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成立
1
作者 孟青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3年第1期46-47,共2页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气象事业发展对雷电研究的迫切需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7月成立了“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并于2003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将立足于雷电物理及其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围...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和气象事业发展对雷电研究的迫切需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于2003年7月成立了“雷电物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并于2003年10月召开了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实验室将立足于雷电物理及其防护技术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围绕与雷电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物理 防护工程 气象监测 天气预报 闪电定位
下载PDF
雾探测器现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改利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简单介绍了WT 1型雾探测器的结构和现场试验情况 ,对试验期间 (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31日 )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计算了试验期间雾探测器数据的缺测率、与人工观测数据及芬兰同类产品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 简单介绍了WT 1型雾探测器的结构和现场试验情况 ,对试验期间 (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31日 )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计算了试验期间雾探测器数据的缺测率、与人工观测数据及芬兰同类产品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三者之间的相符率 ,以及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数据处理结果为依据 ,客观地阐述了雾探测器的优缺点 ,以及与目前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芬兰能见度仪之间的差距 ,同时也提出了雾探测器改进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探测器 现场试验 统计分析 对比
下载PDF
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万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7年第1期45-46,共2页
“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研制”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其目标是开发完整的三维全闪(云闪、地闪、云内特殊放电事件)探测和定位系统。采用闪电VLF/LF和VHF辐射信号同步联合分析的方式,采用时差定位技术,利用闪电波形匹配、... “三维闪电探测系统研制”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专项,其目标是开发完整的三维全闪(云闪、地闪、云内特殊放电事件)探测和定位系统。采用闪电VLF/LF和VHF辐射信号同步联合分析的方式,采用时差定位技术,利用闪电波形匹配、脉冲匹配、时域相关和频谱分析等方法,实现对闪电辐射事件的三维探测。2007年主要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探测 三维探测 定位系统 辐射事件 技术开发 波形匹配 国家科技部 科研院所
下载PDF
奥运会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义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依托科技部奥运攻关课题“奥运会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预警和预报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以及雷电业务的开展,本研究取得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研发及其业务应用的技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 依托科技部奥运攻关课题“奥运会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预警和预报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以及雷电业务的开展,本研究取得的雷电临近预警技术研发及其业务应用的技术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预警系统 预报技术 奥运会 气象业务 技术推广项目 业务应用 中国气象局
下载PDF
雷电防护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
5
作者 张义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5年第1期25-26,共2页
“雷电防护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4DEA71070)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其目标是在深入研究国际雷电防护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雷电防护技术标准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雷电... “雷电防护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04DEA71070)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其目标是在深入研究国际雷电防护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雷电防护技术标准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雷电防护技术标准体系,为雷电防护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项目执行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建设 雷电防护 国家科技部 防护标准 项目 基础
下载PDF
前苏联高空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奕隆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8-61,共4页
前苏联高空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1引言自前苏联杰出的高空气象学家莫尔恰诺夫(P.A.Molchanov)首先成功地施放了由他设计的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1930年1月)以来,... 前苏联高空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和最新进展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1引言自前苏联杰出的高空气象学家莫尔恰诺夫(P.A.Molchanov)首先成功地施放了由他设计的第一个无线电探空仪(1930年1月)以来,无线电探空仪及其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探测系统 无线电探空仪 历史发展
下载PDF
进入21世纪前的美国气象装备的现代化计划
7
作者 陈奕隆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8-31,共4页
进入21世纪前的美国气象装备的现代化计划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北京100081)关键词美国气象装备,气象现代化美国气象局(NWS)目前的气象装备站网密度及预报手段可以提前几天正确地预报大尺度的天气系统... 进入21世纪前的美国气象装备的现代化计划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北京100081)关键词美国气象装备,气象现代化美国气象局(NWS)目前的气象装备站网密度及预报手段可以提前几天正确地预报大尺度的天气系统,对大尺度天气的3—5天天气预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装备 现代化 气象站
下载PDF
基于局部阈值插值的地基云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杨俊 吕伟涛 +2 位作者 马颖 姚雯 李清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7-1017,共11页
地基云自动化观测是当前气象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的地基云检测算法仍主要是以阈值为基础,针对固定阈值和全局阈值算法在云检测精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晴朗天空下天空呈蓝色、云呈白色的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阈值插值的地基云... 地基云自动化观测是当前气象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目前的地基云检测算法仍主要是以阈值为基础,针对固定阈值和全局阈值算法在云检测精度方面存在的不足,利用晴朗天空下天空呈蓝色、云呈白色的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阈值插值的地基云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对云图进行重采样后,对云图蓝、红波段进行归一化差值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结果图像按空间像素位置自动分成互不重叠、大小相等的均匀子块,对每一子区域采用一定的规则并结合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自适应阈值算法计算局部阈值,然后对每一子区域形成的阈值矩阵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进行插值处理,形成与原始云图大小相等的阈值曲面,利用此阈值曲面与云图蓝、红波段归一化差值处理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完成地基云的自动检测。与固定阈值和全局阈值算法相比,局部阈值插值算法对一些细碎的云和与背景反差不大的云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效果。定量的评估结果表明,固定阈值方法在正确率和精确度上都要远远低于全局阈值和局部阈值方法,而文中提出的局部阈值算法在正确率和精确度上相比全局阈值算法又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云 云检测 归一化差值 最大类间方差 局部阈值
下载PDF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对广东省雷暴日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秀峰 刘三梅 +2 位作者 谭涌波 张义军 鞠晓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1-288,共8页
探讨具有明显周期的大气涛动与雷暴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雷暴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预测意义重大。以广东省54年的雷暴日年际变化为例,通过小波变换法对雷暴活动的年际变化周期进行研究,探索雷暴日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 探讨具有明显周期的大气涛动与雷暴活动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雷暴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预测意义重大。以广东省54年的雷暴日年际变化为例,通过小波变换法对雷暴活动的年际变化周期进行研究,探索雷暴日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PDO)指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长周期的响应关系,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广东省雷暴多发期大多出现在PDO冷位相时期,雷暴少发期多出现在暖位相时期;且广东省雷暴日存在明显的3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与PDO的变化周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年平均雷暴日与当年3—7月的PDO指数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0.52,灵敏度达-619.1±135.7%,呈负相关。高雷暴日,与PDO指数的十年平滑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可达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PDO 气候特征 相关性 年代际
下载PDF
降水、烟雾和沙尘等现象自动识别系统研制
10
作者 吕伟涛 杨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7年第1期44-45,共2页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其研究目标是:基于高性能的数字摄像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实时监测,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雨、雪和冰雹等降水现象以及雾、烟幕和沙尘等视程障碍现象的... 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其研究目标是:基于高性能的数字摄像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实时监测,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雨、雪和冰雹等降水现象以及雾、烟幕和沙尘等视程障碍现象的自动识别,开发基于数字摄像技术的主要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系统,为气象站目测要素的自动化观测提供先进有效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在气象站自动化观测技术方面的研究进程。本项目执行以来,主要开展了下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识别系统 降水现象 沙尘 计算机图像识别 自动化观测 技术开发 烟雾 数字摄像系统
下载PDF
宽带干涉仪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
11
作者 董万胜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7年第1期46-46,共1页
宽带干涉仪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是一种全闪电宽频带三维定位系统。它能够以微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对闪电击穿过程产生的辐射源实现三维定位,描绘云闪和地闪通道发展的详细三维结构,可用于区域闪电监测和预警;同时,系统能够同步得... 宽带干涉仪闪电辐射源三维定位系统,是一种全闪电宽频带三维定位系统。它能够以微秒级的时间分辨率对闪电击穿过程产生的辐射源实现三维定位,描绘云闪和地闪通道发展的详细三维结构,可用于区域闪电监测和预警;同时,系统能够同步得到闪电通道发展的宽带频谱以及电场变化信息,结合三维定位结果,可以为闪电放电过程物理机制的探讨、雷电物理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定位系统 宽带干涉仪 闪电通道 辐射源 时间分辨率 击穿过程 三维结构 电场变化
下载PDF
中尺度自动站通信组网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新 胡玉峰 管永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7,共5页
中尺度自动站网络系统能否可靠、及时和准确地提供各地的观测数据,通信组网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深圳市中尺度自动站通信组网技术,解决了中尺度自动站网建设中的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化的一系列通信组网技术问题。1997年汛期的运... 中尺度自动站网络系统能否可靠、及时和准确地提供各地的观测数据,通信组网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深圳市中尺度自动站通信组网技术,解决了中尺度自动站网建设中的数据采集自动化、业务化的一系列通信组网技术问题。1997年汛期的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的通信部分达到了中尺度系统的设计要求,具备了业务化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自动站 通信 组网技术 气象观测站
下载PDF
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信息融合的云状识别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弛 刘钧 +3 位作者 李旭光 张淇海 杨毕宣 杨俊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年第1期82-90,共9页
云状的正确观测对降水测报具有指示性意义,云状自动识别技术是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采集的云图与中红外热像仪获取的云图结合,对天空云状进行分类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在北京、杭州和丽江气... 云状的正确观测对降水测报具有指示性意义,云状自动识别技术是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采集的云图与中红外热像仪获取的云图结合,对天空云状进行分类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在北京、杭州和丽江气象台站采集的大量云图,从云图特征和降水指示性方面将云状划分为Clear、C_H、C_L、C_B及C_M共5类。选取14个色彩和纹理特征值作为云状计算参数,采用552张云图作为训练样本,信息分类利用特征值加权最小距离算法,对于5类500个被测样本进行云状的判别。对应自拟的标准云状分类,平均准确率为82%。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信息融合的云状识别方法结合了可见光图像色彩信息丰富的特点及红外图像可以降低雾霾干扰的优势,对比单一可见光传感器云测量,准确性有所提高。本文在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云观测设备的信息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观测 云状分类 图像处理 模式识别
下载PDF
Snake模型在雨滴边缘检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卞真稳 吕伟涛 +2 位作者 杨俊 马颖 马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1期186-190,共5页
数字摄像技术在降水粒子的自动观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在数字图像中准确地进行降水粒子的边缘检测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Snake模型具有很好的融合图像上层知识和底层特征的能力,能够实现目标轮廓的准确定位。结合雨滴图像自... 数字摄像技术在降水粒子的自动观测中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在数字图像中准确地进行降水粒子的边缘检测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Snake模型具有很好的融合图像上层知识和底层特征的能力,能够实现目标轮廓的准确定位。结合雨滴图像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目标形心的自动标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改进了Snake模型初始轮廓点的选取方法,并通过贪婪算法进行迭代处理,实现了基于Snake模型的雨滴边缘检测算法。算法能够准确地对数字图像中的雨滴边缘轮廓进行检测,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相比,该方法对雨滴图像获得了更好的边缘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图像 边缘检测 SNAKE模型 贪婪算法
下载PDF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奕隆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8-54,共7页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北京100081)1引言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ASOS)是根据美国政府部门,主要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交通部和国防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地面气...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北京100081)1引言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ASOS)是根据美国政府部门,主要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交通部和国防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 地面观测系统 自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