μm范围都有峰值.沙尘暴消退期间,不同粒径粒子的数混合比的消退率和消退速度各有不同,这很可能意味着沙尘起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垂直 混合比 敦煌
下载PDF
西藏当雄地基紫外线指数观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树 郑向东 +3 位作者 林伟立 张勇 扎西达瓦 祁栋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2-491,共10页
基于西藏当雄2009年9月—2011年8月地基紫外线指数(UVI)观测,结合TUV辐射传输模式分析,该文检验太阳天顶角、云、臭氧、积雪和气溶胶对UVI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地面UVI主要因素是太阳天顶角和云。晴天地面UVI可简单用太阳天顶角拟合... 基于西藏当雄2009年9月—2011年8月地基紫外线指数(UVI)观测,结合TUV辐射传输模式分析,该文检验太阳天顶角、云、臭氧、积雪和气溶胶对UVI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地面UVI主要因素是太阳天顶角和云。晴天地面UVI可简单用太阳天顶角拟合函数表征;地面UVI的云调制因子总体上随云量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间隙性、未遮蔽日面的云可增强太阳散射辐射,使云调制因子值平均增加约3%~6%,个别情形达40%。臭氧低谷使当雄UVI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增加约12%;冬季短期、浅层积雪使UVI增加16%或更低,也低于模式模拟值(23%);气溶胶(光学厚度为0.02~0.1)对UVI衰减低于3%。因臭氧低谷导致青藏高原臭氧南北分布的差异,相同太阳天顶角下拉萨(海拔为3650 m)UVI较瓦里关(海拔为3810 m)偏高7%~10%。与卫星产品比较表明:OMI卫星UVI产品在当雄、沱沱河、瓦里关和拉萨较地基测值总体偏高65%以上,而晴天则平均分别偏高8.6%,13%,9%和50%。云、地基与卫星像元地理位置差异应是卫星UVI产品偏高的原因。当雄地基UVI测值大于14时,卫星UVI产品反而低3%应与间隙性云有效增强了地面辐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I 西藏当雄 青藏高原 地基观测 卫星比对
下载PDF
NASA/Goddard长波辐射方案在GRAPES_Meso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梦 王宏 黄兴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03-614,共12页
本文将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Goddard长波辐射方案引入到GRAPES_Meso(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Meso)模式中,对2006年4月中国地区进行了一个月的模拟试验,并与相应的NCEP(Na... 本文将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Goddard长波辐射方案引入到GRAPES_Meso(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 Meso)模式中,对2006年4月中国地区进行了一个月的模拟试验,并与相应的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区域内,使用GRAPES Meso模式进行24h、48 h预报得到的晴空大气顶向外长波辐射通量(the clear sky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flux,OLRC)、地面接收到向下长波辐射通量(the clear sky downward longwave radiation flux at ground,GLWC)分布形势与NCEP再分析资料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模式预报24 h、48 h OLRC和NCEP再分析资料月平均误差百分比控制在-10%^+10%以内,GLWC月平均误差百分比比OLRC略大,但总体上两者误差都在合理和可接受范围之内。OLRC和GLWC 24 h、48 h的预报和NCEP再分析资料的逐日距平相关系数及标准误差的对比显示,模式24 h预报OLRC、GLWC的距平相关系数月平均值分别为0.96、0.98,标准误差月平均值分别为24.54 W m^(-2)、27.23 W m^(-2);模式48 h预报OLRC、GLWC的距平相关系数月平均值分别为0.9521、0.9804,标准误差月平均值分别为22.43 W m^(-2)、27.64W m^(-2)。总体上,模式24 h、48 h预报OLRC和GLWC的距平相关系数都在0.93以上,标准误差都在31 W m^(-2)以内,且GLWC预报和NCEP再分析资料的相关性比OLRC略好,OLRC预报与NCEP再分析资料的的标准误差比GLWC略小。通过和RRTM长波辐射方案对比可知,两者的预报水平基本一致。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引入NASA/Goddard长波辐射方案后的GRAPES_Meso模式整体上能够较好地预报OLRC和GLWC,该辐射方案可以作为模式GRAPES_Meso的备选辐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辐射方案 GRAPES—Meso模式 晴空大气层顶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C)晴空地面接收到向下 长波辐射通量(GLWC)
下载PDF
沙尘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对东亚冬季风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宿兴涛 王宏 +1 位作者 许丽人 张志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1-562,共12页
利用东亚沙尘复折射指数数据和较新的植被分布对区域气候—沙尘耦合模式(Reg CM4-Dust)的沙尘光学特性和沙源区域进行了更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引入沙尘效应后,东亚大陆绝大... 利用东亚沙尘复折射指数数据和较新的植被分布对区域气候—沙尘耦合模式(Reg CM4-Dust)的沙尘光学特性和沙源区域进行了更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沙尘气溶胶直接辐射效应对东亚冬季风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引入沙尘效应后,东亚大陆绝大部分季风区对流层低层冬季风环流增强。同时,对流层中、上层中低纬度纬向风增强而中高纬度纬向风减弱,导致中高—中低纬度之间纬向风经向切变加强,从而有利于中高纬度冷空气向南侵入,这是低层冬季风环流增强在中上层的反映。另外,沙尘气溶胶导致东亚绝大部分季风区降水明显减少,东北地区西南部、华北大部、黄土高原、黄淮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减少达10%以上,这是降水对冬季风增强的响应。沙尘气溶胶引起冬季东亚次大陆—西北太平洋之间温度梯度增大,进而导致海陆间湿静力能梯度增大,是导致东亚大陆冬季风增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气溶胶 东亚冬季风 辐射强迫 温度 降水 湿静力能
下载PDF
宁夏近60 a大气环境容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9
作者 崔洋 王岱 +1 位作者 高睿娜 安兴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5-895,共11页
为研究宁夏大气环境容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961—2018年气象站逐日历史观测资料,根据箱模型原理对宁夏大气环境容量A(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值时空分布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对2018年大气环境容量进行区划评估。结果表... 为研究宁夏大气环境容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961—2018年气象站逐日历史观测资料,根据箱模型原理对宁夏大气环境容量A(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值时空分布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对2018年大气环境容量进行区划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各季节大气环境容量A值总体呈减小趋势,速率为-0.47×10^(4)~-0.24×10^(4)km^(2)·(10a)^(-1)。各季节A值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和冬季较小。月A值呈单峰型变化,8月最大、12月最小,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受贺兰山、六盘山地形及区域降水量等因素影响,A值低值中心位于银川市和石嘴山市,高值中心位于固原市南部地区。风速和混合层高度变化对宁夏大气环境容量A值年代际演变趋势具有决定影响;降水和风速对其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和地区差异,风速对北部春季A值贡献较大,降水对中南部夏秋季A值贡献较大。受冶金、火电、化工、建筑等高耗能产业和车辆排放影响,平罗县和利通区属于宁夏大气环境SO_(2)、NO_(x)临界及以下等级承载区,利通区以南各地为高承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数 气象影响因子 剩余容量 宁夏
下载PDF
基于GIS和大气数值模拟技术评估兰州市PM_(10)的人群暴露水平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兆彬 安兴琴 +1 位作者 陶燕 侯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53-1757,共5页
利用2001年1月1日~31日兰州市城区PM10月均观测浓度和CMAQ空气质量模式模拟出的PM10月均浓度,基于GIS平台,将污染物浓度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图层相叠加,并采用PM10人口加权算法,定量评估了兰州市居民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并对应用这2套数据的... 利用2001年1月1日~31日兰州市城区PM10月均观测浓度和CMAQ空气质量模式模拟出的PM10月均浓度,基于GIS平台,将污染物浓度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图层相叠加,并采用PM10人口加权算法,定量评估了兰州市居民的颗粒物暴露水平,并对应用这2套数据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使用观测数据相比,模拟的PM10浓度空间梯度较大,模拟结果更加细致地展示了PM10浓度在兰州城区的分布,同时PM10浓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跨度也较大.对比人口加权前后PM10浓度发现:人口加权后,从城区人口的空间分布来讲,兰州市有较多的人口分布在污染较重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PM10 数值模拟 暴露水平
下载PDF
大气环境变化中大气颗粒物PM_1的重要作用——关中平原MODIS气溶胶产品的气候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玥 赵天良 +4 位作者 郑小波 王宏 银燕 廖瑶 朱珊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43-2449,共7页
利用MODIS 3km气溶胶产品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细粒子比例(FMF),本文对关中平原气溶胶近15a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气候分析,揭示了大气环境变化中大气颗粒物PM1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关中平原为AOD高值区和FMF低值区.其中,最大值AOD出现... 利用MODIS 3km气溶胶产品中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细粒子比例(FMF),本文对关中平原气溶胶近15a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气候分析,揭示了大气环境变化中大气颗粒物PM1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关中平原为AOD高值区和FMF低值区.其中,最大值AOD出现在西安及周边地区高达1.06,而FMF主要集中在0.3以下较低水平.伴随关中平原近几年大气气溶胶水平的降低,PM1比重却逐年上升.关中平原AOD年际变化在2001~2011年间为显著上升趋势,2011~2015年间则呈下降趋势;而2001~2015年之间FMF的年际变化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反映了逐年加重的人为气溶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近15a关中地区AOD与FMF区域变化的相互关系表明,大气气溶胶低水平(AOD<0.5)时,伴随FMF上升,AOD显著减小;气溶胶较高水平(AOD>0.5)时,AOD随FMF上升而增大.这表明大气颗粒物PM1对区域清洁和污染大气环境变化均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气溶胶光学厚度 细粒子比例 关中平原 大气环境变化
下载PDF
珠穆朗玛峰地区若干气象要素的垂直特征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郭建平 薛红喜 +3 位作者 马兆岩 邓敏君 王鹏祥 除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8-1579,共12页
利用2007年珠穆朗玛峰(珠峰)北侧地区定日站一日两次的实测探空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分析了逐日和空间尺度(20m垂直分辨率)上的平均变化特征并解释了其可能原因。同时,根据对流层顶的定... 利用2007年珠穆朗玛峰(珠峰)北侧地区定日站一日两次的实测探空资料,分析了珠峰地区的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在垂直方向上的结构特征,分析了逐日和空间尺度(20m垂直分辨率)上的平均变化特征并解释了其可能原因。同时,根据对流层顶的定义计算了不同对流层顶出现的高度。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气温常在18km高度的时候降到最低。珠峰地区夏季风速小、风向以东南风为主,而在其他季节风速偏大、风向以西风为主。相对湿度在低海拔的地方全年均存在逆湿现象,水汽混合比值高值中心也出现在夏季近地面到8km范围,这与该地区降水高值中心时空高度相吻合。第一对流层顶全年可见,夏季以单对流层顶为主,冬季以多对流层顶结构居多。第一和第二对流层顶的高度均与该对流层顶的温度成反比,而第三对流层顶几乎不随高度变化,因此,推断该稳定层结为平流层大气。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对流层和平流层物质、能量交换以及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对流层顶 水汽混合比 海拔
下载PDF
2013年夏季华北乡村站点固城大气氨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昭阳 谢育林 +4 位作者 贾诗卉 张蕊 林伟立 徐晓斌 杨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利用2013年6—8月河北省定兴县固城站的NH_3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NH_3体积分数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固城站NH_3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0.9×10^(-9)~862.9×10^([-9]),平均体积分数为4... 利用2013年6—8月河北省定兴县固城站的NH_3连续高时间分辨率观测数据,分析了NH_3体积分数水平、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固城站NH_3小时平均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0.9×10^(-9)~862.9×10^([-9]),平均体积分数为43.9×10^(-9)±65.9×10^(-9)。观测期间PM_(2.5)中NH_4^+平均质量浓度为(19.77±33.24)μg·m^(-3)。2013年夏季固城站NH_3和NH_4^+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浓度明显高于华北地区城市站点,说明由于农业施肥等活动导致固城站大气NH_3和NH_4^+质量浓度水平显著提高。夏季NH_3体积分数有明显日变化且呈单峰特征。2013年夏季固城站硫氧化率和氨转化率较高,说明SO_2和NH_3转化为SO_4^(2-)和NH_4^+的速率较大。华北地区应加大对由农业活动造成的NH_3排放的控制力度,以降低区域二次气溶胶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 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 氨转化率 华北乡村站点
下载PDF
2017年1月沈阳和松辽平原地区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元琴 王继志 +2 位作者 张小曳 车慧正 仲峻霆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6期116-124,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观测资料及大气成分站监测资料等,研究污染气象条件即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条件参数(Parameters Linking Air-quality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观测资料及大气成分站监测资料等,研究污染气象条件即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条件参数(Parameters Linking Air-quality to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PLAM)指数对气溶胶污染贡献的诊断和预测,探讨2017年1月沈阳和松辽平原地区一次罕见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大气垂直结构及其对污染气溶胶浓度累积增长的影响,研究沈阳地区空气重污染天气形成的气象条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本文定义的污染混合层高度(Height of Pollution Mixing layer,H_PML)对空气污染的分析诊断具有显著的指示意义,污染混合层高度H_PM L的降低有利于PM2.5浓度累积升高,反之亦然;本文基于PLAM指数,通过大气等熵(等θe)过程分析计算揭示的大气层结对垂直扩散的抑制,反馈影响使污染混合层高度进一步降低;本文研究的污染输送气象条件指数(PLAM→沈阳)揭示了沈阳周边地区的双向污染输送带,对沈阳等地空气污染有显著的叠加影响,是导致沈阳地区空气污染加重和持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污染输送带 污染混合层高度 反馈机制 重污染机理
下载PDF
中国降水回归模型设计策略与回报检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凯静 汪萍 +1 位作者 戴新刚 程智 《海洋气象学报》 2017年第3期27-35,共9页
利用中国160站降水记录及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等构建了16种线性回归降水预测模型,包括"站点"降水直接/间接预测模型(间接模型是指先预测东亚季风指数,再以此估计站点降水),以及"区域-站点"降水直接/间接... 利用中国160站降水记录及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数据等构建了16种线性回归降水预测模型,包括"站点"降水直接/间接预测模型(间接模型是指先预测东亚季风指数,再以此估计站点降水),以及"区域-站点"降水直接/间接预测模型,即先预测一个区域的降水再分配到站点。此外,还构建了所有模型集合的降水预测模型。预报因子包括两种ENSO指数、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和青藏高原积雪深度等4个因子。模型亦分为3因子和4因子(包括积雪因子)组及对降水取/不取对数组等前处理。2005—2016年的回报试验表明,"站点"模型优于"区域-站点"模型,对降水取对数模型优于不取对数模型。另外,"站点"模型组中的间接降水预测模型优于直接模型,但"区域-站点"组却相反。ERA-Interim积雪深度资料不确定性带来的偏差超过该因子对降水预测的贡献。平均PS评分最高的是3因子的直接站点降水取对数模型(MDS-3Ln),平均达到71分,高于集合模型(MEM)得分。这些结果表明,线性回归降水模型的设计理念与实际预测效果可能并不一致,其原因是因子的选取或数学处理过程会引入新的不确定性或偏差,必须综合评估各种设计方案的"成本-效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预测 回归方程 东亚季风 ENSO指数 NAO指数
下载PDF
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处理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
16
作者 靳军莉 张晓春 +3 位作者 林伟立 徐晓斌 王亚强 王瑛 《气象科技》 2012年第5期738-744,共7页
基于反应性气体多年观测的较为成熟的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模块化功能结构设计,通过应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并结合MAP WinGIS等空间和时间显示控件,对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系统实现了观测数据在空间... 基于反应性气体多年观测的较为成熟的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模块化功能结构设计,通过应用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并结合MAP WinGIS等空间和时间显示控件,对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系统实现了观测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可视化显示,实际业务应用表明,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和数据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实现了对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观测数据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处理,已成为大气成分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本底 反应性气体 数据质量控制处理 软件系统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 被引量:55
17
作者 李颜君 安兴琴 范广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5-927,共13页
利用TrajStat软件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2005~2016年北京市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北京同期PM_(2.5)逐日质量浓度数据,分析北京市年及四季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及其对北京市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因... 利用TrajStat软件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2005~2016年北京市逐日72h气流后向轨迹,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北京同期PM_(2.5)逐日质量浓度数据,分析北京市年及四季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及其对北京市颗粒物浓度的影响,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探讨研究时期内不同季节影响北京市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以及不同源区对北京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西北输送气流占总轨迹的比例最高,达59.97%,且其输送距离最远、输送高度最高、移速最快.输送高度最低、距离最短、移速最慢的东南气流占比次之,为27.64%,东北气流占比最低为12.40%,其移速和输送距离介于前两者之间.主要污染轨迹来自山东、河北,其次为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和内蒙古荒漠戈壁地区的西北气流.PSCF和CWT分析发现,蒙中、晋中、冀西南、豫北及鲁西是影响北京PM_(2.5)的主要潜在区域.而不同季节、不同输送路径对北京PM_(2.5)污染影响的差异显著,春季主要受来自蒙晋交界区域的短距离输送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位于冀南、鲁西、豫东和皖西北地区,夏季污染轨迹来自鲁、晋地区,潜在源区为豫东北、皖北和苏北地区;秋季主要受来自冀南地区的短距离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为晋北、冀南、豫北和鲁西地区,冬季主要受来自蒙古国中西部和蒙中地区的远距离输送气流影响,潜在源区主要在冀南、鲁西、豫北、晋和蒙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 浓度权重轨迹 北京
下载PDF
北京臭氧污染特征及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崔萌 安兴琴 +4 位作者 孙兆彬 王宝珍 王超 任文辉 李颜君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9年第3期25-35,共11页
根据2013—2017年北京市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太阳辐射资料以及北京市环保局22个监测站点的臭氧(O3)数据,分析北京市近5年的O3污染特征,并探讨北京发生O3污染时的气象条件。研究表明:2013—2017年北京市O3质量浓度呈逐年增加趋势,郊... 根据2013—2017年北京市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太阳辐射资料以及北京市环保局22个监测站点的臭氧(O3)数据,分析北京市近5年的O3污染特征,并探讨北京发生O3污染时的气象条件。研究表明:2013—2017年北京市O3质量浓度呈逐年增加趋势,郊区浓度整体高于城区,存在远距离输送,污染过程变多,持续时间变长,光化学污染加强;O3质量浓度夏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在5—8月13:00—18:00 O3污染最严重;O3日变化和月变化都呈单峰型,NO2日变化呈双峰型,周末效应显著,O3与NO2质量浓度呈明显负相关;O3质量浓度与太阳辐射、温度和日照时间呈正相关,春季最有利于O3质量浓度增加的相对湿度区间在45%~50%,夏季和秋季最有利于O3生成的相对湿度区间在60%~65%,冬季相对湿度与O3质量浓度呈明显负相关;高湿度、高风速不利于O3质量浓度增加,平均风速在2.0~2.5 m/s最有利于O3质量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污染气象条件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典型山地地形城市大气环境状况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潇 孙扬 +4 位作者 韩琳 桂柯 艾洁 张磊 廖婷婷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为研究山地地形对城市大气环境状况的影响,特选取江西省吉安市作为典型研究对象,统计分析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吉安市4个国控站PM2.5、PM10、SO2、NO2、CO和O3逐时资料与吉水、吉安县、泰和及峡江站同期气象数据,并结合OMI遥感... 为研究山地地形对城市大气环境状况的影响,特选取江西省吉安市作为典型研究对象,统计分析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吉安市4个国控站PM2.5、PM10、SO2、NO2、CO和O3逐时资料与吉水、吉安县、泰和及峡江站同期气象数据,并结合OMI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个例进行深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相比2016年,2017年PM2.5、PM10、SO2、O3年均浓度分别上升15.4%、13.9%、7.3%、21.9%,NO2与CO分别下降6.3%、22.2%,颗粒物与臭氧复合型污染日趋严重。统计分析表明,吉安市山谷风日共计241天,占总天数33.0%,山谷风导致该城市重污染日,山谷风日吉安市SO2及NO2浓度变化与城区以外的电厂燃煤排放有关。从污染个例分析入手,进一步验证了山谷风日市区SO2日变化与城区以外的电厂燃煤排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状况 山谷风 燃煤
下载PDF
大气相对湿度资料融合及融合湿度精度检验——基于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卫星和探空相对湿度数据
20
作者 陶听 牛涛 韩永翔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40,共12页
利用2013年1月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大气廓线产品计算得到大气相对湿度廓线,并与探空观测得到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总体上MODIS反演的相对湿度高于探空值,且在相对湿度较低区域误差较大;需要... 利用2013年1月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的大气廓线产品计算得到大气相对湿度廓线,并与探空观测得到的相对湿度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总体上MODIS反演的相对湿度高于探空值,且在相对湿度较低区域误差较大;需要剔除有云影响的MODIS数据和相对湿度小于5%的探空数据;用平均值订正法对MODIS数据进行均一性修正,采用直接订正法、最大相关系数法开展MODIS和探空相对湿度资料融合试验,对融合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1)直接订正法融合湿度在相对湿度较低区域高于探空湿度,在相对湿度较高区域低于探空湿度,最大相关系数法融合湿度在高湿区和低湿区均与探空接近;(2)融合结果精度检验表明,直接订正法融合湿度与探空湿度的平均绝对误差在850 h Pa不超过10%,在925 h Pa不超过12%,在1000 h Pa不超过9%;采用最大相关系数法融合得到的相对湿度值在各层与探空湿度的绝对误差均不超过4%。总体来看最大相关系数法比直接订正法融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空 MODIS 相对湿度 资料融合 融合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